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晉末長劍小說>晉末長劍最新章節列表 >晉末長劍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晉末長劍-第一百十六章 收攏
更新時間:2024-09-16  作者: 孤獨麥客   本書關鍵詞: 歷史 | 歷史頻道 | 兩晉隋唐 | 孤獨麥客 | 明智屋小說 | 晉末長劍 | 孤獨麥客 | 晉末長劍 
正文如下:
河陽北城之外,黑壓壓的流民一眼望不到頭。

上番的濮陽府兵出動了兩千人,在城外劃分區域,收攏安置。

將養一段時日后,分批送往南邊的滎陽。

那里多經戰亂,雖然談不上一片白地,但地方上真的很荒蕪。七縣之中,只編得三四萬人,算是受兵災較重的區域了。

所以梁公讓河陽這邊把接收的流民悉數發往滎陽,不是沒有原因的——說起來可能不好聽,但只有打成一片白地的郡縣,才能更好地編戶齊民。

如果滎陽安置不下,就送一部分人往陳郡而去,以六千戶為限,補上銀槍軍右營整體搬遷后留下的空缺。

七月底,梁國御史大夫潘滔、左民尚書棗嵩、大將軍府左長史裴邵、主簿鄭隆等至河陽,司隸校尉杜尹、河南尹盧晏、河陽令程元譚親自陪同。

一群人還是士人做派,即便是談正事、大事,依然找了個陰涼的好地方,鋪開地毯,擺上案幾、食器、茶具,一邊吃喝,一邊談事。

棗嵩招來隨從,從包袱里取了點五石散,看向眾人。

潘滔擺了擺手,示意不要。

裴邵、盧晏有些意動,不過也拒絕了。

鄭隆、杜尹、程元譚則沒甚表示。

棗嵩不好意思地將五石散收了起來。早聞梁公不喜此物,治下官員不敢在他面前服五石散,沒想到私下里也多有顧忌。這是怕人告密,影響前途?

棗嵩一點點摸清楚了河南的官場風氣,決定再度調整將來的行事模式。

“河帆云集,資糧齊至,此番獲利不小。”潘滔看著浩浩蕩蕩的黃河,輕笑一聲,道:“如此一來,匈奴在河內的日子愈發不好過了。”

黃河南岸,大量纖夫喊著整齊的號子,將一艘又一艘糧船拉至上游,然后在河陽三城卸貨。

眼前這是第一批,一共十艘船,裝載了九萬斛糧。

河陽三城的駐軍已經提前散軍糧賑濟災民,新運來的糧是為了填補消耗的。

“若無豫州,便不是這般景象了。”潘滔開口之后,裴邵說道:“聽聞庾相在梁國籌糧順利,第一批二十萬斛糧已開始發送青州。”

“豫州確實關鍵,僅有魯一郡受災。去年休養生息,今歲收完夏麥,一個月后便可收菽豆,糧食充足得很。”

“梁國十三郡之地,果已成氣候?”

“梁公撫民有術,耕桑有方。昔年宜陽三塢,粟麥畝收就是比一泉塢高,老夫還派人去學來著。”

“此番收攏的流民,如果能真正安置下來,數年后又是梁公助力。”

眾人吹著河上的涼風,飲著茶湯,不住地談著當前最為重要的賑災之事。

主簿鄭隆話很少。

不是他不想說,而是難以擠進這些人的圈子。真正算下來,也就潘滔一個人會時不時拉上他說幾句話。

不過,嘴上不說話,心里還是很高興的,尤其是聽到眾人談論梁國氣象時,更是驕傲無比。

不知道有多少邵師門生、寒素豪強子弟在梁國縣一級的基層做官。梁國如今的景象,是大伙一起努力拼搏得來的——當然,老天爺也給面子,沒讓蝗災蔓延到這里。

十三郡八十一縣、近一百六十萬口編戶之民,這股力量強大嗎?相當強大。

天底下沒有哪個世家大族能掌握這么多的土地、人口。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邵師本身就是一個超大號世家,然后以自家基業為憑,驅使十倍以上的士族豪強力量,征伐天下。

這是何等的大氣魄。

“人怎么還沒來?”眾人飲完一盞茶,潘滔抬起頭來,看向不遠處。

巧了,就在他等得有些不耐煩的時候,胙亭龍驤府部曲督劉賓走了過來。

他身后跟著數十府兵軍卒,押著十幾個衣衫襤褸的流民。

行禮寒暄完畢后,潘滔站起身,看著跪倒在面前的流民,問道:“都從哪里來的?”

“野王。”

“山陽。”

“汲縣。”

“上黨。”

“晉陽。”

“晉陽的都跑來了,劉并州如何?”潘滔有些驚訝,但也不是特別驚訝。

別說匈奴那邊了,就是河南、河北,只要不怕被抓去莊園當奴隸,你也隨便走。基層完全空白,管理極其稀松。

不是不想管,而是在如今這種社會形態下,壓根管不了。你的權力、權威連到達縣一級都勉強,很多地方甚至皇權不下郡,整整一個乃至幾個郡,都是世家大族的樂園。

這會的士族,一方面苦于戰爭,有家業傾覆的危險,一方面又獲得了太平年間難以攫取的巨大權力,整體實力和影響力步步攀升,往頂峰直躥而去。

大股流民,一般不會管的,任其自去,相安無事即可。除非人家想落地生根,那就會爆發居民、流民之爭了。

匈奴那邊其實差不多的社會結構。有流民自晉陽南下至河南,雖然少見,但也不是不可能。不然的話,那么多南下士族帶著部曲莊客仆婢,穿州過郡,大車小車,他們怎么過?

