賬號:翻頁夜間第四百六十八章視察第四百六十八章視察→:、、、、、、
最新網址:biquluo
元祐元年四月丁未(20)。
趙煦在蔡京的陪同下,乘坐著輿車,視察了已經被完全征收的靖安坊。
靖安坊內的居民,此時都已經搬走了。
當然,他們的補償款也拿到了。
大抵來說,平均每戶拿到了一千貫左右的拆遷補償。
這筆錢看似很多。
在這個汴京城里,實則什么都不算!
因為,汴京城的邸店里隨便一個單間,一個月房租都在五貫以上。
像這些百姓居住的院子,基本都是兩進的小院。
這樣的院子,出租的話,一個月三十貫是穩穩的。
而現在官府卻只用了三四年的房租,就將這些人祖祖輩輩居住的房子給征收了。
但,也沒有人有怨言,更不可能有什么人敢當釘子戶。
所有人都在拿到補償后,立刻搬離。
趙煦對此很滿意。
“朕的臣民,果然是忠厚純良之人啊!”他美滋滋的走在靖安坊的街巷里。
蔡京在旁邊彎著腰,陪著笑:“百姓們都言:官家仁圣,不損民財,實在是千古罕見吶!”
趙煦呵呵的笑了笑。
在御龍直門的簇擁下,走到了這靖安坊的盡頭。
他回過頭,看向整個坊區。
整個靖安坊,占地面積全部加起來,大約有個兩三百畝。
若是按照大宋舊有的建筑辦法,全部拆了,哪怕面積使用率達到最高,撐死也就建三五百套小院子。
算上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利潤空間已經極為狹小了。
所以……這不行啊!
趙煦扭頭,看向跟在他身邊的沈括,問道:“沈卿,各個窯場建設的如何了?”
沈括低著頭,匯報道:“奏知官家,臣奉圣旨與專一制造軍器局有司,會同內侍省、將作監等有司,以歷代以來窯造之法,總結歸納、改良……”
“然后,以諸法撲買于商賈,今已在汴京之外,建窯場十一處,有雇工兩千余……”
說著,沈括就用著一種崇敬的眼神,看著那個身高還沒有到他胸膛的小官家。
對這位官家,沈括現在比誰都服氣。
因為他真的懂技術!
而且他真的愿意尊重技術人才!
專一制造軍器局這十來個月里,就已經有二十多個工匠、小吏,因為在協助發明創造或者組織管理上有功,而被圣旨轉官。
雖然都是些伎術官,磨勘走的也是東班諸司正副使的路子。
但對專一制造軍器局的士氣提振是顯而易見的。
趙煦點點頭,對沈括問道:“諸窯場都已經投產了吧?”
沈括答道:“奏知陛下,十一處窯場,皆已投產,臣昨日才去看過……”
“那水泥、石灰以及磚窯,建設的如何了?”趙煦又問道。
沈括恭敬的答道:“奏知陛下,磚窯的進度最快,如今孫家、呂家等窯場之中的磚窯,都已經開始出磚……如今,已備磚數萬塊,臣已經檢驗過了,皆是上好的紅磚!”
燒磚并不是什么太難的技術。
而專一制造軍器局,在官家指示下,研發出了石炭燒磚的磚窯。
一次就可以出磚上萬塊,質量還不比過去差,價格更是只有過去的磚的價格三分之一。
于是,專一制造軍器局,按照過去磚價的一半,直接給相關磚窯下了大訂單。
“石灰窯,則有三個已經投產,可月產十萬斤石灰……”沈括繼續匯報著:“水泥窯,則還在建設,因為耐火磚需要專門燒制,可能這個月月底就能出成果。”
趙煦嗯了一聲:“這就好!”
石灰窯和水泥窯,都是現成的技術。
用的是哥窯和汝窯的高溫瓷器燒制技術,再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改進,并適用了目前專一制造軍器局正在研發的高爐煉鋼技術所需要的煙道和反射爐技術,并配備專用的耐火磚。
這使得窯內溫度,可以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從而將需要的東西,煅燒出來。
石灰很簡單,用石灰巖煅燒就可以了,除了污染大一些外,沒有什么缺點。
倒是水泥,費了不少功夫,花了許多時間,最后才慢慢的找到了法子和正確的配方——當然是現代所謂的土法水泥!
