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舵主,這丑道士.....,這玉機真人為何如此恐怖,到底是何種境界,不是傳說他已經被清廷處死了嗎?”,天地會大長老此刻只感覺渾身冷汗直冒,把全身的衣服都流濕透了。
“據說到了大宗師境界,便可以將內力轉化為煞氣,通過煞氣掌控周圍,調動四周的任何物質,乃至空氣,這玉機道長估計已經到了大宗師巔峰境界了!”陳近南長嘆一聲道。
此刻的陳近南情緒極其低落,內心深處泛起一股英雄末路,無處話凄涼的心情。
陳近南一直以來對自己的功夫非常自信。
他身為宗師巔峰的高手,在這世上也算鮮有敵手,就算是少林、嵩山的掌門出手,陳近南相信自己即使不勝,也至少能抵抗五十招以后才能決出勝負。
這么多年來,陳近南也確實未有敗績。
正因為如此,即使這反清復明前路渺茫,陳近南也是逆難而上,從未喪失信心,一腔英雄熱血,從未冷卻。
而今天面對玉機真人。居然連出手交戰的資格都沒有,讓驕傲自負的陳近南如何不泄氣。
“這清廷居然還有玉機真人如此高手相助,看來這大清大勢已成,反清復明,前路渺茫,好在本次玉機真人施展絕世功法,本舵主有所領悟,這就回總舵閉關兩個月,本舵主發誓要突破那宗師巔峰的禁錮”。陳近南重拾破碎的信心,手握拳頭道。
不說陳近南等人,再說說吳三桂。
吳三桂出生于1612年6月8日,字長伯,遼東廣寧前屯衛中后所(今遼寧綏中縣)人,祖籍南直隸高郵(今江蘇省高郵市)。明末清初政治、軍事人物,錦州總兵吳襄之子,祖大壽外甥。
出身將門,善于騎射。崇禎年間考中武舉,憑借門蔭,授都督指揮。屢立戰功,累遷寧遠團練總兵。崇禎十七年(1644年)歸降大清,參加山海關大戰,大敗李自成,跟隨清軍入關,受封平西王。此后平定農民起義,攻城略地,戰功顯赫。
出身于遼西將門世家,自幼習武,善于騎射。其父親吳襄耳聞目睹了明朝在天啟二年(1622年)如何在廣寧之戰中失利,遼東經略熊廷弼如何被傳首九邊,遼東巡撫王化貞如何下獄而死。吳三桂父親吳襄奉旨調進北京,娶了祖大壽的妹妹為續弦。祖大壽是世居遼西的望族,吳襄成為祖大壽的妹夫,吳三桂成了祖大壽的外甥。祖、吳兩家的聯姻,使吳襄、吳三桂父子找到了堅強的靠山,也使祖氏家族的勢力更加壯大。吳三桂在父親吳襄和舅舅祖大壽等的教誨和影響下,既學文,又學武,不到二十歲就考中武舉,從此跟隨父親吳襄和舅舅祖大壽,開始他的軍旅生涯。
崇禎二年(1629年),清太宗皇太極親率五、六萬大軍,避開明朝構筑的寧錦防線,繞道蒙古直趨北京,史稱“己巳之變”。面對來勢兇猛的清軍,朝野非議頗多,又恰逢皇太極設計反間,生性多疑的崇禎將袁崇煥逮捕入獄。關寧軍入衛以來受到不公正待遇已久:連獲廣渠門、左安門二捷,卻仍被當作奸細謾罵,在城壕露宿半月,京營從城上扔磚砸死三人,選鋒出城砍死六人,巡夜兵丁被殺或勒索,等到袁崇煥蒙冤,眾將士已是心灰意冷,皆言“以督師之忠,尚不能自免,我輩在此何為?”竟不聽祖大壽號令,徑自向東奔去。崇禎四年(1631年)的大凌河之戰中,團練總兵吳襄率馬步四萬余往援大凌河城(今遼寧凌海)祖大壽,結果吳襄臨陣逃脫,被削職。
