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從高考開始的激情歲月小說>從高考開始的激情歲月最新章節列表 >從高考開始的激情歲月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從高考開始的激情歲月-第128章,緊急任務
正文如下:
字:大中小131.第128章,緊急任務(求訂閱)夜間模式→131.第128章,緊急任務(求訂閱):,,,,,,,,,,

第128章,緊急任務(求訂閱)

一九五九年三月上旬,北大燕園。

領了畢業證的陳國華,在云婉裳、甘如霜、于沫離、陳小月等家人的陪同下,直接在學校各個地方拍照留念。

不少路過的學生,紛紛投來了羨慕的眼神。

盡管大家不知道怎么有人會在三月份畢業,但并不妨礙大家羨慕嫉妒。

“大哥,你的學士服真的好好看呀,這個能帶回家的么?”

站在未名湖畔,三月的柳樹微風吹拂,陳小敏一把撥弄開煩人的枝條,然后好奇地摸著她大哥的學士服,滿臉好奇地問道。

“這是我問教授借來的,不能帶回家。”

陳國華無奈地說道。

學士服有什么好的?

又不能當常服穿著,他也沒打算一直待在學校混,所以穿什么學士服呢?

再說了,要穿也是穿博士服,或者那些專家的服裝。

穿學士服的話,一點逼格都沒有。

云婉裳溫柔笑著,拿起照相機,咔嚓一下,把這一幕給記錄了下來。

照相機是她買的,是海鷗牌的照相機,也不是很貴,就是三十六塊錢而已。

對于她這位人大教授來說,也就是月工資的七分之一罷了。

但是,膠卷還很貴啊。

每一卷的價格是六元錢,一盒膠卷可以拍攝三十張。

而現在,陳國華他們已經用掉了兩卷膠卷。

這不是因為高興嘛,所以可勁兒地拍。

整個燕園那么大,除了未名湖畔、象牙塔等地方之外,還有教學樓、圖書館等等,以及最為出名的北大校園。

這些都是可以拍照留念的地方嘛。

陳國華自己倒是不想拍那么多照片的,可不管是他母親也好,丈母娘也罷,以及于沫離都覺得應該多拍一些照片。

更何況,到時候,只怕還需要給他七姐寄照片回金陵。

畢竟春節的時候,他七姐就說過了,到時候畢業照一定要拍好看一點,還要把照片寄給她。

本來她應該是比陳國華還要早畢業才對的。

只可惜,這個弟弟不講武德,提前畢業了。

整整拍攝了一個上午,陳國華這才結束了拍攝。

一家人回到翠胡同吃過飯,陳國華下午便回了北汽制造廠。

“小陳,畢業了?以后不用再跑北大了吧?”

一把手辦公室內,段云平微笑地看著陳國華,溫和地說道。

“肯定還要回北大呀。”

聽到陳國華的話,段云平的笑容,瞬間凝固了。

可前者的話,明顯沒有說完,“領導,我還有不少項目,需要我的那些同學的幫忙呢,現在不打好關系,以后怎么讓他們心甘情愿地跟著我搞科研啊?”

段云平頓時坐不住了,急忙站起身來,道:

“此話當真?”

一旁的薛亞軍也跟著附和道:“對啊,小陳,這可不能開玩笑啊,我們可當真了。”

確實如此,老家伙們可經不起這樣的玩笑話。

陳國華搖搖頭,段云平和薛亞軍兩人頓時滿臉失望。

“兩位領導,我也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啊,只能說盡力而為”

“他們現在也才大一,距離大學畢業,還得等到六二年夏天才行.”

北大本科大部分都是四年制,醫學院的學生,除外!

“小陳,下次說話別大喘氣,我們都老了,適應不了你這樣的說話方式”

