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漢風1276小說>漢風1276最新章節列表 >漢風1276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漢風1276-259章 開科取士
更新時間:2010-08-24  作者: 貓跳   本書關鍵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貓跳 | 漢風1276 
正文如下:
叩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眾位士子呼啦片。朝廷規矩,入朝趨步、山呼舞蹈——就是小跑著一牽衣襟再下拜,白臉曹丞相“入朝不趨”,便可以不小跑啦。歷朝歷代這一套都是覲見前禮部負責朝儀的贊禮官教導,普通士子自然沒經歷過這一套,只好把戲臺上的拿了出來。

“起來起來,一朝有一朝的儀制,大漢文官拱手為禮、武將舉拳于胸即可。”楚風雙手虛扶,待士子們站起,又道:“我大漢開科取士,有進士、經義、歷史、兵法弓馬、文學藝術、繪畫雕塑等數十個科目,其中進士科取通才,考算學、物理、化學、國文四門,朝考取中謂舉人,可外放從八品官職,亦可遴選入政法、商學、工業、軍事、文藝諸學院學習三年,再通過畢業考試,便叫做進士及第,授從七品官職。其余經義、歷史、文藝等科取專才,考中謂秀才,外放從九品,另外每科前三名亦如進士科例,授舉人,或除從八品官,或遴選入學院,將來畢業同舉人一體考試,考中為進士。”

眾位書生一想,漢國科舉還是以進士科最為尊貴,考中就是從八品,再進那五家學院,便如當年臨安太學一般,三年后通過畢業考試,出來便是從七品;其余各科考中要低兩個品級,每科頭三名才和進士科一般的待遇。

可進士科要考四門,其他科只考一門,兩邊算下來,倒是很公平的。

士子們不知道,當初為了這個考試章程,楚風和大漢國當道諸公,還有一場激烈的爭論呢。

文天祥、鄭思肖等儒門出身的官員,同意經義以《四書新解《五經新編為官方標準,同時要求擴大經義科的名額、提高經義科地地位,至少要和進士科相同。

曲海鏡、張廣甫、王大海、李鶴軒等琉球老工匠、雜學出身地,則堅持只開進士科,且考試內容要完全符合琉球小學校的教學內容,同時大幅度削減其他科目的錄取名額。

如果說,前還帶著替儒門爭口氣的書生意氣,后就完全是利益所趨。琉球老匠戶的子弟,是最早接受小學校近代教育,學習了數學和物理化學地初步知識,獨尊進士科,他們就能走上出仕的捷徑。

任何人都不可能以一己之力統治整個國家,利益集團是人類歷史的必然產物。西漢早期的勛臣、后黨,晚期的外戚、宦官,大唐的關隴軍事貴族和關東文人世家,宋朝的“皇家與士大夫共天下”……楚風的政策,就是一手扶植利益集團,同時必須限制它無止境的攫取社會資源。

后世東西方國家都很難做到對利益集團的合理限制,楚風能做到嗎?

他和后世那些民主國家地利益集團代言人最大地不同。就是他本人就是這個集團中實力最強。甚至有壓倒性實力地人物!

琉球地經濟命脈。鋼鐵廠、鹽場、水泥廠、金銀礦山。實際上都是楚風地私產。古往今來地歷代帝王。惟有他可以不依靠稅收。而用私人財產給軍隊餉!從本質上說。他比古今中外任何一位帝王。擁有更多獨裁地條件。

“請問諸位。你們知道我為什么大力展工商。提高商人和工匠地地位么?”在有張廣甫、王大海等匠戶系官員。洪梅氏、鄭子等琉球巨商參加地秘密會議上。楚風提出了這個問題。

眾人都愣了。制度上。大漢和故宋差距那么大。甚至完全相反。學術上。漢國地新儒學。是把舊儒學繼承、展到了一個全新地局面。工藝上。以往有地高爐、水轉大紡車。被系統地全面地整理使用。達到了過去幾倍幾十倍地效率。

可是。這一切到底是為了什么?皇上為什么推動這些呢?

“新制度下。士農工商四民平等。匠戶努力改進工藝、商人流通四方、農夫辛勤耕作、學生知識廣博。國家富裕、百姓安居樂業。”——財稅部長張廣甫看到了富國。

“軍人不再是囚犯,軍人地家屬不再是在貧困中掙扎,受傷的、犧牲地,家人得到保障,軍隊作戰勇敢。”——兵部長侯德富看到了強兵。

“我覺得吧,是官府清廉多了。祝家以前做生意,到哪兒不得花錢買路?只有在大漢,從無勒索陋規、常例的。”——商人們看到了官員地清廉。

楚風搖搖頭,“你們說得很對,但你們有沒有想到我為什么這么做?對我有什?如果我實行秦皇漢武,甚而北元的制度,就能獲利,任意攫取你們的財物,掌握每一個人的生死,不是更符合我的利益嗎?”

