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漢風1276小說>漢風1276最新章節列表 >漢風1276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漢風1276-582章 授命于天,既壽永昌
更新時間:2010-08-24  作者: 貓跳   本書關鍵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貓跳 | 漢風1276 
正文如下:
不同于陳淑楨的淡然。雪瑤可是個打破沙鍋問到底的鬼靈精,楚風只好把傳國玉璽的故事和盤托出。

原來當年徽宗得到傳國玉璽不久(貓注:關于傳國玉璽最后一次現世的說法很多,明孝宗、清乾隆時均有人呈獻給皇帝,但這兩次都沒有得到官方認可,兩位皇帝自己都認為是贗品;相較之下,宋徽宗那次是得到“官方承認”的最后一次,本書從此說),便有了金兵南侵的靖康之變。

眼見是個國破家亡山河淪喪的局面,徽宗皇帝雖然昏庸無道,畢竟還是想把趙宋皇朝延續下去的,除了令康王趙構——也即是后來的南宋高宗有機會就趁亂逃走、重振旗鼓以外,城破前還令忠臣李若水以金匣封裝傳國玉璽,沉于金明池通往汴河的水道之中,以最大一顆柳樹的位置為記。

其后,兵荒馬亂,宗澤等雖短暫恢復開封,不久金兵再次南侵,“搜山檢海捉趙構”,高宗皇帝連性命都差點不保,哪兒有空去找尋國寶?之后一百多年,開封為金人占據。撈取傳國玉璽就更不可能了。

傳國玉璽藏于金明池水道底的秘密,從宋高宗趙構口中開始代代相傳,只有南宋歷代皇帝、太后知曉這個秘密,并把讓國之重寶重見天日,中興華夏的重擔一代代傳下去。

然而,西湖暖風消磨了斗志,故宋君臣從來就沒能收復開封,軍隊距離開封最近的一次,還是朱仙鎮上岳武穆——就在開封城墻遙遙在望之際,十二道金牌讓一切流血犧牲變得蒼白無力,之后,就再也沒有一支打著故宋旗號的軍隊,能夠看到古都開封雄偉的城垣。

代表著天命的傳國玉璽,就一直沉沒于水底淤泥之中,不見天日,一直靜靜的等待著它的主人……

楚風崖山大戰,救了楊太后、末帝趙昺等君臣文武性命,可隨即又半強迫的收編了行朝舟師,并使小皇帝趙昺頒布退位詔書,楊太后雖然是個沒有野心的婦道人家,未嘗不存著點癡心妄想,就一直沒有將傳國玉璽的事情告訴楚風。

直到楚風破獲鄧光薦等人密謀暗殺楚風、楊太后、趙昺,立跟隨楊璉真珈做了小喇嘛的故宋恭帝趙顯為帝,楊太后終于明白了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的道理,惟有人們徹底忘記故宋,她和趙昺才有可能保得平安,于是感激之下。她將傳國玉璽的秘密對楚風和盤托出。

接下來漢元之間連番大戰,汴河中也滿滿一河水,根本沒有時間來排干水、發掘玉璽,楚風忙于戎馬倥傯,畢竟戰場上實打實的勝利才是決定國家民族命運的根本,他便將傳國玉璽的事兒拋于腦后了。

直到郭守敬筑壩阻斷上游來水,又蓄滿金明池準備放水沖刷淤積泥沙,楚風才有想起這事兒,登時著了急:玉璽沉于水道之底,還有位置可循,要是郭守敬放水這么一大沖,不知道會沖到哪兒去了,只怕這傳國至寶就要永沉河底了!

啊~~雪瑤長舒了口氣,輕輕拍著胸口,臉上還有幾分失驚之色,然后就目不轉睛的盯著民夫們發掘滿是淤泥的河道。

楚風暗笑,女人都對這金啊玉的特別敏感。

郭守敬整修水利,汴河中水已經排干,民夫們就在金明池連接汴河的水道底挖掘,三注香的時間過去了,靖康年間鑄造的兵刃。銹跡斑斑的倒是挖出來不少,至于金匣玉璽嘛,連個影子都沒見。

圍觀的開封百姓已有竊竊私語,郭守敬抹了抹額頭的汗珠。

雪瑤也有些擔心:楚風當著這么多人挖掘河道,要是沒有挖出來,那可不止是丟臉的小事,河底有玉璽已經不少人知道了,要是這次挖不出來,人家不說你沒有找對地方,不說你運氣不好,而說大漢沒有承天受命,所以天命至寶不得現身,那可就有好看了!