沉默良久,老段幽幽地來了一句,陳國華頓時憨憨一笑。

結束跟領導的對話之后,陳國華回到了配件研究車間,帶領馬云祿等人繼續干活。

粉碎機和干燥機這兩種機器設備,對配件研究車間來說,問題不是很大。

所以,春節過后,華居佐他們按照陳國華的指示,優先解決了這兩臺設備。

現在需要攻克的難題是混料機。

這臺混料機跟板簧加工設備的混料機,有著天壤之別,也是技術難點。

按照現如今的進度,這個月底能制造出來,便已經十分不錯了。

當然了,混料機制造出來之后,就剩下一些前處理輔助設備了,倒也不是很難。

總體來說,在四月中旬之前,纖維科研所,肯定是能拿到全套設備,然后開始進行那一百五十個方案的試驗。

時間飛逝,轉眼進入三月下旬。

而這個時候,已經有一個多月沒有下雨了。

天空一直都是晴空萬里,罕有多云天氣。

如此罕見而詭異的天氣狀況,很多人都察覺到了不對勁。

但生活該怎么過還是怎么過,這些都是領導層面應該去關注解決的問題。

可在這個關鍵點,大家也沒轍啊。

現在開挖蓄水池、水庫等等,根本也來不及啊。

即便是植樹節活動,以及京城西部這邊的沙漠造林活動,也因此受限了。

“國華,現在蔬菜大棚都沒法澆水了,怎么辦?”

這天中午,在食堂吃飯的時候,夏孟遠端著飯盒,找到了陳國華。

一屁股坐下來之后,就唉聲嘆氣道。

對于老夏這個老頭來說,他無兒無女,身處保衛科,卻又無聊得很。

羅樹江他們都不會舍得讓他出任務,畢竟他那么老了。

但老頭兒也是倔強,所以現在他的注意力全都在種菜上面。

蔬菜大棚的棚子,并沒有拆掉只是兩邊打開通風罷了。

畢竟現在是初春,偶爾西北刮風的時候,還有倒春寒,可惜沒有刮來雨雪天氣。

“沒水的話,那就挖井啊.”

陳國華淡淡說道。

外面全國各地都鬧干旱,他管不了,只能嘆氣。

但北汽制造廠這片小天地,他還不能給個建議了么?

“地下有水么?”

夏孟遠一呆,旁邊的馬云祿、華居佐、李壽同等人也是驚訝了一下。

好像,挖井還真是一個解決辦法啊。

“試試不就知道咯?”

順著陳國華的建議,夏孟遠回去之后,就喊來了葉茂昌他們,開始干活。

這個時候的京城,地下水資源還是很充沛的。

所以都不需要往下挖多少米,很快就有水了。

于是,在北汽制造廠和后面的合作社內,一個個水井,在短短幾天之內就出現了。

因為蔬菜大棚的關系,導致北汽制造廠這邊對蔬菜有了特殊的感情。

他們想著是自給自足,起碼不需要食堂采購這邊,再到處采購了。

領導層面這邊,也不需要更多的錢去采購蔬菜。

順帶著,合作社那邊,在今年春節之后,一口氣養了大幾百頭豬。

這些豬的食物來源,就是那些蔬菜大棚里的老幫子,以及食堂的一些潲水。

還有就是合作社里的一些小屁孩,會經常去城外割一些野豬草之類的,帶回來之后就是工分。

雖說不多,但積少成多啊。

所以,這么算起來的話,合作社這邊,也有不少進項了。

蔬菜大棚、養殖場等等。

這也是為何夏孟遠他們這些保衛科的人開始挖井之后沒多久,合作社那邊也馬上有樣學樣了。

現在到處都缺水,與其等天上下雨,還不如挖井自救呢。

到了月底,北汽這邊,挖了不少水井,總算是不缺水了。

全城也自發地掀起了挖井的潮流。

導致陳國華回到家里,陳小月她們仨也問他,咱們家要不要再挖一口井?

“笨蛋,我們家哪里需要挖井啊?有這樣一口井,還不夠么?”

“哦,我看大家都在挖井嘛”

陳小月有些不甘心地說道,她又沒能幫到大哥什么忙。

“沒事少琢磨這些,作業寫完了么?”

聽到大哥的話,三小只頓時溜之大吉,就只剩下于沫離還站在原地了。

噗嗤!

“國華哥,你怎么總是這么嚴肅對待她們啊?”

“伱又不是不知道,她們就是屬猴子的。”陳國華沖著屋里大聲說道: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她們是不揭瓦,但她們不學習啊,每次看到她們的分數,我就頭大.”

于沫離聞言,好笑不已,勸說他慢慢來吧。

屋內的三小只,趕緊低頭學習。

大哥太嚴厲了!

晚上吃飯的時候,云婉裳提起了她今天看的報紙。

“現在全國很多地方都出現了干旱,而且嚴重缺糧,不少地方的種糧都當口糧吃了”

“特是中原的孔孟之鄉、燕趙之地等等.十分嚴重唉!”

