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大明:我才是皇太孫小說>大明:我才是皇太孫最新章節列表 >大明:我才是皇太孫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大明:我才是皇太孫-第三百三十七章 能臣干吏
正文如下:
朱允熥非常重視海貿,也可以說這是一個嘗試,說不定影響未來深遠的嘗試。

唐宋時期雖然就有一定規模的海貿,對外的一些探索也是有的。只是這一切,也沒有改變天圓地方、農耕文明的認知,對大海沒多少人向往。

至于海外的一些事情,自然也就是更加沒有多少人在意,經營好華夏九州,這對于統治者來說才是最為根本的事情。

朱允熥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他也沒有想過一蹴而就的直接扭轉幾千年來形成的一些認知,也沒打算動搖農耕文明的根基等等。

但是對于海外的探索、對于海洋文明的一些嘗試,那也需要保持住,閉關鎖國這樣的事情可不能有。

還沒有登基呢,可是朱允熥需要操心的事情確實不少,對于他來說挑戰也確實不算少。

現在粗略的算一下,明年將會從南北兩端疏浚大運河,而對北平和天津的營建還需要持續下去,這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大明也要開始第二次的遠洋探索了,這一次不只是單純的海貿而已,同樣也需要不斷的發展一些外交,這兩件事情算得上是要一起辦。

好在準備的還算充分,今年花了大半年的時間都是在準備這些事情,所以也不用擔心特別多,不管是水手還是物資、官員,都會準備的足夠充分。

至于沿途消滅一些海盜,或者是打擊一些不臣等等,這也都是可以有的事情,該做的事情依然要做。

修建大報恩寺、營建帝陵等等,這些看起來也都是小事情了,這只是流程式的事情罷了,只要財政不算困難就會執行下去。

加開恩科、整頓吏治、持續的開發荊楚,對于北方也要恢復民生和漢族傳統等等,也都是朱允熥這個即將登基的新皇該做的事情。

持續的推進、鞏固寶鈔的地位,以及加強對開平、遼東等地的控制,以及進一步的打擊江南士紳等等,這也是該做的事情。

仔細想一想的話,朱允熥需要做的事情還不少,這還不包括可能會出現的一些政治事件等等。

沒辦法,該做的事情就是要做,這就是他的責任了,皇帝可不只是為了享受權勢。

茹瑺來到了文華殿,奏報說道,“殿下,臣等奉命將留用的前朝官員名錄、官職、政績等整理成冊,還請殿下過目。”

張福生立刻結果奏章送了過來,這又是一些大事需要處理了,對于朱允熥來說也是一個不大不小的考驗了。

朱允熥也沒有翻開奏章,問道,“如果換掉這些人,你覺得會不會出現一些個官員不夠,以至于地方政事受到影響?”

茹瑺回答說道,“回殿下,此前這些官員之中,品級最高者為知府,尚且只有兩三名,不至于影響地方州府政事。”

其實換掉以前各方勢力留下來的官員,這也是針對于基層的一些官員,畢竟老朱手底下當年也是有著不少各方勢力投靠而來的。

比如說劉伯溫等人,這都是在元朝當過官,然后才被老朱征召的。也包括傅友德,他其實就是降將。

但是現在就沒必要針對了,劉伯溫等人早就過世了,而且這些人當年的功勞也是被承認的,自然沒必要因此去說些什么。

傅友德就更加不用說了,大明的潁國公現在就是朝中的中流砥柱,在五軍都督府的地位也非常高,這人留著肯定是有大用。

朱允熥就說道,“這么說來還算不錯,如果只是知府的話,朝廷倒也不至于汰換一批官員就受到影響。”

知府在一些人眼里可謂是高不可攀的大人物了,但是在朱允熥的眼里,顯然是不太重要。甚至是在茹瑺的眼里,知府也不算是位高權重。

“這些年也沒出來幾個達官顯貴、朝廷重臣,這些人到底是本事低微。”朱允熥不無過河拆橋的說道,“這樣也好,現在換了他們倒也合適。”