“會不會被水沖到別處去了?”雪瑤終于忍不住問了句,她看見有些地方已經挖到河底下很深,淤泥挖完,露出河床土了。

瑤鼻微皺、秀眉微顰,雪瑤惴惴不安的小模樣,逗得楚風一笑:“黃金的密度是每立方厘米一十九點三克,遠遠比水、比泥沙都重,只要不是郭守敬這樣故意炸壩放水沖刷,是絕無可能沖走的。”

郭守敬擦了把額頭的細汗,定了定神,也道:“所謂滄海桑田,一百多年了,河床土層必有變遷,那金匣極重,必定沉到土層中去了,咱們耐心等候,一定能挖出來。”

耐心等候?雪瑤差點哧的一聲笑出來了。郭老先生三注香的時間里,已經喝了四盞茶,擦了五次腦門上的汗珠,耐心這兩個字,實在和他的表現相差太遠。

倒是楚風,不僅沒有一直盯著工地,還談笑風生,顯然已是胸有成竹了。

果然,只等了五分鐘,就有一處民夫發出歡呼,幾位民夫抱著個四四方方的物事朝彩棚這邊奔過來,那東西不過一尺長短高下,看民夫抱著費力的樣子,份量自然很沉重,烏漆麻黑的淤泥被擦掉了幾處,更是露出金燦燦的光華!

哈哈,傳國玉璽!楚風笑得像得到了新玩具的小孩子。

“切!‘雪瑤豎了豎中指,“還以為你一點兒不擔心呢!”

怎么能不擔心呢?這可是華夏文明傳承的至寶,荊山之玉、完璧歸趙、負荊請罪、將相和、秦王掃、蘇秦張儀、王莽篡漢、西晉代漢、八王之亂……我們民族的多少歷史、幾多文化,圍繞著它展開呵!

擦干凈金匣上的泥沙,在匣子正面的金紐上一掀,楚風便打開了金匣的蓋兒,質地溫潤的玉璽正靜靜的躺在匣內。精致絕倫的盤龍印紐,玉石質地晶瑩剔透,氤氳著寶光霞氣,美得令人目眩神迷!

楚風當仁不讓的抓起玉璽,只見左上方一角果然缺了,用黃金鑲成,正是王莽篡漢時太后用此璽投擲所傷,翻開印面,彎曲盤繞的篆文透著古拙質樸的美感,旁邊的郭守敬不由自主的念道:“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在場所有官員的目光。都被這華貴的寶物吸引了,自秦代開始一千五百年的皇朝傳承中,它始終處于被爭奪的核心位置,代表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它的威力早已深入人心。

開封這些官員們早已從傳說中知道了傳國玉璽的意義,現在面對拿著玉璽的大漢皇帝,他們呼吸變得急促,心跳變得飛快,要竭盡全力才能克制住雙膝跪地的沖動——他們自己也不知道這種沖動究竟是對著偉大的皇帝本人,還是他手中握著的傳國玉璽,抑或兩者兼而有之。

陳淑楨有些警惕的問道:“應該這么處理這玉璽?放在臨安故宋皇宮博物院展覽,和成吉思汗的蘇錄定戰旗一樣嗎?”

“當然不,華夏文明的結晶,怎可與野蠻殺戮的象征并列?”楚風頭也不抬的否決了,專心致志的用手指、用手掌感受著玉石的溫潤,那種撫摸權力的美妙感覺,簡直讓人沉醉其中。

蒙元除了破壞之外,毫無建設可言,它的蘇錄定戰旗,不過是死亡恐怖的象征;華夏的傳國玉璽,則是文明的見證,即以最初使用它的秦朝而論,車同軌、書同文、開發嶺南、筑萬里長城,之后使用它的歷代,更有漢的強盛進取,魏晉的文采風流,大唐的盛世華彩……與北元的蘇錄定戰旗相比,真正一個在九天,一個在九地了!

“那么,楚兄要使用這枚傳國玉璽嗎?”陳淑楨見楚風愛不釋手的把玩著,所以有此一問,看著夫君對傳國玉璽的喜愛,她心頭有些忐忑不安,這象征著至高權力的寶物,但愿不要讓他……

楚風正沉迷于寶物的美麗中。

千百年來,這至高無上的權力讓多少英雄豪杰競折腰,拜倒于權力的魔咒之下。得之者得天命!

“使用它?”楚風喃喃的自言自語,陳淑楨欣喜的發現,他的眼神漸漸從狂熱變得清澈,最后終于斬釘截鐵的吐出三個字:“當然不。”

將傳國玉璽鄭重的放回金匣,楚風竟有了如釋重負的感覺,開封官員們也長出了一口氣,終于能把眼神從那寶物上挪開了

“將它安置在臨安故宋皇宮博物院中,設一高座安放,北元蘇錄定戰旗,高麗金冠,從東瀛皇宮中得到的劍、鏡、玉,新柯沙里的濕婆神蛇形彎刀,這些自敵人手中繳獲的所謂圣物,通通供在下面,”楚風自信滿滿的道:“而且,將來會有更多的供物放到它的臺下!”

好啊,絕妙的主意!陳淑楨覺得,自己的夫君總是充滿了智慧。

可讓她吃驚的是,楚風再一次伸手到黃金匣中,握住了象征天命的傳國玉璽!

難道?

楚風信步走到彩棚外,數萬開封百姓目光所及處,將傳國玉璽高高舉起,展示給百姓們看。

一千五百年密藏于深宮的至寶,就這樣呈現在開封父老眼前!

陳淑楨微笑著點點頭,楚兄,早已是通曉治政之道的帝國皇帝了——雖然他有時候會憊懶得像個小壞蛋。

汴河兩岸,不知是誰帶頭,爆發出一陣陣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