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yingsx第四百六十五章改制第四百六十五章改制←→:
登基儀式完成后,李躍下令更改服制、禮制。
服章之美謂之華,禮儀之大謂之夏。
人靠衣裝,服章是一個人氣質的體現,也是一個王朝的氣象。
魏晉士人喜食五石散,寬衣薄帶,方便散熱。
整個精英階層不是墮落,就是寄情山水之間,他們是風流快活了,但給華夏帶來深重的災難。
不說跟兩漢時投筆從戎的儒士相提并論,就是跟三國時代的士人,差距也是巨大的,平日互相題表,互相吹噓,到了國家危難時,束手無策,直接跪在胡人胯下……
禮制也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
漢魏西晉,都推行孝道,家中長輩逝去,動輒丁憂三年,期間要吃、住、睡在父母墳前,不喝酒、不洗澡、不剃頭、不更衣,并停止一切娛樂活動……
司馬家不好意思以忠義治國,大力推行孝道,弄得兄弟姊妹期功服之喪也要丁憂……
其他各種禮儀更是繁瑣到了極致。
圣王明禮制以序尊卑,異車服以章有德。
禮制是維護國家穩定和統治的基礎,但太過繁瑣,反而加重了負擔。
禮制的很多核心東西,在這個時代并不全是糟粕,但過于注重儀式,反而忽視了內在的東西。
其實曹爽、夏侯玄的正始改制中便提出更改服制、禮制。
不過他們的革新被司馬懿和士族撲滅了。
服制上,免去寬袖博帶,以直裾曲裾深衣和圓領袍為主,以護臂收攏袖口,以蹀躞帶收攏腰身,方便時時刻刻砍人。
十六國時代,圓領對襟,小袖長袍的圓領袍已經盛行于北方,最早是秦代軍服,漢代為內衣,發展到南北朝,融入了不少鮮卑風格,逐漸成為常服,盛行北方。
反正一個原則,方便勞作、征戰。
禮制則去繁化簡,丁憂改為半年,服心喪即可,在心而不在形。
嚴禁厚葬、殉葬,鋪張浪費,提倡節儉、簡潔。
如果是在江東,李躍的這些舉措很難實施,但在如今的北國卻阻力甚小,并未掀起多大波瀾,也沒人敢在李躍剛剛登基時不長眼,前來反對。
老牌士族大部分都衣冠南渡了,還留在北國的很難形成大氣候,在胡人胯下茍活就不容易了。
北國融入各族習俗風格,反而煥發了新的活力,對新事物習以為常。
羊肉、酪粥風靡一時,胡餅更是深得百姓喜愛,圓領袍、皮裘大行其道。
既然已經形成風潮,就不是李躍能輕易改變的。
詔令下達之后,鄴城中很快便有百姓響應,多是一些將士家眷黑云子弟,他們對李躍幾乎到了盲目崇拜的地步,任何命令,他們都是第一個執行。
就連李躍喜歡羌煮貊炙,也影響到他們。
一套圓領袍、深衣,配上蹀躞帶,兵器并不便宜,也只有他們有這個條件。
不過隨之而來的另一個問題令人頭疼,都是軍人子弟,好勇斗狠,動輒在鄴城決斗,喋血街頭……
這時代不缺尚武之風,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誰都會比劃兩下子,河北民風剽悍,互相之間不順眼,便拔出刀劍對砍。
鄴城周圍的幾個縣,動輒大規模械斗。
不是為了搶奪灌溉田地的水源,便是幾句口角……
其中竟然有不少黑云軍退役的將士,將村民組織起來,跨上牛馬、騾驢,提著一根削尖的竹竿便是騎兵。
步卒、斥候、輜重兵配置齊全,男女老少齊上陣。
械斗之前,雙方擺好陣勢,分左右翼,前后軍……
縣令縮在一旁,都不敢上前勸止。
李躍讀完校事送來的詳細奏表,苦笑不已。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昔者漢武好兵事,輕銳好斗者充斥于朝,陛下好武,故百姓搏命于鄉野,此風萬不可長。”常煒這段時日被弄得焦頭爛額。
以前秦國勇于私斗,怯于公戰,現在梁國私斗公戰兩不誤,民間尚武之風極盛。
冉閔一道殺胡令,無日不殺,無月不戰,幾十萬胡人死于刀下。
民間砍人的氣氛已經搞起來了。
“傳朕詔令,再有死斗者,舉家發配戍守邊地,傷及人命者,斬!”
亂世用重典,很多人也許不怕死,卻極怕流放。
離開家園鄉土,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在這年代比死都可怕。
“武略當以文事濟之,我朝武風極盛,陛下當興辦庠序,教化萬民!”王猛拱手道。
百姓只知道提刀砍人不是什么好事。
教化同樣重要。
河北充斥大量鮮卑、匈奴、烏桓,也有不少改名換姓的胡人,想要真正融合他們,只有大力興辦教育。
連苻堅都在關中大興儒道,漢化諸族。
李躍遂令劉應、盧青再起一詔:“古者建國,教化為先,所以道世治性,為時養器也。自永嘉以來,山河崩摧,淪落胡塵,華夏勝地,膻腥大起,皆以爭殺殘暴為能事,朕受命于天,自當教化萬民,乃置鄉學、縣學、州學,移風易俗,復我華夏之懿德,取文武之士,共創泰平盛世!”
除了興學令,還下一道求賢令。
但凡有文武才干,不問出身,不問門第,殿試之后,憑才干任用。
這道求賢令不局限于關東,還讓校事送達關中、江東。
大部分人不識字,大部分家庭也沒條件將子嗣送入學堂。
李躍又開了說書館,派出大量鴻臚吏深入民間,茶余飯后,村頭巷尾,隨時宣講華夏先賢的故事。
辛粲還從故紙堆中替匈奴、鮮卑、烏桓、羌氐等族尋了一個祖宗。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居于北蠻,隨畜牧而轉移。
鮮卑,北狄也,北狄之國,黃帝之孫曰始均,始均生北狄,北狄出東胡,東胡出鮮卑、烏桓……
至于羌氐,與中原的血緣更緊密。
《詩經·商頌》記載: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
乃神農氏炎帝的后代,從商朝便華夏臣民之一,從武王伐紂到東漢的漢羌之戰,都有羌人充當中原王朝的馬前卒。
辛粲總結下來就一句話,都是炎黃子孫。
這無疑給了他們巨大的身份認同,對漢化再無抗拒之心。
站在李躍的角度,從漢末黃巾起義開始,北方大地廝殺了兩百多年,人口凋零,漢魏都內遷諸族填補人口,早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融入華夏是大趨勢。
兩章……
(本章完)
←→新書推薦: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