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執政(第1/3頁)
崔祐甫敢搶宰相風頭,陳希烈當面雖沒發作,心里卻耿耿于懷。
他回到官署后思來想去,便擬了一道公文,把崔祐甫外放為江陵長史。
永王之亂、雍王掌權,朝廷官員本就面臨一系列的調動,這個小小的任命混在其中,看似是讓崔祐甫補江陵的闕,其實是想將他趕出朝廷中樞,也不易被人發覺。
公文遞上去之后沒兩日,薛白就批復了,駁掉了其中的幾項任命,恰就包括崔祐甫的外放。
陳希烈得到回執,不由疑惑太子是何心意,是覺得那愣頭青不適應江陵長史嗎?
也不知那日崔祐甫的小動作殿下看到了沒有,想必以殿下之敏銳,當不至于忽略。
猜測良久,陳希烈愈感委屈,埋怨殿下總不會是利用完了自己,就嫌棄自己老邁無能而過河拆橋吧。
若偏心更為年富力強、干勁十足的崔祐甫,這么快就喜新厭舊,未免也太不講究規矩了。
他驚疑不定之際,薛白已搬進了少陽院,開始每逢單日就在宣政殿小朝會。
朝會這種事,李隆基后面在位這些年,基本都是沒有的,李琮倒是很勤政,凡有國務就開大朝會,可惜形式大于內容。
現在薛白監國,則是宣布每逢單日小朝會。倒也不大動干戈,而是召少數幾個重臣議事,形式比較簡單。
當然,要復雜也復雜不了,畢竟還不是天子。
天還未亮,陳希烈就到了大明宮門前。
他等候時回頭見了長安城筆直的街道,不由喃喃道:“遙認微微入朝火,一條星宿五門西。”
這是薛白以前徹夜陪李隆基打骨牌時所作的詩,當年所有人都認為那是薛白在炫耀圣眷。可陳希烈今日重新念這首詩,忽然意識到,也許當年殿下就發下宏愿要掌大唐權柄。
不一會兒,愈多的官員站在了陳希烈身后,有些甚至都是不必來朝會的,趁機來結黨營私罷了。陳希烈也笑呵呵地與他們聊上幾句,頗顯和善。
一個高大的身影牽著馬緩緩而來,遠遠看著就能感到氣格雄渾。等候的官員們見了這人,紛紛讓開,讓他到前面,直到他站到了陳希烈的后面,是顏真卿。
“顏公,請。”
陳希烈笑了笑,請顏真卿站到自己前面。
顏真卿擺了擺手,停下了腳步,卻沒有刻意地示好與寒暄,獨自思慮著什么。
相比而言,他遠比陳希烈要有氣場。
一眾官員見了,神色紛紛肅穆起來,列隊而立,不再說話。
他們都知道,已經沒有人能阻止顏真卿重新拜相,且不論其身份,只看往這一站的氣勢,陳希烈的話語權就不可能大過顏真卿。
當年之所以屈居于李林甫之下乃陳希烈一時之軟弱,如今卻可知,軟弱絕非一時。
天蒙蒙亮之際,宮門緩緩被打開。
眾人依次進入大明宮,走到宣政殿的石階前,抬眼望去,恰見那年輕的大唐太子迎著朝陽立在殿前,銳氣十足。
是日朝議,李琮因還在養病而沒有來,御榻空在那兒,并無人坐。
薛白命李豬兒在偏殿豎了一道屏風,屏風后擺了一張大桌案,擺著各道公文與地圖,顯得有些凌亂,于禮制不合。
