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大明:我才是皇太孫小說>大明:我才是皇太孫最新章節列表 >大明:我才是皇太孫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大明:我才是皇太孫-第三百九十四章 主意已定
正文如下:
第三百九十四章主意已定第三百九十四章主意已定←→:sjwx

老朱想要回去的阻力就不小,要是大臣們知道還會帶著未來的‘國本’朱文垚,那肯定會無法淡定。

不過在這件事情上老朱和朱允熥也是比較堅決的,老朱既然回老家,肯定會帶著朱文垚。

不只是因為孩子現在一歲多的年齡,也是因為這一路必然不會有什么奔波勞累可言,不管是老朱還是朱文垚都會得到悉心照料。

回去祭祖之后再好好的住一段時間,這些也都是根本不用想的事情了。

說不定朱文垚得多開心呢,這孩子出生以后就是在皇宮。最熟悉的地方就是乾清宮和西宮,有事沒事去后花園轉一轉。

雖然皇宮的面積不小,不過外面到底是什么新鮮模樣,朱文垚還真的沒有見過。

哪怕現在是歲數小,可是帶著出去稍微看一看也好,算是長點見識。等到孩子大一點之后,朱允熥肯定不會將孩子一直關在宮里。

要是不去見識一下真正的民間模樣,想要治理好江山社稷也難,他的兒子不該是只知道權謀,更應該知道民間疾苦、知道民間百姓的訴求。

在老朱這里蹭完飯,朱允熥和徐妙錦就回到了乾清宮,也要準備安歇了。

忽然間張福生急促的說道,“陛下、陛下。”

朱允熥睜開眼,下意識的問道,“到點了,該上朝了?”

張福生立刻跪下說道,“恭喜陛下、賀喜陛下,賢妃娘娘為陛下誕下一子。”

朱允熥愣了一下,笑著開口,“好!安排一下,我去奉先殿祭祀。等到天亮,你親自去稟報太上皇。”

再添一個兒子,朱允熥自然是開心的。多子多福是一回事,主要也是雖然有著朱文垚這個嫡長子,但是也需要多些保險才好。

朱允熥也確實沒可能立庶子,朱文垚長大就會按部就班的被冊立為太子,然后繼承皇位。

甚至朱允熥和徐妙錦還年輕,小兩口也恩愛。如果徐妙錦再為朱允熥生下子嗣,那也是正常的事情。

忽然間朱允熥意識到不對,“皇后呢?”

張福生連忙回答說道,“賢妃娘娘臨盆前,皇后殿下親自過去照拂。皇后殿下指揮宮女、穩婆接生,皇次子殿下因而誕生。”

這才是當家主婦的風度和氣場,徐妙錦或許心里有疙瘩。但是作為皇后,她就應該做好這些事情。

朱允熥笑著開口說道,“讓皇后安排一下,早朝時令人去報喜。”

