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1980巴山獵耕記小說>1980巴山獵耕記最新章節列表 >1980巴山獵耕記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1980巴山獵耕記-第37章 多少有些鬼祟
更新時間:2023-12-10  作者: 指尖靈   本書關鍵詞: 都市 | 都市頻道 | 都市生活 | 指尖靈 | 明智屋小說 | 1980巴山獵耕記 | 指尖靈 | 1980巴山獵耕記 
正文如下:
小院圍欄只是簡單的栽了幾棵木樁,然后用整根的野竹交叉編織而成。

茅草屋屋頂的茅草,還是在秋末的時候,陳安幫忙鋪上去的。

此時,房門掛了鎖,一看就知道李豆花不在屋里。

進不去屋子,陳安干脆將帶來的酒壺放在門口,取下自己的火槍,按順序裝入火藥,輕拍平整后,將跟槍管插在一起的鐵簽子抽出來,扯了一團頭發用簽子捅進去擋住火藥,然后裝了些細顆粒的鐵砂,再堵上一團頭發。

在火道里抖上一些引火藥以后,用一小塊膠皮蓋住,然后輕輕放下擊鐵。

用頭發擋住火藥和鐵砂能防止它們順著槍管滑出來,之所以不用其它東西堵塞而是用頭發,那是山里獵人多年的經驗總結。

頭發遇到高溫,會立刻焦化縮成很小的一點點,不會影響到火藥、鐵砂的擊發,比起其它東西,要強不少。

而且,頭發容易得到。

家里有女人的,她們每次梳頭,梳子梳下來的頭發,通常都會挽成一團存放著,等有人進山收頭發的時候,可以拿出來賣。

那塊蓋住火道的膠皮,能防止裝好的引火藥灑落、受潮,還能防止無意間走火。

這些,都是很有道理的細節,

而且,不用槍的時候,還可以將火藥、鐵砂、引火藥都給取出來保存,以后再用。

對于窮困的山里人來說,別看只是些粗淺的東西,卻也彌足珍貴了,可舍不得浪費。

陳安裝填彈藥,就想在附近轉轉,等師傅回來的時候,看看能不能打到點下酒菜。

李豆花是個很傳統的攆山人。

因為種種原因進入米倉山的人,讓山里有很多姓氏,很多村社也是因此形成。

忙時耕種,閑時打獵采藥,靠山吃山成為主要的謀生手段。

正是靠著這些手段,山里的人才得以生存延續和發展。

因此,山里人對米倉山充滿感激,播種和收獲、采藥和狩獵,都會舉行敬山的儀式,表達對大山的敬仰和感恩,尤其是采藥人和攆山人,一直沿襲著這些習俗。

而李豆花無疑是其中之一,傳承自巫獵的他,更是講究。

他向來只取生活所需,打獵多年,哪怕有著高明的手段,也沒有為了賺錢而大肆獵殺和采挖。

所以,哪怕是在這茅草屋的周邊,大的獵物不容易見到,但小獵物,還是有可能有的。

不過,陳安并不擔心自己靠采藥、攆山賺錢這事兒會被李豆花反對。

這年頭創匯需要,皮毛、草藥都有收購,何況是秦巴山脈這種物資豐富的地方。

陳安曾經和李豆花說過這事兒,李豆花給的回復是:“不要把事情做絕了就行,攆山的時候,打該打的,打能打的,采藥的時候,該留的留,該放過的放過,只要做到這一點,就行了。”

山里人歷來就有“懷孕的母獸不打,不成年的不打,已經受傷的不打”的三不打行規,講究攆山的時候不斬盡殺絕,不可心狠。就連采藥也是,只采挖合適的,很多藥材為了來年還有,不被挖絕,也往往采取帶走一半留一半的法子,讓藥材還能繼續生長。

這些規矩,作為活過一輩子的人,陳安明白這是與大山和諧相處的法門,竭澤而漁,是不可取的。

但陳安更清楚,這就不是他一個小人物該擔心的。

他只想活好。

讓陳安沒想到的是,他順著山溝剛往里面走了一小段,歡跑在前的招財、進寶忽然雙雙停下腳步,豎起耳朵一動不動地朝前方山谷里張望。

陳安也不由停下腳步,朝山谷看了過去,見有兩人順著山溝走了出來。

這兩人頭戴貉皮帽子,身穿呢子大衣,腳蹬長靴,脖子上還裹著圍巾,一看這裝扮,就不是普通人能有的。

領頭的那人,牽著一條這年頭在山里很少見的大狼狗。

而后邊另一人,則是低頭看著手中展開的像是一塊布的東西。

是什么人?

陳安微微皺了下眉頭。

就在這時,那條大狼狗也發現了陳安,停下腳步,沖著他這邊叫了起來。

那兩人立刻停下腳步,朝著陳安所在的地方看了過來。

隨后,后面那人將手頭的東西幾下折疊,然后裝進隨身挎著的一個包里,拍了拍前面那人的肩膀,兩人不再順著山谷往外走,而是牽著狼狗拐進山坡上的林木間。

很明顯,他們不想跟陳安照面。

這舉動,多少有些鬼祟。

陳安也懶得理會他們,更不想無端生事,只是陌生人而已。

但正是因為陌生,更應該上心,鬼知道這些人究竟想干什么。

雖然帶了狗,卻沒有帶槍,至少看上去不像是閑著沒事兒在山里邊晃悠想搞點野味的人。

他將事情壓在心頭,然后領著兩條狗繼續往山谷里走,注意看著兩邊山林里的動靜,仔細地聽著周邊的聲音,希望能找到只獵物的蹤跡,哪怕是只兔子或是野雞也行。

只是,逛了大半個小時,并沒有見到任何值得打的野物。

就在這時,山上有蒼勁怪異的歌聲從半坡傳來:

“不是我喜歡殺生,不是我心腸太狠;

只因為肚皮餓喲,只因為身上冷;

尊敬的天神呵,請寬恕你的子孫!

——無可奈何,不得不已。

攆山人也有一條命呵;攆山人不是山鬼是凡人。

呵嘿嘿,剝了它的皮,我才有衣穿呵,割下它的肉,我才有東西吃。

我只有喲借它的命來養我的命,借它的‘刀頭’敬鬼神!”

陳安不是第一次聽這首歌,正是師傅李豆花所唱,是巫獵進山打獵的禱告,他總是喜歡吼上幾嗓子。

而所謂的刀頭,即刀頭肉,宰殺獵物割下的第一刀血肉。

陳安心頭一喜,立刻領著兩條青川犬順著山坡爬上去。

沒多長時間,他上到山坡上的小道,等了不一會兒,見一個戴著捂耳帽子的精瘦老人,挎著一把火槍,領著條鐵包金土狗的不急不緩地走來。

很神奇地,那條被李豆花取名叫做巴豆的土狗沒有像以前一樣,見到陳安立刻歡快的跑過來,反而停下腳步,沖著他狂吠起來。

之所以叫巴豆,是因為李豆花在將它抱來的時候正在竄稀,于是,因為一句“你龜兒怕不是吃了巴豆”,就有了巴豆這個名。

李豆花看到陳安等在小路上,再看看自己的狗,不由罵了起來:“狗日勒,才幾天沒見就認不得了?不要嚎了!”

說著,伸手作勢欲打。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