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
每天照顧孩子,看著他成長,好像什么都沒干,時間卻已經悄悄溜走了。
過年時,李文碩把小十一記在了族譜上,李老公爺想了三個月,終于給出了一個大名,李淵!
李文碩看到這個名字時,只感覺天雷滾滾了!
他的兒子要是李淵,孫子豈不是李世民?武媚娘那狠毒的娘們,豈不是他的曾孫媳婦?
不對,應該是孫媳婦,兼曾孫媳婦!
艾瑪!這樣絕對不行!
李文碩求了李老公爺半天,老公爺就是咬死了不能改,這是求天機道卜算過的。
要換名字,卜算的卦金豈不是打水漂了。
再說,哪有算一回不行,要推到了重新來的?
李文碩不迷信,但名字已經被李老公爺宣揚出去了,想改也不行。
抬起被雷的外焦里嫩的手,在族譜上記了名。
姜倒是覺得不錯,有名字就好,不能孩子半歲了,還沒大名吧!
過年進宮拜見時,皇上聽說老公爺給取的名字,李文碩不滿意,玩笑說,當初還不如讓朕來取。
皇上告訴李文碩,朕都想好了,取名承恩,現在有了名字,不如賜李淵表字承恩吧!
還不到一歲的孩子,國公爺給取了名字,皇帝親賜了表字,安排全了,倒是一點不讓親爹費心。
過了正月十五,姜開始大量收購稻米種子。
林老夫人聽說后,把她叫去了府里。
“你不懂農事,不是所有的稻米,到了北地都能生長。”林老夫人道。
姜現在不差錢,缺的是人手和糧種。
有了李文碩畫的耕種車,人手倒是勉強夠用,糧種就成了大問題。
“請老夫人指教。”姜起身,福禮感謝。
林老夫人瞇眼笑了,“當年我聽相爺說過,北地苦寒,土地卻很肥沃。
最初有人用南邊的稻種試驗過,幾乎顆粒無收。
先帝時,戶部有位司農,想要開荒北地,曾去北地走訪過。
那時連年征戰,人手不足,農人到了北地,若不能自保,根本活不下來。
如此,那名司農只能留下筆記,等待后人去開荒北地了。”
說完,林老夫人拿出一本冊子,兩張戶部官引。
“這是......”姜翻開冊子,再次起身謝過林老夫人。
“是相爺早年抄回來收藏的,放在府里無用,你拿回去,若是能開荒北地,也是圓了那位司農的夢想。”林老夫人含笑道。
兩張官引,是戶部從西南調撥稻種、糧種的路引。
有了這個,姜相信,北地只要開荒出來,至少以后不愁軍糧了。
“姜氏替北地百姓,十萬將士,叩謝林老夫人大恩!”姜提著裙子,拜倒在地。
“哎呦!使不得!”林老夫人伸手扶起姜,“我這是借花獻佛。”
從謝府出來,姜直接回了娘家,賀氏看到冊子,樂的合不攏嘴。
冊子上仔細說明了,用西南稻種,如何耕種,田地耕犁幾分,水要多少,不用施肥,只管看顧好雜草。
萬老夫人喊來家將,叮囑再三,一定要把冊子送到少將軍手上。
軍校里,第一個離開的是秦二郎。
通過陣法考試,火炮發射準頭測試。
還有武舉的文試,將官必考的弓馬騎射,緊急時,斥候畫圖的必要技能。
秦二郎的畢業考試,讓朝廷知道,軍校絕不是鬧著玩。
李老公爺后悔不迭,早知道不讓李淳占去虎嘯關,學完了再走多好。
李淳占在平楊家叛亂時,得了個小戰功。
朝廷封賞后,李老公爺趁著兵部調防,把孫子安排到虎嘯關鎮守。
秦二郎帶著媳婦離開時,還私下找駙馬爺定了兩門火炮,兩車炮彈。
火炮生產不易,改進后,不易炸膛,后坐力小的火炮,一年也就生產出四門。
京城還沒武裝上,秦老二先帶走倆,朝中自然有人要彈劾。
不過,兵部尚書是咱李叔父,也就是李老公爺的二兒子。
老公爺長子戰死在西北,因長子還沒成親,也沒留下后代,老公爺請旨,封次子為世子。
端午節又到了,小十一李淵的周歲也要到了。
端午節看了一日塞龍舟,小十一累的回府就睡著了,次日被老爹抱著,迷迷糊糊地喊了一聲,爹!
李文碩差點沒把兒子舉上天,一聲爹喊得他心潮澎湃。
拉著姜一直說,為了這聲爹,讓我干啥都值了。
姜笑著罵他沒出息,十一早就會喊娘了,你看我咋樣了,哪像當爹的這么沒出息。
齊嬤嬤聽的直撇嘴,十一喊出娘的時候,夫人高興的哭了半天。
才倆月,夫人就能忘了,抱著兒子哭著的事兒,轉頭說上侯爺了。
十一的周歲禮物,萬老夫人送了一張藥方,這是姜家幾代人用的藥方。
幼年用藥浴泡澡,可以鍛煉筋骨,最好的是,強身健體。
姜知道藥方的效果,壓下心里的怒吼,還是忍痛給兒子用了藥浴。
作為疼孩子的家長,姜把虎子抓了過來,一樣用上了藥浴。
李文碩過了一個多月,才發現兒子和虎子不對勁了。
兒子自從學會爬了以后,教他學走路千難萬難,爬起來特別快,稍不注意,十一就像一只大耗子,滋溜一下爬不見了。
虎子身子弱,兩歲多還喜歡坐在大缸前釣金魚玩,可見是沒力氣動。
用了藥浴,小十一更不閑著了,晃晃悠悠站起來,小跑兩步,摔倒也不哭。
虎子扎馬步,打拳,運動量明顯暴增。
姜呵呵一笑,“因為不動一動,渾身難受,要出汗后,身上才能舒服。”
李文碩明白了,這是藥力作用,出汗后,藥力揮發了,身上就不難受了。
這樣也好,被藥物催著運動,至少強身健體。
不過,由此可見,強身健體的不一定是藥浴。
這一年秋天,北地迎來第一個秋收年,雖不是豐收,但稻米的產量與京城這邊差不多。
十一月時,北地傳來消息,已經打通了到金礦的通道,沿路開了兩個馬場,金礦留了五千精騎駐守。
朝廷接到捷報,只知道西北擴大了疆土,在草原上。
以后每年可以多給朝廷,提供萬匹良馬。
周太師與內閣研究半晌,總覺得這片疆土,要來很雞肋,不能耕種,還要軍隊鎮守。
最重要的是,除了產馬,每年需要提供的糧草也很多。
皇上不管這個,再次在朝堂提出,來年要去泰山封禪!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