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要不要告訴慶王?”皇后問太子。
太子也很為難,他也是現在才知父皇做的蠢事。
古代就有唐太宗與楊玉環的故事,但慶王蕭景行不是壽王李瑁,不是輕易能拿捏的人。
太子將這事想了又想,“蘇氏能進宮,外祖與舅舅脫不了關系。慶王妃出現在宮里,對皇上不利,對于我們卻很有利。先將她的消息給瞞著,待我好好謀劃,利用蘇氏做點事。”
“好。”
“母后,你要做好準備,一旦外祖有異心……”
皇后嘆說:“孰輕孰重,我自是知道,你不用擔心我。”
皇后說道:“宮里要放一些人出去,你可有看上的?挑上三五個到你府上去。”
“讓太子妃過來挑幾個能干的吧,她需要些人手。”
“行,你讓太子妃明日過來。”
太子拿起茶杯,又放下茶杯,“蘇氏失蹤之后,慶王府亂了好一陣子,直到慶王回京。
以前有蘇氏在,慶王府的商戶、商隊、作坊井井有條。現今蘇氏不在,慶王一人,很難打理那些東西。慶王府手底下的管事,好些生了異心,將方子給泄漏了。”
皇后追問:“慶王可以打鐵作坊?”
“目前還不見有。”太子看向皇后,“慶王手里沒有鐵礦,外祖那里必定會有。”
說來說去又說回自己娘家,皇后怎么也高興不起來。
“你出宮去吧。母后這里還有些事要處理。”
“是,孩兒告退。”
送走太子,皇后煩悶不已,她是不希望娘家生事的。得要敲打敲打,不能讓韓家繼續把持朝政了。
“嬤嬤,你出宮一趟,回去跟老夫人傳句話。你去問問老夫人,什么是君什么是臣;又問問大老爺,問他,他的心在哪?是不是要登天了?”
“是。”
有一宮嬤嬤入內,與皇后說道:“蘭軒閣的宮娥紅袖來求見。”
“一個宮娥也敢來求見,當這里是什么地方?”皇后的貼身大宮女說道。
嬤嬤剛要退出去,回絕紅袖,就聽得皇后說:“慢著。帶她進來。”
“是。”
紅袖被帶入皇后宮中,跪求皇后娘娘,“叩見皇后娘娘。”
“你是蘭軒閣干活的?”皇后問。
“是。奴婢原是景華宮里的奴才,不久前被安排到蘭軒閣伺候。”
“你過來作甚?”
“奴婢進宮已有十五年,今年三月正好二十六歲,懇請皇后娘娘開恩,放奴婢出去。”
皇后打量了紅袖,隨意說道:“你是皇上調過去的人,不歸本宮管,你得要去向皇上求情,或是讓你的主子向皇上求情。”
這后宮里奴才的事,皇上都聽皇后的,要是皇后愿意,一句話就能讓紅袖離去。
可惜皇后想用紅袖去試探一下,試探一下皇上對蘇氏的態度。
皇后隨后又說:“讓你出去不是不行,只要我問你的,你乖乖回答,本宮讓你出宮。”
“謝謝娘娘,娘娘盡管問,奴婢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蘇氏肚子里的孩子,真的是皇上的?”
“是。太易診斷蘇氏有身孕,將近三個月。蘇氏是去年十一月初進宮的,當時皇上夜宿三次。蘇氏就是當時懷上的。”
皇后有些氣悶,不耐煩了,“行了,你回去吧,等著本宮會安排你出宮的。”
“謝皇后娘娘。”
紅袖回去后,又跟出宮的事與蘇靈雨說。
“你莫擔心,我明日向皇上求情,讓皇上放你出去。你出去了,要是沒地方去,就到王記商鋪去,那里招收女工。
你若是想回鄉,城北的王記商隊很不錯,他們押鏢從來都沒出過事。保管讓他們安全送你回家。”
“謝夫人。”
“放心吧,皇上會同意的。”即便皇上不同意,她也會讓皇上同意。
聽到消息的珍珠,轉身去找小韓大人在宮中的線人,將這消息傳給小韓大人。
放不放紅袖出宮,他們這些大人物,得要好好考量了。
三月初一,宮門打開,一群背著包袱的宮女、嬤嬤走出皇宮。
宮門外早有人家守候,有的是宮女的家人,有的是嬤嬤尋到下家的主人派來的,還有的是人牙子。
紅袖背著包袱站在宮門外,好些人牙子上前詢問,問她愿不愿意成高門大戶里的教養嬤嬤,或是問她要不要嫁人,還有的會問她要不要回鄉,有車隊離開。
對于這些上前問話的人,紅袖一一搖頭,不愿跟他們走。
“紅袖,我們是一個鄉的,要不要一起走?”有其他宮女來問,“一起走回去能作個伴。”
紅袖搖頭微笑,拉著包袱,低頭往外城走去。
她知道自己的處境,所以不敢到城北去,更不敢跟慶王府的人有接觸。慶王妃說的王記鏢局,是絕對不能去的。
跟蹤監視紅袖的人,一同跟著走出去。
一個時辰后,跟蹤紅袖的人東拐西拐,走進一處普通的屋子。
韓文正在里頭喝茶,等消息。
“大人,老三回來了。”
“回大人,我們一路跟著她,她先去找了鵬程商隊,商議好回鄉的價錢,再到邊上的小客棧給住了下來。一路上沒與誰說話,與鵬程商隊交談,也是三言兩語,說的不多。”仆從與韓文說。
韓文問仆從:“有沒有誰跟蹤她?”
“沒有。我們的人,已經住在她邊上,一有動靜立馬知道,不怕她夜間出行。”
“繼續監視。”
“是。”
韓文問另外的人:“有沒有宮人進慶王府?”
“暫時沒有消息,應該是沒有。”
韓文就奇怪了,難道真的瞞住了蕭景行?
他原本是想殺了紅袖,可惜紅袖求得了皇上的恩準,得到了皇上的手諭,不得不讓紅袖活著走出皇宮。
如果紅袖一直這么乖,倒也省事。
也不知道那蘇氏的肚子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那就有好戲看了。
等慶王妃肚子大了起來,就該讓慶王知道慶王妃的存在了。
韓文揮手讓他們散去,“你們繼續去監視。”
“是。”
貼身隨從問主子,“這些日子,我們一直監視著慶王,慶王怕是真不知道慶王妃的所在。”
“可能吧,不要小瞧了慶王。”
第二天紅袖隨著馬隊離開京都,一路上輕易不與人說話,對宮里的事,絕口不提。
更不可能向外人傳遞慶王妃的消息了。
閱讀網址: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