陳國華扒著飯,心中十分清楚是什么原因。

春節的時候,北汽制造廠拿出上百頭大肥豬,可勁兒地造。

算起來,跟很多地方工廠,還是小巫見大巫。

因為有不少村子里,他們是直接把家底兒都吃光了,僅僅只是留了部分種糧罷了。

所以現在出現這樣的事兒,唉!

轉過天,陳國華回到北汽制造廠,然后就來到了自己的辦公室里,坐了一會兒。

越想越不對勁,不做點什么,感覺都不行。

于是他拿出紙和筆,在紙上連續寫了好幾個靜字。

直到寫了七八頁的靜字之后,內心還是無法冷靜下來。

他重新拿出一張嶄新的紙張,然后開始了寫寫畫畫。

過了一個多小時,他這才拿著這些技術圖紙,起身離開了辦公室。

一把手辦公室,陳國華敲門走了進來。

“領導,我想申請一個項目,十萬火急!”

剛簽完字的段云平,還語氣平和地讓陳國華坐了下來,“不急,坐下來慢慢說。”

他是每天都在關注陳國華領導的那兩個研究所,知道進度如何。

否則的話,他會不急?

呵呵,他比陳國華還要急呢。

陳國華的壓力也只是一般,他這個一把手的壓力才是最大的。

不僅僅北汽制造廠內的其他領導,對他這個一把手如此偏心陳國華,十分有意見。

便是張逢時、呂進雄他們都隱晦地跟他說過,做事要秉公持正,不要太偏心。

好吧,這都不算是什么隱晦了,而是直接點他了。

所以段云平的壓力,能不大么?

“領導,是這樣的,最近我們各地不是都發生了干旱嘛,春耕在即,而且干旱還在繼續”

“所以,我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人工增雨,這是我寫的計劃書,就是關于人工增雨炮彈的技術.”

聽到陳國華的話,段云平瞬間坐不住了。

一臉的驚容,“你剛才說什么?人工增雨?”

人工增雨,這不是龍王爺應該干的事兒么?

難道陳國華是龍王爺轉世?

“是的,領導,人工增雨!”

陳國華神色嚴肅了起來,點頭說道。

“這樣,你先坐一會兒,我看看資料。”

段云平聞言,也只好拿起陳國華帶過來的資料,表示先看一看再說。

關于人工增雨這件事,外國在四十年代就已經開始了。

比如北美那邊,一位化學家和物理學家歐文就帶著他們設計的散播干冰設備的飛機,上了天空。

他們的意思是,在云海當中找到他們認為合適的云層,就可以啟動設備,將干冰散播出去。

事實上,他們確實成功了。

因為在他們把干冰散播到云層的半小時之后,地面果然出現了一場大雨。

而后來,北美那邊的另外一位科學家本家特對這樣的人工降雨進行了改良。

也就是將碘化銀微粒取代難以保存的干冰,如此一來,人工降雨的方法就會更加簡單了。

內地這邊,其實在去年的時候,就已經在東北那邊,進行了一次人工降雨試驗。

并且還成功了。

而且,現在這個時間點,其實文津街那邊,就已經派遣了相關負責人進行人工降雨的安排。

甚至中科院的物理研究所、氣象局等單位,也都有針對地開始就人工降雨的辦法進行研究。

比如對云降水微物理結構、冷云催化劑制備方法、播撒裝置、欒云催化劑核化機理等等。

但這些也只是研究,而且目前來說,手段十分單一。

而陳國華提出來的這些辦法,卻是關于高炮彈的研究,相對來說,成本等方面都要降低不少。

最重要的是效率,提高了很多。

“好好好,真不錯,我看就很不錯.”

作為一名帶兵打仗的老兵,段云平一下子就看出了陳國華這份計劃的優點。

他只是聽說了東北那邊的人工增雨的事兒,聽說是開飛機上去的行云布雨。

但很明顯,單說成本來說,陳國華這個發射高射炮的辦法,更加穩妥。

現如今的部隊,飛行員肯定很少,但會打炮的士兵,絕對有不少。

而且,現如今的野戰部隊,三十七毫米的高射炮,肯定有不少啊。

這玩意兒,拉著出去就可以了,指哪打哪。

而飛機的話,又要飛行員,還要浪費不少的油費。

兩相對比,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走,我帶你去見領導。”

反應過來之后,段云平也沒有繼續廢話,而是帶著陳國華離開了辦公室。

汽車工業管理局,張逢時看完計劃書之后,也是目瞪口呆。

同時也極為欣喜,二話不說,繼續往上報。

最后,一群人直接來到了氣象局這邊。

因為最近干旱的問題,導致中科院不少物理專家,都跑來氣象局這邊搞人工增雨的研究了。

好幾個領導都在會議室里,大家都在看著陳國華提出來的技術。

那份技術被印刷了好幾份,全都在各個教授、研究員手中。

“小陳,你有多少把握能研究出這樣的炮彈?”