“劉公還在晉陽。”被問到話的人身份不高,說不出更多的東西,只知道劉琨還沒走——當然,他也是聽別人說的。

劉賓遞了一摞紙給潘滔。

潘滔接過之后,粗粗瀏覽一番,原來是河陽那邊收集的有關北邊的消息匯總。

大致是你說一句,他說一句,匯總起來,再剔除掉明顯自相矛盾的部分,拼湊出一個全貌——未必絕對準確,只能追求相對準確了。

“昔日劉遵誘三萬家胡漢百姓入太原,我就知不妙。”潘滔嘆道:“劉琨哪來多少積儲?還要面臨匈奴侵擾,百姓難以安心耕牧。三萬家盡散矣,劉越石屢戰屢敗,亦恐難維持。”

失去了拓跋氏的支持,劉琨何德何能守住晉陽?他能解決麾下軍民的吃飯問題都算燒高香了。

“上黨羯、烏桓、匈奴諸部日子也不好過啊。”潘滔看向第二張紙,看到妙處,用手背拍了拍,笑道:“已經在宰殺牲畜了。”

糧食、牧草被蝗蟲吃了,人和牛羊就沒得吃。在這樣一種情況下,人就只能吃牛羊,但這是飲鴆止渴。

諸部若知機,當好好想想明年該怎么過。本就因為連年戰爭而緊繃著的地方民生,遇到了蝗災這種突發事件,一下子維持不下去了,開始向崩潰的方向發展——宰殺牲畜,渡過眼前難關,導致明年牲畜不足,沒有足夠的奶制品,饑荒蔓延,繼續宰殺牲畜,此謂下坡路上踩油門。

想要擺脫這種惡性循環,只有兩個辦法:要么外部注入大量牲畜、糧食,要么消耗掉一部分人口。

“潘公。”主簿鄭隆走了過來,問道:“不知可有上黨、河內胡人百姓南下?”

“有,還不少。”潘滔點了點頭,笑道:“機會來了啊。張孟孫確實眼光卓絕,在別人都沒反應過來的時候,就盯上河內、上黨了。”

鄭隆面露喜色,建議道:“或可令流民帥郭默派人潛回河內,他本是河內塢堡主,還接受過劉琨的任命,多有故舊人望,能更好地打探內情。”

郭默確實接受過劉琨的太守任命。

當是時也,河內一片混亂,洛陽自顧不暇,劉琨、劉聰各自任命了河內太守。到了最后,郭默堅持不下去,率部分軍民南渡至河南郡,找了塊荒地耕作。

他現在的定位,更像是雇傭軍首領。

沒仗打時耕作田地,需要打仗時被征發上陣,結束后領些糧食、牲畜賞賜,有時候還能分點戰利品。

其實,當初他在河內的事業一度挺興旺。

耕作之余,攻殺鄰近塢堡,劫掠糧草,還大肆劫殺往來商旅,簡直無法無天。他的塢堡之中,最多時積累了數十萬斛存糧。

他在河內站不住腳,除了匈奴人的壓力外,自己惹怒了所有塢堡主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鄰居屯糧我屯槍,鄰居就是我糧倉”這種行事方法,誰受得了?

“鄭主簿此策甚妙。”潘滔贊道。

“潘公,汴梁那邊已決意攻河內?”司隸校尉杜尹忍不住問道。

“只是有這個念頭,還得再看。”潘滔說道:“其實,老夫是建議攻一下的。挪用部分賑災糧,充作出征軍資,或能有所斬獲。”

杜尹張口結舌。

在潘陽仲眼中,青州可以死一部分災民,換取攻打汲郡、河內乃至上黨的機會。

從天下大勢來說,杜尹不得不承認,該這么做。

但從嗷嗷待哺的青州百姓角度來說,又如何忍心?

他其實知道,自己和兄長(杜耽)太過心軟,每每見到活不下去的流民,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收攏。這種心態,其實不太適合亂世,因為不夠狠。

你覺得你收攏、救濟了流民,他們會感恩戴德,以后就是自己人。但焉知不會引狼入室,導致鵲巢鳩占呢?

潘滔看了杜尹一眼,搖頭大笑,道:“此事還得聽梁公的,我等但收攏流民,打探敵情便是。梁公已回汴梁,該怎么做,他自有計較。”

“也是。”杜尹笑了笑,說道。

其實,即便大災之際,有些地方戰爭還未停止。

白超塢已搖搖欲墜,這個時候斷不可能放棄的,怎么著也要咬牙打下來。

至于汲郡、河內、上黨,這注定是一場規模更大的戰爭,杜尹不知道該不該開戰,他希望不要。:mhtxs

下載本書最新的txt電子書請點擊:

本書:

上一章: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