這、這,眾人額頭汗津津的流下來,他們知道楚風并非虛言,以他手上的軍事力量、前所未有的巨大財富、新儒學宗師的道統地位、軍隊百姓中救世主式的威望、漢軍各級軍官的忠誠和情報、保安二司的殘酷手段,皇帝可以輕而易舉的成為漢國所有人命運的主宰,生殺予奪,隨心所欲。

為什么不呢?如果自己處在他的位置,會不會……人們不敢再想下去。

“絕對不會。因為我是大漢國最大的商人和匠師,所以我永遠會站到你們一邊——除非你們和漢國大多數的百姓站到了對立面。”

楚風一語石破天驚,人們此時才恍然大悟:皇帝與其說是一位軍事統帥、一位精明的政治家,不如說更像一位商會會長和最高明的匠師!漢國的工廠產業,多是他的私產,漢國的工藝進步,多是他的功勞!他的利益,本來就和各位匠戶出身的官員、商人大致相同!

“漢國的教育雖好,咱們只有一所小學校,我卻要普天之下的能人為我所用,怎能只開進士一科?諸位,有舍才有得,也許你們的子弟會少撈幾頂官帽子,可我們將會得到全天下!”

于是,確定了既能讓小學校畢業生取得好成績的進士科,又保證錄用各士子的歷史、經義、文藝、弓馬等科,即使最傳統的儒門士子,也能以歷史、丹青中個秀才,經義科采用《四書新解《五經新編,更有利新儒學的推廣。

所以,當士子們大鬧考場的時候,楚風就非常奇怪了:“確定了考試科目,并且把章程貼到了各州縣的衙門前,你們怎么什么也不知道呢?難道各地方官膽敢隱瞞?”

士子們面面相覷,還是那個最先沖出來的落拓書生摸了摸腦袋,不好意思的說:“稟、稟皇上,我們、我們千里迢迢趕來,只怕誤了考期,哪兒有心看各地官府門前的告示喲!”

呵呵,幸好先考進士科,其他科目在后面,士子們可以繼續考下去。楚風微笑著勉勵他們,努力考出好成績。

“謝陛下隆恩!”士子們感激涕零的行禮,有人記得拱手即可,有人還按老規矩跪下磕頭,忽然想起新朝儀制不同以前,此舉似乎有懷念故宋的意思,倒得罪圣上了,頓時紅著臉站了起來。蒙元從不開科取士,天下讀書人幾乎絕了指望,漢國這邊不管怎么個考法,只要開科,就是讀書人的希望之所在,他們怎么不感激涕零呢?

沒讀過算學、物理和化學,只能離開考場,等下幾科,有的人盤算著經義簡單,有的人覺得歷史更容易,還有人想每科都試試,互相攀談著走出考場。

那落拓書生和身邊朋友說笑道:“我關漢卿只好去應文藝一科,看看撞不撞得上。”

楚風腦中靈光一閃,趕緊叫住他:“你就是關漢卿,寫《竇娥冤的那位關漢卿?”

“不才賤名上達天聽,慚愧慚愧。”關漢卿知道自己在梨園中好大聲名,《包待制三勘蝴蝶夢、《趙盼兒風月救風塵幾部戲江南江北處處傳唱,皇上知道名字并不稀奇,可《竇娥冤剛構思了個框架,只把劇情說給幾個知交好友,皇上是怎么知道的?(貓注:至元二十八年元朝改按察司為肅政廉訪司,《竇娥冤中竇娥父親為廉訪使,故劇本完成應在至元二十八年之后,此時未成)

“哦,問問而已,你去吧!”楚風此時見慣了歷史名人,文天祥張世杰都常來常往了,一個關漢卿,并不算震驚。

可走出考場的關漢卿,一下子被士子們圍住了,又羨又妒的道:“漢卿兄上達天聽,此次科舉必定榜上有名!”“恭喜漢卿賢弟簡在帝心,將來五馬黃堂,青云直上!”“皇上慧眼如炬,關兄圣眷優隆,豈止五馬黃堂,若干年后封侯拜相,只在反掌之間!”

饒是關漢卿落拓數十年,在梨園菊部賣戲為生,養成個孤高狷介的品性,自詡“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一粒銅:豆”,此時也不禁有些飄飄然,在恭維聲中,應付著似乎一下子便低下一截的士子們。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