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大唐李二:恁祖宗來了!小說>大唐李二:恁祖宗來了!最新章節列表 >大唐李二:恁祖宗來了!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大唐李二:恁祖宗來了!-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晴了雨停了,你又覺得你行了?
正文如下:
最新網址:yingsx第二百五十五章天晴了雨停了,你又覺得你行了?第二百五十五章天晴了雨停了,你又覺得你行了?←→:

八卦之心,人皆有之。

不分男女老幼,地位高低,總歸是有些好奇心的。

若是此時還是太宗朝,趙光義還活著,那么誰去探究當年即位風波,誰就是個大SB。

正所謂縣官不如現管,探究頂頭上司不愿意讓人知道的密辛,屬實是老壽星吃砒霜——嫌特么命太長了。

但現在不一樣,現在的皇帝不是太宗趙光義,是他的兒子趙恒;再者說,目前來看,太祖皇帝趙匡可顯靈了,那太祖皇帝想給大家科普一下走近科學,當然是要仔細聽一聽的。

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太祖皇帝命斷宮中,命案的背后究竟隱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玄機?錯綜復雜、真假難辨、蛛絲馬跡、迷境追兇。敬請收看太祖皇帝帶您走進科學系列節目有案可查之“燭影斧聲”迷案。

為了保險起見,趙匡決定先讓禁軍入場,將場面控制住。

伴隨老趙的一聲令下,禁軍從虛空之中涌出,將原本守在山上的禁軍盡皆繳械。

手里有兵,心里才不慌。老趙多疑慣了,連送李清點兵權都得后知后覺和人家碰個杯,更別說現在去收拾侄子了。

“皇伯父,何至于此啊!”趙恒在一旁提心吊膽地看著趙匡,他不明白,為什么話還沒說兩句,趙匡就翻臉不認人,直接讓人將他的禁軍全部繳械。

“朕不相信你。”趙匡呵呵一笑,扯過凳子坐在一旁。

他掃了一眼依舊跪在地上的群臣,朗聲說道:“都平身吧,朕走了也得有幾十年了吧?哈哈,還真是物是人非啊。”

“臣等謝過官家!”群臣立刻起身,沒有絲毫的拖沓。

趙匡伸手拍拍趙光義的腦袋,笑著說道:“你們的先帝,朕也帶回來了,現在在泰山之上,朕當著昊天上帝的面,廢黜他的帝位,把他從太廟里踢出去,你們誰贊成,誰反對?”

群臣伱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終還是王旦大聲說道:“圣明無過官家!”

“王旦!你!”趙光義目眥欲裂地看著王旦,胸脯子都要氣炸了。

這可真是墻倒眾人推,再加上形勢比人強,周圍都圍著開寶年間的禁軍,不服那也得服不是嗎?

群臣立刻跟著打了樣的王旦跪在地上,表示堅決擁護太祖皇帝的任何決策。

開玩笑,自己的脖子再硬,能比那些開寶禁軍的鋼刀硬嗎?

那鋼刀上反射的冷森森的光,讓人不寒而栗。沒人想要以身試法,用自己的脖子去試試別人的刀快不快。

這要是遼國打過來,上去抗辯那叫忠貞不二,要名留青史的。但現在這可是太祖皇帝廢黜太宗皇帝,明顯是一家人關起門來的問題,誰吃飽了撐的去反對,死了也是白死,死了之后同僚還得極盡幸災樂禍之能事。

你看那個二逼鐵頭娃,吃飽了撐得嘿……

史書也得記上一筆,說某年某月某日,某人邀直買名……

眾臣也從趙匡對待趙光義的態度上,看出來了到底是怎么個事兒。

若是當年的即位沒有貓膩,趙匡又怎么會如此對待趙光義呢?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就算沒有那岔子事兒,趙匡八成也不會給趙光義好臉色看。畢竟趙光義驢車戰神,宋車宗的名號響徹萬代,可謂是結結實實地給他老趙家現了個大眼兒。

