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客中有人譏諷道:“姚老太,誰叫你家的兒子沒出息呢,如果有個像白老爹一樣有出息的兒子,這日子不就紅火了?”
姚老太氣得臉黑得跟鍋底似的。
酒席結束之后,廚房里還剩不少食材。
姚翠花手里提著個大空籃子,準備給她親媽裝一籃子帶回去吃。
老爺子無視她,吩咐兩個大兒子把多的食材全都送給了村里的困難戶。
等在一旁的姚老太見一點好處都撈不著,正要灰溜溜的離開,見田春芳拉了拉她親爸的衣袖,田老漢就跟著她進了后面的廚房。
姚老太見她父女兩個鬼鬼祟祟的,向四周看了看,見沒有人注意她,偷偷跟了過去。
廚房里,田春芳把給自己親媽買的金首飾交給田老漢,讓他帶回去給田老太,她這次就不回娘家了。
姚老太偷看到這里,自以為抓住田春芳的把柄,轉身悄悄的離開了。
田老漢看著手里的兩個裝著金首飾的盒子,問:“你送你媽這些,愛國和公公婆婆知道嗎?”
田春芳以前的婆家就是猜疑田春芳補貼娘家,看她百般不順眼。
田老漢一心想要閨女過得好,不想為了這兩件金首飾讓現在的公公婆婆和男人對她有意見,所以這么問。
田春芳嗔了自己親爸一眼:“爸這話說的,我哪敢自己擅作主張?
這金首飾是你女婿買的,也跟公公婆婆說了的。
公公婆婆都說,兩邊老人都孝順是應該的,您就放心收下吧。”
田老漢這才把兩個首飾盒放進兜里。
父女兩來到客廳時,聽見姚老太在跟白愛國和老爺子等人繪聲繪色的描述她剛才偷看的那一幕。
手還比劃著:“這么大的金耳環,這么大的金戒指,我看的一清二楚!
這都啥媳婦啊,恨不能把家產全都搬到自己娘家去!”
白愛國冷冷道:“那些金首飾是我買來讓春芳送給老親娘的。”
老太太輕蔑的斜睨著姚老太:“就這?你就是想搞事也要真抓住老大家的小辮子才行。
她送她媽那些金首飾跟我和她公公說過了的,我們都點頭同意了。”
姚老太結巴了。
她怎么也沒想到田春芳并不是私自給田老漢那些金首飾,而是白家人同意了的。
姚老太憤憤不平:“你家大兒媳補貼娘家你們就都同意。
我家閨女給我們家一點好處,你們就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這公平嗎?”
老爺子慢悠悠道:“我大兒媳補貼娘家咋了?還不許她孝順她父母,幫扶她弟弟?
可人家不是只顧著她娘家,我們白家她可是放在娘家前頭的。
啥都先緊著咱們白家,然后才是她娘家。
哪像你閨女,啥都是你姚家,孝順過我老兩口啥了?
不僅沒孝順過我老兩口,還想方設法把我老兩口的東西往你姚家搬,這能一樣嗎?”
姚老太被懟的半晌說不出話來,良久,才道:“我閨女可是為你們白家開枝散葉了,你大兒媳卻只帶了一個拖油瓶!”
老太太火了:“啥拖油瓶?磊磊就是我們白家的孫子!你再胡說,我撕爛你的嘴!”
姚老太這才不甘地走了,嘴里小聲嘀咕:“一屋子傻逼,給別人養孩子。”
田老漢父女兩相視無言。
老太太看在眼里,安慰道:“親家,老大家的,你們可別聽畜牲放屁!”
