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長安好小說>長安好最新章節列表 >長安好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長安好-544 比刀刃更加鋒利
更新時間:2024-05-11  作者: 非10   本書關鍵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長安好 | 非10 | 小說在線閱讀 | 明智屋小說網 | 非10 | 長安好 
正文如下:
544比刀刃更加鋒利544比刀刃更加鋒利←→最新網址:qishuta

被范陽王展開的那張信紙篇幅極大,經反復對折才得以塞入信封當中,而展開之后可見其上字跡密密麻麻——

最重要的是,那筆跡與內容都十分熟悉……

熟悉到范陽王很快便反應過來這篇信紙不是其它,正是自己寫給常歲寧的那一封……而今卻被她原封不動地送了回來!

不,也不能說是原封不動……

范陽王將手托至信紙末尾處,很快發現那里多了幾行字跡。

那幾行字跡瘦而有力,筆鋒利落,字雖不多,卻仿佛自有威壓兵氣,尚未看清內容時,便給人以由上至下的批示之感——

范陽王定睛看去,只見其上言:爾若誠心歸順,無需這般多費筆墨口舌,只需以段士昂首級獻之,吾即可既往不咎——

范陽王因過于不可置信,甚至反復看了數遍,最終確定自己不曾會錯意,才抖著嘴唇道:“……這小女郎,實在狂妄至極!”

他去信說服對方歸順,對方竟然反要他歸順!

還要他殺了士昂!

這要求簡直是異想天開,匪夷所思,倒反天罡!

范陽王自認脾氣不錯,此刻卻甚覺受辱,正恨不能將那信紙揉作一團丟進火盆時,又見自己還漏掉了兩行沒看完,待忍著怒氣看罷一行,卻氣得更利害了。

此諾為期半月,過時不候。

末了又道:此為誠意之言,吾之誠心稍候奉上。

“……她這是何意?”范陽王緊緊盯著最后的字眼,怒氣還未來得及發作,心頭又添了不安。

范陽王將這篇信紙交給眾幕僚,眾人正神情各異地傳看間,忽聽外面有急報傳回。

“王爺……滎陽與鄭州已落入常歲寧之手!”

范陽王不大的眼睛猛地一瞪:“……常歲寧她動兵了?何時的事?為何半點風聲也沒有探查到!”

前來報信的士兵神情恐慌,卻又有別樣的復雜:“回王爺,常歲寧不曾動兵!”

幕僚間也頓時嘩然,不曾動兵,那是如何取下的滎陽與鄭州?!

士兵很快將經過大致言明。

變故要從滎陽軍營中開始說起——

如今的滎陽歸鄭州管轄,鄭州軍營就駐扎在滎陽外不遠,近日因受到段士昂的示下,軍中每日都要進行操練。

昨日午后,鄭州參軍親自操練兵士,在與一名年輕的校尉切磋長槍時,卻被那名年僅二十的校尉一槍貫穿了喉嚨。

這是誰也不曾料到的,軍中校尉竟借操練切磋之際,當眾殺了統領一州兵馬的參軍!

當初段士昂逼近洛陽時,朝中令汴州,鄭州與許州率兵支援,之后除汴州外,鄭州與許州先后倒戈范陽王,這名鄭州參軍與鄭州刺史皆是率先叛變之人。

即便如此,段士昂為了能更好地掌控鄭州軍,依舊在鄭州軍中增添了自己的人手。所以如今這兩萬鄭州軍中,有上千名范陽軍在監管著,他們大多擔任實職。

故而范陽王聽到此處,仍覺無法理解,就算鄭州參軍被殺了又能如何,不是還有士昂的人在控制局面嗎?還怕不能殺了那個校尉以儆效尤穩固人心?

“……那名校尉振臂一呼之后,鄭州軍中幾乎全都反叛了!”報信的士兵道:“不僅如此,就連滎陽百姓也紛紛跟從!”

如此大范圍的反動之下,他們那千余名范陽軍根本不夠看的,被殺的被殺,被俘的被俘,甚至沒能立刻將消息遞出滎陽。

“這怕是早有預謀……”范陽王大驚:“那校尉到底是何來歷?為何能煽動人心至此!”

那名校尉并沒有什么背景,在軍中雖小有威望,但絕不至于能號令全軍——

只是他殺掉鄭州參軍,振臂高呼之際,所言是為投效常節使。

此言出,立即有人附和跟隨,軍中如此,民間亦是如此。

聽罷這些,范陽王仍覺不可思議時,一名幕僚恍然道:“……王爺大約有所不知,去年春時,那常歲寧曾在河洛之地受水災之際為民祈福,據說還曾得滎陽百姓以萬民傘贈之!”

