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玥和孫映蓮挨著坐著,耳語說悄悄話,“昨晚的臺風把我家的芭蕉樹打得稀巴爛,樹上結的芭蕉都打下來了,這個時候的芭蕉還沒長大,一串串都是青的。”
“別提了,我家的芙蓉樹都被刮倒了,連根拔起,倒在我的房門口,早上我差點出不了門。”一想到后院她最喜歡的那棵芙蓉樹倒了,孫映蓮就皺巴著小臉深感沮喪。
孫家后院的那棵芙蓉樹,蘇玥印象很深,小的時候她經常跟孫映蓮在芙蓉樹下玩。每年中秋前后,就會開出一朵朵美麗的芙蓉花來,這棵樹與其他的芙蓉樹不太一樣,其他的樹只會開一種顏色的花,孫家的這棵能開粉色和紫色兩種顏色。
如此好的一棵芙蓉樹,倒了確實可惜。
蘇玥捅了捅孫映蓮的胳膊,“那得趕緊趁這兩日把樹扶正了,重新種回去,說不定還能活,要是拖得時間久了,就難說了。”
聽到芙蓉樹有救了,孫映蓮立馬來了精神,“等施完粥,我就叫我爹找人把樹扶正了。”又怕蘇玥故意誆騙她,疑惑道,“你怎么知道得那么多?”
蘇玥眨了眨眼,賣著關子不說話兒,直到孫映蓮拍了她一下,才說,“我爹說凡事要多看,看得多了自然就會了。每次刮完臺風,街上都會倒一大片樹,街上掃地的人都會找了繩索把樹扶正了,等過了一段時間,你就會發現,樹依舊綠綠蔥蔥。”
一行人說說笑笑,很快到了布政司附近。
孫家的管事婆子已經把孫家和蘇家兩家施粥用的棚子搭好了,王氏見了忙向人道謝。
排在最前頭的是李記瓷器的李家,李家人來的多,光管事的婆子就有好幾個,搭的棚子也大,早已把粥、勺之類的備好了,就等著李太太過來施粥了;接下來是禮記餅家的禮家,禮家不止準備了粥,還準備了幾籠做得不大不小的燒餅……排在后面的是孫家,孫家熬得是八寶粥,蘇家緊挨著孫家,在最后。
蘇玥緊跟在王氏的后面,感到身前身后投來一道道異樣的目光。
李家婆子和禮家婆子的神色有些奇怪。
這次出面施粥的是城中幾家排得上名的大商鋪,孫家是剛擠進大商鋪圈的,蘇家小門小戶,生意做得都快關門了,連出來施粥的資格都沒有。
蘇家也混得太差了。
蘇玥在心中腹誹,面上卻不顯高昂著頭從婆子跟前走了過去。
很快禮家太太來了,禮家太太是典型的南方人長相,眉清目秀,穿了件藕色素面褙子,頭上插了支鎏金簪子,打扮得很是清婉。
王氏經常去禮記餅家買酥餅,是禮家的常客,見禮太太來了,笑臉盈盈地和人打招呼。
禮太太攜了王氏的手,笑著道,“早知道你會來,我就讓人帶些酥餅過來,我記得你家二姑娘喜歡吃紅豆沙餡的酥餅。”一番話說得好像對蘇家的出現,一點也不感到驚訝。
看得出來,禮太太很會說話。
禮家不僅有餅鋪的生意,還有一個大的當鋪,明面上是記在別人名下,實則是禮家大少爺開的……不知道還有多少生意是禮家的?
蘇玥心里正想著,被王氏拉過來與禮太太見禮。
蘇玥大大方方地行了禮,退到一邊。
禮太太見蘇玥穿了件湖水藍襦裙,清清爽爽得襯得小臉白嫩,直夸她長得好。
溫氏帶著孫映蓮過來,大家不免要寒暄一番。
禮太太打趣道,“真羨慕你們生了閨女,帶出來可以善心悅目,只可惜我家里一屋子全都是小子,看都沒法看。”
“哎喲,我們羨慕你還來不及呢,一連生了四個小子,就你有這個好福氣。”王氏唏噓道。
溫氏是打心眼里羨慕禮太太,溫氏生了兩個女兒后,再無所出,孫家為了延續香火,納了一房小妾,小妾進門不到一年就有了身孕,很多人都是先開花后結果,那小妾卻不知哪兒來的福氣,第一胎生的就是兒子,生了庶子,小妾的地位也隨著水漲船高。
正說著話,牛高馬大的李太太來了,李太太身材高大,身板很粗,水桶腰,不知道還以為是誰家的粗使嬤嬤。來了也不同其他人打招呼,趾高氣昂地往前走,看見王氏和蘇玥,目光和先前的婆子一樣,神色變得有些奇怪。
棚子前面已經聚集了一些災民,拿著黑瓷碗,吵吵嚷嚷的。
李太太來了,就開始正式施粥。
李太太得意地拿起大勺,在稀得如水的粥桶里攪了兩下,從桶底舀出一大勺粥水,倒入婆子遞過來的災民的黑瓷碗中……才舀了三碗,剛舀了一大勺熱騰騰的粥水出來,旁邊的婆子像個木頭一樣木訥地站著。
“你想燙死我呀,還不快把碗遞過來。”李太太大聲喊道。
“太太。”身旁的婆子壓低了聲音,朝人擠了擠眼。
李太太抬頭發現剛才還排得長長的隊伍,瞬間沒了人影,大部分都跑到蘇家的粥棚去了,一部分在搶禮家的燒餅,還有一小部分人在孫家的粥棚,只有他們李家的粥棚冷清清的,一個人都沒有,氣得李太太把大勺往粥桶里扔。
“這海鮮粥哪里來的,聞起來這么好喝。”
“蘇家熬的,快點去,晚了就沒有了。”
“讓讓,讓讓……”
災民一窩蜂地朝蘇家的粥棚涌去。
一下子聚集了這么多人,王氏忙不過來,干脆擼了袖子,手腳麻溜地給災民分粥,紅蕉在一旁打下手。王氏見來的災民多,讓蘇玥幫了一會兒忙,便讓她和孫映蓮在后面的棚子里休息。
“媽的,這是什么東西?說是粥,清得跟水一樣。”有災民喝了李家的粥,氣憤地摔了碗。
又有兩個災民摔了碗,大家齊刷刷往李家粥棚看。
蘇玥和孫映蓮掀開棚子的布簾往外瞧。
李太太臉都白了,“怎么會這樣?”
身邊的管事婆子臉色也不好看,拉過李太太到一旁說話,“按照你的吩咐,今年少放了些米,熬出來的粥比往年稀,但也沒有像災民說的那樣嚴重。”
李太太恨婆子不爭氣,戳著她的腦門,“你怎么蠢得跟個豬一樣,少放了米,不知道多放點藕粉之類的,熬出來一樣黏糊糊的。”
“都怪奴婢辦事不力。”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