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落難情緣小說>落難情緣最新章節列表 >落難情緣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落難情緣-第248章 出山
更新時間:2023-10-17  作者: 洪門十一少   本書關鍵詞: 言情 | 古代言情 | 洪門十一少 | 明智屋小說網 | 落難情緣 | 放逐 | 情緣 | 神醫 | 強勢回歸 | 洪門十一少 | 落難情緣 
正文如下:
搜索留言:

第248章出山第248章出山→:

辦喪事過程中,新州知縣張中昌獲悉當年秋后處斬的閻發奎仍逍遙法外,立馬發出通令,將其緝拿歸案,驗明正身處斬。

自此,惠能受追殺的危險也隨之解除了。

惠能按照李氏臨終前的遺言,把李氏埋葬在龍山頂上盧行瑫的墓旁。

李氏出殯那天,惠能披麻戴孝跪在欞前,李小蘭、梁金蓮也像個大孝子女一樣和惠能跪在一起,啕號哭喪……

夏盧村里,嗩吶、八音聲混合著哭喪聲,響成一片。

夏盧村的上空,忽然一陣秋風掠過,飄來一陣烏云,緊接著下起了飄飄灑灑的秋雨,好像也在為六祖惠能痛失慈母而悲哀落淚……

此時的夏盧村原野,蒼茫大地被紛紛揚揚的雨霧籠罩著,撲朔迷離,徒添幾分哀思。

一陣陣送葬的嗩吶八音響起,和著哭喪的哀聲在夏盧村上空回蕩。一隊披麻戴孝,舉著紙幡,哭著哀喪的隊伍,跟在四個抬棺材的壯漢前面,惠能披麻戴孝,捧著靈位,文仔、牛仔挽扶著他從村里走了出來,他們一邊走著,一邊朝天撒著冥紙。

冥紙在風雨中紛紛揚揚,悠悠地飄落在原野上,沾著泥濘。

送葬的隊伍一直把李氏送上龍山頂上下葬后,才緩緩地下山……

惠能為母親辦完喪事后,頭七這天,在墓地旁搭了一間草屋為李氏母親守孝。

百善孝為先,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

在古代,忠孝被看作是衡量一個人的標準,而且這個標準一直被歷朝歷代所沿用。

為親人守孝,歷時三年,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說過: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這就是守三年孝的原因。你是三年才從父母的懷中離開的,那父母離去,讓你守孝三年,這就是我們中國的古禮。

古代人非常講究忠孝,其中孝尤為重要,古代父母死后,子女要守喪,三年內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應考,這叫丁憂。另外守孝期間不能穿紅戴綠,守孝期間不能參加娛樂、走親訪友,等等。

三年之喪出自商,周滅商后也接受了這個制度,但是春秋間還有大批諸侯不當回事,也沒有什么人出來指責,說明那時還沒有成為普遍風氣。

惠能為娘親在這間小小草屋里守孝,三年多的時光悄然而過……

惠能自攜禪宗衣缽南歸之后,在廣東四會、懷集、新州一帶的深山之中隱匿了十幾年,在家鄉龍山這間草屋里又守了三年半孝,總共在嶺南度過了十五年不平凡的歲月。

這十五年,是惠能苦樂的十五年,是修行的十五年,是失去了慈母和婚姻的十五年,更是對佛之心法艱苦實踐的十五年。

這十五年中,惠能已經從一個俊朗的青年步入到了成熟穩重的中年。

臨近春節的一天夜間,惠能照例在這間小小茅棚里禪修完后步出門外,只見遠處一個年老的和尚,手中托著一個晶瑩透明的水晶缽,用一種內力修為深厚、傳音入密的上乘內功,把吟誦之聲從遠處送入他的耳中,讓他聽得清清楚楚:

盛年不重來,

一日難再晨。

法王當勉勵,

歲月不待人。

“法王?”惠能琢磨著那個年老和尚吟誦……忽地,想起了小時他爹曾對他說起過:他出世時那天清晨,有兩個和尚站在門口,一個年過八旬,一個年過半百,都是慈眉善目,舉止不凡,說是專程前來為他起名“惠能”,臨走還向他施禮,尊稱他“法王”。

惠能會心一笑,回到草屋里,拿起裝有祖師袈裟的包袱,出門深情地回望了居住了三年多的草屋一眼,連與李小蘭、梁金蓮等親朋告別都忘了,便跟著老和尚直奔山下而去……

遠處的村落里過年的鞭炮聲,催得野梅灼然開放,把一片大好春意盡情地抒寫在茫茫荒野。惠能自語:“春節到了,春天要來了,我也該下山了。”

唐儀鳳元年(公元676年),正月初八那天,惠能來到廣州城(當時屬南海郡)。

廣州是達摩秉承般若多羅的遺訓,于梁武帝普通年間航海東來,舍筏登陸到大唐東土的第一站,“一葦渡江”的典故源出于此。

此時的廣州街道縱橫交錯,車水馬龍,游人如織,一片繁華景象。

惠能向路人詢問:“這城里哪間寺院最大哪一處高僧的道行更深”

“法性寺。”

“法性寺。”

“法性寺!”