姚翠花見老太太當著她的面就敢罵她親媽,一點面子的都不給她,氣得半死,卻不敢吵,白家人多勢眾,她吵不過。
把多余的食材給村里的困難戶送去之后,白愛國等人也要返城了。
臨走時,白愛國給了老爺子兩萬塊錢,讓他把他們大房的那兩間門面房簡單的裝修一下,一間門面現磨豆腐賣,一間門面現做粉條賣。
這主意全都是白夢蝶出的。
自從陳景軒的度假村開始營業之后,因為離省城近,來去方便,再加上風景優美,所以游人如織。
這些游客幾乎都是江城人,白夢蝶抓住城里人都愛天然土特產,所以把這兩個門面開豆腐店和粉條店,二樓給老爺子老兩口住。
新街有水有電,家里有衛生間,老人住著舒適,特別是冬天,不用往外跑廁所。
三樓留著白夢蝶一家回鄉下時他們自己住。
二房兩口子打算把門面租出去,等在城里給兩個兒子全都買了房子和門面之后,他夫妻兩個回鄉來開小酒店,專做農家菜賣。
現在城里就很流行農家菜。
他們家也給了老爺子一萬塊錢,讓老爺子幫忙把房子裝修一下就租出去。
從鄉下回來,白愛家夫妻倆沒花兩天就在一個菜市場租好了攤位,白愛國也說話算話,給他們家供應自家的鹵菜系列。
白愛國還好心的問他夫妻倆,要不要他們家供應各種腌菜和泡菜。
他們家的腌菜和泡菜也是一絕,別人模仿不來的。
姚翠花心想,腌菜她親媽和嫂子弟媳都會做,干啥讓大房賺他們家的錢?因此一口拒絕了。
白愛國也只是好心問一問,她不答應也就算了。
因為白夢蝶一心想讓她家所有美食都走上品牌化,所以賣鹵菜的員工都穿著印有品牌的工作服。
并且不論超市的鹵菜攤,還是菜市場的鹵菜攤都掛有小饞貓的招牌。
姚翠花也想要小饞貓的工作服和招牌。
白夢蝶家的小饞貓鹵菜已經在江城打開局面,有一定的影響力,打小饞貓招牌,這生意肯定紅火。
當白愛家找到白愛國提出這個要求的時候,白愛國并沒有答應他。
自家的招牌哪能隨便讓人家打?
就算老三家的鹵菜是自己家里供應的也不行。
他們家的鹵菜攤又不是他家的加盟店。
在飯桌上提起這事,白夢蝶不齒道:“就憑三叔家賣個早點分量都不肯給足,我們能讓他們家打我們家的招牌?
要是他們家賣鹵菜也短斤少兩,那不是砸了我們家好不容易打響的招牌嗎?”
白愛國聽了閨女一席話,越發覺得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
白愛家沒要到招牌使用權,姚翠花氣得咬牙切齒,大罵大房一家不是人。
姚老太現在長年累月住在姚翠花家里。
在她眼里,寧要城里一張床,也不要鄉下一套房。
總覺得城里條件比鄉下好。
也不想想,就她女婿一家在城里那住房條件就沒法跟農村比。
白愛家雖然不喜歡姚老太,可是想到自己做了愧對姚翠花的事,姚翠花也就捉奸那天當眾罵了他。
他住院時,姚翠花可是精心伺候他,心里愧疚。
看在她的面子上,不能容忍也得容忍。
姚老太見白愛國不肯給她閨女家提供工作服和招牌,出謀劃策,讓姚翠花自己去定制工作服和招牌。
因為是白愛家每天自己來拿貨,所以他們家這些小動作白愛國一無所知。
白愛家現在租的鹵菜攤離東林小區很遠,每天在路上奔波實在太累了,而且還浪費時間。
兩個星期之后,姚翠花一家在鹵菜攤附近的小區租了一套一室一廳的小房子搬了過去。
搬家的那一天,白威特意來到白夢蝶家。
那時白夢蝶一家都在吃午飯,見他來了,田春芳趕緊給他添了一雙碗筷。
白威來是為了替他爸爸還白愛國墊付的醫藥費,和給老爺子老兩口這一年的養老費。
替白愛家墊付的醫藥費和他們家應該給老爺子老兩口的養老費,白愛國本來打算等白愛家夫妻兩賣了一個月鹵菜再要。
那時不怕他夫妻兩找借口說家里沒錢不給,沒想到白威這孩子主動把錢送來了。
白愛國一時不知該說什么才好。
就連以前不成器的孩子長大了都懂事了,可是白愛家還糊噠噠的,啥都聽姚翠花擺弄,連個是非對錯都分不清。
白愛國看著白威放在茶幾上的錢,問:“你爸媽知道嗎?”
