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4重塑小農經濟,復制重工工廠584重塑小農經濟,復制重工工廠←→:xqishuta
打通遼西走廊的陸上移民路線后。
大批海船轉而運輸物資,源源不斷地將各類物資運至大遼河集散,為移民北上開荒做準備。
先到的移民瓜分了遼河流域的熟地,省去了開荒的環節。
再往北的那些土地,大多是生地。
生地耕種,需先開荒。
現代人很難理解其中艱辛,如果嘗試著在公園里挖一個能夠容納武大郎尸體的坑,收獲水泡、老繭、虎口開裂等功勛,就能理解開荒是一件多么可怕的體力活。
如此大規模墾荒,耕牛顯然是不夠的!
但是望著已經屬于自己的50畝地,并且5年內官府不收一粒糧,所有人都覺得充滿干勁。沒有牛,自己當牛。
在關外的第一季糧食收獲之前,吳廷還需要源源不斷的輸血。
帝國財政壓力山大。
好在吳皇親手挖了京礦,壓力大減。
如今,上到皇帝,下到關外移民都很樂觀,堅定的認為帝國前景一片光明。
移民目前是兩條線:
從山海關到盛京,從旅順到盛京。
一路分田,一路向前。
很快,兩條路線會師了。
一百多年了,關外從未有過如此熱鬧景象。五湖四海的人、冒著炊煙的村寨,似乎是一夜之間從地里長出來的。
直把盛京當汴京。
燕京舊都,逐漸恢復了正常秩序。
店鋪開業,百姓出門,一切照舊,然繁華不再。
吳皇依舊住在紫禁城,兼任礦長,指揮2個軍團的士兵繼續挖。所起獲的浮財已經飆升到了一億五千萬兩。
這是獨屬于征服者的浪漫。
李郁下令退還了和珅的府邸、部分莊園以及少數古董字畫,其余一概沒收。
反正是永琰下令抄的和府,和寡人何干?
說起來,
永琰這一招金蟬脫殼夠果斷,城中的財富他只取一瓢,其他一概不要,全部丟給吳軍。
灑脫!
吳軍斥候出張家口,前出400里偵查,未見一兵一卒。
清軍西狩之隊伍保持著一天60里的速度,向西狂奔,溜得無影無蹤。
也許,
正如永琰書信所說:
徹底離開帝國傳統疆域,絕不敢和上國開邊釁。
李郁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
事分輕重緩急。
金甌無缺、厘清田畝、殖民南洋、治理黃淮、推出紙鈔,每一樣都很重要,遠比追擊永琰重要。
哪怕挑唆阿桂和貢榜王朝爆發全面戰爭,都比追殺永琰要重要。
所以,拭目以待吧。
一名禁衛軍匆匆走進來,遞上文書。
李郁展開閱讀,隨即皺起了眉頭。
這是一封來自盛京的《移民工作報告》,目前負責移民工作的文官們闡述了他們的想法——步步為營。
簡單來說,就是先填充原盛京將軍轄區。多余移民在遼河周邊安置,方便運輸糧食,待一季糧食收獲后,再組織他們向北移民。
李郁提筆批示:
“北伐暨移民乃是千載難逢的窗口期,靡費巨大,未來不會再有。”
“當畢其功于一役,摒棄穩重,銳意激進。”
“以第6軍團為移民前驅,先東征,滅吉林八旗。后北上,進攻黑龍江。”
“在冬季來臨之前,務必先將移民屯推進至黑龍江最北之處。之后再考慮橫向填充,逐步將東北土地瓜分殆盡。”
“黑龍江呼蘭城(哈爾濱郊區)以北之移民,10年內不征糧。并應該給移民屯配發火槍、刀矛,以抵御清廷殘兵、馬匪、哥薩克之襲擾。”
“移民宜快,不宜慢。步伐再大一些,效率再高一些,莫要怕出錯。偶有紕漏,無傷大局。”
密密麻麻的小字寫滿留白。
想必,殖民部的官吏們看了會知道怎么做。
養心殿內,
“陛下,農業署署長范大人,水利署署長黃大人來了。”
“召進來。”
范眾默,黃文運倆人匆匆走入。
“拜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坐。”
早有禁衛搬來椅子還有兩杯熱茶。
李郁望著二人,笑道:
“可是頭一次來這紫禁城?”
