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住努努書坊kanunu)
第224章塵世亂起
姜雪寧的確想過:倘若自己是個壞人,便該防患于未然,扼險于襁褓。既然明知周寅之前世作惡,今生何不敢在他做大之前,早早將人除去,以免有今日的禍患?
可她若真是個惡人了,又怎么會救尤芳吟呢?
如果救了尤芳吟,便證明她不是個壞人。不是壞人,也就不會在一個人還為犯錯之前便因為他將來可能會犯的錯誤而先將其除去。
所以思來想去,竟成了一盤死局。
她就是這么一個人,所以必然遇到這些事。
若一定要究個根底,或恐是——
她還不夠強。
可若這般,世間事也太沒有道理。當年蕭燕兩氏聯姻不強嗎?謝居安到底身負了血海深仇,忍辱蟄伏二十余年;前世的沈瑯、沈玠不夠強嗎?一朝朝堂顛覆,橫死宮中,或者病死龍榻。
任誰強,也只強一時。
東風壓倒西風,西風又壓倒東風。
沒有誰能真的強一世。
天下的道理,怎么能以強弱來論呢?
臨走時,謝危仿佛看出了她心懷中縈繞的困惑,只淡淡道:“天下的道理,確不該以強弱來論。然而沒有強弱,就沒有道理。弱者總喜歡向強者講道理,可道理從不站在他們那邊。”
說完,他收回了目光。
那扇門又重新慢慢地關上了。
四下里靜寂無聲。
姜雪寧閉上眼,仿佛能聽到思緒浮塵的聲音。
又坐了許久,她才慢慢撐著地面,起身來,拿起謝危擱在邊上的那一碟桃片糕,吃了幾口。
黃昏時候,她終于從屋里出來了。
丫鬟們慌忙去布菜。
姜雪寧先喝了盅湯,才就著菜吃了一碗飯,洗漱過后,便叫人去找刀琴來。
聽見說姜雪寧要找自己,刀琴怔忡了半晌,才懷著忐忑不安一路來了,可立在臺階下時,那日尤芳吟罹難的情景又不免浮上心頭。
他不敢出聲。
只不過房門本就只掩了一半,沒關,姜雪寧埋頭在書案前寫什么東西,一抬眼已經看見了他,靜默了片刻,道:“你進來吧。”
刀琴攥著刀的手緊了緊,嘴唇抿成一條壓攏的線,終于還是無聲地走了進來。
案頭上放著筆墨。
簡短的三封信已經寫好,姜雪寧待其墨跡吹干后,便將信箋都折了,分別放進三只不同的信封,以火漆貼好,遞給刀琴:“周寅之一旦回京,忻州的事情便會十分棘手。你跟著先生多年,走南闖北,武藝高強,該有不俗的應變之能,所以這件緊要事,我想托你去辦。”
刀琴接了信,看著她。
姜雪寧續道:“這三封信里,一封是寫給定非世子的,這個人說不定你們比我更了解;一封是給鄭保的,他如今該已經成了宮中的秉筆太監,是個‘滴水恩,涌泉報’的人。況謝先生在京中的根基想必也不會那么快就被完全拔除,正所謂蛇打七寸,我希望你帶著這兩封信去京城,分交二人后,暗中協調京中事宜,替我抓一個人。”
刀琴愣住。
姜雪寧抬眸望著他,一字一句道:“是一個女人,在周寅之的后院,該是他的妾室,從其尚未發跡時便跟著他,喚作‘幺娘’。我不知她有沒有為周寅之誕下子嗣,倘若沒有便罷了,有的話一并帶走。”
刀琴問:“第三封信呢?”
姜雪寧起身,走到盛了清水的銅盆旁,將自己沾了墨跡的手指浸入,聲音平緩無波:“抓到幺娘后,留給周寅之。”
她搭著的眼簾下,是前所未有的淡漠。
刀琴靜默許久,才道:“是。”
姜雪寧道:“事不宜遲,你盡快啟程吧。”
刀琴卻駐足原地,似乎有話想說。
可唇分時,又覺喉頭發澀,無論如何,那些話也說不出口。
歉疚又有何用?
尤芳吟已經回不來了。
姜雪寧慢慢閉上眼,想起那個純粹的傻姑娘,便是打葉子牌也不忍心贏了別人,情緒險些沒能收住。
過了片刻,她強將它們壓了下去。
然后才對刀琴道:“你沒有錯,善也沒有錯。錯的只是那些仗人善、行己惡的人。芳吟不會怪你的,但她一定希望你幫她討個公道。”
刀琴原還強繃著,聽得此言,卻是鼻尖驟然一酸,眼底發潮,掉下淚來,砸在了手背上。
他扶刀跪地,但道:“刀琴必不辱命!”
然后才起身,拜別姜雪寧,徑直大步走出門去。
從忻州到京城,天下已經亂了。
周寅之這一路上,甚至有種做夢般的感覺。
明明來時一切尚好,到處都傳揚著邊關打了勝仗的消息,士農工商一片喜色;可在他一路馳馬回官道時,竟看見許多衣衫襤褸的流民,攜家帶口,大多是從南邊而來。
而且越往東走,流民越多。
終于在入京前一日,他覺得自己安全了,忻州那邊的人即便想要追來也不能夠,于是在驛館換馬的時候,問了一句:“本官從忻州一路回來,看見道中有流民無數,都是怎么回事?”