張福生自然也記下這件事情,只不過相比起朱文垚出生前的動靜,這個皇次子的出生看似是比較受重視,但是也沒有特別出格。

畢竟當初徐妙錦出生前就安排了報喜,出生那會兒更是老朱、朱允熥在奉天殿祈福等等。而現在呢,孩子出生了,朱允熥這才知道。

看似是不負責任,但是也沒什么可說的,這不只是嫡庶有別,更是因為如今的朱允熥也不好對于一些妃嬪或者庶子等過于重視。

給了他們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那是害了他們,這也是在動搖大明的皇位傳承秩序。

好不容易才撥亂反正,才算是進一步的明確大明的皇位傳承,朱允熥勢必不可能因為這些事情而開歷史的倒車了。

所以孩子出生了自然會感覺到開心,只是現在看起來這也只是皇次子出生了,對于大明的朝堂根本就沒有太大的影響。

事后朱允熥去奉先殿祭告一下就行,根本談不上當初朱文垚出生的時候還會祭告天地宗廟,這里頭是有著一些本質的差別。

甚至以現在的情況,朱允熥都不會立刻去看看孩子。主要是坐月子呢,現在只能問一問徐妙錦,只能問一問穩婆了。

既然醒了,那也就沒必要再睡,既然又有了兒子,該有的一些賞賜等等還是需要有。

先不說賢妃李氏那邊會給封賞等,她的娘家那邊也是要給些賞賜,好歹也是因為有了身孕、有了子嗣成為了正式的妃子,待遇和其他妃嬪肯定不一樣。

好在這些事情也確實不需要朱允熥操心太多,主要就是很多的封賞等也都是有跡可循的,朝廷此前也定下來了一些規矩、禮制等。

所以現在需要做的事情實際上也非常簡單,那就是按照朝廷的禮制進行封賞等,這些顯然也就足夠了。

過于恩重,那顯然就是適得其反了,這個道理朱允熥自然也是心里清楚的。

心情愉快的朱允熥腳步輕快,只是上朝之后顯然就有那么點心情不太美妙了,雖然昨天用了點小手段去躲清閑。

可是這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還是有些大臣沒有放棄,還是希望能夠通過勸諫讓太上皇和皇帝回心轉意,他們顯然是不希望冒任何的風險。

而朱允熥對此也是非常無賴,因為這些勸諫的大臣未必就是有什么私心等等,要是因此重則也確實有些說不過去。

皇帝和大臣在一些事情上的政見不合,有些時候也確實會有著那么一些僵持、對峙,看似是誰也說服不了誰,這顯然也不能只是用粗暴的手段就行了。

不要說朱允熥了,就算是老朱對這些大臣的時候,有時候也會退讓一步,政治有些時候就是在不斷的妥協。

無非就是老朱和朱允熥大權在握,想要讓他們退步的難度非常大,大多數的時候都是臣子們退讓一大步,然后皇帝的旨意可以得到貫徹和落實。

朱允熥就繼續和大臣們耗著,也沒必要擔心太多,大家繼續做著自己該做的事情也就行了。

大臣們繼續勸諫,這是他們應該做的事情,也沒有人認為他們這么做有什么不對,更不用擔心因此觸怒了皇帝。

而朱允熥這邊安排人手準備老朱回鄉的事情,準備的工作一點都不會耽擱,也不會允許有人懈怠,等到老朱起駕也就行了,大家都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

在這么個關鍵時刻,張福生安排的小太監出現了,“啟奏陛下,皇后殿下差人求見。”

不少人非常意外,因為都知道徐妙錦這個皇后的地位非常穩固,但是她一般是不會在朝堂上有任何的存在感,更別說這么正式的讓人在早朝時求見了。

在徐輝祖的緊張中,一個太監來到奉天殿,“啟奏陛下,寅時一刻,賢妃娘娘誕下皇次子殿下。皇后殿下令奴奏稟陛下,恭賀陛下。”

雖然早就知道這些事情,不過朱允熥還是非常開心,“好!賢妃為我誕下子嗣,該賞。”

隨即朱允熥就這么起身了,大搖大擺的離開了奉天殿。可是百官也沒辦法阻攔,因為他們也都是在為皇次子的誕生而在恭賀呢。

這不是找個理由開溜,這是真正的有了好事情,現在要去祭告宗廟了,這對于朱允熥來說是大事,是必須要去做的事情。

朱允熥大搖大擺的到了西宮,“祖父,我準備去趟奉先殿,您老人家過去嗎?”

老朱的態度很明確,“咱就不去了,你去祭告列祖列宗就行了。咱家允熥也是出息了,現在兩個子嗣了!”

老朱極為重視朱文垚,但是這不影響他希望看到朱允熥多幾個子嗣,這里頭一點都不沖突。

不過老朱隨即也告戒說道,“你和允炆當初鬧的不可開交,這些事情也要引以為鑒。你呢,當重嫡長,這些事情心里有數對吧?”

朱允熥肯定的點頭說道,“這些事情孫臣心里清楚,文垚就是我嫡長子,只待歲數到了就冊立為儲君。至于其他子嗣,我也會小心愛護。”

老朱就嚴肅的問道,“那你和咱說說,你怎么小心愛護?”