先提出異議的反而是顏真卿,指出這種布置破壞了宣政殿的格局,薛白虛心接受了這批評,但也沒命人撤下去。
接著,顏真卿竟是十分嚴肅地指出薛白沒有遵禮法先去給圣人請安,薛白則答圣人更憂心國事,盼眾臣能為他分憂,而不是糾結一些虛禮。
“朝廷經歷戰亂,正處綱紀廢弛之時。倘若殿下不能秉守禮儀,如何規范君臣?”顏真卿卻愈發認真。
陳希烈一聽,敏銳地感覺到這兩人之間在禮儀之事上有著分歧,且并不像偽裝。
他盼著他們能因此事而開始失和,可薛白卻沒有因為幾句批評而心懷芥蒂,依舊是虛心接受的態度,改不改就另說了,接著當即提出讓顏真卿復相。
此事順理成章,無人反對。
陳希烈早有預料,可心中不免還是有些失落。
可沒想到,緊接著,薛白竟又提出了想調杜有鄰回朝擔當中書侍郎,步入宰相之列。
眾臣不由嘩然,認為他就算想提拔心腹,這吃相未免太急、太難看了。
若有三個宰相,議事時只要兩人通氣就能決定大事。而現在的宰相之列中,韋見素原本就有要致仕之意,近來自稱中風,避居家中不來上朝,顏真卿本就比陳希烈強勢,入相后必然搶走大半的話語權。
顏真卿人品才干出眾,再加上方才他叱責了薛白幾句,顯得十分方正,大家可以接受。杜有鄰呢?才能平庸,顯然就是薛白的傳聲筒。
可以想到一旦顏真卿、杜有鄰并相,中書門下就是薛白一言堂。
于是,此時不少官員心中甚至起了嘲諷之意,暗想顏真卿是薛白的岳丈,杜有鄰也是薛白的岳丈,全都提攜為宰相,可見薛白治國的辦法就是岳丈治國。
他們自然是反對。
就連顏真卿都覺得不妥,面對群臣的意見,并不開口幫薛白。
此事暫時也就作罷。
薛白不以為意,徑直議論起國事。
“太上皇與圣人命我監國,但我年輕識淺,還望諸君能不吝賜教,暢所欲言,百無禁忌。先說幾樁緊要事……”
這邊說著事,那邊陳希烈卻還在走神,腦中想著可否借著薛白與顏真卿關于禮儀上的矛盾作文章,又考慮著如何勸韋見素不要辭官,保住相權。
今日攔得住杜有鄰一時,往后卻未必能攔得住啊。
“陳公?”
過了一會,便聽薛白接連相喚。
陳希烈方才回過神來,執禮道:“殿下,老臣正在思考殿下所言。。”
薛白啞然失笑,道:“那便請陳公談談,關于國庫空虛,有何良策?”
陳希烈猝不及防,好在他久在中樞,對這些問題很有經驗,略略沉吟之后就侃侃而談。
他說話調子起得很高,開口就是國家賦稅事涉田畝,聽起來格局很大,不愧是宰相風范。
但殿中眾人傾耳聽了半晌,漸漸泛起了些困意,卻還始終沒聽到有何實質內容,皆是些泛泛而談的話。
忽然。
“左相所言皆老生常談,今社稷百廢待興,迫須革除積弊,也該談出些新意。”
2k小說.2kzw
第551章執政(第2/3頁)
有人開口,話鋒銳利。
陳希烈正說得起勁,話卻被人打斷了,不由轉頭看去,只見一人從薛白身后的官員之列里出來,正是起居舍人崔祐甫,而他此前光顧著留意顏真卿,竟是忽略了這個刺頭也在。
“無禮!”很快,有親近陳希烈的官員喝叱道:“宰相說話,豈有你插嘴的份?”
