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涼拌菜第45章涼拌菜←→二叔和二嬸娘學會了如何做竹筒糕,當天就興沖沖的回家準備了。第二天,劉桂圓拎著半籃子的田螺,去了鎮上的孫螺腳店,好幾天沒過去看看了,如今天氣熱,不知道他店里的田螺粉好不好賣。
到了腳店,孫敬軒接過一籃子田螺,送到后頭交給周氏處理,天熱,這東西剪吧剪吧就得爆炒或者煮湯,否則就要變味。
一旁擦著桌子的孫敬軹看到她來,就一個勁兒地笑,湊過來和她打招呼:“桂圓姑娘你來了?好久不見你還有你大姐了。”
劉桂圓哪知道孫敬軹的心思,擦擦頭上的汗,認真的解釋道:“我大姐二姐可來不了,在家里忙著做冰粉,一時都不得閑,對了,你們店里田螺粉還好賣吧?”
孫敬軹聽了就有些遺憾,在劉桂圓看不見的角落,不停地向孫敬軒使眼色,孫敬軒跟沒看見似的,如常和劉桂圓說話:“前些日子天熱確實不好賣,店里有個熟客提議我把田螺面做成冷淘,在家試作了幾次,客人吃了還算滿意。”
冷淘最初指的是槐葉冷淘,做的時候用槐葉汁合面,煮熟放涼以后再放油鹽醬醋調味,這就類似現代的涼面了。
劉桂圓聽了不得不佩服孫敬軒,人家這才是做生意的料子,知道順應溫度、季節改良自己產品,天熱做熱湯面,天冷改做冷淘,絕了。
不過面食可以做成冷淘,米粉應該做不了,因為米粉用的是磨成米漿的沉淀物,中間的水分已經擠壓出去了,后續壓成型煮熟再切成細細的粉,這一過程沒法添加田螺湯,想到這里,劉桂圓就建議孫敬軒,說道:“那愛吃田螺粉的客人,不如就改成涼拌粉,田螺湯做得濃稠一些,當成田螺醬佐味。”
孫敬軒聽了點點頭,這幾天他正有這個想法,店里的食客有的愛吃面,有的愛吃粉,愛吃面的對田螺冷淘很是滿意,但愛吃粉的吃了兩頓冷淘,還是想吃爽滑彈牙的田螺粉,可惜米粉做不了冷淘。
劉桂圓擔心他的腳店天熱撐不住,畢竟這時候可沒有空調,于是又給他出了一個吸引食客的主意:“涼拌米粉固然好吃,但如果能加一些清涼的涼拌菜就好了,不知道孫小哥聽說過豬皮凍和魚鱗凍嗎?”
“你說的是菜?”孫敬軒摸著下巴,想了半天都沒想明白,問:且不說豬皮怎么才能上凍,就說魚鱗這東西,自古以來都沒有人吃,怎么可能做成菜呢?”
劉桂圓看他一臉疑惑,心里馬上就有底了,一旁的孫敬軹這時也來了興趣,招呼著劉桂圓坐下,讓她好好講講這兩道菜怎么個做法。
劉桂圓先是看了一眼孫敬軒,看他沒有反對的意思,這才三個人坐在一張餐桌上,細細講起了豬皮凍和魚鱗凍的做法。
如果她沒記錯的話,豬皮凍是清朝滿人發明的,如今是明朝滅亡后興起的大昍朝,沒有滿人什么事兒,自然沒有人吃過豬皮凍這道吃食,而魚鱗凍這道菜是后世才研究出來的,好多現代人聽都沒聽過。
有了這兩道猶如果凍般晶瑩的爽口涼菜,孫敬軒的這家腳店,在整個清河鎮絕對是獨一份兒。
劉桂圓講過這兩樣吃食的做法,接過周大娘遞過來的籃子,道了聲謝,然后轉頭對仍坐在桌旁的兄弟倆說:“孫小哥,你要感興趣的話,有空在家試做幾次,你這馬上到飯點了,我不擱這打擾了。”
劉桂圓走后,孫敬軹用胳膊肘搗了孫敬軒一下,激動的贊道:“要真能做成,你這店里又能多兩道招牌菜,用豬皮和魚鱗做凍,這主意真妙啊!”
