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將們正聚在一起喝酒,刁老先生坐在上首,瞇眼聽家將說話。
“該我說了,你的事兒問完了。”李猛推開姜犇。
姜犇指著脖子喊:“沒完,我還沒問明白。”
姜尚武扯著脖子大喊:“老先生,我武舉沒考過,再考京畿大營成不?”
“滾!你去武舉湊啥熱鬧!”李旗喊道:“考武舉是當武將,你有那個本事嗎?百家姓背會了沒?”
“老先生,你說,考武舉要念啥書?我準備三年后考上一回,我今年剛十六,不急著成親!”姜富家喊道。
姜沒有走近,遠遠的聽了幾句,囑咐丫鬟去廚房說一聲,給大伙兒加幾個菜,轉身去了后宅。
刁老先生很有耐心,又問必答,仔細幫忙分析,指明方向。
小廝推著四輪木車過來,這是李文碩讓人做的,避免小丫鬟去廚房端菜,來來回回的跑。
一車菜擺上,刁老先生用筷子點著炒菜,說道:“瞧瞧,像咱們這樣的人,還得有個主家。”
“那是,不用老先生說,咱們指定一心跟著小姐,這世上就沒有比姜家還寬厚的主家了。”姜尚武道。
“呸!”李猛道:“你們現在是李家人,跟著的是侯爺。”
刁老先生笑著道:“都一樣,你們只要記住,不管到了哪一步,就算你們撞大運,混個大將軍。也不要舍棄主家。
這是金玉良言,有東主就有靠山。遇上事的時候,不至于找不到伸手拉一把的人。”
眾人丟下筷子,起身齊齊應是。
李文碩出征沒兩天,姜帶著妹妹參加賞花宴的時候,宮里傳出消息,佟娘娘有孕,升了貴嬪。
長公主進宮幾趟,不知跟太后怎么說的,鈺姐兒被接進了宮,說是陪伴太后。
李皇后傳回消息,太后讓鈺姐兒陪著六皇子讀書。
秋風起,姜換上夾襖,李文碩傳回了第一封家書。
李瑤釧跟著嫂子出門應酬,不出一個月,溫婉懂事,能干,好脾氣的名聲,傳遍了京城。
關于誰家能娶到李瑤釧,已經成了熱議的話題。
有幾家找姜探話,被她一句不能做主,要宮里李皇后點頭才行,給堵了回去。
京城的冬天,是各府主母最忙的時候。
姜把家事丟給了李瑤釧,讓京城各府主母瞧瞧,李家二娘子很能干,主持中饋,辦年的大事都能辦下來。
做了甩手掌柜的姜,一點不輕松,陪嫁的四個丫鬟,陸續嫁了出去。
作為體貼的主子,她親自送丫鬟出嫁。又去了婆家吃喜酒,忙的腳不沾地。
直到進了臘月,才想起回娘家幫忙。
姜聽母親說了進宮的趣事。
最近,外孫女在宮里,萬老夫人不放心,時常進宮陪伴太后。
“昇兒是個有耐心的,陪著鈺姐兒日夜苦讀,終于教會了幾句三字經。”
萬老夫人還沒說,先笑了起來,“哎呦,鈺姐兒背三字經,給太后笑的直喊宮女揉肚子呢!”
姜很是驚奇,“鈺姐兒都會背三字經了呀!”
“是呢!”萬老夫人學著鈺姐兒的模樣,說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離不遠,狗不叫,睡窩前,叫得歡......哈哈.....難為她怎么背這樣溜!”
“鈺姐兒不是學文的料,何必難為她?早點教看賬本,主持中饋才是正經。”姜道。
萬老夫人臉色一沉,道:“太后身邊的尚宮在教,我瞧著教的都是宮里的法子,與府宅管家兩碼事兒。”
“嗯?”姜眉頭一挑,“太后也要培養出一對青梅竹馬?”
萬老夫人又笑了起來,道:“長公主說了,咱們的鈺姐兒才是小竹馬,要尋小青梅看來不容易。”
“長公主不同意吧!”姜笑道。
萬老夫人點頭,“宮里有什么好?長公主費盡心力把一家子往外帶,太后娘娘偏要往宮里攏!真是!”
“太后老糊涂了,鈺姐兒跟昇哥兒差著輩分呢!宮里沒啥事兒?”姜問。
萬老夫人看看外面,小聲道:“那位辛娘娘,不是個善茬,挑著楊貴人,差點害了佟貴嬪。”
姜了然點頭,看來如今辛娘娘最受寵。
母女倆說了會話,開始安排年前宴請的事兒。
年后有春闈,京城每隔幾年,過年的熱鬧就要清靜一回。
開年宴,為了不打擾各府春闈的孩子,很有默契挪到了年前熱鬧。
正商量著寫帖子,齊嬤嬤急匆匆進來,稟告道:“小姐喲!娘娘送出來消息,佟娘娘小產了。”
萬老夫人眼皮都沒抬,點著冊子說:“林老夫人與謝家二夫人的帖子要分開。”
姜寫著帖子,應了齊嬤嬤一聲,表示知道了。
齊嬤嬤拍了一下大腿道:“小姐,佟娘娘小產不是大事,是另外一件事。”
萬老夫人沒好氣道:“你這個老貨,越老越嘮叨了,你跟我學學,我就一點都不嘮叨!”
齊嬤嬤連連點頭,“是,是,小產是個引子,我得先說不是?
大事兒在辛娘娘身上,佟貴嬪晉升貴嬪的時候,辛娘娘晉升了嬪位。
這一回,佟娘娘小產,辛娘娘跟皇上說,懷了龍子是功勞,可沒保住龍子,這份功勞就沒有了,該罰!”
萬老夫人急著道:“哎呦,這是從八百里外開始繞啊!你說,辛娘娘向皇帝讒言,要罰佟娘娘不就得了?”
齊嬤嬤馬上改正,“對,辛娘娘讓皇上罰佟娘娘,降了佟娘娘的位份!”
萬老夫人道:“這是找死,辛家是什么情況,她自己心里不清楚?”
辛瀾娘家的事兒,從她進宮后,京城各府早就派人出去,不說查了幾輩子人,至少出身門第早就查個底掉了。
辛家開始在江城,是做漕運起家,后來搭上了海船。
祖上出海后再沒回來,辛家在江城的根就斷了。
二十年前,太后讓長公主接了皇家私產,沈家開始明著插手海運。
有軍船護著海船,吃海上一路的海盜就斷了生計。
與搭上鄭家,沈家的海盜不同,辛家占了個海島,做起了海船停靠補給的買賣。
辛家是最近幾年,才落回了江城的戶籍,陸續送辛家子孫上岸。
楊二爺初到南邊,辛瀾便捧著金子,投到了楊二爺門下。
姜思忖道:“辛瀾是聰明人,這是找到依靠了?只是不知道給誰做急先鋒呢!”
“小姐算說道點子上嘍!”齊嬤嬤合掌道:“是皇后娘娘的主意,讓邵貴妃攏住辛娘娘。”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