茹瑺不好接話,本來這一次要換的就是一些基層的官員,他們仕途的起點低,想要爬到高位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更何況大明開國三十年了,當年留用的大多數官員要么是老死任上,要么是已經致仕了,或者是因為一些案子早就被罷官甚至處死。

所以說換了也就換了,這件事情真的沒什么大不了的,就是換掉一批年齡大的官員。

而且這么些年他們還沒能熬出頭,也說明這批官員的能力不夠,畢竟開國之初的時候不拘一格降人材,很多人也算是趕鴨子上架。

朱允熥看向茹瑺問道,“若是汰換這么些官員,現在吏部能不能有足夠多的官員?這可不是小事,這些都是親民官。”

茹瑺就信心滿滿的回答說道,“請殿下放心,吏部尚且有待選官,有些官員還在觀政,尚且未能外放。”

這也正常,正常情況下士子金榜題名之后就是要觀政一段時間,學習如何成為一名官員,然后才會讓他們走馬上任。

大明開國三十年來,還是儲備了一些人才的,這也不是一口氣換了幾千個官員,所以自然不存在什么官員方面的缺口。

茹瑺繼續說道,“尚且有在吏部備案的舉人,也可封官就任。縣丞等官員,也可升遷、管事。”

有著茹瑺的這些保證,朱允熥就安心不少,汰換一些官員看起來確實沒有什么壓力和挑戰,一切看起來也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現實情況也確實如此,科舉出身的官員不少,不要說進士了,舉人都可以選官為縣丞等基層官員,國子監那邊實際上也是可以選官。

再加上一些官員的升遷等等,大明暫時沒有出現官員冗余的情況,可是也沒必要擔心無人可用。

想要當官的人實在是太多了,現在的情況是有些人根本等不到機會,一個蘿卜一個坑的,哪有那么多的官職等待著這些舉人、監生呢。

朱允熥又問道,“只是這么一來的話,吏部的儲備官員就要少很多了。明年加開恩科,你覺得該選多少人為好?”

這對茹瑺來說就是新的挑戰了,這也是一個比較有壓力的事情,說到底這一次加開恩科也關系著不少人的前程。

朝廷也一貫如此,每一科到底選多少人沒有定數,可能是二三十人,也可能是一百多人,朝廷可能在官員上有了缺口,那就多中榜一些人。

茹瑺謹慎的回答說道,“回殿下,臣以為明年加開恩科,至少需一百三十人。除官員儲備之外,亦是彰顯殿下恩德。”

朱允熥對此也是一笑置之,加開恩科的含義大家都清楚,說到底就是朝廷有了大喜事,所以多開一科而已。

但是這就要算是彰顯朱允熥的恩德等等,這可能也就稍微的夸張了一點。那些金榜題名的人會認為是他們的學識,而不是全靠皇帝的恩典等等。

畢竟能夠赴京參加會試的,那也都是各省的舉人,都已經有了當官的資格了。這些人都是有真才實學的,算得上是讀書人當中的佼佼者了。

“這事情你和陳迪也要商議好,早些商議出來結果報與我。”朱允熥說道,“這事情還是你吏部為主,只是也不好太過。”

朱允熥還是小氣啊,多中榜一人,那就意味著需要多一份俸祿,所以就算是恩科也不能放開錄取,該嚴格控制人數的時候就要嚴格控制人數。

想要施恩的辦法有很多,絕對不是說‘擴招’就是絕對的恩典,這也不是最為根本的事情。

茹瑺對此自然也是心里有數的,要不然也不會只是報出來一百三十人,這放在科舉當中不算特別多,也不算少,中規中矩的水平罷了。

朱允熥和茹瑺簡單的聊了一下,隨后才翻開奏章仔細看了起來。說到底就是換掉一些基層官員的事情需要慎重,這些人久在地方,官微而權重。

茹瑺自然也是保持著足夠的耐心,現在這么個敏感的時刻,他自然也不希望出現什么幺蛾子,辦好了事情最為重要。

畢竟紅倉案之中,吏部也需要承擔一定的責任,現在都不敢說吏部的官員們就可以全身而退呢。

直到朱允熥點頭,茹瑺才松了口氣,看起來關于換掉此前留任官員的事情得到了太孫的初步認可了,這件事情算是順利過關了。

這對于茹瑺來說自然算得上是分內之事了,吏部尚書就需要管好這些事情,真的要是做不好也有些說不過去,那樣就會讓他的處境變得更為尷尬、兇險。

也不知道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茹瑺在面對朱允熥的時候感覺到壓力越來越大,這位太孫身上的氣勢也越來越足了。

