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起身回之以禮,“先生所求我甚明了,只是先生所求,我不能應。”
華歆眼神一黯,“為何?”
“若江東軍不入豫章,何以抵抗西邊荊州之兵。”孫權眼神憂慮,語氣坦誠,“如今尚在戰時,以戰止戰,止戈為武,才能保四境以安民。
權年少,但不愿以善言誘先生獻城,但江東軍紀律嚴明,必與城中百姓秋毫無犯。大軍守衛駐扎城外屯兵自守,非敵犯絕不入城。”
孫權神色持重。
華歆神色寂寥,望向城中百姓,他們有些人或許已經知道了江東軍來征之事,但大多卻并不知曉。
他們依舊在往來勞作,為生計口腹而兢兢業業。又遠眺城外黑壓壓壓境的大軍,戰旗飄揚,氣勢逼人,令人望而生畏。
只有經歷過戰亂的人,才會明白“安居樂業”這四個字是何等可貴。
天下太平、海晏河清,是他畢生之愿。
他自幼讀書,也自知于武事上并無天賦,不能身披戰甲替漢室平定這個紛亂的天下。
豫章之地于他而言,更像是他志向的投射,他周旋多年,才換來如今安民的局面。
他不由得淚眼朦朧。
他是個聰明人,知道以他的能力遠不能保全,卻又升起濃濃的不甘。
但最終,他還是選擇了倒向現實的一方。
華歆頓首跪地,交出了太守的印綬,“臣,愿意跟隨將軍回江東吳郡。”
若不能得到他想要的承諾,他情愿眼不見為凈。
孫權知道他的心志,卻也無力奈何。一個時代總有它的無奈,此事公平到無論是置身事外的人,還是身處局中之人,都無法避免。
-----------------
豫章郡降后,孫策立刻任命吳景為丹陽太守,朱治為吳郡太守,周瑜擔任江夏太守兼任中護軍,呂范擔任桂陽太守,程普擔任零陵太守,孫賁為豫章太守,孫輔為廬陵太守,自己任會稽太守。
又以虞翻為功曹,以張昭、張纮、秦松、陳端等為謀士。
另外麾下還有眾多武將如太史慈、孫河、徐琨、徐逸、黃蓋、韓當、宋謙、賀齊、董襲、周泰、甘寧、凌操、蔣欽、陳武、全柔、鄧當、呂蒙等人。
江東聲名大振,繼而孫策派遣正議校尉張纮前往許昌上表獻捷。
這是周瑜的建議,認為占據了江東大部分版圖的孫策,可以借此機會跟曹操討封大司馬。
得到此官職便可以名正言順繼續西向和南向,對荊州和交州進行征討。
對于這個舉動的用意,曹操身邊的第一謀士郭嘉郭奉孝一眼便已看破,勸曹操不允其大司馬之職,畢竟連曹操如今也只是司空。
曹操不由得感慨,“猘兒難與爭鋒也!
當年諸侯伐董,眾人皆存各異心思,畏懼不前,唯有文臺與吾二人奮力殺敵。文臺忠烈之輩,其后人當同思漢室之恩才是。
不料豎子反襲殺嚴象,占據壽春,居心險惡,更勝袁本初!倒是吾心腹大患。”
郭嘉卻不以為然,“孫策新并江東,所誅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
但孫策此人輕率而無備,臣聽聞他喜出獵卻又獨身輕騎前往,如此之人,雖有百萬之眾,無異于獨行中原也。
若刺客伏起,必死于匹夫之手。主公大可不必放在心上。”
“此話當真?”
郭嘉笑道,“主公此時尚不必擔憂孫策,以姻親相安撫,以天子之名封其弟孫權、孫翊以官,并召入許都為質。
若孫策能送其弟入許都,則主公可許之以司空,命他北上襲取袁氏之地。若孫策拒絕,待主公吞并袁紹,便可以此為由,南下討伐孫策。”
曹操深以為然。
這便是當年荀彧所諫言,奉天子以令不臣。
但凡孫策拒絕征辟,便可以天子之令攻伐而師出有名。
即便這天下人人都知道,天子之令早已是曹操之令。
曹操以曹仁之女許配孫策幼弟孫匡為妻,選定了次年六月送嫁江東。
原本曹操是想令揚州刺史嚴象上表舉孫權為茂才。但可笑的是,嚴象已被孫權所殺。
于是只能聽從建議選定劉馥為揚州刺史,令吳郡太守許貢呈遞人選于劉馥,再由劉馥上表。
給的好處,那就接著,至于要送自己的弟弟入許都為質,孫策又不傻,直接拒絕了朝廷的征辟,并且送了一封密信給孫權。
孫權收到信件的時候,尚在歸吳的途中,拆開信件后不由得勃然大怒,“許貢小人。”
喬瑋正在車內嘗試組裝機巧連弩,被孫權突如其來的罵聲嚇得一抖,手上的零配件也掉落車內。
她好不容易將零件撿回來,收納于匣中,瞧著孫權的臉色鐵青,小聲問道,“怎么了這是?”
孫權沒有立刻回答,只是將手中的密信遞給喬瑋,讓她自己看。
“曹公敬上,孫策驍勇,與項藉相似。朝廷宜外示榮寵,召在京師;不可使居外鎮,以為后患。”
喬瑋大概看明白了,這是希望曹操下令將孫策困于許都,要收掉孫策的勢力啊。
喬瑋繼續看下去,下面的落款是吳郡太守許貢。
而第二封信則是孫策的筆書,只有干脆利落的一個“殺”字,筆鋒銳利,煞氣十足,隔著信都能想象到孫策的憤怒。
喬瑋略微思索,便明白了為何孫權會如此盛怒。
吳郡是孫家的大本營,孫家的老小、宗室也都居于吳郡。而許貢也是孫策舉薦,甚至是引為心腹之人,畢竟能將一家老小安危都置于其眼皮子底下的,定然是極其信重之人。
但偏偏就是這樣的人,竟然暗中給曹操寫信,背刺他們孫家一刀,甚至于要將孫家置于死地。
孫權和孫策不生氣才怪。
果然,敵人是沒有辦法背叛你,能背叛你的就只有朋友。
但喬瑋卻想的是另外一件事情,許貢這個人并不有名,但無論是大喬還是喬瑋,都對這個名字格外有印象。
因為這個人就是導致孫策身死的導火索。
大喬的記憶中,孫策是被偽裝成韓當麾下士兵的刺客刺中面部,后來不治身亡。
至于刺客到底是何方勢力之人,一有說是廣陵太守陳登麾下之人,為的是阻止孫策進軍廣陵,一說是許貢門客,為許貢被殺之仇。
而后世史書更是眾說紛紜,但許貢門客之說還是被大多數人所認可,連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也是采納這一說法。
那么如果許貢不死的話,會不會孫策就不會死了。
但此時的喬瑋陷入了一個重大的選擇,要不要阻止孫策的死亡。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