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郡,由戰國時期趙王初置,位于北岳恒山山脈西段的勾注山(即雁門山)北麓。
秦漢時,雁門郡的治所位于善無城,共下轄十四縣。
雁門郡,地處與草原民族接壤的第一線,又居于三晉咽喉,是名副其實的邊郡,烽煙不斷。
因此,其官員設置,自與內陸諸郡的不同。
除了郡太守位于善無的治所外,又于靠近關隘的地方,另設東、西部都尉,以東西方向排列,以便靈活機動地抵御匈奴。
眼下,總領全郡軍事、民生的雁門太守,名叫陳圂(huàn),是元老集團功臣陳豨(xī)的老部下。
陳豨是舊魏國人,早年亦是游俠出身,重然諾,習用武,是一呼百應的一條草莽好漢。
楚懷王元年,劉季所領的楚軍經過陳豨家鄉宛朐(qú)縣時,陳豨率領麾下的五百余義軍,投入了劉季麾下,自此成為漢初最核心的功臣宿將之一。
陳豨素來與張蒼相熟,在張蒼被劉季調去趙國任丞相之前,他二人一文一武,常年搭檔駐守代地周邊,默契無比。
這次,張蒼難得從趙國回到代地之雁門郡,卻是專門為劉敬出塞一事。
眼看張蒼與陳豨兩個老上級親臨指導,郡守陳圂殫精竭力,不嫌瑣碎,為劉敬一行籌備好深入匈奴可能需要的各種補給,甚至還把隊中馬匹的蹄掌,逐個檢查了一番。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陳圂與帶隊的邊地商人聶叁商量了半天,不知從哪里又給使團找來了幾匹高大健碩的“奇畜”。
這是齊人劉敬,此生第一次親眼見到傳說中的駱駝。
他本來對這種形容怪異的生物心存芥蒂,但聽說它們可乘、可挽、可馱,日行兩百里而毫無疲態,更能數日不飲不食,便欣然將這幾只龐然大物,納入了自己遠行的隊伍。
萬事俱備,只待出得雁門,一路北行了。
***
劉敬他們整裝出發的前一天,陳圂領著張蒼與陳豨二人,順著蜿蜒的古徑,登上了修筑于雁門山山脊上的長城。
雁門山的山勢并不極高,卻東西山巖峻峭,呈兩山對峙之態,其形如門,仿佛只有天上飛雁能出入其間,故得此名。
除了固有的天險之外,更有一道巍峨雄偉的長城,蛇形于山脊上,綿延到天際,與陡峭的地勢相映襯,共同造就了著名的“雁門十八隘”。
而除非從空中飛越,地面上唯一可通行的中路,盤旋崎嶇,被譽為“九塞尊崇第一關”的雁門關,便牢牢卡在這中路上,最是易守難攻。
三人自山脊向下俯瞰,只見南面盡是漠漠平田,北面卻是一望無際的茫茫草原,二者由大山從中隔開,涇渭分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是一道土石與血肉形成的屏障,區分了內地與塞外、中原與漠北、農耕與游牧,也象征著邊疆與御敵、征戰與離別、忠義與節烈——
中原政權想要向外拓展,需要逾越雁門山;
游牧民族企圖放馬南窺,同樣需要逾越雁門山。
得雁門者得天下,失雁門而失中原。
因此,早在百年前,趙武靈王的父親趙肅侯,便利用此處地勢,建造了秦漢長城的前身,趙北城。
后來,趙武靈王子承父業,胡服騎射,大破樓煩、林胡等異族,設立了雁門郡,之后更有趙國大將李牧長期駐守,抵御匈奴。
而如今,劉敬卻要從這道關走出去,去向未知的險境,憑著三寸不爛之舌,為朝廷爭來數載和平喘息的時日。
張蒼默數著綿延不斷的敵樓與烽火臺,又不禁嘆道,
“我原以為,劉敬這人,既獻了和親之策,想必是怯懦之輩。
但他又敢以身犯險,深入不毛,委實令天下英雄自愧不如。
想來,為了捍衛所信奉的道,他大概也赴湯蹈火、在所不惜吧。”
***
站在風聲獵獵的城樓上,送別的人群居高臨下,依依不舍地望著一眾使者,看著他們緊緊跟隨聶叁的帶領,浩浩蕩蕩地出了關口,走向遠方。
“這個聶叁,究竟靠不靠譜啊?”
“據說聶叁是匈奴閼氏的座上賓,應該問題不大吧……”
“劉大人,好歹也是陛下賜國姓的紅人,會不會就此一去不回了?”
使者們的身影越來越小,漸漸的,連劉敬身后車上插著的那根筆直鮮紅的節,也看不到了。
眼見他們逐漸消失在灰蒙蒙又綠油油的天邊,郡守陳圂與部將眼里的疑問與擔憂,越來越明顯了。
陳豨看出這群武夫的疑慮,狠狠瞪了他們一眼,又轉臉對張蒼說,
“……那個,老聶不會把劉敬賣了吧?”
“你怎么也和他們似的,凈做杞人憂天之想。
劉敬走都走了,若真遇到什么事,你還能出兵把他救回來不成?”
張蒼沒好氣地瞅著陳豨,見他悶得啞口無言,便又緩和語氣說,
“聶叁率領商隊兩邊做貿易,一晃眼這么多年了,算是在咱倆眼皮子底下做起來的。
他什么底細,你還不清楚嗎?
劉敬此去,頂多談不攏,被匈奴人扣下財物,自己無功而返罷了。
只要他別犯糊涂亂說話,冒頓也不見得會讓他血濺當場。”
張蒼這話,與其說是寬慰陳豨,不如說,是在安慰他自己。
“你看劉敬那個呆頭呆腦的樣子,像是會見機行事的嗎?”
陳豨撇了一下嘴,對劉敬此去的前景,表示兇多吉少。
“現在望穿秋水也沒用了,你們踏踏實實守關,等他回來吧。
老聶,還算靠得住的。”
張蒼拍拍陳豨的肩膀,又向陳圂點了個頭,緩步走下城樓。
***
被評價為呆頭呆腦的劉敬,卻與聶叁處得格外好。
本來,劉敬留了個心眼,一路沿途默記,想憑借自己的記憶,繪出匈奴王庭的方位;
可隨著他們的馬隊不斷深入草原,舉目所見,除了一模一樣的青草,就是半山坡上一模一樣的羊群。
甚至,連遠處那些連綿起伏的山,也長得一模一樣,連個可供標記的景物都看不見。
劉敬遂打消了繪制地圖的念頭,只專心與老聶聊起天來。
聽說聶叁常年為冒頓的閼氏供貨,他忍不住好奇,問出了那個一直困擾他的問題,
“我怎么聽說,冒頓單于的閼氏,早被他用鳴鏑射死了?
難道,單于又續弦了?”
老聶哭笑不得,
“大人啊,你們怎么一個個道聽途說,還煞有介事地胡亂揣測。
閼氏,可不特指單于的皇后,漢人口中的各種嬪妃,在匈奴也叫閼氏。
甚至單于之母,還有單于以下諸王的妻妾,也可以叫做閼氏。”
“哦,原來如此。
那他們有大小閼氏的地位之分嗎?”
“有的,咱們這次要見的閼氏,就算是你們口中的大閼氏吧。
這位閼氏,冒頓單于可不敢射死。”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