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文武制衡第一百三十章文武制衡←→:
老朱本來信心滿滿的覺得禁錢用鈔的政策會順利推行,可是現在也感覺到了不小的壓力。
各種消息渠道的反饋都不太理想,寶鈔的貶值凸顯的越來越明顯,便民的政策成為了擾民的政策。而且可能留下極大的隱患,讓后世子孫都無法修補這個漏洞。
哪怕是心里發愁,可是現在也只能暫時平穩一點,再想辦法解決這些隱患。
而農歷二月二十七日,朱允熥出宮了,徐達九年前因背疽病死,享年只有五十四歲。
配享太廟、賜葬鐘山之陰、老朱親自撰寫神道碑文,包括追贈徐達先祖三世皆為中山王。
而徐達有四個兒子,全都是老朱賜名,除了徐添福早夭之外,現在都非常顯貴。
“臣等參見皇太孫殿下,殿下千秋。”
在朱允熥下馬后,徐輝祖等人立刻行禮。
朱允熥笑著點頭,“都平身吧。”
徐輝祖是魏國公,徐膺緒現在已經升至中軍都督僉事,世襲指揮使。徐增壽肯定沒辦法像歷史上那樣被追封為定國公了,而是成為了南城兵馬司指揮。
“以后都是自家人了。”看了一眼徐妙錦,朱允熥笑著說道,“我私下里喜歡說笑,不用在我跟前恪守君臣本分。”
朱允熥話是這么說,但是其他人不敢信,包括徐達的小女兒徐妙寧都不信。
既然是徐達的忌日,那么在應天府的徐達三子二女肯定都要過來。包括徐輝祖的嫡子釋迦保,哪怕才虛歲四歲,這時候也都要跟著。
看著徐釋迦保,朱允熥說道,“本以為我們家里頭名字都是按字輩、五行相生相克,中山王府現在也是如此?說說吧,這個釋迦保是何意?”
徐輝祖立刻回答說道,“回殿下,只是起了小名,以期子嗣得以護佑。”
朱允熥直接說道,“改為徐欽。”
不出意外的話,這個徐釋迦保就是歷史上因為驕縱被朱棣勒令回家讀書、削去爵位,發配鳳陽的徐欽了。
徐達家風嚴謹,徐輝祖也是不茍言笑的人,很有可能是徐輝祖被朱棣削爵禁錮的原因,導致徐欽算是長歪了。
朱允熥賜名,徐家人自然開心,改名的事情也不是第一回了。徐輝祖就因為朱允熥的原因改了名,他的兒子也跟著得到改名,都很正常。
朱允熥上香后,看著徐達的墓碑在發呆。
歷史上的魏國公一脈和大明相始相終,或許徐達也沒有想到他徐增壽還能再為徐家爭一個爵位。可能更想不到魏國公這個大宗實際上是永鎮應天府,被排擠出核心圈。
就說開國六國公吧,實際上傳下去的也就是徐達這一支。
開國公常遇春這一支到了第八代常玄振才續封懷遠侯,也是在應天府留守。
韓國公李善長被誅殺,衛國公鄧愈的兒子卷入胡惟庸案被殺爵位被廢。曹國公李景隆被朱棣褫奪爵位,到了五世孫才襲臨淮侯。宋國公馮勝那邊,自然也是沒有爵位傳承。
開國功勛,在洪武、永樂兩朝幾乎都是被排擠出來了權力中心。
傅友德的潁國公爵位沒有傳下去,藍玉更不用說,湯和也是子孫接連早夭導致五世孫湯紹宗才續封靈璧侯。倒是沐英那邊還算好,永鎮云南不是隨便說說。
英國公張玉、張輔,成國公朱能為首的公侯開始占據權力中心的位置,開國功勛群體集體被冷落。
隨后又蹦出來一個戰神朱祁鎮一口氣葬送精銳京軍,讓強勢的勛貴集團瞬間被文官壓制,那又是另一碼事了。
真的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果不是知道歷史走向,誰能想到大明的皇帝以后需要用宦官去限制文官集團呢。誰又能想到強勢的勛貴集團,最終也是大權旁落以至于要仰仗文官鼻息。
五軍都督府形同虛設,兵權全在兵部。臨敵遣將,最后也都是文官統軍。
勛貴集團不爭氣是一回事,文官做大做強了是另外一回事。
還是需要考慮限制一些文官,天下承平之后文官的實力肯定會不斷發展。
軍機處、內閣等也確實可以考慮,朱允熥當然想要大權在握,可是他更清楚一個過度集中的皇權很有可能留下隱患,王朝的興衰要看皇帝的能力和品行。
徐妙錦上前,小聲問道,“殿下,可是有什么心事?”
朱允熥笑著搖頭,“我就愛亂想,說起來也沒什么要緊的事情。”
徐妙錦也松了口氣,徐家上下也都松了口氣。太孫殿下面無表情的樣子會給人很大的壓力,尤其是現在還是在祭拜中山王徐達的時刻。
看著徐妙錦,朱允熥笑著問道,“春日和暖,可有想要去的地方?”
