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閱讀的是由—《》第1254章江哥哥我想死你了
唐時錦鋪開紙,親自給孩子們寫信。
會哭的孩子有糖吃,這句話其實是真理。
倒不是說父母不愛乖孩子,可是乖孩子,因為他乖,叫人省心,所以父母總會習慣的對他少一些注意力。
比如現在,唐時錦就明顯能察覺到,她還是更擔心自己的皮蛋小兒子。
但情感歸情感,她還是會有意識的去平衡這種心理。
所以,她給大兒子和小兒子,全都單獨的寫了信,哪怕小兒子字還認不全,她仍舊給他寫了。
天佑這水平,如果在現代五歲兒童中,其實是普遍的,但在這個年代……世家圈子中,確實不多了。
太子在他這個年齡,三百千早就溜溜兒的了,能寫能背能釋義,可天佑到現在,才將將能背囫圇,為了騎大鳥鳥學會了三字經,三天學會,三天忘光,真是……也確實該管管了。
不過可以想見,有了這一回“小先生”的經歷,等到他回來之后,自己就會去努力了,本身要求就不一樣,不求他能考科舉做學問,但起碼要在及格線以上。
因為不能暴露他們在監視他們,所以唐時錦的信全都寫的不長,也沒有提那邊的事情,很快就寫好,交給了吳不爭。
吳不爭就帶了回去。
這天下午,天佑把孩子們都帶了回來,讓桃大郎給他們講課。
衛多糖這孩子想的多,上門前還花了十幾文,買了一份糕點,不管怎么說,也算一份禮物了。
唐時錦的地位擺在這兒,滿朝官員就沒有沒學過財神經的,哪怕心里偷偷鄙夷,臉上也是不敢不學的,桃家人當然也都學過。
所以桃大郎給他們講,完全不費力氣。
而且桃家人,似乎天生就擅長當先生,尤其知道待不久,桃大郎也講的格外實用,深入淺出的,反正幾個孩子,哪怕不愛學習的,都漸漸的聽住了。
晚上等他們回來,桃大郎還跟他們道:“小龍說的沒錯,衛多糖這個孩子,確實有些天份,只可惜啊……”他搖了搖頭。
衛多糖他沒爹沒媽,因為他爹以前當過碼頭的管事,所以從小就在碼頭這塊混。
后來他爹出事死了,他別的也不會,就仍舊在這一片瞎混,叔伯順手照應一二,漸漸聚集起來這么一群孩子。
他天天帶著的兩個弟弟,其實也不是親弟弟,是與他爹一起出事的幾個人,家里的孩子,沒人管就一直跟著他,年紀差不多,跟親兄弟一樣。
天佑道:“我們走的時候,帶他一起走,可以嗎?”
“不可以,”桃大郎正色道:“這個天下,這樣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我們幫不過來。”
天佑道:“可是別的我們都沒有遇到呀,這個我們遇到了呀!”
桃大郎溫言道:“天佑,要幫一個人,不能心血來潮,也不是只給銀子就可以的,這是很重的人生。你必須要想明白,你能給他什么,他需要什么……他出身貧寒,一步登天,對他來說,未必是好事。人在艱難中,一步一步的走出來,得到的不光是銀子,也是對心性的鍛造。我們可以給他一些幫助,但是不能做主,把他這一段‘經歷’一下子清掃掉,這對他來說,不是好事。”
他頓了一下,“若有一天,他能科舉有成,走到我們面前,我們可以幫他一把,但現在……不要。”
天佑聽的似懂非懂,卻認真思考。
桃大郎又道:“其實必安……弟弟,你為什么不教他一點功夫?他如今當著這個孩子王,跟什么江湖幫派不也差不多?會一點功夫不是更安全?教一些救命三招什么的,能保命也不錯。”
江大人淡淡的道:“一聽就知道你是聽錦兒胡說八道過。這世上沒有救命三招……他如今這樣,小打小鬧,會打架不一定是好事。”
桃大郎道:“但是他年紀漸長,以后就沒法小打小鬧了。”
這話倒也沒錯。
年紀小,做些什么,旁人也不會在意,但年紀漸長,再這么廝混下去,那這個人在旁人眼中,就是個二流子了。
可是,這么半大的孩子,學武,確實不一定是好事。
身懷利器,殺心自起,這并不是一句空話……如果這些孩子一直膽小怯懦,畏畏縮縮,哪怕不能成大器,卻也起碼不會惹大事。
但如果學了武,內心膨脹,難保他們不會生出什么收保護費之類的心思。
如果學了為惡,那還不如不學。
江必安皺眉沉吟。
半晌他才道:“你再看看吧,全教是不可能的,你看看那個衛多糖心性如何,若是行,就單獨教他幾招。”
桃大郎道:“你不是說沒有救命三招么?”
江大人覺得,他都習慣了唐時錦這一撥人的促狹畫風了,淡定的回了一句:“這不是救命三招,至多算保命三招。”
一邊說著,有人敲了敲門。
這都大晚上了,誰啊?
江必安就出去開門,稍微改扮的吳不爭在外頭,一本正經的道:“信政司,有人給你們送信,你簽收一下。”
江必安十分淡定的道:“多謝。”一邊就接了過來。
吳不爭雙手抱著他的手,用氣音無比纏綿悱惻的道:“江哥哥,幾日不見,我想死你了!!”
江大人眼皮都沒抬一下:“我看你也沒死。”
天天在他眼皮子下頭晃悠,還幾日不見,他直接一把搶過信,無情的關上了大門。
本來大家為了省錢沒點蠟燭,但既然有信,就把蠟燭點了起來,還點了兩根。
然后拆信。
這信做的完全像真正信政司傳的,封的嚴嚴實實,拆開來四封信,全是唐時錦的筆跡,分別寫著,江大山收、江二山收、大寶收、小寶收。
學霸小太子一下子就認出了字跡,歡喜道:“阿娘的信!”
學渣小天佑跟他娘一樣,根本認不出字跡,聽了也很開心:“給我看!給我看!”
于是江大人淡定的把信一分,各人看各人的。
唐時錦對孩子,有一些自己的小堅持。
就類似如今這種情況,是個人給孩子寫信,也會讓大的照顧小的,讓小的聽大的話。
可是她就覺得不要這樣。
她倒不是覺得不該有兄弟情,而是她覺得,他們尚未到需要“兄弟并肩做戰”的時候,誰還不是個寶寶了?
所以在這個階段,他們應該抓緊一切時機吸收外界的信息,努力完善和成長。
所以她的信,也是這個風格。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