如今,這些技術,在趙煦的指示下都已經通過類似都曲院撲買酒曲的辦法,授權給了有關商賈。
通過這種辦法,趙煦一邊掌握著節奏,一邊小心翼翼的呵護著萌芽的嫩葉,讓這些不該出現在這個時代的怪物,得以在安全的環境下發育、成長。
沈括在旁邊看著,小心翼翼的問道:“官家,相關需求,真的要向商賈采買嗎?”
趙煦嗯了一聲:“這是自然!”
他看著沈括,也看向在他身邊的這些大臣。
蔡京、蘇頌、范純仁、程頤、呂大防……
然后,他就輕聲道:“朕一直覺得,天下事官府管的太多了!”
所有人都低著頭,心中想法不一。
但對趙煦的這個表態,他們都是歡喜的。
官府插手的事情太多!
這是大宋立國以來,天下人公認,人盡皆知,卻沒有幾個人敢說的事情。
沒辦法!
趙官家們,素來是不占便宜就等于吃虧。
而當今官家仁圣,心憂萬民,惦記蒼生,即位以來已經多次表態,要放松監管,要放開限制,要重視民生,輕徭薄賦,減輕百姓負擔。
這讓士大夫們歡喜鼓舞,直呼圣天子!
“所以,朕一直在想著,對將作監、內侍省的一些不必要的有司,進行剝離!”
“如東西窯場,過去雇工兩千余,有十三監,太多了!”
“朕今年以來,已經將之裁撤了一千余,監官減少到了七人,卻并未影響宮中用度,也并未影響國家運作,反而增加了效率!”
所有人齊齊躬身:“陛下圣明!”
這是趙煦的政績!
也是他現在能得到廣泛支持的原因所在。
親身經歷了這些事情的沈括,更是拜道:“臣奉旨意,督辦相關事務,深為陛下之圣智而拜服!”
今年以來,對專一制造軍器局而言,是一個魔幻之年。
正月之后,一道旨意,就從宮中降到了他沈括這里。
按照旨意,沈括領導下,專一制造軍器局牽頭,會同將作監、內侍省。
把那些宮里面,放在架子上吃灰的技術,拾掇拾掇,整理整理,選出其中可用、堪用的后,就放到專一制造軍器局來了。
這些技術,千奇百怪,涉及各個方面。
有紡織的、有染色的,也有瓷器、窯場相關的……
反正都是宮里面或者專一制造軍器局研發的。
好多都是中看不中用——要么太貴,成本太高,要么太復雜,流程太多。
這個時候,專一制造軍器局就得想辦法,將之民用化,簡化、降低成本,搞出一個丐版的替代品。
然后……
閏二月后,讓沈括瞠目結舌的事情發生了。
汴京城的商賈們,居然在宮中的使者的帶領下,帶著錢找上門來了。
然后,在宮中指揮下,沈括就和這些商賈,簽訂了契書。
采取類似都曲院里撲買酒曲一樣的法子。
由商賈們通過競標的方式,來出錢參與到一些技術的研發、應用之中。
等到這些技術研發完成,這些商賈就可以優先獲得相關技術。
同時他們還獲得了這個技術相關的市場準入門檻。
于是,專一制造軍器局,沒用國家一個銅板,就養了上千名工匠、官吏,來專門做相關研究。
這還不算什么!
真正神奇的是隨后的那些操作。
在宮中的指揮下,將作監、內侍省的很多有司,一個個被裁撤或者減員。
特別是東西窯務,幾乎就被對半砍——只有負責御用精瓷的窯工才會被留任。
偏生,這樣的事情,沒有引起任何動蕩。
一切都是在有條不紊之中渡過。
被裁撤的工匠,甚至是高興的——他們去商賈那邊做工,工錢比給趙官家打工高了好多,還不用被上官克扣工錢。
也就只有那些,沒了油水的官吏,會埋怨幾句。
但,誰會管這些敗犬的哀嚎呢?
在這些眼花繚亂的操作之后,沈括就驚訝的發現了。
裁撤了一半以上雇工和官吏的東西窯務,依舊可以滿足宮中和有司用度。
而剩下來的經費,則被用來向相關商賈采購宮中和有司需要的各種瓷器。
最后將作監一算賬——支出比過去,減少了兩三成!
