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翻這次故意以廬陵貧困為由,請他寬限籌集糧草的時日,
實際上乃是為了拖延時間,想借此為全柔叛亂爭得一些優勢。
孫翊憤怒之下,對虞翻言道,“卿欲助賊邪!”
孫翊本想以軍法處置虞翻延誤軍機之罪,但顧忌到虞翻在天下間的名聲,故而只是對虞翻處以三十軍棍之刑,以儆效尤。
在打完虞翻軍棍之后,孫翊又斥責了虞翻一番,再次責令其快速備齊糧草輜重。
虞翻心中有怨,但懾于孫翊威勢,只能下令強征郡中大戶糧草及丁口,以滿足孫翊出征之用。
在虞翻按他的要求準備好輜重糧草之后,孫翊立即出兵北上,朝著陵陽縣進發。
臨走前孫翊對虞翻威脅地說道,“汝之頭暫寄汝身也。”
這一句話,令虞翻深自惶恐不安。
而這一切的一切,包括孫翊調集大軍平叛全柔和孫翊責難虞翻這兩件事,在荊州的細作的匯報之下,正順著河流快速得傳到了襄陽城中。
在孫翊走后幾日,虞翻心中的惶恐還未平定。
在左右的勸諫下,他感到孫翊殘暴不仁,恐其平定全柔之亂后,會轉頭將自己殺了,故而虞翻寫了一封信給劉表。
信中言道:
翻以千載徵幸,得備郡民,遠隔江川,敬恪未顯,瞻望公德,實乃天定。
狐死首丘,人情戀本,翻以儒學聞名,公以經學始仕,儒學經學本為一家,況翻與及明公乎?
每念及于此,翻獨矯首西顧,未嘗不寤眛勞嘆,輾轉反側也。
今因隙穴之際,得陳宿昔之志,非義啟之,豈能致此!
不勝翹企,萬里托命,謹遣親人拖叛奉箋,望公無疑之。
翻仕任兩任吳主,先主策不信于翻,將翻固在會稽偏遠之地不得入吳縣。
今任吳主翊殘暴,雖任翻為廬陵府君,但內心多有猜疑之,深令翻不安。
今全都尉舉義,吳主深恨之,因深恨而其親征,卻又怨翻心懷二意,拖延軍資,懼翻有助賊之心。
翻幾被吳主所戮,雖僥幸爭得一命,非吳主寬仁,乃是其忌翻之名聲也。
翻觀其姿態言語,待其平定北亂,吾尚安有命在乎?
今翻歸命,非翻不義,乃吳主不仁也。
望明公速垂救濟,誠宜疾密,若明公見救以往,則功可必成,如見救不時,翻將與柔等同禍。
今舉大事,自非無爵號無以勸之,乞請將軍、侯印各五十紐,郎將印百鈕,校尉、都尉印各二百紐。
得以假授諸隗帥,獎勵其志,并乞請幢麾數十,以為表幟,使郡兵吏民,目瞻見之,知去就之分已決,承引所救畫定。
廬陵之民,實多愚勁,帥之赴役,未即應人,倡之為變,聞聲響忭。
今雖降首,盤節未解,山棲草藏,亂心猶存,而今吳主圖興大眾,舉國悉動,郡界空蕩,屯塢虛損,唯有諸刺奸耳。
若因是際而騷動此民,一旦便可得會,然要恃外援,表里機互,不爾以往,無所成也。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