會議室內,在大家低頭看著技術的時候,呂進雄小聲地詢問陳國華。

后者聞言,目光閃爍了一下,接著說道:

“領導,我有九成的把握,相比飛機等其他人為辦法,炮彈無疑是最合適的”

“不過.”

聽到他的話,呂進雄目光一凝,旁邊的其他幾位領導和教授,也都豎起了耳朵。

“如果可以的話,還是研究火箭彈會更好一些.”

“火箭發射裝置包括車載式、牽引式和固定式這三種,一旦需要人工增雨,那么火箭彈就可以從發射架中高速打入三千米到七千米的高空.”

“燃燒引線,點燃火箭彈當中的催化劑,通過燃燒的方式進行催化劑的散播,從而達到增雨的目的”

“對了,還有另外一種辦法.”

突然,陳國華又興奮地說道。

呂進雄還沒開口說話,主位上的那位氣象局領導湯元存便說道:

“小陳同志,你說的另外一種辦法是什么辦法?”

“領導,是地面煙爐.”

陳國華闡述了一下關于這種辦法的效果,而且相對火箭彈這些,地面煙爐的安全性更高、成本更低,無疑是最適合這個時代的。

然而,等他剛說完,就有一位教授劉志剛提出了反對意見:

“陳國華同志,按照你的闡述,那么你有沒有考慮過,我們現在的技術員根本沒有這樣的本事?”

“此外,不僅僅需要考慮到風向等因素,還需要考慮濕度、溫度、云層等等.”

“并且你剛才說的成本低,難道那些催化劑在燃燒之后,它們就不是成本了么?難不成還能回收么?”

陳國華知道這些教授不會像在北汽一樣,那么慣著他。

但沒想到,對方的言辭會如此激烈。

而且,針對他剛才提出來的火箭彈,除了劉志剛提出了質疑之外,京城航空學院的吳榮林、工業學院的石超禮、鋼鐵學院的葉楓培等教授也都紛紛開口附和劉志剛的話。

“陳國華同志,你知道火箭炮有多么難制造么?”

“而且火箭炮的成本有多高,你又知道多少呢?”

面對眾多教授的質疑和提問,陳國華一直很淡定從容地微笑著。

等他們提問結束之后,這才開口一一反駁。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點,那就是如何在減少更多成本的提前下,讓更大范圍內的干旱地區達到人工增雨的目的。”

“從國外傳進來的航空兵增雨,我不是不認可這種方式,而是它太耗費資源了.”

“我們本來就沒有這么多的資源去耗費,所以最大程度節約成本才是我們大家坐在這里的主要原因”

“我提出來的三點,高射炮、地面煙爐和火箭彈這三種方式,不管哪一種方法,我相信它的成本都比開著飛機去撒播催化劑要低得多,大家都認可這一點吧?”

會議室內,眾人默然。

主持會議的氣象局領導湯元存也不由點頭。

呂進雄的內心也是有些小吃驚,陳國華的成長可真快。

明明后者也只是一個十八歲的青少年,可面對劉志剛、吳榮林、石超禮他們這些教授的時候,卻依然頭腦清醒地逐一反駁。

有理有據,很是后生可畏!

“我說的這三種方法都是互相配合,互為一體的增雨辦法,成功率會高達百分之九十”

“地面煙爐是固定在迎風坡上地勢較高的地方,點燃催化劑,使得粒子通過這些煙霧,順著上升氣流進入到云層當中.”

“高射炮的范圍是進入到四五百米到一兩千米的高度”

“火箭彈的三千米到七千米這樣的高度.”

“三位一體打擊之下,效果絕對比飛機要強一萬倍,而且成本也很低.”

