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屏幕滾動,鼠標滾輪控制速度)第一百八十七章種田的朱家人大明:我才是皇太孫_第一百八十七章種田的朱家人小說作者:來點豬頭肉內容大小:2.36MB書頁:上傳時間:2024030105:02:20:ibiquta
朱有容算得上是風風光光的下嫁了,雖說她現在只是郡主,但是就算是一般的公主也不覺得她們的身份比朱有容更加尊貴。
皇帝的皇女多了,更何況偏心的皇帝不只是重男輕女,對于女兒也有明顯的偏心。嫡女就不用說了,安慶公主和寧國公主這兩位看起來才算是真正的女兒。
至于孫女,老朱能記住名字的孫女本身就沒幾個。可是誰讓朱有容和朱有齡是皇太孫的胞姐呢,以至于皇帝哪怕有些時候對她們有些不太滿意,但是看在朱允熥的面子上也會優待。
朱有容現在是郡主,說不定什么時候就成為了公主,有些身份是不會改變的。
回到東宮的朱允熥稍微有些不適應,朱有齡也有些不太適應。
看著四周,朱有齡說道,“小弟,大姐過兩天歸寧,說不準要好點。”
“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回來一趟還是要走。”朱允熥忍不住吐槽說道,“說起來你到底是怎么辦?我先讓人給你修個郡主府,你覺得怎么樣?”
朱有齡就說道,“大姐住在長興侯府,我偏偏住在郡主府,這像什么話!好些姑姑也都是居于夫家,我就不出挑了。”
這么說也沒什么問題,因為大明的公主出嫁的時候是有選擇的余地。
一來是直接居住在公主府,這也算是朝廷的產業,一旦公主不在了,朝廷是可以收回來的。
所以在歷史上也曾經出現過公主過世后,駙馬或者公主的子嗣想要留在公主府但是被趕出去的例子,也曾經出現過駙馬想要將公主府賣掉但是朝廷不許的例子。
除了住在公主府,公主自然也是可以住在夫家。就比如說老朱的長女臨安公主,她以前就住在韓國公府,這也是大明公主最有婦德的表率之一。
聽到朱有齡這么說,朱允熥就說道,“那隨你,反正公主府也是給你準備著,要是在張家住的不舒心,那就搬去公主府。”
朱有齡就笑著打趣,“我現在只是郡主可不是公主,你急著做大事可別連累我。”
“等你出嫁了,我就搬去乾清宮。”朱允熥忍不住吐槽說道,“祖父怕是真的急了,我真要是搬去了乾清宮,估計是很難再搬回來了。”
朱有齡眼前一亮,頗為激動的問道,“皇祖父到底是什么意思?是想著要傳位了?”
“他肯定是動了這心思,早就用子嗣的事情吊著我了。”朱允熥更忍不住吐槽說道,“總說只要我和妙錦有了子嗣,他就幫著我們帶孩子。”
朱有齡就連忙說道,“本就該如此,你要忙著朝堂大事,妙錦又沒有育過子嗣。真要是皇祖父不幫忙,那你們可有的手忙腳亂了。”
這話完全就是立場問題了,說的就好像老朱有著豐富的帶娃經驗一般。老朱子女加起來近五十人,可是真的要說他親自撫育的幾乎是沒有。
更何況這是在皇宮呢,朱允熥要是有了子嗣,自然也就會有各種宮女、嬤嬤幫忙撫育,帶娃的一些事情根本就不用操心。
話雖然是這么說,可是有些事情也算得上是所有人都心里有數的。
朱允熥大權在握,這已經不是什么秘密了。他現在手里的權力,和皇帝幾乎沒有什么區別。
甚至不夸張的來說,因為有著老朱的保駕護航,朱允熥手里的權柄更大,對于朝堂的把控能力也要超過歷史上的大多數皇帝。
畢竟很多的皇帝手里沒有實權,而朱允熥沒有這個顧慮。即使有人覺得這是狐假虎威,不過手里的權力是真的,這就足以讓人感覺到開心和滿意了。
朱允熥的成長速度和心性讓老朱歡喜,不少文武官員也都覺得這位皇儲如果現在就接手皇權,應該是不會出現什么變故,他能穩定住朝局。
這也是老朱現在總是放手的原因,他選擇的這個皇儲能力沒問題,這也超出了老朱一開始的預期。
別看朱允熥總是當著老朱的面說不急著接手皇位,可是老朱哪里看不出來一些事情呢。
哪怕現在大權在握,可是名不正言不順,再加上老朱時常也會唱反調,朱允熥有些時候也是有些束手束腳。
老朱就算是退位了,實際上也可以影響朝政。那就給他找點事情做,教育、撫養重孫,這就是老朱的條件,想要讓他放手就只能拿重孫來換。
朱允熥都給釣成翹嘴了,他沒有想到自己為了皇位不只是要靠祖父,靠父母,甚至連還沒有出生的兒子都成了談判的籌碼了。
大姐出嫁了,二姐的婚事也提上了日程,包括三姐朱有薇也都是要按部就班的如期成婚。
至于朱允炆的婚事更加沒有什么好說的,光祿少卿馬全之女馬氏已經被送到了杭州,成為了武林郡王妃。
朱樉歡天喜地的回來了,見到朱允熥就說道,“侄子,這一趟可是要謝謝你了。”
朱允熥就笑著調侃說道,“那二叔可要在京城多住幾天,現在是趕上了農忙時節,要是在老家的話,二叔這就要下地了。”
朱樉連連點頭,頗為感慨的說道,“父皇是來真的,真的給了三畝田讓我來鐘。這叫個什么事啊,我這手能提刀提槍,就是提不了鋤頭鐮刀。”
“二叔,這話要是讓祖父聽到了,就不只是三畝地了。”朱允熥笑著調侃,“現在京中上下都等著看秦王的收成呢,皇帝和太孫在種田,秦王也是!”