范眾默:“臣乃是首次。”
黃文運:“臣是第三次。”
黃文運進士及第,第一次入紫禁城。蘇州知府任上,第二次入紫禁城。如今,是第三次。
“黃愛卿,故地重游,可有物是人非之感慨?”
“臣慚愧。”
“知道寡人召你們前來,是為何嗎?”
倆人對視一眼。
范沒有吭聲,黃開口了。
“陛下是為北方丈量田畝?”
“不錯。”
李郁起身,走到殿門口。
“王朝的興衰,根源就是土地兼并,如不解決,我朝也撐不過百年。”
倆人尷尬,不敢應這個話題。
“冬去春來,時間不等人。當下有兩件事。第一,清理北方隱田。第二,分配給當地的無地少地百姓。范眾默,你負責山東、河南。黃文運,你負責直隸、安徽。”
“請陛下明示?”
“凡不足30畝之家庭,一概補齊至30畝。告訴百姓們,朝廷不是白送給他們,而是賣給他們。”
范眾默一驚,脫口而出:
“陛下,百姓沒有錢。”
“寡人知道。不收錢,收糧,每年每畝收租150斤,5年后,真正歸他們自己所有。”
750斤糧換一畝地。
這個價格算很低很低了。
“陛下仁心,古今罕見,實乃圣君。”
李郁擺擺手:
“不是寡人仁慈,而是北伐一路,不忍直視。白骨露于野、饑民斃于路、村寨無人煙。所謂地獄,也不過如此。”
殿內氣氛瞬間黯然。
李郁背著手,望著天空。
“歷朝歷代,王朝有難,無非是再苦一苦黎庶,坦率的講,寡人也不例外。可凡事都應有個度。”
“不能一直苦吧?不等了,如今時機基本成熟,該給點甘甜了。”
范、黃哽咽,跪地哭泣。
無論是真是假,想來他們的心里確實有點感動。
李郁轉身,很認真的盯著2人:
“知道寡人為執意要移民嗎?”
“臣知道,北方人多地少,無論如何也不夠分。”
李郁笑了:
“寡人各撥給你們2個營的兵力,為丈量土地、分配土地保駕護航。凡是無土之土地,不問原屬,一概視為無主之地,重新分配。
“給你們每人30萬兩經費,允許你們自由組建不超過500人的臨時分地團隊。分田時,地界、地契一并制作下發。”
“時間緊,任務重。你們現在就出發。”
“臣遵旨。”
李郁想了想,拋出了一個香餌。
“經濟部的攤子太大,范京管不過來。寡人欲分出農林水產大臣,就看你倆這次的表現了。”
之前遲遲不北伐,是為了讓北方在混亂中重新洗牌,把地方勢力洗進歷史的垃圾堆。
分田,才有田可分。
分田,才無人阻撓。
分田的時機也很關鍵,要等幾千萬的移民都過了山海關,然后關門上鎖,咔嚓這么一截斷。
好了。
關外的人忙著開荒,關內的人忙著分田。
大家都很滿意
試想一下,
如果知道家鄉馬上要分田,誰愿意背井離鄉?
所以,
吳廷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封鎖山海關,斷絕內外消息、人員來往。
一切都在陛下的算計當中。
距離盛京不遠的撫順,有煤、鐵礦,儲量豐富且品味極高。
從地理角度講,
像撫順這般煤鐵共存的地方很罕見。
撫順的西露天煤礦,是帝國第一,也是亞洲第一的露天煤礦。
一座嶄新的工廠,撫順重工,拔地而起。
帝國有三大重工,按照落地時間排,分別是:馬鞍山重工、大冶重工、撫順重工。
三大重工都集冶金、鍛造、軍械制造與一體,且擁有下屬煤礦,或者靠近煤炭產地。
工廠內部部門多如牛毛。
工人數量高達數萬。
燒磚、蓋房子、打家具、醫療、食堂、運輸,全部自給自足。
工人、礦工是高度組織的青壯。工廠保衛處的頭目是野戰軍團退役的輕傷士兵。
吳皇一聲令下,
工廠長隨時可以拉出一支幾千人的火槍隊乃至內河小型艦隊。
一個車間,就是一個步兵連。
一個工廠,就是一個野戰軍團。
槍炮刀矛,能造能修,武德十分充沛。
籌建新工廠的思路是成熟的,一切都是復制黏貼。
吳廷從馬鞍山重工調來了一批年輕技術工,作為新工廠的班底。
來了,就升2級。
薪水也翻倍。
三大工廠,皆有帶地龍的紅磚屋,帶公共澡堂的生活區,妥妥的18世紀文明之光。
對此,工人們優越感爆棚。
除了三大重工和重臣官邸群,普天之下還有哪兒能擁有地暖自由、熱水澡自由?
