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井水不犯河水,不代表河水就不犯井水啊。
步封云“呼”地一下站起身,一把扯下上衣,指著自己身上幾十道各種傷疤說道:“于將軍,末將十五從軍,與蠻族人大小一百多仗,難不成還信不過?”
于奇正被嚇了一跳,這哥們到底怎么了?我啥都沒說,為什么這么激動啊?
寧汝佳等三人急忙上前拉住步封云說道:“封云,你簡直是胡來。于將軍不說,自然有他不說的道理。你從軍多年,難道不知道下屬刺探軍情是什么罪?”
步封云梗著脖子:“我當然不會打探具體作戰計劃,但咱們至少得知道該做哪些方面的備戰吧?這樣蒙在鼓里,到時候因為準備不足匆匆上陣枉死的,是下面的兄弟!如果這樣有罪,我步封云認了!”
于奇正算是明白了。
原來這些人是以為自己肚子里已經有了主意不肯告訴他們,擔心到時候讓他們匆忙上陣。
我的哥哥們啊,您幾位可是真冤枉我了!我哪有什么主意啊?我就想在你們這愉快的混混日子啊!
悲傷的是,這冤還沒法伸。這些話你于大將軍能說得出口嗎?就算你說了,人家會信嗎?
于奇正很想撞墻。
眼前這局面,看來無論如何得說點什么“備戰”方面的話,先把他們給打發了。
可怎么備戰,我也不知道啊。要是齊超群或者熊超在,至少還能問問他們。那時候不該把他們兩個人都放過去的,真是失策啊!
絞盡腦汁想了一會兒,終于有了主意。
就在四郡都尉來之前,他正在茶館聽書。
地處邊關,除了一些傳統的評書之外,說書人還會講一些和附近有關的一些戰爭經歷。
恰巧他去聽的這家說書的,還愛加入一些自己的分析,也就是后世說的“夾帶私貨”。
今天的說書人帶的私貨就是他鹽鐵論。
至少早在春秋戰國時代,鹽和鐵都是最重要的戰略管控物資。
早在春秋時期,齊國管仲實施的“官山海”政策就是鹽鐵官營;
漢武帝時期,桑弘羊將這一制度加以完善;至漢昭帝時,產生了歷史上非常出名的一次辯論——《鹽鐵論》。
對鹽鐵專營,一直都是個經常引起廟堂爭論的國策。從東漢開始,鹽鐵專營幾經廢止,又幾度重新實行。
贊成鹽鐵專營者認為,這樣可以使國庫豐盈、重農抑商、抑制地方勢力;
反對方認為,這樣是與民爭利。使得官僚機構膨脹、因過度盤剝百姓導致民怨沸騰。
本朝建立后,為修生養息、讓利于民,于是取消了鹽鐵官營。
說書人認為,這一點無可厚非,但在邊關地區,這么做就是錯的!
“國恒以弱滅,獨漢因強亡”。
一直到漢朝滅亡,末期天下紛爭不休的時候,周圍的外族都沒法來欺負咱們漢人。
其中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漢朝對鹽鐵的管控是最嚴格的。
蠻族人自身非常缺乏鹽和鐵,來源只能靠搶奪和交換。沒有鐵,他們武器不足;沒有鹽,他們的士兵就沒力氣來打咱們。
現在本朝強大,蠻族人很難通過搶掠得到鹽鐵,所以近些年都是靠購買。
其實這些道理并不難懂,但咱們漢人中有一種人,只要有利可圖,管你什么國家民族?
販賣鹽鐵給蠻族那可是不折不扣的暴利。在利益驅使下,這些人自然樂此不疲。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