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惠能在筠城賣了柴,像往常一樣到米鋪買了幾斤米,往回家的路上走。
太陽從中天滑了下去,慵懶地斜倚在半空,看著棉絮般的白云在自己腳下蕩來蕩去。
當他走到城關南邊,忽然,一只灰色的野兔,跛著腿從他面前的草叢哀叫著逃出來,拼命往山坡上奔逃。接著,一只棕色皮毛的狐貍躦動四蹄,銜尾追趕。
眼看這受傷野兔難逃劫數,一種悲憫之感在惠能心底油然而生。他持著挑柴用的竹竿,順山坡追了上去。上到坡頂,見野兔被狐貍咬住了尾巴,發出凄厲的掙扎叫聲。
惠能一個箭步沖上前去,大喝一聲,舉起竹竿,猛打在狐貍的身邊。
狐貍大驚,嘴巴松開,急急奔逃,竄進左邊灌木叢,逃之無天。
野兔回首望了望這救命恩人,然后,拖著受傷的身軀,一蹦一跳,逃進兩尺高的草叢中去。
惠能上到坡頂,山風吹來,似有朗書之聲。他舉目遠眺,見山上樹木蔥蘢,鳥雀歡唱。一片林海之中,露出了青灰的瓦頂。
“這是什么地方"好奇心驅使惠能沿著小道,上山而去。
注定惠能與佛教有緣,他這么一上去,就走上了一條與佛家永遠相牽的道路。
穿過小樹林,一座寺院赫然入目:青灰色的墻壁被風雨剝蝕得斑斑駁駁,墻腳下泛起了一層深綠色的青苔。
這寺院叫“金臺寺”,近年來兵荒馬亂,香火不盛,寺院年久失修,有些地方已成了頹壁殘垣。
循著時高時低的朗讀之聲,惠能來到金臺寺。
他從破壁外看到里面有一位中年和尚站在講臺上,拿著一本經書在誦讀。他是金臺寺的住持,名喚寂空禪師。身材不高,但也敦實,下巴留著的胡子約莫三寸長,身穿灰瓦色的僧袍。
寂空禪師面前有二十多個和尚正坐在破舊的蒲團上。
惠能覺得奇怪便站在破壁外,認真細聽。
寂空禪師領著徒弟誦讀了一段拂經后,轉向眾和尚講解著佛法:“佛教分為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小乘是自己度自己,對人世間,眾生的苦惱并不關心,求的是獨善其身。而大乘卻是普度眾生的,求的是兼濟天下。大乘佛法是唐三藏當年西行到天竺取回來的……”
寂空禪師在講解了一段之后,又拿起了經書,要徒弟們跟著他背誦經文。
寂空禪師對著經書念:“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
寂空禪師讀一段,徒弟們跟著念一段。
惠能并不識字,但這些經文的意思對他來說似乎是若明若暗,這更引起了他的極大興趣,他一邊往回走,一邊回憶寂空禪師教徒弟們背誦的經文。
晚上,惠能洗過澡后,躺在床上,回想起白天在金臺寺聽到的經文,便獨自地念了起來,并且,越念聲音越大。
李氏干完了家中的雜務,坐在隔壁的房中做著針線活。
山鄉的夜晚,除了偶爾傳來蛙鼓外,顯得特別的謐靜。
突然,李氏聽到喃喃的聲音,斷斷續續。
“這是什么聲音”李氏側耳細聽辨認。
“……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
李氏終于辨聽出來,這是念經誦佛的聲音,并且是從隔壁惠能房中傳出來的。
李氏的心中立刻起了疙瘩:家中只有自己與兒子兩人,在這夜晚,怎會冒出個和尚跑到我家里來念經呢初時,她懷疑自己年老耳朵不好,聽錯了,用手摳了摳耳孔,屏著氣息再側耳諦聽。不錯,這的的確確是念經之聲,并且,的的確確是從兒子房中傳出來的。
李氏感到十分奇怪,連忙放下手中的針線,披上衣裳,走到惠能的房門前,將耳朵貼在門縫上。
誦念經文的聲音在房里回蕩著,從門縫里傳出。
李氏用手敲門:“惠能,你把門開開。”
惠能聽到叫聲,停止了念經,問:“娘親,這么晚了,你不睡,有什么要事嗎”
李氏催促著:“你開門再說吧。”
惠能只好下床去,將門打開。
李氏并沒有邁步進門去,而是站在門檻上,伸長脖子往里面東瞧瞧,西望望。
惠能的房間雖然沒有點燈,但是皎潔的月光從窗欞上照射進來,里面的一切仍可以見得清晰。
李氏的這一下反常的舉止倒叫惠能大惑不解:“娘親,你找什么”
李氏喃喃地:“你房里的和尚呢”
惠能一頭霧水:“我房里的和尚娘親何出此言,你是不是睡著了,做什么夢呀”
李氏擺著手:“我并沒有睡著,更沒有做什么夢啦。”
惠能再表白道:“孩兒我一人在房里睡覺,怎會有什么和尚跑里房來呢”
李氏巴眨著老眼:“沒有和尚,夜晚你房里何來念經之聲呢”
惠能恍然大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李氏責怪道:“你年紀不小了,還沒正沒經的。你笑什么”
惠能用手指了指自己:“那個和尚就是我呀!”
