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天賜福妻小說>天賜福妻最新章節列表 >天賜福妻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天賜福妻-第282章 圣旨賜婚
更新時間:2020-12-28  作者: 十瑚   本書關鍵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代情緣 | 天賜福妻 | 十瑚 | 十瑚 | 天賜福妻 
正文如下:
周百慧帶著幼弟上京,這些人死活要跟,被官差拒絕之后,這些人轉眼就又死皮賴臉自己追了上去。

為了趕走他們,這姑娘付出了“名聲”這一慘重代價。

那些沒能成功鳩占鵲巢的家伙,在離京之前瘋狂敗壞了一回這姑娘的名聲。

雖說這些人說的全部都是胡話,但是世人又有幾個懷揣一顆執著于真相的心?

更多人在聽到流言蜚語的時候,基本都是抱著一種看熱鬧的心態。

你不能說他們聽謠傳謠,是因為他們對當事人有著多么明確的惡意,但你也絕對無法否認,他們會用一種無知無覺的惡去傷害那些無辜者。

這姑娘很顯然就是被流言所傷的無辜者之一。

名聲不好,父母雙亡,與族人鬧掰,再加上還有一個十歲出頭的拖油瓶弟弟,這姑娘在婚姻市場的“價值”頓時大打折扣。

倒也不是沒人上門提親,這姑娘之所以一直拖到現在,其實是因為那些主動上門的人家,個個都有讓人根本無法妥協的硬傷。

什么兒女成群想要娶她做續弦的半老頭子,什么貪花好.色的風.流浪蕩子,什么身有殘缺的侯門庶子,什么商戶人家八輩子才考出一個的鳳凰蛋秀才......

總之就沒有一個是她能勉勉強強下得去嘴的。

至于李正善是怎么看上她的。

這姑娘雖然一直有不孝的名聲,但事實上她對自己爹娘爺奶一直都非常孝順。

受封為縣主之后,這姑娘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母親和祖父母的墳塋遷到京城周邊。

他們家原本也不是什么大戶人家,當初她祖父和叔祖一起從山西逃荒到大北邊安家落戶,然后又一起白手起家,積攢下了兩間小鋪子和一百來畝地。

后面他們兩兄弟因為先后娶妻而分家,她祖父也沒有因為自己是長子且出力更多就要求多分家產。

可就算如此,二房也還是貪心不足,想要把大房的那份產業也給一并吞了。

有了殺母之仇橫在中間,周百慧是肯定不會再和二房和解的。

再加上她爹的尸骨就葬在京城附近,她和她弟弟以后又都要長居京中,也不方便總是跑回去上墳掃墓,周百慧思慮之下,最終還是決定把母親以及祖父母的墳塋全都遷到京城附近。

遷墳之后,周百慧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帶著弟弟去給父母以及祖父母燒紙掃墓。

除此之外,周百慧還會抄佛經、繡佛經、送棉衣、開粥棚給已經亡故的長輩祈福積德。

李正善就是在她給慈幼局的孤兒們送棉衣的時候遇見她的,彼時這姑娘正親手幫一個咬著手指頭的黑瘦小孩兒擦臉洗手。

這還是李正善第一次看到細皮嫩肉的大家小姐,這么耐心的照顧一個小孩兒,尤其這小孩兒還是臟兮兮的慈幼局的孤兒。

自那之后,李正善就開始有意無意的關注起了周百慧。

越是關注,李正善就越是感覺周百慧與眾不同。

他發現這姑娘不僅沒有尋常官家小姐的驕嬌二氣,而且還精明能干、胸襟寬廣、性格堅韌。

當然,李正善最喜歡周百慧的,還是她對待生活的樂觀態度。

就算乏人問津,總被人背后嘲笑是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周百慧也從未因此自怨自艾。

別人如果只是背后嚼舌倒也罷了,一旦有誰非要撕破臉皮說到她面前,那她也會毫不客氣回懟幾句。

按說這種牙尖嘴利的姑娘,十個人里起碼有九個都會認為她一點兒都不討喜,但不巧李正善卻恰好就是那例外的十分之一。

李正善并不認為女人就要一味柔順。

他有秦王妃那樣一位經歷過大起大落,但卻始終都能堅韌不拔、不失本心的偉大母親。

當她失去了曾經擁有的榮華富貴,她沒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含辛茹苦養大了她的獨子李正善。

當她與秦王團聚,身份地位、財富權勢全都唾手可得,她也沒有因為失而復得的富貴就迷失本心,而是始終保持著自己的風骨和氣韻。

在李正善看來,像他母親那樣能夠寵辱不驚的,才是真正的大家貴女。

當然,周百惠離著秦王妃還有很大一段距離,但李正善想要的又不是一個模范貴女,他只是希望自己的妻子也有一顆強大的心。

至于那些流言蜚語,秦王府還真沒人在意。

秦王當年也是和周百惠的父親并肩作戰過的,他的遺孤,秦王這些年也是沒少讓人照應。

現在自己兒子看上了人家閨女,秦王表示,“想娶就娶,隨便你。”

秦王妃對待兒子婚事的態度就比秦王認真在意多了,但她在意的卻不是有關周百惠的那些流言。

她在乎的,是周百惠身后沒有任何勢力。

雖說現任皇帝陛下對自己老部下的遺孤十分關照,但他畢竟是日理萬機的一朝天子,且他老部下的遺孤也著實多了一些。

若非如此,也不會有人膽敢打周家姐弟的主意了。

正是因為他們無權無勢,身上只有虛銜,那些捧高踩低的小人才會瞄上他們。

原本像他們這樣只有空架子的所謂官宦人家,兒女在結親方面是非常吃虧的。

但對于權勢赫赫的秦王府來說,他們這種身后沒有站著任何勢力的,反倒是最佳的結親人選。

不用因為家世而避諱,姑娘和姑娘的弟弟又都為人正派,秦王妃對自己兒子的這個選擇倒是十分滿意。

她先是托孟蓁幫她跑了一趟周家,然后又請了新平郡王妃幫她兒子保這個大媒。

等到兩家私下商議好了,秦王妃這才讓秦王去找皇上賜婚。

皇上一開始還以為自己弟弟這是在盡可能避嫌,兄弟倆屏退太監宮女,私下嘀咕了約么兩盞茶時間,皇上這才信了秦王府要結這門親事,為的并不全是避嫌。

兒子喜歡,又能順帶躲開朝堂上的一些麻煩,這才是秦王兩口子喜歡這門婚事的原因所在。

很快,秦王拿著賜婚圣旨出了宮,繼他之后,皇上最為信任的劉公公也拿著圣旨出了宮門——他是去女方家里,也就是周家宣旨的。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