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蘭陵和晚晴自然也是跟著蕭君珩挪到了那面的座位落座了。
蕭老太太看著蕭君珩對二美故作冷淡的模樣,心里笑罵道,個小兔崽子,倒是防起你祖母來了!
難道生怕你的祖母對你的兩個妻房做些什么?個小兔崽子,果然娶了媳婦忘了祖母。
蕭楊氏也暗自笑了笑,兒子是她生的,難道她不知道蕭君珩心里想什么?
罷了罷了,兒孫自有兒孫福,由著他去吧。
便端起了茶盞,用了幾口熱茶,然后才問道“珩兒,梁府那邊,處理的如何了?他們家可有給個交代?”
蕭君珩點了點頭,笑道“孫兒出面,他們梁府怎可能敢不給個交代呢?”
此時,一個小丫鬟端上來了一杯熱茶,還有幾碟子新的點心和果子。
傅蘭陵便雙手端起了那杯熱茶,恭敬的遞到了蕭君珩的手邊。
蕭君珩“嗯”了一聲,習以為常的接過了那杯熱茶,掀開茶蓋,喝了一口。
狀似無意的看了看糕點,又輕輕瞥了瞥晚晴。
晚晴便會意的端了那一碟子糕點,輕輕的端到了蕭君珩的面前。
蕭君珩滿意晚晴的有眼力見兒,面上卻很是冷淡,只用了一塊糕點,便擺擺手,示意晚晴退回座位上便是了。
晚晴便福了一福,放下啦糕點后,退回了自己的座位上,繼續眼觀鼻,鼻觀心,安安靜靜的。
蕭君珩故意在蕭老太太和蕭楊氏的面前使喚傅蘭陵和晚晴,又對二人故作冷淡和不理不睬,便是怕蕭老太太和蕭楊氏因為太過寵愛二人,對二人心生不滿。
幸好二美也很是聰明,一直配合著他,蕭君珩覷了覷坐在上首的蕭老太太和蕭楊氏的面色,沒有不虞,方才松了口氣。
然后便將話題引到了梁家那邊上,繼續接著之前的話語說道“孫兒去了梁府那邊,直接求見了他們已經不怎么出山的老太爺,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還有他那兒媳婦犯下的過錯,一一稟告了梁家的老太爺,梁家的老太爺應允了孫兒,查明事情的原委,定會給孫兒,給蕭家一個交代。”
蕭老太太點了點頭,道“那梁家的那個,也太惡心了!萬萬想不到,下作至此!!”
蕭楊氏也甚是厭惡道“之前在飲宴幾次的碰面上,她幾次三番的想要往珩兒房里塞人,女兒不行,就遠方親戚,當我們蕭家是什么樣的人家?當我們珩兒是什么樣的人?輪得到她來置喙?想塞人進府就塞人進府?”
“還想打著老太太的名號,沒得讓人惡心!”
“不過是沖著咱們蕭家的富貴來的罷了,一個兩個的,也忒不要臉面了!”
“她那兒子,還是打小就跟珩兒一塊兒玩的呢,也不嫌害臊!”
“打量著就她自己滿心的算計,將旁人都當成了傻子呢?”
蕭老太太搖了搖頭,對梁家太太的所作所為不屑一顧,甚是鄙夷!
又關心的詢問起了蕭君珩“乖孫兒,你做何打算呢?”
蕭君珩道“孫兒先讓他們梁家自行解決吧,看他們梁家能不能夠真的給孫兒個滿意的交代,若是不能夠。。呵呵。。”
“孫兒也跟那幾間有梁家那廝份兒的鋪子里交代過了,讓他們早些將賬簿處理出來,將梁家那個的,還給他便是了。”
“本來這幾間鋪子的生意,都是孫兒打理的,不過是看在梁家那廝的份上,才提攜他掙些小錢,貼補他家里的那些個空架子。”
“今兒既然已經撕破了臉,還是趁早打算的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免得到時候扯不清楚,索性攤開了明算賬,最是妥帖了。”
蕭老太太和蕭楊氏都贊同蕭君珩快刀斬亂麻的精明決斷,在做生意這件事情上,蕭君珩可是一把好手。
蕭楊氏便點頭道“既然你心里已經有了決算,便不勞我們擔心了。”
“時辰也不早了,老祖宗勞累一天了,就不說這些個了。咱們準備用晚膳吧。”
蕭楊氏便看了看蕭老太太的臉色,等待著她的明示。
蕭老太太點了點頭,道“傳膳吧。”
蕭楊氏得了吩咐便點點頭,吩咐起了丫鬟,讓小廚房傳膳。
這還是晚晴第一次來蕭老太太的院子里用膳呢,不由得有些忐忑。
不過這也由不得她,蕭君珩和傅蘭陵都在此,吃不吃難道她還能說了算。
晚晴自然也知道,這還是沾了蕭君珩的光呢,不然蕭老太太自然是不會特地吩咐她們在此用膳的。
傅蘭陵倒是來陪過老太太和蕭楊氏用過膳,不過也就是兩次而已。
一次是剛剛進門的時候,跟老太太和蕭楊氏請安時,按規矩留下來用了一次膳。
第二次則是鬧出了之前她身邊的婆子狐假虎威,中飽私囊這樣的事,她回了娘家又被蕭君珩接回來之后。
蕭老太太特地傳她過來用膳,雖然沒有嚴厲訓斥她,不過也敲打了她一番。
之后,便再也沒有傳過她來陪膳了。
平日里,她也不用跟老太太請安,只是初一十五,或者以后逢年過節這樣的大日子才需要見老太太。
蕭楊氏也就是幾天才見她一次,也不需要她天天請安。
蕭家這樣的規矩,蕭老太太和蕭楊氏這樣的通透,所以蕭家的后宅也甚是平靜。
不多會兒,蕭老太太這邊兒的晚膳便傳了上來了。
和傅蘭陵以及晚晴那邊兒的小廚房不同,老太太畢竟年事已高了,口味都和她們這樣的年輕夫人不一樣了。
因此,所有的菜色也都是以素淡為主,葷菜比較少,大部分都是好克化的蔬菜等。
或者是以清淡的羹湯為主,老太太這樣的年紀,習慣了食用一些好消化的膳食了。
蕭君珩和蕭楊氏經常陪著蕭老太太用膳,自是已經習慣了。
傅蘭陵也陪著用了兩次膳,心里早有準備。
唯有晚晴,第一次來,不過她平日里也不太挑食,葷菜也好,素菜也罷,都吃得慣。
畢竟,她是吃過苦的,過了好些年的苦日子的。
當年,在杏林州的時候,不也是粗茶淡飯了這么些日子。
后來即使回了安樂州,剛開始那幾年,她不也是靠著自己賣繡活兒來養活自己,每日里,不也是青菜豆腐,喝一碗粳米粥,便對付了一天了么。
請記住本書域名:。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yqxs.cc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