聽到這里,呂進雄等幾位有過打仗經歷的領導,全都猛吸了一口氣。

如果高空中那些云層是敵人的話,按照陳國華這樣的說法,這些云層還真是無處可逃啊。

難怪他會說成功率高達百分之九十。

那么多催化劑柔和在一塊,加上是從三個方位攻擊的,直接把中間的那些飄著的云層變成夾心餅干了。

所以,呂進雄有些迫不及待地問道:

“小陳,你說的這三種情況,或者說這三種技術,什么時候能實現?”

“領導,這個就要取決于我們的技術員了.”

陳國華聞言,直接坦言說道。

“也就是我剛才來得急,段書記早早把我拉過來這邊,我還沒來得急寫技術資料和圖紙呢.”

“你已經有技術圖紙了?”

劉志剛驚聲問道,吳榮林、石超禮、葉楓培等教授們也是瞠目結舌。

窩草!

你特么都有技術了,干嘛不早拿出來啊?

害得他們剛才還以為陳國華只是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年輕,可以隨意拿捏呢。

畢竟,技術這東西,哪有那么容易啊?

“昂,我剛才想到的啊,怎么了?”

陳國華聞言,很是坦承地說道。

“嗐,還以為你已經有了成熟的技術呢,沒想到只是剛剛想到的,白高興一場.”

劉志剛等人頓時松了一口氣,呂進雄、湯元存等人也是略微有些失望。

見他們這副模樣,陳國華也不知道該說什么才好了。

但他還是希望能盡一份力。

只不過,劉志剛他們已經沒有了剛才的興致勃勃,反而是想著趕緊結束這個會議,他們還想繼續搞自己的研究呢。

很明顯,他們對陳國華剛才說的‘技術’,并不感興趣。

或者更準確來說,他們覺得陳國華就是在開玩笑,太兒戲了。

連湯元存也有些失望,草草地結束了這場會議。

盡管這次的會議,陳國華提出來的觀點,給了大家新的研究方向。

可沒人會相信陳國華的技術,暫時來說只能是這樣了。

陳國華跟在呂進雄身后,后者也挺無奈,心里也有些失望。

“領導,您相信我,我的技術絕對是可行的.”

“小陳,我知道你的心思,也明白你迫切的心情,但你要明白,搞科研不是想當然”

呂進雄十分有耐心地解釋著什么,陳國華聽著更加無力。

算了,還是回北汽制造廠,自己折騰去吧。

坐在段云平的吉普車上,陳國華一言不發。

老段也是有些生氣和不忿,為什么領導就不相信陳國華呢?

生氣之余,他有些心疼陳國華,一邊讓警衛員開慢一些,一邊還不忘讓安慰陳國華幾句。

后者聽了一會兒,突然開口道:

“領導,您能不能幫我搞來一些材料?”

“啊?”段云平沒有反應過來,便又聽陳國華繼續說道:

“他們不是不相信我的技術么?我還不相信他們呢!”

“既然他們那么死板,那我就偏要做給他們看,哼!”

“我是年輕人怎么了?年輕人不氣盛的話,還叫年輕人么?”

段云平目瞪口呆,開車的警衛員也忍不住瞥了一眼后視鏡,心說陳國華可真是傲氣沖天啊!

“小陳,你真的有把握么?”反應過來之后,段云平開口問道。

“領導,您也不相信我么?”

“你先告訴我,你這次需要多少時間?有多少把握?”

咬了咬牙,段云平如是說道。

想要功勞,那也是得抓得住機會,敢于冒險啊。

否則的話,機會擺在面前,也是白瞎。

有些人能成功,可不是簡簡單單的會來事兒,而是人家真的善于觀察,也懂得審時度勢,更敢于去行動。

而不是天天幻想、空想,計劃定得很好,卻從不行動,哪有個屁用啊。

“領導,給我五名八級工人,十二名七級工人和三十名六級工人,還有相應的材料、設備,五天,我只需要五天就可以了!”

陳國華聞言,咬咬牙說道。

今天在會議上面,那種無力感,真的讓他感覺很崩潰。

他也只是想做點事兒,僅此而已。

可他以為憑借自己之前的一些小發明,多多少少會讓這些教授、研究員重視自己。

結果是他想太多了!