崇禎五年(1632年)六月,為平息山東登州(今山東省蓬萊市)參將孔有德等兵變,吳襄隨副將祖大弼出征山東,最后孔有德從登州乘船渡海,投奔后金,而吳襄恢復了總兵職務。隨著吳襄官復原職,吳三桂也在當年任游擊,時年20歲。崇禎八年(1635年),吳三桂被擢為前鋒右營參將,時年23歲。崇禎十一年(1638年)九月,任前鋒右營副將,相當于副總兵,時年26歲。崇禎十二年(1639年),薊遼總督洪承疇、遼東巡撫方一藻、總督關寧兩鎮御馬監太監高起潛,報請朝廷批準,吳三桂被擢為寧遠團練總兵,時年27歲。
崇禎十三年(1640年),明軍與清軍在杏山(今遼寧錦縣杏山)附近的夾馬山一帶發生了一場遭遇戰。吳三桂在這場戰斗中,表現出了其高超的戰斗技能,拼命沖殺,與清軍血戰,但因清軍勇猛異常,最終以雙方互有傷亡收場。崇禎十四年(1641年)初,清軍逐漸形成對錦州的包圍之勢。薊遼總督洪承疇與遼東巡撫丘民仰、吳三桂等再三商酌,決定冒險向錦州、松山、杏山三城運米。
崇禎十六年(1643年)正月,已投降的祖大壽在盛京收到吳三桂的來信,祖大壽將來信轉交皇太極,皇太極回信道:“爾遣使遺爾舅祖總兵書,朕已洞悉。將軍之心,猶豫未決。朕恐將軍失次機會,殊可惜耳。”吳三桂在動搖中,雖然沒有降清,但是已經給自己留出了降清的后路。春天,吳三桂奉命入關,馳援京師,抵御第五次迂道入塞的清軍。行軍遲緩,到達時清軍已退,但是崇禎還是很器重他,感謝他來北京勤王。五月十五日,崇禎帝在武英殿宴請來勤王的吳三桂等,賜吳三桂尚方寶劍。九月,清軍繞過寧遠,打下后所,前屯衛,中前所,前后七八天,三座城池全部失陷,吳三桂的寧遠,成為山海關外一座孤城,已經失去戰略意義。
崇禎十七年(1644年)初,面臨覆亡命運的明朝便把賭注押在了關外擁有重兵的吳三桂身上。不少朝臣如王永吉、吳麟征等先后上疏,要求撤寧遠之師以入衛京城。大順軍直指京師,崇禎詔征天下兵勤王,三月五日加封吳三桂為平西伯,命吳三桂火速領兵入衛北京。[4]三月十九日吳三桂率軍到達山海關,繼而率兵西進京畿。二十二日吳三桂兵至玉田(屬河北省唐山市)一帶,這時突獲京師陷落崇禎自縊的消息。
明朝的滅亡使吳三桂失去倚靠,為了尋找新主,此后一個多月,吳三桂只能在各種政治勢力間進行投機活動。
大順李自成曾多次招降,吳三桂再三猶豫,曾一度有投降李自成的念頭。據傳后來聽說其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部下擄去而作罷。兩面受敵的吳三桂,對內不敵李自成,對外難擋多爾袞。陳圓圓和吳家親人都成了李自成的人質。為保全家人性命,吳答應與李自成議和,為防李自成有詐,又私下以黃河南北分治為條件向多爾袞求助。四月十三日,李自成親率六萬大軍奔向山海關。此時,被年初以來的一系列勝利沖昏了頭腦的李自成,對當時軍事對峙的嚴重性是估計不足的。吳三桂得知李自成親自率軍東征的消息后,即派山海關士紳、儒生李友松、譚邃寰、劉泰臨、劉臺山、黃鎮庵、高選等六人“輕身紿賊”,迎候李自成大軍于北京之東不遠的三河縣,表示投降之意,以拖延時日,等待清軍。在派赴清軍求援的使者攜帶多爾袞的復信返回山海關后,吳三桂馬上又致書多爾袞,求其“速整虎旅,直入山海”。李自成直至行抵關門之時,吳三桂派去接洽投降的代表妄圖脫逃,才發現吳三桂假投降的真實意圖,但已貽誤了輕兵速進奪取關門的有利時機。而多爾袞卻在接到吳三桂的二次求援信后,經過一晝夜的強行軍,于二十一日抵達關門十五里之外。
