宣太妃為邵家親事,祝九也沒覺著意外,只是聽得這話,小臉一抬,面上帶著愕然之色,“太妃此話,九兒不甚明白。”
“哼,你不甚明白,不過是揣著明白裝了糊涂。”宣太妃面色凜然,“在我跟前還有何藏著掖著的,方才已是說了,邵家這門親事不指望不上。論出身你不過是個庶出,即便成了過繼嫡出,終究還是個庶出。”
“也得虧你那出身風塵的姨娘去得早,你這小小年紀惑人的本事也不算盡然學了去。倘若人還在世,只怕更是不得了。”
宣太妃瞧不上一個風塵出身的姨娘也是情理之中,先帝未曾駕崩之時,曾極為寵愛過一個南巡遇見的風塵女子。
帶回宮中封了妃,這女子瞧著不過清秀,也不知哪里來的能耐哄的陛下眼中容不下旁人。
故而,那時候宣太妃正得寵,偏生因這風塵女子備受冷落,毫無征兆的失寵了。
也正是如此,對祝家門里先前去了的付姨娘,根本瞧不上眼。
付姨娘早就過了身,在宣太妃跟前還是個晚輩,如此指責無可厚非,只不過逝者為大,該嘴上留德。
祝九是個小丫頭,論身份出身確實受人編排,聽著宣太妃話里話外辱了她母女二人,面色恐慌,“九兒生母確實出身風塵,討不得太妃喜歡。若是太妃瞧著九兒生厭,九兒這就回去閉門思過。”
人說著話,瞧著也是唯唯諾諾的模樣。
宣太妃望著一番話激得人犯了錯兒,這人反而更是謹慎,心里想尋個由頭發難反而難了。
“太妃,外頭北三房的祝林氏來了。”門外進來的丫鬟稟了話,宣太妃又不曾與祝林氏熟絡,到底是祝家的一房主母,開口道:“讓人進來罷!”
“是。”
丫鬟出了去,不消一會祝林氏進了屋來,“侄媳見過姑姑。”
說罷又看了一眼垂頭頷首的祝九,眼底閃過一絲了然。
宣太妃瞥了她一眼,“我這身子正不爽利,方才便交代了人傳話,怎還過來了。”
“得知姑姑身子不爽,這才要過來瞧瞧,讓送來了燉好的燕窩。雖是比不上姑姑府邸的,倒也是用了血燕。”祝林氏話落,身邊的媽媽將食盒交給了方嬤嬤。
宣太妃不愛與祝家旁人周旋,此番祝九還在,方才說著話,瞧她這丫頭年歲小卻這般謹慎,心里慣是不高興。
這廂祝林氏看了看祝九,笑言:“九兒倒是乖巧,知曉姑奶奶身子不好便要來瞧一瞧。你這丫頭,既是瞧過了,還杵著作甚,趕緊行了禮告退去,擾了姑奶奶的清靜更是不好。”
“是,九兒知錯了。”
祝九得了話,起身拜禮,“姑奶奶好生歇著,九兒告退。”
她先前來時見禮,也只是稱的尊稱太妃。
在祝家門里,按理隨了輩分來喊,這宣太妃瞧不上她祝九,自也沒必要喊的那般親近。
祝林氏開了口,自是要隨著喊一聲。
說了話,人便抬步出了去,宣太妃沒留人,倒不著急于這一時。
只是才將人叫過來沒多久,祝林氏此番過來哪里是來送吃食,不過是來護人走。
“行了,瞧也瞧了,你也一同離了去罷。”宣太妃擺了擺手,神色懨懨。
祝林氏抿嘴含笑,點頭一番帶著人離開了祝堂院。
瞧著人走了,方嬤嬤讓人將血燕撤了下去,隨后扶著宣太妃去歇著,“這北三房門里有個明姨娘,乃是明家的嫡出出身的。”
“你不提我也知曉。”她是瞧出來祝林氏來護人,不是沒留人嗎?還不是瞧著明家的臉面。
祝林氏不是明家的人,但明姨娘是北三房門里的姨娘,自是一房同出一氣的。
明家雖與祝家親厚,可不見得與凌王親厚。
要說,明家的人在朝中,在這當今天子眼里確是備受寵信。
明家是京城的京貴,和邵家比起來,也算旗鼓相當。
本該算上祝家,可祝家上回被當今天子一敲點,如今母親又過了身。這邊是祝家日后要走下坡路了。
宣太妃到底是有自己的根脈,如今要顧著的也是凌王一脈了。
這回到了祝家,一則是來奔喪,二則便是為邵家親事而來。
祝九離開祝堂院也沒有走多遠,在亭子內候著。
祝林氏過來瞧見了人,面露淺笑,“姑娘落了腳程也好,省得我再打發人去捎話了。”
“夫人特意前來,九兒多謝夫人了。”祝九微微行禮,心里有所思忖。
祝家門里能到宣太妃跟前說上話的主母,先前除了祝王氏外,如今也就是祝林氏了。
祝林氏娘家算不得特別出挑,出挑的還是門里的明姨娘。
“姑娘不必這般見外,如今老祖宗過了身,姑娘的婚事難保。宣太妃此番回來,過了年關才離去。姑娘還是小心為上。”
祝林氏說罷,又是壓低了聲兒,“宮中不比祝家大宅,里邊多的是血光,能從宮里全身而退的,能有幾個是善茬呢?”
宣太妃乃是老祖宗膝下嫡親姑娘,當年是受了老祖宗教導送進的宮,更是鞏固了祝家的地位。
老祖宗在祝家門里如同一手遮天,宣太妃又是太妃。
祝九算得了什么身份?
這話并非沒有道理,也是祝林氏好意提醒了她一番,甭想著動了與宣太妃對著來的心思。
不管如何用心,宣太妃都是祝家門里的,想要發難她不過的口頭一句話的事兒罷了。
如何自保,還得看她自個掂量。
眼下的祝家門里,能夠護著她的,也只有北三房了。
“九兒謝過夫人提點。”祝九也沒開口說別的,只是再三道謝后,攏了攏身上的披風,帶著金姑姑離了去。
祝林氏輕笑一聲,抬步回去院子。
海媽媽瞧了一眼自家夫人,不禁努了努嘴,“也不知祝九姑娘可能明白了夫人的意思,若是聽了勸還好,倘若不聽勸的,心氣兒高了,這碰著宣太妃只怕是得折在太妃手上呢!”
到底不是祝家門里的明爭暗斗,先前老祖宗雖手腕狠,但祝家門里的人都是祝家血脈,總歸是會留了情面的。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微信關注“優讀文學
”,聊人生,尋知己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