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半生凝眸小說>半生凝眸最新章節列表 >半生凝眸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半生凝眸-第一百三十五章 暢然(下)
更新時間:2020-07-01  作者: 希憲   本書關鍵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宮闈宅斗 | 半生凝眸 | 希憲 | 希憲 | 半生凝眸 
正文如下:
因邊關戰事又起,皇帝終止了三司推鞫。而這場荒唐又復雜的推鞫,還余音未絕。

比起看場戲,他更在意的是與突厥、契丹、高昌等國的聯系。正所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好不容易平定中原,卻還要面臨四方敵人。

裴緒“發現”了韓霈手跡,以此引誘太子。又順帶把郭寶義教訓了一頓,但將責任推給了楊允。

謝恩時受到了皇后的青睞,并順理成章地見到了太子趙睿。

她和裴緒靠著女醫傳遞消息。無意中得知,皇帝要派她的親戚韓蒼抵御契丹。菀昭理清緣由后,勸韓蒼定居長安,借此保住平安。太子和司空之女成婚,但裴緒說危險仍在身邊。因為韓禎被人拿住了把柄。

韓蒼宴飲上,菀昭請來賓為盛筵作詩,在此之前把韓蒼的喜好泄露給裴緒。裴緒為答謝她,透露了太子的秘密,她借此博得太子的好感。

她本想繼續。打擊接二連三地來,她的伯父莫名奇妙地死了。韓禎之死提前到來,只不過原因變成了私藏兵器的謀逆。韓禎是被殺的,而非自裁。

裴緒剛升官便被中傷,元兇終于浮出水面。與之伴隨的是無盡慘烈的斗爭,卷入其中的人,哪怕權貴也下場凄慘。

他們本以為笑到了最后,卻都錯了。他們忘了,穩坐朝堂的人正將他們玩弄于股掌之間。

菀昭說:“姨娘,還不知道被如何非議。”她委婉地將原本要說的話改了意思。

許奶奶恨鐵不成鋼,“我平時是如何教你的?你都忘了。”

菀昭垂頭不語。

她到怡園的月照閣,俯瞰整個園子。這是怡園最高處,不光可以目睹怡園風光,還能一睹長安風采。清風徐來,隱有涼意。

菀昭說:“這就是長安啊,我以前還從未注意過這。”

她自小就是,要出個門都需要人陪,而她又討厭人多拘束,所以次次想,次次罷。

傅庭蘭的聲音傳過來,“原來是你在這。”

“庭蘭。”菀昭笑道。

庭蘭勉強笑道:“我來這瞧瞧,不想遇到了你。”

“那又怎么樣呢?人家拿住理,便是要撇清,此刻也不能了。”

“哪有那么簡單,金家借口我們收了訂禮,所以占上風,還說要報官。”傅庭蘭嘆息。

庭蘭說:“不行,不行。金家不是好惹的。姑娘不至于為了我賠上尊府的威望,大不了我真隨道人出家,再不管俗事。”

傅庭蘭頗有感慨,“每個人終是要有自己該做的事。”

菀昭笑道:“你為何突然提起……?”

庭蘭說:“我雖不甚喜歡她,但她是個可憐人,好不容易熬出頭,卻是去皇宮做嬪妾。”

菀昭笑道:“周姐姐有她的選擇。”

“噢,我記得你身邊有位姓安的醫婆,可否把她引薦給我。”

她輕笑道:“她最近都不來了。”

傅庭蘭前些日子還見她,忽地就不來了。“為何呢?”

“殊不知,里面竟有此說。”

庭蘭笑道:“你小小年紀,竟對這些如此了解。”

“耳濡目染,知道的只會多,不會少。”她更想還如過去那般無憂無慮,不似現在張口便是憂慮與驚慌。“若是不在長安,我會選擇到洛陽,那可比長安松快多了,春日牡丹花、秋日芙蓉花。其實這些東西長安也有,可感覺就是不一樣。”

琳瑯一大早就來道喜,“玉姑娘,我來給姑娘賀喜。”

菀昭被她的笑感染,“有何喜事,你快說與我聽。”

琳瑯笑道:“尚書榮遷了。”

馮堅已是三品大員,再榮遷便是可與謝衷相提并論了,那時他便是可與王紹等人分庭抗禮的大臣。想到馮堅的日后,亦不會是實官,左不過是嘉獎他多年勞碌,給了個虛名。

琳瑯道:“昨日圣上敕書授大爺光祿大夫,大爺已經進宮謝恩。”