那一場祈福傳得沸沸揚揚,此一帶的百姓幾乎要將常歲寧傳作了神女降世。

此次滎陽動亂,的確有常歲寧事先安排好的人手在推波助瀾,但民心所向也非作假。

趁著消息還未傳開時,那名校尉假借傳報軍訊為由,快馬至鄭州城中,面見了鄭州刺史時,趁其不備取了鄭州刺史性命。

后方的士兵緊跟著涌入城中,很快將鄭州城控制起來。

那名校尉提著鄭州刺史的頭顱,站上了鄭州城樓,令人快馬傳訊汴州,迎候常節使入城。

常歲寧得此訊相請,適才率兵趕往鄭州。

途中,駱觀臨令人將早已備好的檄文,傳往位于鄭州南面的許州。

許州刺史剛聽到鄭州發生了如此變動,還未來得及徹底理清前因后果,忽見此檄文上門,展閱之時,手指都在顫抖。

那篇檄文甚至十分簡短,但字字如刀逼近他的喉嚨。

其上言,若他主動還歸許州,尚有一線生機。

而但凡他有向段士昂求援之舉,事后定殺不赦。

許州刺史滿頭大汗,咬牙一瞬,向身側的近隨抬手。

那近隨會意,倏地拔劍上前,帶人將那幾名正欲向段士昂傳信的范陽軍當場圍殺。

而后,許州刺史讓人趕往軍中傳達密令:“速速將段士昂的人控制起來……反抗者一概誅殺!”

另又下令:“緊閉城門!無我之令,不得擅開!”

“是!”

一道道命令傳達下去,許州刺史渾身冷汗,捏著那封檄文坐回椅中。

說他立場搖擺沒有骨氣也罷……如今這世道上,又有幾個不是被局勢這把刀逼著往前走的?

許州緊鄰洛陽之南,當時范陽軍來勢洶洶,眼看鄭州已經降了,他若堅持頑抗,許州上下只有死路一條!

選擇歸順范陽王,實乃別無選擇之舉……

而這些時日,段士昂在他許州強征兵丁與糧餉,甚至強行帶走良家女子送入范陽軍中,許州百姓早已苦不堪言。

范陽軍如此做派,實在很難得人心,他雖敢怒不敢言,卻也無法真正心服范陽王,不過是茍且偷生而已。

如此前提之下,此時眼見許州局勢有變……他身為許州刺史,還需要過多猶豫嗎?不給那常歲寧讓道,難道要為范陽王死守許州?

橫豎尊嚴早就沒了,命總要留住吧!

許州刺史心如死灰地閉上眼睛,全無半點抵抗的心思,只等著常歲寧率兵前來收回許州。

常歲寧未曾親至許州,只讓白鴻和薺菜率兵兩萬前來。

在許州刺史竭力拖延消息之下,待段士昂得知動靜,率兵趕來時,許州已經易主。

常歲寧帶兵入鄭州時,無數滎陽百姓夾道相迎。

鄭州城門徐徐打開,常歲寧攜輕騎而入。

“見過常節使!”

那名身上沾著血污的年輕校尉,在常歲寧馬前抱拳行禮。

常歲寧已經知道正是此人殺了鄭州參軍與鄭州刺史,卻未曾想到,他竟然這般年輕。

常歲寧握著韁繩,含笑問:“你叫什么?”

那年輕的校尉這才抬起頭來,黝黑的臉上一雙眼睛晶亮:“回常節使,屬下姓祝,名成周!去年常節使在滎陽祈福時,那萬民傘上,也有屬下家中阿娘的針線!”

祝成周。

常歲寧笑著點頭,記下了這個名字,與他道:“前方帶路。”

“是!”祝成周牽過自己的馬,一臉振奮地爬上馬背。

后方,身著長衫,以半張面具遮面的駱觀臨坐于馬車內,馬車竹簾被卷起,前方的景象一覽無遺,包括四下振奮沸騰的民心。

駱觀臨無聲嘆了口氣。

兩日間取回兩座城池,且未費一兵一卒,這無疑是值得被稱頌的戰績。

入城之前,常歲寧曾對他說,此番功成在于他所謀之策。

但駱觀臨卻無法認下這份功勞。

此次借滎陽軍中內部發起兵變,在范陽軍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定下鄭州大局,再借鄭州局勢威懾許州,此事聽來甚奇,但在駱觀臨看來,奇的并不是他的計謀,而是此處的人心。