一上來就指責崔祐甫“無禮”,顯然是想引剛才還十分注重禮儀的顏真卿出面批評崔祐甫。然而,顏真卿竟只是點了點頭,反而還贊賞崔祐甫的剛直、不畏強權。
薛白更是明顯偏袒,開口道:“方才說過,暢所欲言,百無禁忌,只要是對社稷有利,不論是何諫言,皆可直說。”
簡單一句話就帶過了陳希烈被輕慢的事實,對于其宰相威風又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崔祐甫徑直從袖子里拿出一本奏章,道:“臣有本奏,這是臣所擬的開源節流之法,請殿下過目。”
這就是做事干不干練的區別了,同樣是朝議,薛白早就把最關切的問題向陳希烈問過了,然而陳希烈糊弄了一輩子,早就忘了如何去做實事,崔祐甫則是從未得到提醒便留意到社稷的切膚之痛。
“臣在折奏提出了五點,一則停止進貢,如渤海歲貢的鷹鷂,山南歲貢枇杷,江南歲貢柑橘,另有奴婢、春酒、銅鏡、麝香等物;”
天下諸州一直有向皇帝進貢的風氣,李隆基在位期間達到最盛,加重百姓負擔不提,沿途轉運也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滋生出各種貪墨。
這也是薛白所打算做的,聞言點了點頭。
崔祐甫見自己的提議被贊賞,深受鼓舞,繼續侃侃而談起來,比陳希烈更有見地。
“二則放出宮人,并裁撤伶人樂師,自太上皇以來,梨園冗食者達千余人,為宮中一大開支,臣以為只需要保留太常寺即可;”
“三則取消宮市,禁止宦官索賄,宮廷采買所費巨靡,而民間商旅亦不堪其擾,而宦官貪得無厭,每出宮傳旨必索重賄,臣請加以嚴管;”
“四則處置滯留長安的諸國、藩鎮使者,這些年戰亂不止、西域道路阻隔,因此留在長安的人數甚眾,有些甚至長達數年,不僅花費朝廷錢糧,還常惹出事端,臣請一一處置遣返;”
“五則整頓京中攀比之風。”
說到這里,崔祐甫頓了頓,當著薛白的面,把矛頭直指楊氏。
“自開元年間至今,達官貴胄相互攀比斗富,尤其以虢國夫人為首,凡見有住宅宏麗勝于己者,即拆撤重建,土木之工,晝夜不息,影響惡劣,臣請加以限制。”
一番進言,加深了官員們對崔祐甫剛直敢言的印象,亦有人見他敢在薛白面前抨擊虢國夫人,暗中為他捏了一把汗。
陳希烈亦盼著薛白會勃然大怒,貶謫了崔祐甫。
然而,薛白非但沒有生氣,還提出擢拔崔祐甫為御史中丞,并說了一句頗有深意的話。
“百廢待興,朝堂正需這種能做實事的官員,而非終日勾心斗角、尸位素餐之輩。”
這次朝會后,陳希烈很不高興。
在他看來,自己像封常清一樣,遭受到了薛白的欺騙、背叛。
局勢最為關鍵之時,他毅然選擇支持薛白,可之后卻沒得到應有的回報。
上位者如此言而無信,往后還有誰會為其賣命?由此可見,那位監國太子已然志得意滿、忘乎所以了,敗亡是早晚的事。
很快,薛白把朝會的內容稟報給了天子李琮,請來了旨意,下詔取消了天下各州縣的進貢,并放出一千宮女,整頓宮中采買。
詔書上的諸多內容都是依著崔祐甫的奏折,但卻也有些不同之處。
比如,崔祐甫建議裁撤梨園,詔書上卻是讓梨園“自主經營,自負盈虧”,這句話陳希烈一開始并未看懂是何意,他的心思也不在這里。
可以預見的是這道詔書一下必然能提振人心,開創新氣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開源節流,稍稍緩解國庫空虛的問題。
陳希烈有心想駁回,好向薛白轉達自己的不滿,展示一下自己的鐵腕。
但他想不到有何理由能光明正大地否認這些良策,擔心駁回之后對自己十分不利,與顏真卿商議了一番,果然只能蓋上中書門下的大印。
接著,他的目光就落在了另一封旨意上,那是提攜崔祐甫為御史中丞的奏折,他是說什么也要反對的。
“此事不妥。”
顏真卿卻頗欣賞崔祐甫,問道:“為何不妥?”
陳希烈撫著長須,道:“朝廷尚有許多功臣未論功行賞,崔祐甫既未參與平叛,又未立下寸功。卻躋身于諸功臣之前,豈非令天下失望?”