這樣的事不算喜事。

菀昭強裝微笑:“真是好事。”

琳瑯又說:“姑娘快跟我拜拜。”她快人快語,不給她留出一點空子。“快走吧。”

“給祖母請安。”

老夫人優雅地端坐著。“快起來。”

琳瑯忙說:“公子已沒事了,老太太別擔心了。”

菀昭又說:“老太太不妨接他回來。”

老夫人卻道:“不必。”

她不知道祖母是如何想的,她只能暗暗憂心。

“還有件事要說,隔日后我們就回公府住。”

菀昭錯愕,“要離開怡園?”

老夫人說:“你住怡園多年自然舍不得,可終得從家里出嫁。我都派人把家里收拾得干凈了,我們祖孫在那也有個清閑的地方。”

菀昭記得祖母從未提過家的好,但這回確實是要離了怡園。

小時候最深刻的記憶就是那大宅門里所有的地方都像籠了重灰,她的的確確不喜歡那里,尤其是母親亡故后,她便鮮少踏足那了。

“有幾年沒回去了,都不大記得那的樣子了。”菀昭說。

老夫人笑道:“那更該回去看看了。”

菀昭在怡園多年,這早是她的家了,容不得外人染指半分。但她卻不得不回到公府去,那才是她的根本。

菀昭只覺感傷。“祖母怎么想到那么遠了。”

老夫人只笑笑就罷了,她握住她的手,“你離家前,我總該有無數的話,說與你聽。”

“我不是不明白,可一閉眼,便覺得心口壓抑,喘不過氣。”她說。

“那就別去想,徒增煩惱,都是心里憋屈的。”

菀昭記得自己掌摑婢女,那情形,真真是到了極點。“是嗎?”

庭蘭忙說:“你這么把心事都藏在心里,終會成你心病。”

菀昭笑道:“我也不知該從哪講。我聽到些流言,關于我伯父的流言。”

“莫非是傷人的話。你不必放在心上的。”

菀昭卻說:“我偏要說。可這是無可奈何的話。不能在朗朗乾坤下,大庭廣眾之中說。這大大小小的家族呢,消失的無影無蹤。”

庭蘭道:“我知你牽腸掛肚,但倘若真有那一日,也與你無關。”

菀昭嘆道:“我不挽救,又有誰能有此想法?我要做的好比讓這里脫胎換骨,改弦更張。”

庭蘭想她是柔弱女子,竟沒成想,她有那副傲骨。“玉奴,我想你可以試試。歷代賢女,亦不過持家,但少有人想過救家業于危難間。你膽識不輸男兒,可拼出番天地。”

菀昭好像覺得嫂嫂在眼前,她也曾對她那么說,可是不像她那么篤定罷了。“以前我嫂子也曾對我這么說過,可她走了。這的氛圍不容她,所以她識趣地離了去。哪怕只有很近的路程,她也不愿再來這探望了。”

“可是因什么事?”

“并沒人敢詰責她,可她的的確確被人所不容。尤其是我那場病后,選擇默默離開。她是看到這的污濁,所以不愿長久留下。”她又說:“怡園真是個雜亂的地方,在這人心都異化了。我的奶娘金媽媽,過去待我無微不至,可天長日久,慢慢的就變了,變得陌生,到最后我甚至不認得這個人了。想來我在怡園待多年,到最后也沒真正認清誰。”

庭蘭不知此事,卻笑道:“哪有人能真正看透誰。即便是血脈相連的至親,也不能全知道他們心中所想。”

掌柜慌忙答道:“不知道,郭明哲一家的事情,我從來不過問。”

宋文遠笑吟吟地說:“可我聽說,你與郭明哲是幾十年的交情,未嘗不知啊。”

掌柜羞于見人,可還是硬狡辯道:“郭明哲不曾將要緊事告知他人。”

看來這掌柜僅是郭家用來頂包的,就目前看來,郭明哲似乎是被人保了起來。不過即便抓他也是從犯,而主犯已死,他郭明哲也不會受多大的罪。倒是那個郭顯,撇得干干凈凈,明明是他家的事,可擺出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

韓馥便說:“即便郭明哲潛逃,你也難逃其咎。我重申一遍,你們是如何與何繼開、葉濱等人合謀?”