外面的世界,遠比他想象的復雜多了。

北汽制造廠這個小天地,也就是段云平和薛亞軍這兩位領導,格外重視他罷了。

可離開北汽之后,講真的,他就只是一個小天才罷了。

沒遇到事兒的時候,大家都會奉承他陳國華幾句。

一旦真的遇到事兒了,那他陳國華就是一個屁,沒人會慣著他。

每個人都是有傲氣的,或許陳國華自己覺得他的技術很牛逼,因為那是得到過驗證的東西。

現在只是重新制造出來罷了。

然而,除了他自己有這樣的自信,別人壓根兒不可能有這樣的自信啊。

畢竟別人可不像他陳國華一樣,有掛!

“你敢立軍令狀么?”

段云平聞言,也是滿臉嚴肅。

很顯然,他也是很想支持陳國華的,但一想到北汽制造廠里的大小派系,加上呂進雄、張逢時這些領導的‘批評’。

他便只能謹慎一些,想再多確認一下,看看陳國華到底有多自信。

“領導,我可以立軍令狀。”

陳國華聞言,也是肅然起敬,認真地點頭。

“好,既然這樣,那我就陪瘋狂一次!”

段云平如是說道,他也豁出去了。

開車警衛員,握方向盤的手,都忍不住抖了一下。

好家伙,一把手這會兒是真的要瘋了么?

汽車回到廠區之后,羅樹江這位保衛科的科長就第一時間被喊過來辦公室了。

“羅科長,你現在安排人去把十一號倉庫給清理出來,務必保證明天早上八點之前,完全清理出來”

“好的段書記,沒有問題。”

羅樹江聞言,頓時激靈了一下。

平日里,段云平都是喊他老羅的,現在喊羅科長,顯然是正事,所以他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才行。

“還有,等下去通知了第一、第三、第六和第九車間的主管過來一趟,我有事需要安排一下。”

段云平吩咐完之后,羅樹江這才離開了。

就在段云平安排事情的時候,配件研究車間內,陳國華自己的辦公室里,他也沒有閑著。

他準備今晚之前,把技術全都給寫出來才行。

“陳組長,我”

李壽同剛敲響辦公室的門,就聽見陳國華的話:

“我現在沒空搭理你們,你們自己先商討著解決問題,如果實在解決不了,明天再來找我。”

現在是人工增雨項目更加緊急一些。

不爭饅頭爭口氣,這一次,陳國華說什么也要作出點成績,給劉志剛、吳榮林他們那些教授們看看:年輕人是怎么做事的!

聽到此話,李壽同愣了一下,但還是趕緊退了出來。

這是他第一次見到陳國華這么緊張的時刻。

沒想到居然會是這樣!

看來,陳組長是遇到什么事兒了呀。

當天晚上,陳國華回到家之后,也在編寫技術,同時畫一些圖紙。

這些圖紙和技術,都不是給他自己看的,而是給那些工人們看的。

總不能到時候,全部事兒,都由他自己親自指揮吧?

技術肯定是要拿出來的,而且也必須要讓工人熟悉技術之后才開始行動,否則的話,很容易出事兒。

“國華哥,已經九點了,早點睡覺吧。”

門口,于沫離提著煤油燈進來了,陳國華好像是沒有發現,但又好像是發現了什么。

“我知道了,茉莉你先睡吧,我還剩下一點點,很快就完成了.”

他從紙張中抬起頭,給了她一個大大的微笑。

然后又低頭繼續工作了。

盡管她已經住在隔壁的小跨院有好幾個月了,但陳國華還是遵照約定,并沒有去動她。

這個時代是非常看重洞房燭夜的,何況她都直接住進來了,也是他名義上的未婚妻了,用得著那么猴急么?

于沫離溫柔笑了笑,但還是放下煤油燈,小手放在他的肩膀上,給他按摩放松。

陳國華卻是驚訝了一下,忍不住回頭,“于沫離同志,你這是在逼我犯錯啊!”

“你別這樣,你寫你的,我不看你,我就是想幫幫你而已。”

“那不行,你要是想幫我,就趕緊回去吧”

她要是在這里,反而會讓他分心呢。

低頭的時候,于沫離察覺到了他的異常,頓時忍不住俏臉一紅,轉身就跑了。

再不跑,她怕真的跑不掉了。

“你急什么呢?”陳國華也低頭看了一眼某些‘抬頭勢力’,笑罵了一下,搖搖頭,繼續干活。

轉眼第二天,他帶著手稿回到北汽制造廠,第一時間就去了印刷廠。

現在就是要第一時間把這些手稿印刷出來,然后發給那些工人。

十一號倉庫里,一頭霧水的羅樹江,按照段書記的命令,搬遷著眾多的儀器設備。

不少設備都是直接從配件研究車間、其他生產車間那邊拆卸之后,就轉移到了十一號倉庫這邊。

而此時的其他車間主任,一個個都已經要瘋掉了。

段書記又要在他們身上動刀子了,直接是切割在大動脈之上啊。

幾乎是每個車間,都要走了一個八級工、兩個七級工和好幾個六級工人。

好家伙,要這么多工人,想干嘛呢?