“就是你”李氏更不解了,“你什么時候出家當了和尚”
惠能一本正經:“我沒有出家當和尚,但那些經文確實是我念的。”
李氏并不相信:“字,你也識不了幾個,你會念什么經”
惠能解釋說:“我雖然不識字,但我可以跟人家的口水尾念嘛。’’
李氏追同道:“你跟誰學念的經呢”
惠能:“我偷偷地跟著金臺寺的和尚學念的經。”
李氏驚詫地:“怎么,你到金臺寺去了”
“是呀,娘親,你聽我將事情的始末講出來。”于是,惠能就將金臺寺的偶遇向李氏講述了一遍。
李氏聽后,松了一口氣:“呵,原來如此!”
惠能頗有回昧地:“那些經文聽來真令人感興趣。”
李氏催促道:“你再念給我聽聽。”
“娘親,你聽著,”惠能又將聽到的經文背誦了一次。
李氏從小就聽當鄉村郎中的父親講過經,自己平時又喜歡看經書,故此,對世間的各種經典略知一些。當她聽到惠能念過經文以后,問:“你知道,那大師父教徒弟念的是什么經文嗎”
惠能搖頭:“不知道。”
李氏:“那叫《金剛經》,全稱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惠能巴眨著眼睛:“《金剛經》是從什么地方來的。是不是金臺寺的那個老師父自己寫的”
這一回,卻輪到李氏哈哈大笑了。
惠能不解地:“娘親,你笑什么”
李氏嚴肅地:“金臺寺的老和尚怎能寫得出如此精辟的經典來呢。聽聞《金剛經》是從天竺那邊傳過來的。”
惠能詢問:“娘親,你懂這些經文的意思嗎”
“不大懂,那么深奧的佛理,我這個鄉下婦女怎會懂”李氏坦言地說,“不過,我從小就從大人那里聽過一些佛家的傳說與故事。”
惠能搬了一張木凳給李氏:“娘親,你坐下來,慢慢地將你知道的那些佛家故事講給我聽聽。”
于是,李氏便將她所知道的有關佛家與佛經的故事向惠能講了。
惠能越聽越來興趣。
一連幾天,惠能賣完柴后,連汗也顧不上抹,帶著疲勞,爬上山去,來到金臺寺外,站在石壁旁,認認真真地聽著和尚念誦經文。
對于這個俗家子弟的奇特舉止,金臺寺的住持寂空禪師看在眼里。
這天,在教授徒弟念經后,趁著休息的空暇,寂空禪師走到破壁前面,朝著惠能行了一個禮,雙手合十:“阿彌陀佛。”
惠能也彎腰向他還了一個禮。
寂空禪師向惠能問道:“如果老衲沒有看錯,施主該是個打柴仔吧”
“正是,我從十四歲上山打柴砍樵,至今整整十年了。”惠能用手搔著腦袋,奇怪地問,“大師,我沒有跟你講過話,你的慧眼真是厲害,怎會知道我是打柴的呢”
寂空禪師指著他的砍刀、竹竿和繩索:“世間萬物自有其特性。人也是講悟性的嘛。你的砍刀、竹竿與繩索雖是無聲的,但它們不是告訴我了嗎”
惠能佩服地說:“哦,你的悟性真高。”
寂空禪師:“施主是附近的人”
惠能手指向南邊的龍山:“離這里不遠的夏盧村。”
邀請您進入最專業的網站閱讀,,!可以使用、→閱讀開啟瀑布流閱讀
模版設計:,。
這天,惠能在筠城賣了柴,像往常一樣到米鋪買了幾斤米,往回家的路上走。
太陽從中天滑了下去,慵懶地斜倚在半空,看著棉絮般的白云在自己腳下蕩來蕩去。
當他走到城關南邊,忽然,一只灰色的野兔,跛著腿從他面前的草叢哀叫著逃出來,拼命往山坡上奔逃。接著,一只棕色皮毛的狐貍躦動四蹄,銜尾追趕。
眼看這受傷野兔難逃劫數,一種悲憫之感在惠能心底油然而生。他持著挑柴用的竹竿,順山坡追了上去。上到坡頂,見野兔被狐貍咬住了尾巴,發出凄厲的掙扎叫聲。
惠能一個箭步沖上前去,大喝一聲,舉起竹竿,猛打在狐貍的身邊。
狐貍大驚,嘴巴松開,急急奔逃,竄進左邊灌木叢,逃之無天。
野兔回首望了望這救命恩人,然后,拖著受傷的身軀,一蹦一跳,逃進兩尺高的草叢中去。
