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道里,陳木枝呆立許久。
她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拜托的賀明生,竟然早就和王氏暗渡陳倉。
到底是外祖母老辣,當初正是外祖母一下子就聽出了自己謀劃的漏洞。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卻不可無。先前你說的那位賬房,你就要留個心眼。”
這是當時外祖母說的話,言猶在耳。
也正是因為她的提醒,自己才改換了方向,截到了王起道去兌現的那一千兩銀票單據。
想當初自己還納悶,賬房如何一點兒警覺都沒有,原來賀明生不僅僅是王氏的人,他與王氏,竟是比利益還要更緊密的關系。
已是三月末的春夜,陳木枝卻悄然冒出了一身冷汗。
她聽到了遠處有細碎的腳步聲,兩行燈籠沿著夾道由遠而近。
是王華嵐。
陳木枝正經八百的國公府小姐,亦只是簡簡單單兩盞燈籠,她卻是好大的陣仗,真把自己當個人物了。
“喲,我當是哪個丫鬟不長眼,大晚上亂跑,原來是表妹。”
王華嵐望見了燈籠,一聲訕笑,擺明了譏諷她不夠排場。
蠢貨才無時無刻講排場呢。
陳木枝微微一笑:“一盞燈籠是不長眼,十二盞燈籠的怕不是瞎了吧。”
這反擊也實在快,王華嵐頓時變了臉色,冷哼一聲,拂袖而去。
跟陳木枝明斗,她哪回討了好,這不是白白送上門被削?
一想到這樣的人竟然也削尖腦袋想要進陳家,而且還想姓陳,當英雄蓋世的陳遇安的女兒,陳木枝都差點當場嘔出來。
夾道另一頭,藤花和同福已經取了人參,急急地趕來和陳木枝匯合。
“舅小姐好大的威風,十二盞燈籠。”藤花咋舌。
“畢竟她瞎,可不得照得如白晝一般,不然摔個嘴啃泥。”
柳絮跟著陳木枝久了,說話也比以前有趣多了,惹得藤花和同福都笑了起來。
王氏今日出去赴宴,帶了王華嵐。陳木枝天天男裝出門,沒功夫和王氏出去應虛景,倒是王華嵐從來不缺席這種場合。
憑著她日常乖巧的表現、以及姣好的容貌,自然也會有貴婦對她感興趣。
比如之前的定國公夫人,那樣精明能干的公侯夫人,不也被她無害的外表給欺騙了。
所以今天就有個姜家,也被蒙蔽了。
王華嵐倒也沒看錯,這個姜家雖也是官宦世家,但到這一代,卻已是漸漸勢微。
祖上闊過,后輩若無甚出息,就會面臨一個大難題:如何保持之前繁盛的架子不倒?
和富商結親,是個好辦法。
王家可不就是霧州首富。所以姜家腦子一熱,就看上了王華嵐。
名媛后備王華嵐,當場依舊是羞澀懵懂又溫柔,一到家,卻立即找姑母撒潑來了。于是便有了剛剛在小佛堂的一段對話。
只是王氏也萬萬沒有想到,王華嵐竟然想要當安國公府的嫡女。
一直到王華嵐離開了良久,王氏都沒有從這令人震驚的非份之想中清醒過來。
還沒緩過神,雙繪進來,說二小姐來了。
一聽陳木枝的大名,王氏沒的一哆嗦,立即緩過了神,趕緊朝供著的小小佛像拜了一拜。
菩薩寶相莊嚴,平和的眉眼之間,仿佛能容天地萬物。
王氏定了定神:“讓她去偏廳,我這就過來。”
偏廳的桌上,放著王氏做了一半的針線,是給陳榆納的鞋底。
納鞋底費功夫耗精力、又傷手,本該是下人們的活兒,但陳榆的鞋子總是王氏親手做的。陳木枝不由拿起,望著鞋底厚厚的千層布、以及密密的針腳,出了神。
“木枝來啦。”王氏的聲音出現在門口。
見陳木枝手里拿著自己納的鞋底,王氏笑道:“榆兒的腳長得太快了,我都來不及給他做。”
“母親太勞神,這些粗活兒蠻可以給丫鬟婆子們做,再不濟,外頭買也可以。”
“榆兒習慣了穿我做的,上回偷懶叫針線上最好的媳婦做了一雙,榆兒一穿就說,不是母親的出手。我便再不敢偷懶了。”
王氏笑得溫和,陳木枝卻看得恍若隔世。
這個女人曾經對父親崇拜到唯他馬首是瞻,記憶中,父親出事的消息傳到國公府,這個女人以淚洗面,數日內便瘦脫了相。
這些都做不了假。
可一轉眼,她卻在賀明生身上尋找溫存。
是她對父親的愛從一開始就是假裝嗎?還是男女之情本來就不甚可靠?
陳木枝太小,她找不到答案。
她望向藤花,藤花輕輕走上前,將裝著人參的匣子遞到她手中。
“這是上回去鄭家,外祖母給的千年人參。木枝想著,近來母親身子不好,倒用得上。”
王氏接過,打開匣子,一看便知是多么稀罕的東西。
“木枝真是孝順。母親只是偶感風寒,如今已經好了,這么貴重的藥,還是留到要緊的時候用吧。”說著便要還給陳木枝。
送出去的東西,哪有收回來的道理。
陳木枝道:“那就母親留著吧。”
“也好,總是木枝一片孝心。”王氏讓雙繪收了,又道,“今日苗夫人壽誕,她家問蘭還問你為啥沒去。”
“問蘭姐姐好嗎?”
“一切都好,還說要找你玩兒。對了,今日聽說,苗家也有意和怡親王家結親……”
“怡親王世子?”陳木枝脫口而出。
這句問得急,與她一直氣定神閑的樣子,實在反差頗大,王氏不由抬眼盯了她一下。
“自然是世子。怡親王府也只有世子正是適婚的年紀。”
陳木枝也知道自己這一問,是著了相,立刻克制了好奇,不再說話。
王氏見她不再追問,便也不吊胃口了,道:“不過聽說怡親王府婉拒了,世子心里還是惦記著木兮,不愿與他人議親。”
陳木枝半個字都不信。
娶過去就打算晾起來的世子妃,一過世倒成了心尖寵了,誰信啊。
“怡親王府與咱們府上終究是沒緣分,不提也罷了。”陳木枝道,“不過,既然說起世子,我倒想起一事。世子先前的師傅,如今在鄭家當先生,是外祖母費了不少功夫才請過來的,不如讓三弟去鄭家學堂讀書吧。”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