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模式:
人在逆境的時候,所依靠的只有驍勇。
所以。當年吳年在遼東的時候,只能帶著三百精兵,鎮守北山堡。因為如果不選擇大步向前,抽刀反抗蒙元人。
就只有投降一路。
當時吳年不過是個小軍戶而已,在整個遼東不值一提。
但是現在一看。
堂堂大漢皇帝,怎么肯屈從蒙元人?或仗手中之刀,殺個人頭滾滾。
或死在蒙元人刀下,不茍且偷生。
吳年殺出來了。大小百余戰,殄滅蒙元,蕩平高句麗,跨海攻破扶桑,北上與斯拉夫人爭鋒。
吳年一步步走來,都兇險無比,稍有不慎,就是個身死族滅的下場。
漢皇上馬持槊,橫行天下。
但如今局勢不一樣了。
就在不久之前,楚國還是有實力的。但這一切隨著吳年占據西域、青藏高原,自云貴北上攻破巴蜀之后改變了。
楚國被大大的削弱了。
而漢國的實力,進一步增強了。
不僅國力占據上風。吳年麾下猛將如云,既有積年老將,也有壯年猛將,還有年輕小將。
劉知行為相,主持朝政。
君臣之間親密無間,沒有任何猜疑。
猶如當年劉備與諸葛孔明。
更重要的是。
吳年還有一個好太子。
自古做大事的人,必有后繼之人。沒有兒子的君主,是沒有未來的。
聽說吳年宗族衰弱,只有吳年一個人。吳年以一己之力,開枝散葉,子孫無數。
漢太子十分優秀。
這些年已經插手朝政,自劉知行的手中,分走了許多權力。
現在的漢國朝廷,是太子與宰相一起做主。遇到大事,商量著來。
漢國的群臣,對于太子都是心悅誠服。
正因為有這樣的太子。吳年才能領兵在外廝殺,而完全不管朝廷。
若沒有這么優秀的太子,朝廷絕不會這么安穩。旁的不說,吳年子孫無數,沒準就有哪個王爺,窺探大位,引起內亂。
總而言之。漢國在什么方面,都十分強大,無懈可擊。
不再需要劍走偏鋒,只要堂堂正正的走,不自己出錯就行了。
他們設計想騙吳年率兵進攻洛陽,然后率兵攻破漢軍,一掃楚國頹勢,為楚國續命。
著實是有點異想天開了。
想到這里,武炎掀開被褥坐了起來,伸手揉了揉臉,使得自己精神了一些。他轉過頭去看向武將,沉聲說道:“不裝了。立刻往我的轄區傳播消息。”
“我的病好了。”
“另外。竭盡全力的養育戰兵。糧餉、賞賜、操練。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是。”武將垂下腦袋,嘆了一口氣。
什么陰謀詭計都沒用了。
唯有堂堂正正的大戰一場了。
且看這華夏大地,到底誰主沉浮。
寬闊平整的水泥路上。大軍往都城方向緩緩行進
主題模式:
破損的盔甲,并沒有帶來不好的影響,反而更增大軍的氣勢。戰兵們昂首挺胸,神色堅毅。
這是百戰之兵。
“漢”字旌旗,迎風飛舞,嘩嘩作響。
導騎、官員騎著馬,前后交錯于道。
隊伍的中間,精致奢華,散發著威嚴氣息的鑾輿內。吳年身上蓋著熊皮毛毯,靠在車廂上,十分放松。
回到久違的都城,吳年心情十分愉快。
終于。
終于回來了。
可真是不容易啊。自己差點就死在了云貴,與妻兒們天人永隔了。
“陛下。我有點怕。”
吳年轉過頭看向坐在身旁的李玉尊,這位向來活潑的吐蕃姑娘,露出了怯怯之色。
見皇帝看著自己,她柔弱的投入了吳年的懷抱。
老虎不在家,猴子稱大王。自己跟隨陛下南征北戰數年,受盡了寵愛。
但這一切都結束了。前方都城內,有皇后,有后宮三千。
其中一位,還是自己的同族姐妹。
玉真。
自己要怎么辦才能在那種地方立足呢?
俗話說得好,沒有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
李玉尊雖然單純,但并非不曉事兒。
吳年向來憐這小姑娘,也知道她在怕什么,不由自主的樓緊了她,柔聲安慰道:“別怕。皇后是很好說話的人,寡人的后宮也沒有亂七八糟的骯臟事。你可放心。”
強壯有力的懷抱,讓李玉尊獲得了勇氣,她停止了顫抖,輕輕“嗯”了一聲。
“陛下。太子率領文武百官,出城十里迎接。”北條氏政策馬走到了鑾輿旁邊,低聲說道。
“知道了。”
吳年輕輕拍了拍李玉尊柔軟的豐臀,回答道。
李玉尊微微嬌羞,離開了吳年的懷抱。
隊伍繼續向前,直到日中的時候停了下來。
禮樂之聲響起。
吳年讓李玉尊幫忙整理了一下衣衫,站起來推開了鑾輿車門走了出去,抬頭看向前方。
“陛下。”無數人口稱陛下,在凱旋樂之中,躬身行禮。
吳年抬起頭來,目光在最前邊的幾個人之中掃視,漸漸露出笑意,抬手說道:“免禮。”
他踩著小板凳,下了馬車,走到了太子吳彧的面前,仔細看了看后,笑著說道:“紅光滿面,很好。”
與長子不同,這太子向來文靜。
但幸好不是書呆子。繼承了自己血統,擁有身體本錢,也愿意適當的運動。
能打拳,善于騎射。
總而言之,健康。
看著也應該是長壽的。
真是好兒子,好太子。
“父皇也是。”吳彧也是仔細看了看吳年,微微吐出了一口氣后,笑著說道。
記得當時自己接到了父皇病重的消息,可差點沒有昏死過去。
父子雖說聚少離多。
但骨肉親情,血脈相連啊。
父子二人都是話不多的人,簡單說了幾句就完事了。吳年低頭看了看站在吳彧身邊,虎頭虎腦的小子。
小子也不怕,睜著一雙圓溜溜的眼睛,也看著吳年。
吳彧面色一沉,伸手拍了拍小子的后腦勺,呵斥道:“規矩。”
“爺爺。”小子脆生生說道。
“都這么大了啊。”吳年感慨了一聲。太子大婚,似乎還是昨日。
一轉眼,孫子都這么大了。
沒錯。
這位是吳年的孫子。太子的嫡長子,吳烈。
吳年聽說是個比較皮實的孩子。
很好。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