惠能上到坡頂,山風吹來,似有朗書之聲。他舉目遠眺,見山上樹木蔥蘢,鳥雀歡唱。一片林海之中,露出了青灰的瓦頂。
“這是什么地方\"好奇心驅使惠能沿著小道,上山而去。
注定惠能與佛教有緣,他這么一上去,就走上了一條與佛家永遠相牽的道路。
穿過小樹林,一座寺院赫然入目:青灰色的墻壁被風雨剝蝕得斑斑駁駁,墻腳下泛起了一層深綠色的青苔。
這寺院叫“金臺寺”,近年來兵荒馬亂,香火不盛,寺院年久失修,有些地方已成了頹壁殘垣。
循著時高時低的朗讀之聲,惠能來到金臺寺。
他從破壁外看到里面有一位中年和尚站在講臺上,拿著一本經書在誦讀。他是金臺寺的住持,名喚寂空禪師。身材不高,但也敦實,下巴留著的胡子約莫三寸長,身穿灰瓦色的僧袍。
寂空禪師面前有二十多個和尚正坐在破舊的蒲團上。
惠能覺得奇怪便站在破壁外,認真細聽。
寂空禪師領著徒弟誦讀了一段拂經后,轉向眾和尚講解著佛法:“佛教分為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小乘是自己度自己,對人世間,眾生的苦惱并不關心,求的是獨善其身。而大乘卻是普度眾生的,求的是兼濟天下。大乘佛法是唐三藏當年西行到天竺取回來的……”
寂空禪師在講解了一段之后,又拿起了經書,要徒弟們跟著他背誦經文。
寂空禪師對著經書念:“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
寂空禪師讀一段,徒弟們跟著念一段。
惠能并不識字,但這些經文的意思對他來說似乎是若明若暗,這更引起了他的極大興趣,他一邊往回走,一邊回憶寂空禪師教徒弟們背誦的經文。
晚上,惠能洗過澡后,躺在床上,回想起白天在金臺寺聽到的經文,便獨自地念了起來,并且,越念聲音越大。
李氏干完了家中的雜務,坐在隔壁的房中做著針線活。
山鄉的夜晚,除了偶爾傳來蛙鼓外,顯得特別的謐靜。
突然,李氏聽到喃喃的聲音,斷斷續續。
“這是什么聲音”李氏側耳細聽辨認。
“……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
李氏終于辨聽出來,這是念經誦佛的聲音,并且是從隔壁惠能房中傳出來的。
李氏的心中立刻起了疙瘩:家中只有自己與兒子兩人,在這夜晚,怎會冒出個和尚跑到我家里來念經呢初時,她懷疑自己年老耳朵不好,聽錯了,用手摳了摳耳孔,屏著氣息再側耳諦聽。不錯,這的的確確是念經之聲,并且,的的確確是從兒子房中傳出來的。
李氏感到十分奇怪,連忙放下手中的針線,披上衣裳,走到惠能的房門前,將耳朵貼在門縫上。
誦念經文的聲音在房里回蕩著,從門縫里傳出。
李氏用手敲門:“惠能,你把門開開。”
惠能聽到叫聲,停止了念經,問:“娘親,這么晚了,你不睡,有什么要事嗎”
李氏催促著:“你開門再說吧。”
惠能只好下床去,將門打開。
李氏并沒有邁步進門去,而是站在門檻上,伸長脖子往里面東瞧瞧,西望望。
惠能的房間雖然沒有點燈,但是皎潔的月光從窗欞上照射進來,里面的一切仍可以見得清晰。
李氏的這一下反常的舉止倒叫惠能大惑不解:“娘親,你找什么”
李氏喃喃地:“你房里的和尚呢”
惠能一頭霧水:“我房里的和尚娘親何出此言,你是不是睡著了,做什么夢呀”
李氏擺著手:“我并沒有睡著,更沒有做什么夢啦。”
惠能再表白道:“孩兒我一人在房里睡覺,怎會有什么和尚跑里房來呢”
李氏巴眨著老眼:“沒有和尚,夜晚你房里何來念經之聲呢”
惠能恍然大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李氏責怪道:“你年紀不小了,還沒正沒經的。你笑什么”
惠能用手指了指自己:“那個和尚就是我呀!”