所有的謀略算計都要立足于人性與人心,而此地的人心注定了滎陽與鄭州雖為朝廷的失地,卻不是她常歲寧的失地……此處的人心版圖,早就歸于她手,她若想取,注定不費吹灰之力。

駱觀臨盤坐車中,看著前方馬背上的青色身影,眼底慢慢浮現一絲笑意,那一絲笑意中,有著從未在他身上出現過的與有榮焉之色。

常歲寧在鄭州刺史府前下馬時,祝成周快步上前,擠過上前牽馬的士兵,雙手接過了常歲寧馬匹的韁繩。

握住韁繩的那一瞬,祝成周一陣激動,比殺鄭州參軍和刺史時加在一起都要激動。

要知道,他待回家后,若與阿娘說,他殺了鄭州參軍與刺史,阿娘固然會驚嘆一聲“我嘞乖兒來”——

但若他與阿娘說,他替常節使牽了馬,阿娘卻勢必會熱淚盈眶地扶住他的肩,并且要拉著他去給列祖列宗磕頭燒香,將他這光宗耀祖之舉告知祖宗們,再給他燒一桌子好菜!而待他吃飯時,阿娘定會端著碗去串門,將此事告知所有的街坊鄰居,狠狠接受艷羨嫉妒的目光洗禮。

祝成周想到這里,心情愈發激動,看向歸期的眼神都格外熱切,狠狠揉了揉歸期的脖子,恨不能再趴上去親一口。

歸期嫌棄地甩著頭,噴了一鼻子水汽。

常歲寧跨入鄭州刺史府的大門,左右士兵衙役紛紛行禮。

康芷跟在常歲寧身后,一路看著四下跪拜行禮的人影,心頭那一絲未能拔刀的遺憾,奇異地被沖淡了許多。

她是一向好戰,并一心主張在戰場上建功立業的性子,每每錯過一場戰事都覺得錯失良多。

但此時,看著那些以心悅誠服之色相迎的人,康芷第一次意識到,這世上遠有比刀刃更加鋒利的武器,它不必去殺人,但其所到之處,同樣可令萬人匍匐。

康芷握緊了手中刀,定定地看著前方的青色背影,只覺胸腔里的心跳莫名更加激蕩,眼眶莫名發熱,步子越跨越大,脊梁也挺得更直了些。

相比鄭州,洛陽城中的氣氛自是截然不同。

以如此方式失去了鄭州與許州,于段士昂來說,是為奇恥大辱。

很快,他便探聽到了常歲寧分別在鄭州和許州布兵的消息。

汴州與鄭州在洛陽東面,許州緊鄰洛陽南邊,而洛陽西面百里處同樣也有淮南道的兵馬駐扎……若說此前常歲寧的兵力部署尚且只是夾擊洛陽,而今則已成圍困洛陽之勢了!

這是段士昂此前最不愿看到的局面,戰略范圍的縮小無疑意味著范陽軍的處境越來越被動。

段士昂試圖打破這種被動,他有意聯合此前表達了跟從范陽軍之意的河南道諸州兵力,讓他們從汴州后方突襲打亂常歲寧的部署……但消息通道卻悉數被常歲寧切斷,段士昂每每派出去送信的人無一生還。

殊不知,就算常歲寧不曾出手切斷段士昂同后方河南道諸州的消息往來,那些人也已沒膽量再聽從段士昂的安排行事。

徐州刺史依舊閉門不敢出,此前常歲寧放出了他已被誅殺的消息,他為此謠言甚為憤怒,卻根本不敢出面辟謠,只怕辟謠當日便是謠言成真之日。

除徐州之外,常歲寧已差了謀士去往河南道各州刺史府上登門“造訪”。

如今那些謀士們陸陸續續已要走遍河南道大半版圖,目前尚未遇到頭硬似鐵的角色,用他們傳回來的話來說:所到之處,各州刺史無不禮數周全,熱忱相待,叫人心生暖意。

他們這廂暖心之余,卻等同徹底斷絕了段士昂借河南道后方兵力行事的可能。

段士昂顧不得尚未養好的傷勢,親自率兵攻打鄭州,然而常歲寧只是閉城守之,從不出城迎戰,似乎也沒有主動攻襲洛陽的打算。

段士昂兩次攻打鄭州未果,反而因此消耗了兵力,并挫傷了軍中士氣。

如此壓力之下,段士昂與范陽王之間,逐漸出現了從未有過的分歧。(本章完)

最新網址:qishuta

←→新書推薦: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