贏麻了!
更夸張的是,經過這些操作后,現在,專一制造軍器局的經費,有大約兩成左右,是商賈們繳納的各種費用。
同時,這些商賈們興建的作坊、場務,則成為了專一制造軍器局的延伸。
好多瑣事、零件,現在都可以交給這些商賈去辦。
專一制造軍器局,只需要負責最核心的那些工序就可以了。
這相當于給專一制造軍器局插上了一對翅膀。
各種軍械的產量,不斷增加。
像是鐵甲、克敵弓、蹄鐵一類大批量需求的軍需物資,今年已經實現了三連漲。
比如這個月克敵弓的產量,就已經達到了三百余。
鐵甲的產量,更是達到了兩百余副。
已經完全趕上了軍器監的產量了。
而專一制造軍器局的規模和雇工人數,卻并未擴大。
這在沈括眼中,簡直就是魔術!
裁減工匠、削減機構,這是大宋歷代官家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
現在,這個事情被官家辦成了。
并且絲毫沒有影響到正常的秩序,宮中也好,朝廷也罷,該有的東西依舊有,該做的事情也依舊有人做。
還賺一大波民心!
實在是了不起!
趙煦輕笑兩聲,道:“朕接下來,要對將作監的東西八作進行裁撤……”
“東西八作,雇工數千,什么都干,偏生人浮于事!”他搖搖頭,道:“這樣不好!”
說著,趙煦就看向了呂大防,道:“呂愛卿,朕打算讓卿來兼任將作監,主持對東西八作的裁撤事宜,卿意下如何?”
呂大防當即拜道:“臣謹奉旨意!”
這是他最喜歡做的事情了。
也是他擅長的事情。
在成都的時候,呂大防就主持了對成都都作院以及成都綾錦院的改革。
裁撤了大量不必要的部門,減少了大量不必要的崗位,同時還讓成都都作院和綾錦院的效率大大提高。
趙煦點點頭,道:“東西八作,以后只管宮闕修葺、園林維護便好了。”
“至于剩下的事情,向民間采購就好了!”
東西八作,是將作監下最大的機構。
同時也是維護皇室宮殿、園林并主持皇室宮闕營建的機構。
東西八作里,能工巧匠無數,他們營造的宮闕、園林,完全符合趙官家們審美。
唯一的是——太臃腫了,管的也太多了。
這個龐大的機構,和其他皇室機構一樣,就是一條銜尾蛇。
它不僅僅負責修葺、營造。
還負責著整個生態鏈上的每一個環節的生產、制造。
比如說漆料、泥料,明明可以對外采購。
可它偏不!
偏生要自己制造,自己使用。
這樣一來,雖然質量得到了保證,卻憑空增加了一筆巨大的開支。
在現代留學過后的趙煦,可不會再慣著這種行為。
所以,在對東西窯務牛刀小試,積累了經驗后,就要對這個機構下刀子了。
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就夠了。
剩下的其他事情,交給市場。
事實已經證明,并不是所有東西都需要皇室自己來生產。
比如說東西窯務裁撤了一半后,雖然東西窯務都失去了大批量生產一般性商品瓷的能力。
宮中的女官、內臣以及三省六部、在京諸司官吏所用的瓷器,從此都是市場采購。
可是,最后算賬算下來。
市場采購遠比自己生產要劃算的多。
至于質量?
老實說,這種商品瓷,一直是大量損耗的。
質量差一點,好一點,無關緊要。
說著,趙煦就看向沈括:“卿可與呂卿多多走動。”
“將東西窯務裁撤后,專一制造軍器局主持的瓷器采購買撲相關條貫,與呂卿好好介紹介紹。”
“諾!”沈括恭身領命。
呂大防也上前拜道:“臣領旨!”便對沈括拱了拱手:“還請沈提舉多多指教。”
老實說,其實呂大防不大喜歡沈括。
因為他一直覺得沈括這個人人品有問題。
但是,如今沈括是官家身邊親信。
也是給官家主持專一制造軍器局的大臣,這就是皇家近臣了。
坊間一直有傳說,將來的四入頭,可能就要加一個提舉專一制造軍器局了。
沈括還了一禮:“不敢!”
(本章完)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