這里需要科普一下的是,
工廠的鍋爐會產生大量的廢熱能,不用來改善工人的生活也是浪費。
為了方便運輸原煤和鐵礦石,工業部在工廠外試鋪了第一條路程僅有11里的蒸汽窄軌鐵路。
蒸汽機車頭很原始,很笨重,火車速度很緩慢,故障也是層出不窮。
但好歹是真跑起來了。
火車不要推,就能自己跑。
工人們望著和步行速度差不多,嗚嗚冒黑煙的機車,笑的很開心。
他們倒沒瞧不起簡陋的新科技,因為當初馬鞍山重工也是這樣起步的,篳路藍縷,一路跌跌撞撞的摸索經驗。
從0到1很難。
從1到10就容易多了。
吳廷苦心孤詣,終于培養出了帝國的第一批產業工人。
為了擴大這個群體,吳皇又給三大重工開了個口子——允許他們自辦學校,收廠區子弟。
旨意一到,短短幾天,嶄新的廠屬學校就落地了。
工人們驕傲的表示——木、瓦、泥、石、漆、咱們無所不能。
數年后,
一大批年輕的子弟將從這里畢業,走進車間。
經驗可以復制、工藝可以復制、工廠也可以復制。
5到10年之間,帝國的工業將會迎來指數級的發展。吳皇用鋼鐵制霸全世界的野望,并不遙遠。
1個月過去了。
隨著氣溫逐漸回暖,冰雪消融。
第6軍團和第2派遣軍團從盛京出發,兵分3路。
大軍的后面,是黑壓壓的移民。
打一城,移民就占一城。
滅一村,移民就駐一村。
剛開始,移民們對打仗還很害怕,一個個縮頭縮腦的。
慢慢的,他們嘗到了戰爭紅利,膽子肉眼可見的大起來。前面槍炮一響,后面的人就躍躍欲試。
只等傳令兵騎馬過來,一聲吆喝:
“來三五百個人,打掃戰場。”
移民們就歡呼著在雪地里搶著奔跑。
打掃戰場,是美差。
武器和金銀要上交,其他的可以私吞。
對于徒手走了上千里的移民們來說,什么東西都是好東西,除了尸體本體,他們什么都不會留下。
第6軍團打吉林時傷亡50多人,一共斬殺500多旗丁,1000多包衣,以及佐領協領數十人。
吉林將軍服毒自盡。
后面,傷亡越來越少。
所向披靡,士氣如虹。
移民們也不再滿足于跟著大軍后面,而是主動請求幫推大炮。
第6軍團秉承陛下指示,允許并鼓勵一批移民脫穎而出,讓這些青壯年在低烈度戰斗中和軍隊培養互信。
之后,
任命這些人為鎮長、屯長,贈送火槍,作為帝國意志在關外的貫徹者。
司令官趙二虎感慨:
這已不是戰爭,而是東北武裝大游行。
每逢打仗,幾十萬移民黑壓壓的站在大軍后面舉起鋤頭高聲歡呼。嚇,也把敵人嚇死了。
寧古塔的500多騎直接跑路,去投奔黑龍江將軍。
因為就算吳軍不用大炮,寧古塔也擋不住這么多瘋狂的流民沖擊。
別小看了烏合之眾。
在沒輸之前,烏合之眾就是滾滾前進的泥石流,銳不可當。就算是玉皇大帝站在前面,也要挨大嘴巴子。
望著敞開城門的寧古塔。
趙二虎抽出佩劍:
“上。”
移民們高舉朝廷免費發放的斧頭、鋤頭,步伐飛快,大聲嚎叫,搶在士兵的前頭入城。
一些躲在家里的老弱旗丁被揪出來,當街砸死。
第6軍團開入城后,稍微維持了下秩序,下令移民們尸體拖出城掩埋。
在寧古塔,俘虜800多人。
一名中尉參謀找上趙二虎:
“司令官,下官們認為可以留下部分俘虜。一來分解敵人斗志,二來可驅使攻城。”
趙二虎點點頭:
“可以。俘虜不分老幼,一概交由派遣軍驅使。”
參謀笑的很開心。
打黑龍江的時候,用旗丁攻城應該蠻有意思的。:xqishuta
←→新書推薦: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