顏真卿便問道:“還有哪位功臣沒有論功行賞?不妨直言,你我現在便擬好官爵賞賜。”
陳希烈答不出來,就開始耍賴,拖著不肯批,說是要等韋見素來官署了,尋問其意。
他希望這么拖一拖,能讓薛白明白,就算是圣人都不能為所欲為,何況只是一個監國太子,還是一個不那么名正言順的皇侄。
他們這些官員之所以支持薛白,是希望維持一個穩定的局面,但不代表就得言聽計從。
總不能每次因為一點小事,薛白就動兵吧?
不論如何,鼎故革新的詔令還是頒發了下去。
只看那內容,臣民都能感受到新任監國太子興復大唐的決心,頗為振奮。
可同時也讓大部分人在心里犯嘀咕,一個流落在外多年重新歸來的太子,身份都還被質疑,甫一監國,位置都還沒坐穩,真能夠落實這些詔令嗎?
莫非又是說說而已,到時讓天下人失望,再失大唐皇室的顏面。
很快,人們就看到了變化。
頒布詔令沒幾天,太極宮、大明宮就相繼放出了千余宮女,大部分都是年輕且相貌姣好的,或是還家,或是自愿嫁與了平叛以來立下戰功分得了田地的兵將。
此舉,讓很大一部分人對監國太子刮目相看。
尤其是知道崔祐甫諫言的官員,認為殿下不僅是能用崔祐甫的諫言,還有獨立的思考,把外放宮女嫁于兵將,一舉兩得,還加強了在軍中的威望。
這更是向天下人表明,宮中從此提倡儉樸,以期能上行下效,改變天寶以來奢侈無度的風氣。
正好在此時,饒州有官員向長安進獻了赤雁,稱是祥瑞
2k小說.2kzw
第551章執政(第3/3頁)
,預示著賢明太子監國,大唐必將興復。
即使明知這是在溜須拍馬,可人總喜歡聽好話,換作是李隆基、李琮,難免還是要夸贊兩句。
薛白卻毫不客氣,當著群臣的面表明自己不吃這一套,地方官員若有心思通過進獻來博眼球,不如多花心思想一想如何讓治下百姓過得好一點。
他還感慨道:“在我看來,所謂祥瑞不是鳳凰麒麟,而是忠臣良將能致天下太平。”
只如此,還不足以杜絕進獻祥瑞之舉。
也不知是否是故意的,沒過兩日,又有官員進獻了靈芝,表示圣人龍體很快要康復,有種就要與薛白作對的意思。
倘若薛白再次叱責,難免要落下不忠不孝的罵名,可若他忍了,種種詔令也就難以再施行下去。
于是,薛白難得再次請出李琮。
由李琮怒叱了這個進獻靈芝的官員,并將其遷到黔中。
從此以后,進獻之風才一掃而空。
這些都不是大變革,但能讓天下臣民感受到薛白這個監國太子的決心與魄力,相信他將有一番大作為。
也就是薛白初試牛刀、如火如荼地施政的同時,陳希烈也很忙,忙著穩固他的權位。
他幾次親自到韋見素的宅邸拜會,得到的回答都很敷衍,沒給他這個宰相應有的尊敬。
“我家阿郎病了,不便見客。”
“老夫也年逾七旬了,尚在為國事奔走,韋公身體還要好些,如何能就此灰心?”
其實韋見素年紀也老了,他是大器晚成,不是身體更好。前兩年跑到蜀地折騰了一趟,再因李琮當朝時的各種亂象氣急攻心,近來確實是病了,只是不算嚴重。
終于,他不堪其擾,還是見了陳希烈。
兩人相見,韋見素嘆道:“何必呢?你我兩朝元老,曾位極人臣,還有何不滿足?”
“我為國事,豈是為個人前程啊。”陳希烈撫須道。
他就是不甘心,當了那么多年宰相,資歷深厚,如今卻不能真正掌權,每次都淪為擺設。
于是,他說起朝堂如今的形勢,對薛白還是贊譽有加的。
“殿下賢明,一掃舊日氣象,志在興復大唐。可他根基尚淺,正值用人之際,可宰執之列豈能混入如杜有鄰一般之庸才……”
說到底,還是想要與韋見素聯手壓制顏真卿。
說薛白根基尚淺,意思是他們還有掌握相權的機會。
末了,陳希烈道:“我知你有何不忿,有何擔憂。放心吧,殿下心胸寬闊,我更是幾次在他面前為你求情,你不必有所顧慮,一展抱負即可。”
韋見素終于喃喃道:“風燭殘年,再一展抱負?”