這個月雖說剛剛才開始,因為今天是四月一號,但生產任務指標可是非常重的呢,一天都不能少。

可現在這些工人都被喊來了十一號倉庫,還運來了這么多設備,到底想干嘛呢?

不多時,段書記、薛亞軍、陳國華等人陸續出現了。

眾多工人也都出現了。

“同志們,今天把你們聚在一起,是需要執行一項緊急的秘密任務”

“時間非常急,你們只有五天的時間,五天時間一到,不管成不成,你們都會被解散,然后回到原本的工作崗位上”

“我旁邊這位是陳國華,想必你們大家對他都不陌生吧?”

“沒錯,這一次的任務將由他來領導大家一起執行該項任務.”

在段云平發表講話的時候,陳國華也沒閑著,他直接把資料全都發了下來。

發完之后沒一會兒,段云平也講完話了。

薛亞軍鼓勵了幾句,便輪到陳國華了。

后者也沒有廢話,就只說一句:

“技術資料已經發給你們了,我給你們一個上午的時間,完全熟悉這些資料,下午我們就直接開始干活。”

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十一號倉庫就被封鎖起來了,陳國華離開了一會兒,去了一趟配件研究車間和纖維科研所。

前后待了不少一個小時,很快就回到了十一號倉庫。

中午,食堂那邊直接把飯送了過來,并不需要工人們去打飯。

連帶著陳國華也是同樣如此。

下午開干之前,陳國華再次開口:

“我給領導下的軍令狀是五天的時間,但我給我自己安排的時間是兩天兩夜。”

“所以,只要你們認真配合,我相信很快就能結束了。”

“我沒有給大家準備舒服的床,有的僅僅只是二十張行軍床”

“開始吧,同志們!”

就在陳國華帶著眾多工人們,在十一號倉庫里,猛干的時候。

北汽制造廠的工人們,已經議論紛紛開了。

好家伙,大家是完全沒有想到,段書記居然這么猛,還那么偏心。

由于任務緊,加上也保密,所以大家都不知道這個項目到底在忙碌些什么。

大家只知道是五天的任務時間。

食堂里,不少工人在吃午飯的時候,還議論紛紛。

第二設計部一組的吳夢雨等人,也是議論著此事。

“陳組長真是越來越牛逼了,現在直接干起了這樣的任務,好家伙,五天時間啊,這五天時間能夠干啥啊?”

“誰知道呢?”

“感覺陳組長怕是要不了多久,就不是我們組長了”

“可不咋地,現在一天到晚都很少見得到他”

“按理說他不是已經從北大畢業了么?中科院那邊也去得少了,咋還這么忙呀?”

他們聊著聊著,話題很快就歪了。

馬云祿、周德龍、李壽同、錢振鵬他們也在聊這些事兒,但他們的關注點,反倒是此次陳國華搞的科研任務。

“我猜是跟最近的干旱天氣有關,前幾天我還聽陳組長在討論這件事呢.”

“這跟干旱天氣有什么干系呢?難不成還能讓老天爺降雨?”

“我之前聽說過,好像是可以人為進行干預降雨的,對,干冰不就是可以么?”

他們幾人都是大學生,討論這些的時候,很快就聊到了這些知識點上面。

食堂的另一處,裴益民等人也都聚在一起。

各自的小圈子,就是這么來的。

“陳所長還真是年輕有為,段書記對他也是足夠信任啊.”

“嗯,聽說是安排了五名八級工人,十二名七級工人和三十名六級工人,可真是非常了得.”

“同樣是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為什么差距這么大呢?”

“哈哈,同人不同命唄?”

在氣象局這邊,劉志剛、吳榮林等教授也關注到了這件事。

聽說陳國華立了軍令狀,五天之內解決火箭彈、高炮彈、地面煙爐這三個增雨項目。

劉志剛他們都冷笑了一下:不可能!

(本章完)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