孫敬軒心里也是高興得很,恨不得現在就能試做,不過聽到大堂哥說話沒個忌憚,就皺著眉毛勸他:“你在我面前說這個字可以,要是回了家就不能再說了,她畢竟是你的母親,不能犯了名諱。”
大堂哥的繼母楊氏,名妙美,大堂哥作為繼子,不可以犯了長輩的名諱,尤其是在長輩跟前,這是他們楊府那樣尊貴人家的規矩,他們普通人家并不在乎這個。
“她算我哪門子的母親,不過是我爹娶的續弦罷了,我親娘只有一個,在我家祖墳里葬著呢。”
孫敬軹一想到楊氏心里就厭煩,自從生下兩個兒子后,整日在家里立威作福不說,還將酒樓的人都換了一遍,最可氣的是,她將堂弟一家變相趕出了酒樓,害得堂弟和二嬸娘如今還要如此操勞辛苦。
“續弦也是你娘,她這人心眼多,你在她面前可要謹慎些,別遭了她的道兒。”
當初為了攆自己走,大伯娘楊氏沒少在背后使陰招,要不是碰巧遇到劉桂圓上門賣田螺,他到現在恐怕還在酒樓里做著搬酒桶的力氣活兒,倒不是他怕累或嫌錢少,而是他想做一份屬于自己的事業。
孫敬軹點點頭,握著拳頭說:“在她面前我肯定會小心,只是覺得這樣活得太窩囊,要是能像你這樣,到外頭開家腳店,跟以前一樣,每日掙多少花多少,
那樣的日子才快活哩。”
家里有一間清河鎮最大的酒樓,每月都有百八十兩進項,可孫敬軹心里并不開心,他還是懷念小時候跟著爹娘和二叔一家一起經營小店的事,那時賣的酒是散酒,炒的菜是雜燴,可是掙得每一分錢都透著歡喜。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孫敬軒覺著要是堂哥真想做這筆買賣,他不是不可以教他,就跟他說了自己的想法,誰知孫敬軹聽了以后,頭搖得像撥浪鼓一般:“那哪行,我倆可是兄弟,讓我搶你的生意?那我做不出來。”
他到堂弟店里就是幫忙,從不存著一絲一毫偷師的心思,即便堂弟炒田螺湯時從不背著他,但他有那個自知之明,一到關鍵時刻就找借口出去了。
他就是在那個家待得煩悶,想著出來透口氣,順道給堂弟搭把手。
孫敬軒微微嘆口氣,楊氏那人刁鉆,表面上對大堂哥寵愛有加,常常對大伯父說舍不得他到外頭辛苦,實則就是想養廢他,不讓他和兩個弟弟搶風頭。好在楊氏嫁進來時,大堂哥已經八歲,對她的假意照顧并不買賬,漸漸的楊氏也就不管他了,但他想插手酒樓生意卻是不可能的。
“我這店里生意多好,你不是不知道,你在南邊那個碼頭附近開店,耽誤不了我這邊的生意。”孫敬軒真心實意的勸他。
孫敬軹猶豫了下,只說回頭有空好好想想,正好店里陸續上了客人,二人挽起袖子開始忙活了。
劉桂圓頂著烈日回到了家,她這次去鎮上主要就是看孫小哥店里生意怎么樣,順便給點改善意見,至于送田螺這樣的小事,她只要提前撈好洗好,第二天交給狗娃哥帶到鎮上就行。
天眼見開始熱了,她家每天都得備上八桶冰粉,這樣一來地窖里存的野枇杷快見底了,她這邊馬上就得繼續收購新的野枇杷,這事兒簡單,還叫劉金娣的弟弟劉金寶去通知,村里小孩都等著這一刻呢。
可惜村里批發冰粉的小孩少了,原來這事兒就是田如柏帶的頭兒,后面跟風的多是田家的兄弟,可惜他們夫子病一好,這些田家小輩都得乖乖去私塾念書,其他小孩就那么零星幾個,看批發的人少了,他們干脆也不干了。
大人小孩都是這樣,有從眾心理,別人做什么他跟著做,別人不做什么他就跟著不做。
劉桂圓吃過羅姥娘做好的午飯,在家揉搓了一會兒冰粉,大概三到四點太陽沒那么毒的樣子,她和二姐劉花生一人別一頂草帽,去南湖給西瓜澆水去了。
南湖就半塊地,因為是沙土壤,不容易蓄水,劉崇山不敢種小麥,而是栽的西瓜苗,不多,攏共一百棵。聽二姐說,這些西瓜苗是從村長家賒的,他家是村里有名的種西瓜大戶,每年種出來的西瓜運到府城里賣,很快就能賣完。
當然有借有還,按照約定,他家收西瓜時,必須得還兩百個大個頭的西瓜,這樣才算兩清了。可別以為這是一筆輕松的交換,這時的西瓜一棵藤只能結24個西瓜,這就是說,他家種出來的西瓜至少得還一半回去。
怪不得劉崇山離家前,反復交代他們幾個西瓜地里別忘了澆水除草施肥,要是西瓜種得不夠還人家的多,就要她們自己想辦法還。
半塊地沒多少活兒,二姐劉花生拎著木桶到溝里拎水,劉桂圓就蹲在地上薅草,薅著薅著就將一把野草卷了卷,小心蓋在腳邊的西瓜上,這樣既可以遮陽,還可以防人偷。
“這地里咋長這么多喇叭花兒?”二姐拎著水回來澆地,看她扯了好多野草都是喇叭花兒。
“不知道,可能剛好花種子都飄進來了,一會兒帶點回去喂豬。”劉桂圓也發現了這點。
“怎么樣,有想熟的西瓜沒?”二姐舀了一瓢水,倒在瓜秧根部,再將長的密的西瓜秧苗移到別的空地上。
“沒有,得七月里才行,還是太小,不過我看地頭有幾棵瓜秧被人拽斷了,上面該有瓜紐的。”
這時的西瓜普遍沒后世的大,也沒后世的黑綠分明,而且成果期比較漫長,得到七月中旬的時候才能熟透,她們至少得等一個月。
“哪個壞心眼兒的,摘咱家瓜?看不到沒熟嗎?”劉花生不高興了,叉著腰罵了兩句,可惜沒什么用,事情都過去那么久了,她們也不能派人在這里天天看著。
“那你多蓋點草,把大個兒的藏嚴實了。”劉花生澆完一桶水,拎著桶往地頭走。
等劉桂圓和劉花生澆完水,一人拎著一桶野草回到家以后,驚喜的發現姨母張香巧來了,“姨母,你咋來咱家了?”←→
《》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節與文筆俱佳的都市小說,比奇屋轉載收集。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