陳希烈道:“不錯,明日便來政事堂吧。”
政事堂也就是中書門下省,宰相處置國事的官署。
這日是雙日,不必朝會。
顏真卿早早就到了,正在聚精會神地看著堆積如山的卷宗,其中不僅有當下的公文,還有一些堆積的舊案。
陳希烈來了,則顯得悠閑得多,每封公文都是掃一眼,看看有何大事。
他還命人煮了茶。
正在茶香四溢之際,韋見素到了。
聽得門外的官吏們喚著“韋相公”,顏真卿與陳希烈都放下了手中的事務,之后對視了一眼。
幾樁被兩人暫時擱置的議程可以繼續了。
簡單的寒暄之后,三人圍坐。
陳希烈、韋見素都是七旬,只有顏真卿還沒到五十歲,兩個白發對一個黑發,資歷、人數上都是絕對的壓制。
一樁樁分歧就被擺了出來,其中最大一樁就是崔祐甫的任命。
韋見素聽了,沉吟道:“若論功勞,崔祐甫一封奏折即為朝廷開源節流,風氣日新,此大功于朝……”
陳希烈知道他這么說,后面肯定還有一個“但”字。
正豎著耳朵聽,門外卻又傳來了動靜,聽到有官吏正在喚什么相公。
三個宰相不由疑惑,如今實際上的宰相就他們三人,來的還能是誰?很快,一個高大的身影就大步流星地進了政事堂,解了他們的疑惑。
來的是郭子儀。
郭子儀因有“同平章事”之銜,說是虛職,但還真有資格到政事堂來參與議事,同樣的還有李光弼。
而且他戰功卓著、手握兵權,一旦真參與國事,話語權反而還更重些。
“哈哈哈,我是武夫,本不該來多嘴。”
郭子儀顯得很豪爽,蒲扇大的手掌揮了揮,示意大家坐下說。
“不要多久,又得防秋,我很快得趕回涇原,本不該管朝堂之事。但近來難得有話想說,見獵心喜,見獵心喜。”
這成語用得不好,這里都是宰相,又有哪個是郭子儀的獵物?
但顏真卿還是問道:“郭公想說何事?”
“便是它。”郭子儀手一指,徑直指向三人面前的文書,道:“朝廷既施了良策,日見成效,諫言之人立了大功,區區一個御史中丞之職,諸公何必吝嗇啊?”
陳希烈一聽就知道,這是薛白想安插杜有鄰拜相不成,遂把郭子儀請出來了。
殺雞用牛刀,他無話可說。
畢竟他已盡力了,請出了韋見素。
何況郭子儀馬上就要返回涇原,不再參與政務,往后還是他與韋見素一起壓制顏真卿。
“也好。”陳希烈道,“郭公如此說了,我附議。”
韋見素、顏真卿也都同意,此事遂定下了。
然而,郭子儀想插手的竟不止這一樁政務,四下一看,又道:“國事如此繁雜,只有三個宰相,太過辛勞了啊。”
他顯然是被薛白安排過來的,算是把同平章事的虛銜發揮到極致了。
陳希烈就不可能答應在這么短時間內讓郭子儀再提議讓人拜相,當即給了韋見素一個眼神。
顏真卿卻問道:“不知郭公有何高見?”
郭子儀郎笑道:“我引薦幾個能臣,為諸君分憂,如何?”
顏真卿當即應道:“郭公只管說,我等豈是嫉賢妒能之人?”
說著,鋪開筆墨,準備寫奏折。
陳希烈心中微微譏諷,此時便知那“見獵心喜”是何意了,但此事哪有這般簡單就能讓郭子儀做成的?
(本章完)提示:個別地區章節圖片加載較慢,如出不出來,請刷新!
2k小說.2kzw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