趙匡伸手一巴掌打在趙光義的后腦勺,發出清脆的響聲。

這一巴掌,給趙光義打出一個狗搶屎。

趙光義完全是敢怒不敢言,就算把他廢了又如何?人家趙匡才是大宋的太祖,還是他的兄長,正所謂長兄如父,再加上趙匡還是皇帝,就算弄死他也不多。

更何況,他趙光義只不過是一個篡逆之輩。

完全沒理由去說什么好吧。

算了,挨打就挨打吧。這么些年在五國寺拉磨拉得,早就把趙光義的心氣給拉沒了。

不過話說回來,趙光義的心氣,似乎在當年駕車高粱河狂奔的時候,就已經沒得差不多了,要不然也不能退而求其次,去琢磨封禪來挽尊的問題。

關于這天殺的歐豆豆心理健康的問題,趙匡是漠不關心。

在他看來,趙光義現在唯一的作用,就是用來證明他是趙匡。

真宗朝之后,趙光義的作用也就沒了。

首先,宋仁宗趙禎并沒有見過趙光義,所以趙光義在仁宗朝根本沒用。其次畢竟有趙恒的存在,可以讓趙恒來證明他就是太祖皇帝。

對于趙恒怎么處理,趙匡其實挺糾結。

大宋的皇位是他趙匡一脈的不假,終歸是要讓趙光義一脈的皇帝將皇位還回來的。但問題在于什么呢,趙匡在糾結到底如何處理趙恒。

趙恒的問題挺復雜,像呂夷簡放的那個“我太祖、太宗、真宗皆有堯舜之資,禹湯之智”的屁,聽個響就完了,認真可沒必要。

他做為有宋建國以來生長于承平之世的第一代帝王,一方面缺乏如太祖太宗般把握政治局勢的能力,一方面又急切于標樹個人的統治形象,另一方面又膽小如鼠,畏遼如虎。

首先對待契丹的問題上,澶州之戰弄出來一個澶淵之盟,打贏了還要給歲幣,這個大家都知道,不是什么新鮮事兒。

其次是對待交趾的問題上,至道三年四月,趙恒即位伊始就進封前黎朝的黎桓為南平王。景德三年,黎桓過世,交趾陷入動蕩。

殺兄自立的黎龍鋌自稱靜海軍節度使、開明王。當時黎桓的另一子黎明提因使宋而滯留于廣州,且有歸宋交趾首領黃慶集等請求出兵“平定交趾”;宋朝知廣州凌策與沿海安撫使邵曄等人都建議“發本道屯兵,益以荊湖勁卒三二千人,水陸齊進,立可平定”。

邵曄上邕州至交州水陸圖,勸趙恒趁機完成太宗未遂宏圖。他準備遣返黎龍鋌的使節,趙恒卻以“祖宗開疆如此其大,慎守而已,安用勞民以貪無用之土乎”的理由,令黎龍鋌削去自命偽官,允許其入貢,并于翌年冊封其為交州郡王,賜名至忠。

景德四年占城國表書中“二帝封疆南止屆于湘楚,三王境界北不及于幽燕。仰矚昌時,實邁往跡”反映的正是趙恒在位時聊以自慰的心態。后來,宋神宗和王安石都針對此事指責趙恒的舉措失當,使宋朝失去了統一交趾的良機。

總體來說,趙恒這皇帝做的,屬實是有點抽象。

你說你對遼國軟一點也就算了,對待交趾這個小國你還是軟,可咋整?

軟骨癥是病,軟起來也真要命啊。

但對待西北和西南的問題上,趙恒的操作也算是可圈可點。他對處于隴右、河湟一帶的吐蕃唃廝啰部落進行招撫活動。從大中祥符八年開始,宋廷確立了羈縻籠絡唃廝啰的方針,不斷給其加官晉爵、給以賜賚,收到了預期的“以扼德明”的效果。獲得宋朝賜賚的吐蕃、黨項部族多次出兵側擊西夏,造成西夏背腹受敵,成功地牽制了西夏對宋的進攻。至少在真宗朝,李德明和李元昊父子兩個在西北翻不起什么太大的風浪。