盡管路上行人的衣著表明他們是屬于不同的階層,但他們的回答都是一個樣。

惠能從中推知法性寺在廣州城中的地位,一路查詢問路尋去。

在一條大青磚鋪就的街道旁,有一座規模宏大的寺院——

法性寺。

當時的法性寺,就是如今的廣州光孝寺,是嶺南的有名寺院

之一。

法性寺原來并不是寺院,而是西漢南越王趙德的王府,亭園

層疊,草木森森,鎖住無限春光。

西漢末年,三國爭雄,東吳重臣孫仲謀麾下有一位著名謀士虞翻,因開罪皇上而被貶至嶺南,他見這里地方寬敞,林木蓊翳,就將這里作為講學的場所。

虞翻才氣縱橫,分析問題獨有見解,門徒眾多,聲譽鵲起。世人將這里稱作“虞苑”,由于虞翻在里

搜索留言:

第248章出山第248章出山→:

面廣種當時的稀有樹木——柯子樹,茂密成林,別有特色,故此世人又將這里叫做“柯林”。

虞翻病亡后,他的子孫篤信佛教,改苑為寺,名叫“制旨”,請和尚數十人入居,常年念佛誦經,超度亡靈。

后來,虞家敗落,和尚留居在此,這里演變成佛門圣地。至東晉隆安元年(公元397年),來自克什米爾的高僧縣摩耶舍在此建成“王園寺”,廣傳佛經,聲名傳播。

其后,凡從外國來的高僧都喜歡來到這里歇腳,成了嶺南重要的名剎之一。

梁武帝普通元年,禪宗初祖達摩從天竺來廣州,就曾在此寺駐錫,西印度的真諦法師也曾居于此寺,翻譯經論四十多部。

今天,惠能的到來,注定這座古寺又將在佛教的史冊上翻開嶄新的一頁。

惠能來到法性寺高大的山門前,探頭望去,忍不住驚嘆:“喲,果然是氣勢不凡!”

惠能略微猶豫了一下,舉起右腳,跨步邁進了高高的門檻。

惠能這一步,成了他邁向佛祖殿堂巍巍寶座上的關鍵一步!

而其后在寺里的充滿禪機的對答,不僅成了惠能人生的一個轉折,也是佛法禪機得以快速弘揚的一個重要樞扭。

惠能走進法性寺后,縱目望去,里面柯樹蓊翳,濃蔭匝地,回廊曲折,環境幽雅。天王殿、伽藍殿、千佛殿、睡佛閣、風幡堂、鐘樓、鼓樓都是斗拱飛檐,紅墻青瓦,在宏偉之中溢出莊重。

惠能心里驚嘆:“這佛門圣地,可算得上是梵界冠首!”

筑于高臺的大雄寶殿,更顯氣勢雄偉。大殿內外,人頭攢動,黑壓壓的一片,把整個大殿塞得水泄不通,連大殿外也站立著幾百名信眾。粗略估計,聽眾有三千多人。

廣州是嶺南最繁華的大都市,名流薈萃,商旅云集。當年達摩祖師泛舟來華夏,就是從這里踏上中華大地,播撒下禪的種子;

而今,他的五傳法孫——惠能,也將從這里開始大張法席,廣傳禪法,從而使禪——這一人類文明的瑰寶益發光輝燦爛。

這是偶然的巧合,還是歷史的必然?

這時,惠能仰望高天,看到法性寺高高的旗桿上幢幡高掛,迎風招展,心中一陣興奮——他知道,寺院里幢幡升起,五色彩帶飄揚,表示當日有重大法事活動;

今天單升幡旗,則表示寺里有高僧講經。

惠能隨著絡繹不絕的人流,緩緩走進法性寺內。但見數枝紅梅燦若繁星,暗香浮動,向人們傳遞著嚴冬已逝的信息。

寺中的戒臺上,一個十來歲的小沙彌沖著一棵菩提樹跪拜頂禮,神色凝重而莊嚴。

一位十七八歲名叫法空的青年禪僧跑過來訓斥他:“嬰行,你又犯瘋病啦?放著大殿里的佛菩薩不拜,神經兮兮地拜一棵樹干什么?”

嬰行充耳不聞,顧自三跪頂禮,嘴里似乎還喃喃祈禱著什么。

法空口中說個不休:“難怪印宗大師給你取法號‘嬰行’呢,看來,你永遠長不大,還像個三歲的嬰兒,拿著土塊當饃饃。”

嬰行頂禮已畢,斜了法空一眼:“你懂什么!”

法空說:“我是你的師兄,比你入門早,比你歲數大,比你聽經多,自然比你懂得多。”

嬰行一撇嘴:“大殿里的木魚兒,比你入門早,比你歲數大,聽經比你多,是不是比你懂得更多?一會兒課誦時,我們就別敲它啦,敲你的腦殼好了。”

法空張口結舌,吭哧了半天才說:“那你放著佛菩薩像不拜,拜一棵樹干什么?”

“師父說過,金菩薩不度爐,木菩薩不度火,泥菩薩不度水,我嬰行是個大活人,要拜活菩薩。”嬰行雙手叉腰,說得理直氣壯。

法空一臉嘲弄:“這棵樹,是活菩薩?”

嬰行不答反問:“我來問你,這是一棵什么樹?”

法空道:“菩提樹。”

嬰行又問:“你既然知道是圣樹,為什么不讓我禮拜?”

法空大笑道:“佛祖釋迦牟尼是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的。但他老人家是在印度尼連禪河之畔的那棵菩提樹下,而不是在這棵樹下。你拜它又有何用?”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