徐妙錦就回答說道,“既然是踏青,自然去紫金山。如果是到了秋天,就去玄武湖。”
朱允熥就看著徐膺緒,說道,“聽到了吧?春日踏青就去紫金山,你和潁國公世子準備好。”
徐膺緒立刻領旨,皇太孫要是出城踏青就意味著沿途的護衛等等不能馬虎。
朱允熥指了指徐增壽,說道,“你這些天準備準備,雖說現在是踏青、也不該狩獵。只是女眷們游山玩水,文人士子曲水流觴,勛貴子弟就要英武。”
一想到此前朝廷頒發的勛貴將校承襲制度,徐增壽也明白太孫殿下要簡單考察一下武勛子弟了。
小小的徐欽努力跟著,但是小孩子到底小,沒力氣了就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朱允熥頓時笑了起來,其實也有人可以抱著徐欽,但是小孩子都喜歡鬧。
“這孩子有志氣,非要自己走。”朱允熥就說道,“不管是開國大封功臣,還是現在已追封五王,都是中山武寧王為首。文人想著謚號文正,我大明最多不能過武寧。”
徐輝祖等人面色一喜,死后封王也是無數臣子的終極追求,而謚號也是對于一個人的蓋棺定論。
大明現在的一些謚號規矩還沒有完全形成,徐達謚號武寧沒問題,這是典型的武將謚號。而常遇春的謚號是忠武,不是‘武’字開頭。李文忠是武靖,鄧愈是武順。沐英又是昭靖,歷史上的湯和則是襄武。
以后得定下一些規矩,臣子的謚號等需要定好規矩,免得有人亂來。
皇帝的謚號、廟號更要如此,隋朝以前皇帝的謚號都是一字或者二字。到了唐朝帝的謚號逐漸增加,基本上也都是十個字之內。實際上也就是李隆基,將先帝的謚號都改為七個字。
以后就越來越夸張了,歷史上的大明皇帝謚號不少,朱允炆給老朱的謚號十五個字,朱棣增加到十九個字。到了清代,將美言懿語各種堆積以至于達到二十五個字,那也不算什么了。
這事得朱允熥來做,先定下臣子的謚號準則。至于皇帝,老朱的身后事肯定是朱允熥來辦,現在總不好去好老朱討論一些謚號的事情吧。
以前的朱允熥也覺得一些繁文縟節沒意思,可是現在的他越來越覺得有些看似繁瑣的禮節等等非常重要,這些也代表著一些政策的走向,對民風民俗的引導。
祭拜徐達之后,朱允熥就回到了皇宮,他還有其他事情要做。
安慶公主著急忙慌的問道,“允熥,我出嫁了,東宮的事情你們能顧得過來嗎?”
“我兩個姐姐也有長進,東宮現在也沒亂七八糟的事情。”朱允熥信心滿滿的說道,“小姑只要踏踏實實的過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不用管我們。”
安慶公主一邊指了指深宮,一邊小聲問道,“那邊呢?”
“她回不來東宮。”朱允熥更有信心的說道,“她現在只要教好了老四和老五就行,哪里還有其他多余的心思。前些天老四過來,伱又不是沒看到。”
安慶公主一想也有道理,前幾天朱允熞過來了,姿態放的非常低。
意思就是他也是虛歲九歲了,希望朱允熥能夠允許他回鳳陽。不是一個人回去,而是跟著皇叔們一起回去。
朱允熥大度的允許了,自家弟弟還是要關心一下。雖然過去這兩年,朱允熥見到朱允熞的次數非常有限,不過無傷大雅的事情還是要做些表面文章。
安慶公主這才放心,隨后又問道,“有沒有你不好出面的事情,我現在給你辦了。等我下嫁了,再做事就不行了,到時父皇都要責罰。”
朱允熥想了想才開口,“還真有一樁事情得小姑出面才好,現在還有好多禮法不全,皇姑可以想法子讓勛貴女眷知道些。”
“我們這些婦人還能干涉朝政?”安慶公主懷疑的看著朱允熥,“母后在的時候,她明面上都不干涉朝政。”
朱允熥只能說道,“又不是讓你們左右、干涉朝政,她們回去一說就行。就說勛貴子弟多有驕縱,擔心敗壞門風這些。就說言傳身教重要,只是好多勛貴在外鎮守教不了子嗣后代,得讓朝廷幫忙。”
安慶公主就問道,“不是有勛貴子弟入宮侍衛、陪讀嗎?”
“那哪夠啊,文官還有科舉,一些士子也能熬出頭。”朱允熥就說道,“勛貴這邊都是早年有戰功,以后就難說了。沒個武學可不行,弄個京衛武學,以后武人就不只是投軍一條路了。”
安慶公主點了點頭,不過總懷疑朱允熥沒有說完整。
自家這個侄子做事總喜歡藏一些,不到最后時刻不說!
(本章完)←→相鄰閱讀:
《》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節與文筆俱佳的都市小說,88讀書網轉載收集大明:我才是皇太孫。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