所以綜合來看,趙恒倒也不是完全一無是處。

在趙匡的乾綱獨斷之下,不止廢黜了趙光義的帝位,連帶著趙恒的帝位也被廢黜。

考慮到趙恒還是有一定的功勞,所以便給他保留了一個光王的爵位,等到刑滿釋放之后,再回來繼承。

趙恒還想抗辯,然而抗議無效,被趙匡給駁了回去。

與此同時,趙匡下令,趙恒發配五國寺,勞動改造五年。大中祥符朝的帝位,由趙德芳的長子趙惟敘繼承。

正好在封禪的隊伍之中,趙惟敘也在其中,在他懵懵懂懂暈暈乎乎的目光之中,莫名其妙地就當了皇帝,改元嗣恩。

所謂嗣恩,當然嗣的是他爺爺的恩。

沒有他爺爺趙匡在這乾綱獨斷,他能把丟失已久的皇位給找回來嗎?做夢。

趙惟敘這小伙子還不錯,為人秉性純謹,頗有些好學,為官的時候也十分謹言慎行。當然也可以理解,他這一脈比較敏感,再加上他爹趙德芳死的不明不白,不謹小慎微也不行啊。

趙德芳就是各路包青天、楊家將等電視劇里的“八賢王”,與電視劇中的意氣風發賢王形象不同的是,趙德芳的死因在史書上只留下“寢疾薨”寥寥三個字,時年二十二歲。

你別說,趙惟敘在趙構試煉當中,表現得還真很不錯,這也是趙匡為何讓他即位的原因。

按照原本的歷史,再過幾年,趙惟敘就忽然病死了。考慮到這個情況,李清又給他塞了幾顆續命的大藥丸子。

老趙家找幾個靠譜的人不容易,還是別讓他忽然噶了比較好。

朝臣之中,也無人反對。

倒是王欽若想在私底下攛掇一番,結果還沒等他開始勾連百官,便被趙匡點著名揪出來,泰山邊上剁剁樂伺候。

只一刀,大好的頭顱骨碌碌地滾下山去。

對于這種投機分子,老趙并不想多說什么話。

在處理完趙恒等人的問題之后,趙匡從開寶朝點齊五萬兵將,開赴嗣恩元年,準備對遼國發動進攻。

侄兒雖然不爭氣,弟弟也不是個東西,但他們倆只有他趙匡能打。契丹算什么狗東西?也配打我侄兒?

趙匡在朝堂慷慨陳詞,痛陳利害,表示為了一雪高粱河、雍熙北伐以及澶淵之恥,即日發兵五萬,北伐!

群臣面面相覷,王旦立刻上前詢問,是不是官家打算還要在本朝動員一些人馬。

趙匡大手一揮,表示對付契丹小兒,只需要五萬人馬足矣,你們帶一些禁軍跟在朕的身后收玉米便好。

不知道玉米是什么東西,但趙匡這句話的意思王旦倒是明白了。

見太祖皇帝定下基調,他憂心忡忡地退下,不知道這場仗到底該怎么打。

但本著太祖皇帝是將軍出身,怎么著也比他們這些個文臣會打仗,所以群臣也只能揣下心思,準備看看太祖皇帝這北伐到底要怎么打。

與此同時,本著君子要堂堂正正的原則,趙匡也沒打算偷襲,他命使臣帶著他的宣戰國書北上出使遼國,表示要親自帶兵去上京和遼國皇帝線下真實一下。

現在的遼國皇帝,名字叫做耶律隆緒。

他有個媽比較出名,名字叫做蕭綽,小名叫蕭燕燕,也就是傳說中的蕭太后。

而耶律隆緒的廟號也比較奇葩,是遼圣宗。

該說不說,胡人的腦回路是真的抽象。前有遼圣宗耶律隆緒,后有清圣祖康麻子,按照正常來說,“圣”這個廟號,只能給追認的先祖。比如晉圣祖程伯符,是和周公旦同時代的人物;唐圣祖李耳,也就是老子;宋圣祖趙玄朗,一種說法是軒轅黃帝,另一種說法是趙公明。

只能說把圣這個廟號給本朝執政過的皇帝,屬實是把左臉皮撕下來貼在右臉皮上——一邊不要臉,一邊二皮臉。

在收到了來自宋國的宣戰國書后,耶律隆緒第一反應是不屑。

咱都不說趙光義在位的時候輸的那兩次北伐,就說你前兩年打贏了還給我賠錢……這是天晴了雨停了,你又覺得你行了?

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耶律隆緒只覺得宋國吵鬧。

“聽說上個月皇兄去泰山封禪了?”耶律隆緒接過使者遞上來的國書,笑瞇瞇地問道:“看來泰山風景真是不錯,想必皇兄在山巔一覽眾山小,下了山也還在回味。”

按照澶淵之盟約定,遼國和宋國約為兄弟之國,所以這聲皇兄,叫著也沒毛病。

這話說起來多少有點調侃的意思,明顯耶律隆緒就是沒把宋朝放在眼里。按理來說,宋國對遼國宣戰,耶律隆緒至少也應該表示氣憤,但他非但沒有生氣,反而依舊稱呼趙恒為皇兄,語氣就像宋朝在無理取鬧一樣。

而耶律隆緒這話也有點損,意思就是說你趙恒爬個泰山封個禪回來不知道自己姓啥了,真把自己當不世出的圣主了。

(本章完)

←→新書推薦: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