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1980巴山獵耕記小說>1980巴山獵耕記最新章節列表 >1980巴山獵耕記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1980巴山獵耕記-第100章 房子建成
更新時間:2024-03-31  作者: 指尖靈   本書關鍵詞: 都市 | 都市頻道 | 都市生活 | 指尖靈 | 明智屋小說 | 1980巴山獵耕記 | 指尖靈 | 1980巴山獵耕記 
正文如下:
最新網址:lewenge

讓陳平也跟著蓋石頭房子,陳安覺得是自己最錯誤的建議。

因為他發現自己忽略了一個問題——水泥。

這年頭水泥稀缺,想要購買到,不但需要批條,而且價格很貴,差不多二十塊錢一噸的樣子。

想要用水泥建造石頭房子,所需要的水泥用量不少。

如果真用水泥,可能單憑此項就要花掉不少錢。

最省事的,大概就是用石灰砂漿了。

別看石灰砂漿普通,但這東西用來作為砌石頭墻體的粘合劑,年限越長,越牢固。

可是,石灰也是個大麻煩,周邊沒得賣。

山里石灰石不少,可燒制的時候也需要煤炭,只是用木柴的話,溫度不夠高,燒不透。

好在附近山野里就有煤層,倒是可以進行采挖,只是背運挺費勁。

他現在算是真正明白了,為什么山里山外,包括桃源鎮上,大都是夯土房、吊腳樓和木樓了。

得,話都放出去了,也為了自己住得舒服點和以后一勞永逸,還是蓋石頭房吧!

他準備挖點煤,自己燒石灰。

沙子、黏土,倒是方便,河沙直接撈,黏土直接挖就行。

就陳安所在盤龍彎的河流彎拐處,就有不少河沙淤積。

山野里也有砂石山,需要挖下來自己砸碎篩選,相比起來,還是河沙方便得多。

一家子回到家里,做了飯吃過后,陳子謙去找會計、記分員他們一起商量事情,而陳安則叫上陳平,兩人都帶著鋤頭工具,到青溝建房子的旁邊,找了個土埂,挖了個近三米的,肚大口小的土窯,用來燒制石灰。