汰換官員的事情算是基本上確定了,接下來會做的事情就是執行了,現在朝堂方面的方案已經是敲定下來了。

一步步慢慢來吧,很多的事情就是這樣,從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肯定還是需要步步為營,不斷的將一些事情給規劃好、執行好、落實好。

茹瑺這算是‘全身而退’了,嚴震直就急匆匆的來到了文華殿,他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奏報呢,工部尚書現在的壓力也不小。

作為以糧長入仕的大臣,嚴震直非常努力,“殿下,臣已經列好征調工匠、民夫名錄,還請殿下過目。”

這自然不會是具體的指哪一個工匠的名字,而是某個府、某個縣需要出多少人,需要干多少活、什么時候到地方開始服役等等。

朱允熥關心問道,“征調民夫不是小事,這都是青壯,關系著一家人的生計,切不可因此讓百姓生計受到影響。”

這話看似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真的擔心影響民生就不征調好了,可是現實情況就是該征調的就必須要征調、該服役的時候就需要服役。

嚴震直對此心里有數,連忙說道,“殿下大可放心,臣仔細算了時間,萬萬不至于影響百姓生計。”

農忙時忙著自家的生計,農閑時服徭役等等,這也是封建時代大多數情況下普通百姓的生活狀態,這也是對于普通百姓來說最理想的一個狀態了。

皇帝仁慈一點的話會考慮到百姓的生計,要是皇帝昏聵不顧百姓死活,那就是在農忙時也征調人服役,讓老人、婦女在家里干活了。

朱允熥自然不希望這樣的事情出現,這也就是他先前詢問嚴震直的原因了。

聽到嚴震直的話,朱允熥也就放心不少,這個工部尚書還是能夠理解、體會工匠的不易,所以一般情況下不會影響這些人的生計。

大規模工程的修建等等肯定是曠日持久,自然也就需要不斷的輪換工匠等等,合理安排好這些人服役的時間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仔細看著工程安排、人員安排,朱允熥不時問一問,嚴震直也都能夠對答如流,顯然是真正的精心規劃、認真調查了。

或許嚴震直不是六部尚書當中學問最高的,可能也不是那種能夠匡扶社稷的,但是作為工部尚書,他絕對是最擅長組織大工程、擅長人員安排的。

這就是老朱和朱允熥喜歡嚴震直的原因,這人是真的能辦事,不是正經讀書人出身顯然也不是問題,能做事就行。

“這一次看著些,若是有一些有本事的人,可以授之官吏。”朱允熥笑著開口,“若是再能為大明帶來一個嚴震直,那是社稷之福!”

嚴震直立刻跪下,“臣惶恐,不敢當此夸贊!”

對老朱、對朱允熥,嚴震直也確實是感激的,他可不是進士,也不是什么大儒,但是偏偏就是這個當初吏都算不上的富農成為了二品的尚書。

而且這位皇太孫對他的賞識是毫不掩飾,這又如何不讓嚴震直感動呢。說是士為知己者死都不為過,或許他當年都不敢想自己能夠成為尚書。

朱允熥心情很好,有能臣干吏在,做事確實可以輕松不少。

這一天天的也處理了不少事情,也值得他開心和滿意,事情都是一樁樁不斷辦好的,急不來的事情,慢慢去做、不耽誤就行。小說屋xiaoshuoge:xiaoshuoge如果您中途有事離開,請按CTRLD鍵保存當前頁面至收藏夾,以便以后接著觀看!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