朱樉更加想要吐槽了,“其他的事情暫且不說,外頭都要開始說咱們老朱家又成了佃戶,都在忙著種田。”
這話也沒什么問題,因為現在的老朱家算得上上下一條心,都是在忙著農耕的一系列事情。
楚王朱楨、湘王朱柏等人就不用說了,最近這兩三年都是在忙著開墾田地,那也是在執行朱允熥的‘湖廣熟、天下足’的戰略。
周王朱橚就不用說了,除了編纂醫書之外,這位植物學家也負責要監督河南等地的開墾田地的計劃。
晉王朱棡在忙著在西北等地筑城、劃分草場,一些剛剛就藩的藩王也都要‘自食其力’,起碼他們的封地要多產出點糧食才行,要不然王府糧食都不夠。
畢竟大明朝藩王的供用,基本上是就近撥付,要是封地貧瘠的話,藩王也跟著難受。
蜀王朱椿是大明賢王,坐鎮成都的他不只是在忙著宣揚教化,也是在大力的發展、鼓勵農耕。
不夸張的來說,大明朝的宗室們基本上都承擔著一定的鼓勵農耕的任務,也都是在努力的去執行好這些事情。
朱允熥看著朱樉,開玩笑說道,“咱們老朱家本來就是佃戶出身,現在種田也不礙事。”
“不礙事不假,就是有些失體面。”朱樉忍不住抱怨說道,“祖父研究出來的那些糞肥是好法子,現在都是王府這邊先制肥。”
朱允熥看著朱樉,認真問道,“二叔,我可是你親侄子。這糞肥到底是誰制出來的,你心里沒數?”
“天塌下來也是你祖父制出來的糞肥,和你有什么干系?”朱樉振振有詞,義正詞嚴的說道,“要不是父皇旨意,各地藩王府都帶頭制糞肥?”
朱允熥瞬間無話可說了,因為朱樉這么說好像也是有些道理的。
廄肥、漚肥雖然不算是特別完美,可是已經看出來了一定的效果。老朱這樣的急性子可不能等到法子完美無缺了再推行,有了一定的效果就開始推行。
畢竟農作物生長需要時間,今年這一批糞肥能夠增加一些產量,那就是賺到了。研制出來了新法子,到時候再推行就是,糧食到了谷倉難道還能跑了不成?
更何況推行一些新法子也需要時間,百姓看到了一些成效、宣揚開來了,才能更加的普及。
所以各地藩王或者勛貴帶頭,不只是因為他們家大業大經得起折騰,更是因為上行下效。
朱允熥搖了搖頭,說道,“二叔,那糞肥真的是我找出來的法子!其他人暫且不說,咱們自家人得知道這個事情。”
朱樉很光棍的說道,“這事你去找你皇祖父說去,他要是說是你研制出來的法子,那就是你研制的。反正現如今聽著的都是你皇祖父研制的法子,其他人說什么都沒用。”
被摘了勝利果實的朱允熥嘆了口氣,“等著吧,過段時間說不定還有其他法子也是皇帝研制的,太孫辛辛苦苦忙了一場,什么都沒撈著。”
“皇位都給你了,還有什么好爭的!”朱樉就酸溜溜的說道,“我要是你,做了點好事就往皇帝身上推,哪像你還和皇帝爭功!”
朱樉心里更加酸溜溜的事情就是太孫這么直白的爭功,皇帝居然一點不生氣,反而是一副得意揚揚的樣子。
朱樉也明智的決定有些事情他不參與,因為他就是個‘外人’,多做多錯。
所以最好的辦法也就是踏踏實實的做好自己的事情,在老家種田反省,以及成為太孫大婚的主婚人,這就足夠了。
其他的事情,那就和他沒關系了!(本章完)
本文每頁顯示5000字共305頁當前第191頁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