朱允熥一五一十的說道,“我的其他子嗣自然是到了歲數就冊封親王,到時候就就藩。年少時好好讀書、培養心性,只是不許接觸朝臣,不給偏寵。”

老朱露出笑容,其實朱允熥的意思就非常明顯了,那就是除了朱文垚以外的其他皇子,都是一概不準接觸到皇權,讓他們從小就不會有非分之想。

這就是老朱認為最正確的做法了,事關皇位肯定是需要小心、謹慎對待,皇子們的心思是一個大學問。

老朱自認為做的不錯,朱樉等人或許有些小心思,但是從來都不會表露,也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小動作,算起來在皇位這件事情上是本本分分的。

玄武門之變是不存在的,而唐太宗偏愛魏王導致太子李承乾惶恐以致想要造反,這也是需要吸取教訓的。

老朱就笑著開口,“這些道理你明白就好,咱也不擔心你這些事情。大是大非的事情你主意正,以后就這么做好了。”

朱允熥笑著點頭說道,“那我去奉先殿一趟了,我現在也是兩個子嗣了。我想著以后子嗣肯定越來越多,列祖列宗肯定也都跟著高興。”

跌跌撞撞跑出來的朱文垚扒著門框,“爹,玩。”

這孩子不一定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可是覺得他的親爹要出去了,這就開始不甘寂寞也想要出去玩了。

“給你添了個弟弟,這是好事!”朱允熥笑著逗孩子,“玩,我看你還有多久可玩,過兩年就要教你弟弟讀書識字了。”

聽到朱允熥這么說,老朱也只是在笑,既然朱文垚是嫡長子,那肯定就要從小開始管教弟弟們,這是應該做的事情。

可是朱文垚急啊,因為他的親爹看起來是沒打算帶他出去玩,而祖祖也沒打算帶他出去,這可就急壞了在家里呆不住、總是四處撒歡的孩子了。

聽著孩子的哭鬧聲,朱允熥也忍不住笑了起來,這些事情他不用多操心,老朱可以哄孩子呢。

祭告結束回到乾清宮,朱允熥問道,“孩子怎么樣?”

“看著不錯,哭聲透亮。”徐妙錦笑著夸贊說道,“看著也胖,臣妾得恭賀陛下了。”

看著朱允熥含笑點頭,徐妙錦說道,“陛下也該給孩子起名了,臣妾也該安排人記上宗氏族譜。”

朱允熥想都不想的說道,“還能是什么,這孩子以后就叫‘文均’。”

朱家的孩子起名沒有太多自由發揮的空間,朱允熥的子嗣只能是文這個字輩,再加上土字旁選個字。

徐妙錦笑著記下,看起來陛下對于皇次子的期望也不是特別高。其實從名字也可以看得出來,畢竟土字旁的字也有一些寓意不錯的。

不過徐妙錦也覺得沒什么可擔憂的,她的地位穩固,她的兒子地位更加穩固。

所以作為皇后,她是一點都沒有因為朱文均的出生而感覺到擔憂。她要做的就是做好母儀天下的皇后該做的事情,畢竟朱文均名義上還是要記在她名下。

嫡母,朱允熥所有的子嗣的嫡母也只能是徐妙錦。

再添一個兒子,對于朱允熥來說自然是值得開心的事情,只不過這也僅僅只是一些家事而已,對江山社稷等沒有半點影響。

該繼續處理朝政的時候就繼續處理朝政,這些才是當務之急,這些也是他關注的焦點。

不會只是和百官僵持,老朱回鄉的事情不算多難處理,也不需要分心太多,還有其他的一系列事情需要朱允熥持續的去跟進。

大運河的疏浚、吏治的整頓、即將揚帆起航的船隊,或者是大明的賦稅征收、寶鈔的正常化等等,哪一樁不是大事呢。

也包括五軍都督府的一些奏報,邊關軍事需要持續的關注等,甚至是武器的更新換代等,每一樁都是需要持續關注的大事。

這也就意味著不只是朱允熥需要忙的腳不沾地,其他的文武官員也都應該如此。

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也就沒有太多的人有精力去持續關注老朱想要回鄉的事情了。

更何況這件事情看起來也是根本就沒有辦法去阻攔的,太上皇興致勃勃不說,當今天子也是在全力的準備著。

這件事情根本就是通知一下百官,讓他們配合好太上皇回鄉祭祀而已,而不是征求他們的意見、得到他們的允許。

所以到底該做些什么事情,這些文武百官也都心里清楚。

在這個時候也就別再犟著了,還是配合著安排事情更加重要。:sjwx←→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