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吳年滅亡高句麗王朝,屠其地為幽燕,又并入部分扶桑土地,才成了現在的幽燕地區。
當年高句麗號稱小華夏,是小宗,十分的洋洋得意。
這個地方與華夏也確實有千絲萬縷的聯系。第一個有記載的朝鮮政權,就是箕子朝鮮。
疆域位于朝鮮半島的北部,包括部分遼東地區。
箕子是商朝王子,周滅商后率領部分商人移民,遷徙到了高句麗地區。
建立了箕子朝鮮。
漢武帝的時候,大漢吞并高句麗地為四郡。
后來高句麗地區時而背叛華夏王朝,時而臣服華夏王朝。
可以這么說,他們自稱是小華夏也沒有錯。因為從血統上來說,他們與華夏人很密切。
但無論何等強大的華夏王朝,都沒有正式的持續的統治過高句麗。
更不能完全漢化高句麗。
因為太偏遠了。統治成本太高了。
在漢唐時候,華夏的王朝的政治中心在洛陽、長安。從這兩個地方到達山海關,就已經是千里迢迢了。
更何況還要出山海關,翻山越嶺到達高句麗。
而且那個時候還沒有棉花,因為天氣寒冷,而東北人口少。中間一大段路都是沒有人民的,也就沒有補給。
這個地形,就注定了高句麗是個分離政權。
直到吳年兼并高句麗,實行非常強力的漢化政策。
但這其實也不是很穩。
關鍵還是科技的發展,兩地交流的頻繁。海上交流,鐵路通暢。
是的。
現在鐵路已經跨過鴨綠江,已經直達高句麗地區的南部沿海了。
雖然只有一條鐵路,但就能死死的拉住這小兄弟,緊緊的抓在手中。
這大鐵路,還有水泥路組成的交通網絡。
對高句麗地區的好處不僅如此。原本高句麗是個巴掌大的地方,體量相當于華夏王朝的一個省。
其位置靠北,天氣比較寒冷。而土地多山區,只有西邊有一些小平原。人口又多。
又是農業為主,高句麗地區的抗風險能力很弱。
如果一年干旱糧食絕收,就很糟糕了。如果兩年,那基本上就是民不聊生了。
隨著鐵路、水泥路網絡的建立,高句麗不會再出現這樣的情況了。
比如前年高句麗地區經歷了旱災,糧食大規模欠收,去年又是水災。
要是放在以前,就是風雨飄搖了。
但是漢朝的糧食輸入高句麗,官府大力救災,又免民眾稅賦。雖然連年糧食欠收,對農民造成了巨大的打擊。
但不至于到易子而食的地步。
平穩渡過了。
這是漢朝的恩澤。那些吃著從漢朝運送來的大米的舊高句麗人,如何不感激?
如何不戴德?
加上漢朝在不斷的漢化,先是從城池,再是平原地區,再是山區。
這偌大的高句麗地區,無論是天涯海角都有官辦的學堂。鼓勵百姓學習漢話,使用漢話。
在以前。
漢文、漢話都是高句麗貴族以及讀書人的特權,漢話、漢文只在小范圍流傳。
民間有另外一套語言。如今這個情況,被漢朝完全改變了過來。
二十多年了。
吳年吞并高句麗已經二十多年了,按照這個時代的結婚生子標準,就是一代半人了。
百姓吃著從漢朝運送來的大米,過著比以前安定的生活。
說著標準的大漢官話,寫著漢文。
而且在科舉上漢朝也一視同仁。高句麗出身的讀書人也參加科舉,并有固定的錄取名額。
許多人在朝中為官,也有人外放做縣令、知府。
其中成就最高的就是內閣大臣崔無雙。
吳年前世網絡上有一句戲言。
如果加入華夏,那就自動升格成為五常大國了。
對于現在的高句麗人也是一樣的。他們原本就自稱小華夏,如今加入了華夏,享受到華夏大國的待遇。
大漢天子雄武過人,漢朝兵鋒北達草原,跨海吞并扶桑,南下也到海邊,西吞西域。
疆域之廣闊,前無古人。
他們如何不自豪?
如何不心向華夏?
現在整個高句麗地區,已經沒有人懷念高句麗了。就算有人懷念故國,也不敢表現出來。
怕被人打死。
總而言之。
與三漢地區一樣。
吳年的大漢朝,是真正的,實際上的控制了高句麗地區,并且有極強的凝聚力。
只要吳年一聲令下,征高句麗兵十萬去征討草原。
高句麗男子不會抗拒。
玄菟府治下一座名叫山元村的小山村。
在其村口,立著一座白色的高大牌坊,正中寫著“山元村”三個龍飛鳳舞的漢字。
村莊并不富裕,村民大多以務農為生。但蓋了一座青磚瓦房的學堂,有一位名叫劉成的讀書人在學堂教書,享受漢朝俸祿。
學堂中讀書聲清脆。
當然,也不是所有村民都把孩子送來讀書的。讀書太麻煩了,很多孩子早早的幫家里頭干活了。
如放牛,如割草等等。
但他們也基本都說漢話。
就算一些老人不會說,也聽得懂。
小山村原本十分寧靜祥和。
“噠噠噠。”急促的馬蹄聲打破了小山村的平靜。卻是一名身材健壯,腰間系著紅帶子,騎著一匹駑馬的官差,策馬進入了小山村,并大叫道。
“三月十八,陛下攻破南京滅亡楚國。海內歸一,大赦天下。”
“三月十八,陛下攻破南京滅亡楚國。海內歸一,大赦天下。”
洪亮的聲音,猶如雷聲一般。
學堂內。
正坐在主位上看書,時不時抬起頭來看一看有沒有人偷懶的劉成霍然站起,然后大笑道:“海內歸一了。陛下神武。”
“皇漢千秋萬歲。”
“哈哈哈哈。”
正在讀書的小孩少年。小孩都很懵逼,少年卻知道這意味著什么。
“海內歸一了。”
“海內歸一了。”
他們放下書卷,歡呼道。
隨即,村中的人奔走相告,都是喜氣洋洋。
學堂也放假了,學生們都回家去。
因為劉成要整一壺酒喝上慶祝。
而小山村的情況,只是整個高句麗,不,是整個幽燕地區的縮影。
人心所向是皇漢。
是吳年之下的強力朝廷,是幽燕總督在幽燕地區深耕二十多年的成果。
邀請您進入最專業的網站閱讀,,!可以使用、→閱讀開啟瀑布流閱讀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