邊上就有山石,敲碎成塊搬來就行,剩下的就是考慮煤的問題。

接下來幾天又是接連的蒙蒙雨,干不了什么事兒,一家子全撲在燒石灰這件事情上。

就連陳子謙在領著人將趙昌富、楊連德家交出來的糧食和錢分發給村民后,他也參與進來。

挖煤,敲石頭,砍柴……

窯子里,先在底層鋪上一層五六公斤大小的石灰石,放上一層煤塊,房后放上砍碎的木柴,再往上面放石灰石,鋪上一層煤塊,再放石頭、煤塊,一層層疊加,直到裝滿整個土窯。

為了便于通風和燒得夠透,石頭層和煤層的堆疊有間隙,大的石塊放在中間溫度最高的地方,小的則是放在邊緣。

然后陳安點著了柴火。

在煅燒石灰的時候,一家子又開始準備下一窯所需要的材料。

馬不停蹄的準備,一爐接一爐的石灰塊,被燒制出來。

天氣轉好,陳子謙得領著村里人上工,開始往田地里搬積攢起來的肥料,但其余人還是全都跟著陳安幫忙。

需要準備的還有河沙,黃泥。

說是石灰砂漿,其實更準確地說是三合土。

到了生產隊末期,人們積極性不高,上工就有工分,不上工就沒有,更多是在混日子。

以其一天混那一塊錢不到的工分,還不如來幫忙建房更實在。

石匠在平整地基的時候,也順便將開鑿出的山石用鏨子鑿眼,再用大錘和楔子,分成一個個小塊,每塊也就控制在四五十斤的樣子,然后簡單修出稍微平整的口面備用。

而木匠則是開始搭建木架鋸板材、打理木方和門窗框架的準備。

青溝建房的這片地還算平整,挖土方的時候,不過下去五六十公分,就是一塊塊山石,稍加打整,就是非常堅實的地基。

建房的事情,開始有條不紊地進行起來。

耿玉蓮和瞿冬萍兩人回去上工了,而陳安和陳平則是每天在青溝攪拌砂漿,幫忙搬運石頭供應砌墻。

陳安專門砍來竹子,用刀子破成細細的竹絲制成刷把,專門用來掃刷石頭墻體上的砂漿黃泥,用木棍細細勾縫。

陳平這里的大房子,一百五十平米的兩層主房,外加左右兩側各兩間的廂房,少說也有二百三十平。

如果前面建上圍墻,裝了大門,那就是一個妥妥的四合院樣式。

米倉山里,其實也有著不少四合院。

早年間湖廣填四川的時候,山里來了不少民風彪悍的客家人,他們也將四合院帶到了這大山里,哪怕到了后世,依舊有很多四合院群落保存完好,并被保護起來,

轉眼一個月時間過去,石屋的第一層成型。

別看是厚實的石頭墻體,拉著雙線仔細砌出來,那也是非常的有型。

大門框、窗框,直接就是粗大的原木,兩面刨平做成,非常的厚實,到時候裝上做出來的木門門板和窗扇,做得精細點,絕對非常牢靠、美觀。

一層墻體建起來,一根根原木做成大木方當樓楞架上去,先簡單用幾塊木板墊著,再搭上盤簡易樓梯,繼續升二層。

時間就這么一點點過去。

其實用石頭砌墻,別看厚實,但只要石料、砂漿供應足,速度并沒有想象中那么慢。

再一個月過去,石頭房子的主體已經完成。

遠遠打量著這房子,陳安覺得漂亮,陳平更是每天樂滋滋的。

陳子謙、耿玉蓮和瞿冬萍更是每天晚上必到,一個個看著這一天一個樣,寬敞明亮,明明想著會很粗糙難看的石頭房,偏偏卻有種厚重沉穩,看著很別致、舒服的感覺。

陳安晚上回到老房子睡覺,不只一次聽耿玉蓮和陳子謙說那房子好,感覺有了那樣的房子,自家半坡上的老房子更像是個圈。

陳安聽到這樣的話,打心里覺得高興。

因為他一直擔心,等哥倆的石頭房子建好以后,陳子謙和耿玉蓮舍不得放棄這半山腰的老房子。

希望以此潛移默化,到時候更容易說動他們搬離,舍棄老屋。

老人常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那是固有的執念,不是那么容易破除的,哪怕有再好的,也輕易不會放棄。

房間的地板,在將泥土夯實后,鋪上打理平整的青石板,縫隙以三合土填充。

剩下的房梁、椽子和用厚實的木料吊頂、鋪樓板的事情就是木匠師傅的事兒了。

幾個石匠則是轉戰盤龍灣備料,平整那些山石。

這段時間以來,就連陳安都已經學會打理這些石料,他自己也加入進去,弄得有聲有色。

他蓋房子的位置,選在小河對面的石崖前,離著石崖下的山洞十來米,

過去建房之前,首先就得把河上的石橋給搞定。

考慮到以后的大水,這橋必須建得非常仔細。陳安在這里住了多年,知道是什么情況,親自選的建橋位置,然后一幫人架設好下面的拱形支撐后,開始用鏨子、石錘,仔細地一塊塊打理著石頭。

石頭弄成梯形體的,一塊塊嵌合,弄得嚴絲合縫。

然后又用石頭平鋪過去,連通從竹林修出來的土路。

石拱橋的承重不用懷疑,三米的寬度那也是綽綽有余。

接下來才進入平地建房的環節。

單論起土地平整,陳安所選的這片地,是遠比不上陳平的青溝的。

但陳安要的,就是不拘一格,更能有別墅的新穎。

石頭房子的厚重,加上別具一格的造型,交織出的就是歷久彌新的前衛。

房子地基分成三塊,成階梯狀,大約兩百平的樣子,但有的是石頭,直接用大石將三塊相鄰的地基鋪滿,鋪得實實在在。

這樣的做法,看似傷工廢材,但抬高了基礎,卻能很容易讓一年的雨水,順著地基那些細小的縫隙排出,干燥性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屋子的建設,也分成三個大間。

中間一進門,就是上樓的樓梯,兩側,一邊為客廳,休息室,另一邊則是廚房和餐廳。

建造的時候,他直接就是大門大窗,進一步提升空間的的高度和亮度,更像是一左一右各建一座獨立的房子,中間以原木相連。

墻壁上,他也要求將木方穿過石墻,留有卡槽,用木頭成為石墻進一步的拉連。

之所以門窗留的那么大,就是為了以后有朝一日需要換成玻璃,那就相當大氣漂亮了。

他這里的工程量比陳平那里還要大得多,整整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才完成墻體的建造。

陳安心血來潮,在木匠師傅鋪設板面架設房梁、椽子和樓板的時候,他讓石匠師傅到那個他住了不少時間的山洞,也將里面打理平整,并鋪設出來。

這輩子,里面不會用來關羊了,將會是一個夏季炎熱的時候,納涼休息的好地方。

再看看背后的崖壁,他想到了那個上輩子刷視頻的時候看到的有上百個蜂箱,后來成了風景區的石崖。

于是,干脆用竹子搭了架子,趁著他們有工具,提前選著位置,在上面鑿出一個個長五六十公分的長方形石窟。

石窟外面方正,可是到了里面,就很難使用鏨子,只能弄成半圓形,并在石窟口上打出卡槽,到時候讓木匠師傅弄出門板,就能成為石洞蜂箱。

山里花草資源多好,他相信,這面崖壁上也會有許許多多的蜜蜂愿意來安家落戶,成為一個熱鬧的所在。

每年收上一次蜜,至于蜜蜂是走是留,主打一個隨意。

接下來又是院墻,沒有再刻意地選擇這些石灰石,而是直接從河里撿拾各種形狀,大大小小,五顏六色的石頭進行堆壘,簡單勾縫,倒另有一番味道。

至于豬圈、羊圈、雞圈啥的,被他選在距離大房子三十多米外的另一片小空地上建造。

然后買來青瓦,給房頂裝上,哥兩的房子,算是建成了,只等著木匠將門窗之類的裝上就行。

這一忙,又是一個多月。

房子和配套設施,從翻過年到完工,一共花了七個多月的時間,而陳安交到耿玉蓮手里的那些錢,也早已經花光,反倒將家里賣豬的錢,也花了五十多塊。

最新網址:lewenge

如果你對有什么建議請后臺發信息給管理員。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