“就是你”李氏更不解了,“你什么時候出家當了和尚”
惠能一本正經:“我沒有出家當和尚,但那些經文確實是我念的。”
李氏并不相信:“字,你也識不了幾個,你會念什么經”
惠能解釋說:“我雖然不識字,但我可以跟人家的口水尾念嘛。’’
李氏追同道:“你跟誰學念的經呢”
惠能:“我偷偷地跟著金臺寺的和尚學念的經。”
李氏驚詫地:“怎么,你到金臺寺去了”
“是呀,娘親,你聽我將事情的始末講出來。”于是,惠能就將金臺寺的偶遇向李氏講述了一遍。
李氏聽后,松了一口氣:“呵,原來如此!”
惠能頗有回昧地:“那些經文聽來真令人感興趣。”
李氏催促道:“你再念給我聽聽。”
“娘親,你聽著,”惠能又將聽到的經文背誦了一次。
李氏從小就聽當鄉村郎中的父親講過經,自己平時又喜歡看經書,故此,對世間的各種經典略知一些。當她聽到惠能念過經文以后,問:“你知道,那大師父教徒弟念的是什么經文嗎”
惠能搖頭:“不知道。”
李氏:“那叫《金剛經》,全稱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惠能巴眨著眼睛:“《金剛經》是從什么地方來的。是不是金臺寺的那個老師父自己寫的”
這一回,卻輪到李氏哈哈大笑了。
惠能不解地:“娘親,你笑什么”
李氏嚴肅地:“金臺寺的老和尚怎能寫得出如此精辟的經典來呢。聽聞《金剛經》是從天竺那邊傳過來的。”
惠能詢問:“娘親,你懂這些經文的意思嗎”
“不大懂,那么深奧的佛理,我這個鄉下婦女怎會懂”李氏坦言地說,“不過,我從小就從大人那里聽過一些佛家的傳說與故事。”
惠能搬了一張木凳給李氏:“娘親,你坐下來,慢慢地將你知道的那些佛家故事講給我聽聽。”
于是,李氏便將她所知道的有關佛家與佛經的故事向惠能講了。
惠能越聽越來興趣。
一連幾天,惠能賣完柴后,連汗也顧不上抹,帶著疲勞,爬上山去,來到金臺寺外,站在石壁旁,認認真真地聽著和尚念誦經文。
對于這個俗家子弟的奇特舉止,金臺寺的住持寂空禪師看在眼里。
這天,在教授徒弟念經后,趁著休息的空暇,寂空禪師走到破壁前面,朝著惠能行了一個禮,雙手合十:“阿彌陀佛。”
惠能也彎腰向他還了一個禮。
寂空禪師向惠能問道:“如果老衲沒有看錯,施主該是個打柴仔吧”
“正是,我從十四歲上山打柴砍樵,至今整整十年了。”惠能用手搔著腦袋,奇怪地問,“大師,我沒有跟你講過話,你的慧眼真是厲害,怎會知道我是打柴的呢”
寂空禪師指著他的砍刀、竹竿和繩索:“世間萬物自有其特性。人也是講悟性的嘛。你的砍刀、竹竿與繩索雖是無聲的,但它們不是告訴我了嗎”
惠能佩服地說:“哦,你的悟性真高。”
寂空禪師:“施主是附近的人”
惠能手指向南邊的龍山:“離這里不遠的夏盧村。”
邀請您進入最專業的網站閱讀,,!可以使用、→閱讀開啟瀑布流閱讀
模版設計:,。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