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允揮手,發髻間的青簪,化作青枝,長長一揮,那空中漂浮的篆文,凝聚而一。
以道鑄兵!
化《列國志·楚》,為人像銅燈,漆紅之彩,其人像似火神,但觀其面目,又似羋熊,其燈上,有眾多花紋,多少楚人歷史,君與民同作,在江漢之間,開辟楚國。
不過此時,有燈而無火。
風允持銅燈,高舉。
“楚人之德,皆在楚人心中,余觀楚史,又觀楚情,所記在《列國志·楚》中,可于楚人尋楚德也。”
天空中,羋熊彎腰以拜,以感激風允為楚所作書。
而風允也回禮,以尊敬楚之先祖,為楚人所作。
楚人,亦為人族,其羋熊,自然也是道天中的一員。
此番風允以楚國氣運召來,也是為得認可。
一縷火苗,從羋熊之像中飛出,而羋熊也隨著火焰,消失而去。
天空昏沉,也在此時,眾人才發現,已經是傍晚……
“轟!”火苗落入楚燈中,燃起灼灼薪火,照耀四方。
見此,楚君大步一施,來到風允身前,對楚燈一禮。
“余,熊商,代楚國一禮,感先祖開辟我楚,謝風子記撰楚之德行。”
火苗飛出,墜入風允手中楚燈。
“羋月,感先祖開辟我楚,謝風子撰楚之德行!”
見此,楚人也紛紛反應。
向著那道在黑夜中的火光望去。
霎時間,荊楚之地,所有認同自己是楚人身份的人,皆感先祖,以謝風子撰寫《列國志·楚》。
楚國的權貴們,此時齊聚在三閭殿中,見此狀——
屈瑕先行此言,恭敬而無絲毫不悅。
但望向呆愣的眾人,急怒道:“欲叛國乎!”
荊楚之地,一道道火苗匯聚而來。
黑夜中,匯成萬丈光華。
風允手中以《列國志·楚》化作的楚燈,也因此成為氣運異寶。
其氣運之盛,就是楚君手中的君印也難以匹之。
楚君略微蹙眉。
風允目清明,萬丈火苗搖曳。
青枝輕敲楚燈。
就見楚燈之上,一半的氣運飛縱,沖天而去。
楚國氣運,在這一瞬間高漲。
“楚,尊祖之德,避祖之鄙,今以數萬萬之楚人心,召火神吳回!”
當初,屈瑕令屈完繪錄火神吳回賢與屈原時,也繪了一張給風允。
如今風允以這楚燈上的氣運,召之吳回,自無不可。
吳回,已入《山海經·神》之目錄。
再此外,風允又揮楚燈,之上的一絲氣運高飛,化作了禺強之相,從入天邊,居在吳回之旁。
而禺強,也入了《山海經·神》之目錄。
這里是楚國,吳回,自當為主。
禺強為客也。
隨著吳回與禺強之相在荊楚上空顯現,隨著楚燈的力量,融入楚國國運當中。
風允感到體內之前修習禺強之像的力量得到增幅,略微點頭。
一旁的昭陽,與修習了吳回之相的楚君,則瞪目上空。
他們都在這天相下,感到了國運的增強,力量的提升。
其若是在楚國疆域,氣運庇護之下行異相,必威力大增,而領悟之時也能得到大助。
或許庶民們感覺不到異常,只是望著天空那火神祝融吳回,與水神禺強的雄偉之相,被震撼。
但那些修行楚相之法的權貴們,卻都不約而同感受到了力量的浮動。
楚燈!
目光灼灼,即使是昭陽也不由望向風允手中的楚燈。
但卻更加擔憂一旁的楚君,把持不住。
就見楚君凝視楚燈,難以移目。
方才因為氣運而擔憂,此時又多了一件愁事。
沒錯,這是楚君第一個想法。
但方才風允那句——行楚之德,自可證之。
還有每一位楚人都高喊的——感先祖開辟我楚,謝風子記撰楚之德行。
可都還在耳邊震蕩。
奪,不是比盜還無德?
那樣,楚國真成蠻夷也!
再看已經與楚國氣運纏繞在一起的風允……
楚君仿佛看到,風允所書《列國·禹越》中,越君的視角。
手持楚燈的風允,與手持《大禹賦》的風允重疊在一起。
在禹越是以治水之德而不敢動。
此時是以開楚國之德而不敢動。
“還能接受,不是百越之國相就好。”
知曉風允必將離開楚國,楚君目光逐漸清明,有了打算。
而天空中,那兩道神相,也緩緩消散。
不,不是消散。
而是化作玄氣,似乎又要上演一場觀世之法。
但沒有。
只見,化作了一根倒地的木材,其上是被雷劈,燃燒殆盡的枯干。
一位身著獸皮的老者,出現在楚地上空……
鉆木取火?
風允這時,才繼續道:“看火之人,為何為神?”
風允問。
也不等人答,就道:“火之伊始,燧人也,祝融之偉岸,為人族護火也……”
風允將自己所知的,關于燧人氏,與祝融的事跡。
隨著深入,楚人如癡如醉,聽著這古老而充滿傳奇的故事。
“火之文明,何分蠻夷…”
“燧人生火,人族大德;知燧者,不可忘之,不知者,知則緬懷,知而忘之,不認其德者,方為蠻夷。”
風允看似是說不忘燧人,但燧人代表的,更多的是那人族荒蠻,艱辛而求生,不屈而自強,為人族傳承而砥礪前行的歷史使命。
所謂蠻夷,也是這樣區分的。
這就是風允給燧人祖的答案。
當然,還需在楚人身上實行,才是真的回答。
“護火之人,是為神也…”
風允又說祝融,其在楚人記載中,是為南方之神,火神,而看火之責,在風允看來卻是護火之責。
擋天火,攔地火,昭顯天地之光明,守人族方圓。
護人火,生柔五谷與材木,育人族希望。
這也是祝融被稱作神的緣故。
神,是人族賦予的稱呼,代表人族的認同。
其既是權柄,也是責任。
“楚人……祝融吳回之后也,其心若德,可尋先祖偉力,其心若鄙,自絕先祖遺風。”
風允為楚人,正名。
楚人,非看火蠻夷。
以燧人與祝融吳回為祖,楚國人,皆有先祖榮光可仰望,心無自悲。
若周禮之國以此為嘲笑,楚人也能按風允所說——行楚之德,自可證之。
若楚人自己不把握此次正名,那風允也無法。
選擇,已經交給了楚人。
(本章完)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