蕭博周小心提醒道:“將軍,現在就斷定合謀太輕率了,而且還有要事沒審理。”

皇帝亦說:“蕭侍郎所言不差。”

韓安向他微微點頭。

韓馥斂笑道:“陛下,李順德替死,為二郭伙同其妹李氏構陷,這是人犯與證人的口供,皆供認不諱。”

宋文遠亦說:“還有驍騎尉郭寶義,其形跡可疑,舉止乖張,刑部應細查其底細。臣以為他與此事必有聯系。”

皇帝未加以表示,而是一掃而過。

韓馥到這里頓感乏累,這和在賀蘭山追敵三日后精疲力盡是一模一樣的。

謁者將所有的口供匯總到一塊兒,一齊呈到皇帝面前。

到現在,韓馥總算不緊張了,剛剛還為這事擔心的不行。他深感自己不該久留于此,這種波詭云譎的名利場,他還是少摻和好。

韓安凝視著他,“現該議處人犯,圣上依臣之見,該由大理寺卿、刑部侍郎以及御史大夫定斷,門下侍郎亦應參與。”

門下侍郎郭顯說:“事關臣族親,臣該避嫌。”

自古親親相隱,窩藏親屬實屬常見。韓馥便說:“善。”他沒精打采,本是皇帝一時興起邀請入座的,結果也成了博弈的一方。他朝鄒禰睨了眼,“臣啟奏陛下。”

大理寺卿鄒禰戰栗,搶先說:“臣有罪,臣治下的大理寺混亂不堪,使圣上威名蒙羞,臣請辭去大理寺卿。”

他還沒說,鄒禰就演了出苦肉計。

皇帝坦然道:“是該整頓大理寺吏治了,朕知道了,鄒卿暫且退下吧。”

韓馥早預料到會是這般情況,也的確,這場不著調的會審,插了許多題外話。他亦說:“臣不懂定罪量刑,也不該參與其中。”

皇帝則說:“無妨,都督過謙了。韓侍中,門下侍郎與大理卿皆不在,就由你來代替他們吧。”

韓安拱手道:“遵旨。”

韓馥總算可以放松了,有韓安做事,他就可以在一邊涼快去了。

“郭、李案,主犯郭明達畏罪自戕,并在通濟坊某處空宅發現了其尸身。從犯郭寶義、郭明哲、何繼開、葉濱、吳元忠、李氏等人,以李氏為誘餌,引誘李順德進入郭家所有的客棧,并借償貸之名將其騙入牢房,使其代郭明達死。后案發,郭明達畏罪潛逃。郭寶義妄圖買通官吏保全郭,未果。刑部于本月九日發現其行蹤,圍捕之前,郭明達絕望自裁。”韓安完完整整地講事件講出。

皇帝問:“郭寶義賄賂是何事?楊侍郎?”

楊遜忙拱手而道:“臣并不清楚。”

剛剛并沒說這件事,韓馥也不知道這是指什么。

韓安說:“郭寶義暗贈中書舍人裴緒一百兩黃金,事后裴舍人立即將黃金上繳監察御史。”

郝敬宣暗忖,暗說此事侍中應毫不知曉,可消息不經意間就走露到他那。這事連他都不知道,更別提刑部其他人了。

皇帝道:“還算處置得當,黃金從何處來?”

“是官鑄黃金,上銘刻會稽郡等文字,兩枚金鋌共計一百兩。”韓安利落地說。

那小子在想什么?韓馥真替裴緒揪心,他當真不知道今上的脾氣?還是他故意而為之?

韓馥說:“黃金一事,金部侍郎吳元忠嫌疑最大。”

皇帝笑道:“韓將軍性子急,定案不是須臾可辦的。”

韓安起身見禮,“竊以為,郭明達替死一案應當定罪,而其中還涵蓋其他大案,則該另行審查。”

皇帝亦說:“王司徒、耿閣老,你們二位等意下如何?”

“韓侍中所言甚是。”

皇帝又說:“郝侍郎,主犯畏罪自戕,便革去其生前官爵,以庶人下葬。郭明哲發配邊疆。”

郝敬宣答道:“遵旨。”

“從犯郭寶義賄賂未遂,徙二年,郭明哲流二千里。而大理正何繼開與大理丞葉濱,其心當誅,其罪當誅,著即絞殺。亂法行悖逆之舉,舞文弄墨,徇情枉法,實為謀逆。朕今日就殺他二人以儆效尤,今后若再有此事,一律當誅。”

請記住本書域名:。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yqxs.cc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