白威低著頭羞恥道:“這事能讓我爸媽知道?要是讓他們知道了,本來我爸是沒意見的,可是我媽不同意,我爸也會跟著不同意的。”
白愛國沉思了良久,道:“你這錢我不能就這么偷偷收下,無論如何得跟你爸媽說一聲,不能叫你爸以為我花言巧語從你這里騙錢。”
白威面有難色,他怕這事跟白愛家夫妻兩說了,他會被他媽往死里罵的。
白夢蝶看出他的為難,道:“爸,你就別找三叔三嬸了,找了他們,這些錢就得還給他們了。”
白愛國想了很久,把那些錢退給了白威:“你自己的錢你自己收好,你爸欠我的錢還有你爺爺奶奶的養老錢我會找你爸要的。”
不能要孩子為難,但是也不能不明不白收下這錢。
雖然白愛國知道找白愛家夫妻兩要錢會是一場硬仗,但是這錢本就該他夫妻倆出,再難要還是得找他們要。
很快,白愛家的鹵菜生意就做滿了一個月。
在白愛家又一次來他家拿貨時,白愛國讓他把他墊付的醫藥費還給他。
至于老爺子老兩口的養老錢他就沒急著要了,打算等年底再一次性的收齊。
讓老三夫妻倆提前支付一年的養老費他們肯定不愿意。
每個月像求祖宗似的求他們白愛國又不愿意,所以年底收一次最合適。
白愛家聽完白愛國的話驚訝得半晌閉不上嘴巴:“我還以為你不要我還醫藥費,還是要呀。”
言語間頗有些不高興。
這么長時間白愛國都沒有催要醫藥費,昨天晚上姚翠花還喜滋滋的跟他說,他們這個拖延術還是蠻管用的,拖著拖著老大就不找他們要醫藥費了。
白愛家當時也很高興,可沒想到,現在白愛國居然跟他要醫藥費!
白愛國見他這態度也很不高興,冷冷道:“我的錢又不是大風刮來的,我胳膊受傷了都不敢休息,還得忙進忙出打理生意,這醫藥費又不是一筆小數目,我咋不要?”
末了,又補充一句:“人家又不是沒賠付你醫藥費,人家沒有賴你的醫藥費,你干啥想要賴我的錢哩?”
白愛家一聽,覺得大哥的話有道理,因此道:“那我回家跟翠花商量一下再說。”
白愛國來氣了:“跟她商量啥?直接跟她說,欠債還錢天經地義,讓她拿錢還給我不就得了!”
白愛家支支吾吾不敢答應。
白愛國板著臉道:“你媳婦要是不答應,我就不供應你家鹵菜!
兄弟之間是互相幫助的,你自己拍著良心說,你幫過誰?
我也不指望你幫我們,但你至少要把借我的錢還給我吧。”
白愛國生氣的巴拉巴拉教訓了白愛家一通。
白愛家被他說的面紅耳赤,羞愧的離去了。
回家之后,跟姚翠花提起還醫藥費一事,姚翠花勃然大怒:“你大哥還是個人嗎,那么有錢了,連一個蛋都沒給他下的繼室都穿金戴銀,卻要我們還醫藥費!”
姚老太也垮著臉,好像白愛國挖了她家祖墳似的:“要不是你大哥慫恿人家打官司,你們說不定還能多要些賠償。
你們沒找他要會損失,他卻找你們要錢!”
雖然母女兩個不想給錢,可是不給不行,他們家鹵菜攤一個月下來就掙了快一萬,不能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最終,姚翠花還是讓白愛家把醫藥費給還了。
一拿到醫藥費,白愛國就送回去交給了田春芳,見她悶悶不樂。
自從上次從鄉下回來,田春芳就很少有笑臉。
白愛國一直以為她是擔心要不回替白愛家墊付的醫藥費才不高興的。
可現在醫藥費要回來了,她咋還不高興呢?
因此問原因。
起先田春芳不肯說,可是經不住白愛國的軟磨硬泡,終于流著淚告訴了他原委。
原來那天姚老太嘲笑她沒為白家開枝散葉,她心里愧疚,所以開心不起來。
白愛國握著她的手問:“養孩子的目的是啥?”
田春芳眨了眨眼:“當然是傳承香火,養兒防老。”
白愛國笑了笑,道:“傳承香火這個老觀念你趁早扔了。
計劃生育這么多年了,大城市不少家庭都是獨生子女。
那些家里只有一個閨女的,按照傳統來說,香火早斷了,可人家不也過的挺好。
所以養孩子最大的目的是希望老了有人照顧,不用進養老院。”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