四月二十一日,多爾袞利用吳三桂所處的危急局面,逼迫吳三桂放棄聯清擊李的政策而徹底投降清朝。四月二十二,吳軍初敗,吳三桂求救于多爾袞,多爾袞將計就計,趁吳三桂與李自成談判之機,突然向李自成發動攻擊。在一片石戰役中吳三桂聯合清軍擊潰李自成。清兵入關后,攻入北京,多爾袞定都北京后,冊封吳三桂為平西王。
清兵入關后,由于各種政治勢力的對比發生了急劇的變化,清政府又實行了高官厚祿收買的政策,亡明官僚紛紛歸降清朝。吳三桂也放棄了擁立明太子的主張。作為降清的漢族地主階級的代表,吳三桂和清政府之間仍有著相當大的距離。首先,吳三桂之乞師擊李,打的是“復君父之仇”的旗號。
吳三桂在降清之初,仍與明朝殘余勢力保持著一定的聯系。對南京福王政權,甚至表示:“不忍一矢相加遺”。再次,和其他降官不同的是,吳三桂還擁有一支由自己獨立統率的部隊。因此,在入關之初,清政府對其外示優寵,內存疑忌,并未授之以事權。除在政治上對其嚴加防范之外,在軍事上,也只是利用他對李自成起義軍的仇恨,使其率兵擊李自成。六月,吳三桂師出山東,平定李自成余部,九月,又從英王阿濟格西征李自成。
1644年八月,在李自成主力基本被消滅之后,清政府將其從前線調回,“出鎮錦州”。對于清政府的這種安排,吳三桂了然于心。從此以后,再也不提什么“復君父之仇”,而是望風轉舵,稱崇禎帝為“故主”,反復表白自己“矢忠新朝”了。
1645年,多爾袞又調吳三桂入關,與八旗將領李國翰同鎮漢中,剿殺西北地區的抗清義軍余部。在此期間,吳三桂為了表示自己大清朝的忠誠,不但對農民軍殘部進行殘酷的鎮壓,動輒屠城,而且,對一些起兵抗清的朱明后裔,他也不遺余力地去斬盡殺絕。吳三桂思想和行動的轉變使得大清朝中央政府對他更加倚重,西北地區抗清義軍殘部被剿殺殆盡。
1646年,多爾袞又命吳三桂和李國翰一起率軍入川,攻打張獻忠義軍余部。幾年之中,先后平定重慶、成都等兩川重鎮。
1647年,吳三桂攻下云南。攻下云南后,即委其開藩設府,鎮守云南,總管軍民事物。1647,師出緬甸,幾年間,吳三桂率部從西北打到西南邊陲,為大清朝確立對全國的統治建立了特殊的功勛。因此,多爾袞的大清朝對他由原先的控制使用改為放手使用,但是身為皇帝多爾袞還是有所疑慮的。
而吳三桂本人也是有所保留。
此刻的吳三桂,面對玉機真人,再也沒有王爺的氣派,玉機真人連皇帝都不敢惹他,平西王如果知道,估計會更害怕玉機真人。
吳三桂見識過其恐怖的手段,這樣的人要是要殺自己,起不易如反掌。
還好玉機真人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但是吳三桂還不明了玉機真人的意圖,所以也只能坐在馬車里隨玉機真人駕車行駛,他也不敢問。
玉機真人架著一輛馬車,慢悠悠的把平西王和王妃送到江寧縣衙,吳三桂才徹底放心。
與江寧縣知縣和他的副將聊了幾句后,吳三桂和陳圓圓便把玉機真人請入內堂。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