驛館的驛丞難得接待這樣的大官,唯恐伺候不周,忙諂媚地道:“嗐,您先前去了邊關,恐怕還沒聽說吧?都說是天教在南邊作亂,好像是要——”
周寅之心頭一跳:“要反?”
驛丞也不大敢說,湊得近了,訕訕一笑:“下官不敢講,外頭那些個流民都這樣傳,說不準是哪里來的謠言,所以都嚇得往北邊跑。”
周寅之的面色頓時寒了下來,他一手拽住韁繩,用力之大,幾乎使得韁繩粗糙的邊緣陷入掌心。
驛丞被他嚇著了。
周寅之卻再不多言,換過馬之后,竟然連停下來歇腳的意思都沒有,直接催馬上了官道,在天將暮時抵達京城。
第一件事便是回家。
在幺娘的伺候下,也顧不得回答她關切的話語,換過一身干凈的朝服,帶上那沒沾血卻好似血染的印信,立刻入宮覲見。
人到宮門口的時候,正遇上那吊兒郎當、晃晃悠悠從里面走出來的定非世子。
這不成器的紈绔還邁著八字步。
一身都是富貴氣,腰間叮呤咣啷掛了一打玉佩,知道的說他身份尊貴與人不同,不知道的怕還以為是街上那些個騙子小販,出來兜售一窩破爛貨。
瞧見周寅之,蕭定非眉毛便挑了一下,半點也不避諱地瞧他一圈,笑著打招呼:“哎呀,這不是周指揮使嗎?都從忻州回來了啊。不過你這一趟去得可不趕巧,里頭正發火呢。”
怎么說也是皇帝昔日的恩人。
這兩年他在朝里混了個禮部的閑職,倒結交了一幫與他一般不干正事兒的權貴子弟,還在京城里搞了個什么“逍遙社”,極盡風花雪月之能事,稱得上紙醉金迷。
周寅之雖也不是什么手段干凈、品性端正之人,可也不想與這樣的人多打交道,更何況蕭姝厭惡這個沒死的兄長,他自不會與蕭定非深交。
所以此刻只淡淡頷首。
連話都沒搭半句,他便徑直從對方身邊走過,入得宮去。
乾清宮里的情況,果然不好。
還沒走近,就已經聽見了沈瑯暴怒的聲音:“好個天教!好個天教!吃了熊心豹子膽,也敢卷土重來!也不看看一幫流民匪類,能成什么氣候!當年先皇怎么叫這一幫亂臣賊子伏法,朕今朝便怎么叫他們有來無回!來人,去宣國公蕭遠來!”
鄭保匆匆從門內出來。
迎面撞上周寅之。
周寅之對著這種皇帝身邊伺候的人,向來是客客氣氣的,于是輕輕拱手,壓低了聲音:“鄭公公,圣上那里?”
鄭保看他一眼,道:“一個時辰前的加急消息,兵起金陵,天教反了。”
尤芳吟下葬的日子,選在正月十四。
南邊漸漸亂了的消息雖然晚些,但也陸續傳到忻州。
前有朝廷,后有天教。
天下將亂,黎民不安。
別說是百姓流離失所,甚至就連他們想要扶棺回蜀也不能夠,幾經計較,竟只能在忻州城外找了個風水不錯的地方,將人下葬。
萬貫家財,為朝廷清抄一空;
鹽場商會,更已無半點音信。
這時候的任為志,喝了幾日的酒,操持著喪禮,一覺醒來看見外頭慘白的天光,聽見那喧鬧的動靜,跟著走到外面去,看見素服的眾人,還有那一具已經抬上了車的棺木,竟有種一夢回到往昔的錯覺。
孑然一身,形影相吊。
除了自己,一無所有。
姜雪寧也立在那棺木旁。
連那位很厲害的謝先生也來了。
任為志走過去時,就那樣久久地注視著姜雪寧,想芳吟若不來這一趟,或許便沒有這一遭的禍事。可沒有姜雪寧,芳吟當初也不會得救。
直到唱喏聲起,他才恍惚回神。
這位曾經潦倒落魄又憑借大膽的銀股絕地翻身的任老板,一身書生氣,卻又恢復原本那潦倒落魄的模樣,捧了牌位,走在前方。
出城。
入土。
安葬。
一座新墳便這樣立在了山腳,紙錢飛遍天。
姜雪寧靜靜地看著黃土越堆越高,最終將棺槨完全埋住,只覺得心內荒蕪一片,仿佛已經聲了離離的蒿草。
謝居安等人在后方看著她。
她卻在那新刻的墓碑前蹲身,輕輕伸手撫觸著那粗糙的石面,道:“我有話想單獨對芳吟講,讓我一個人多留會兒吧。”
眾人盡皆無言。
任為志先轉身離去,仿佛在這里多待一刻,都是煎熬。
其余人看向謝危。
謝危靜默半晌,情知很快便要離開忻州,也知尤芳吟在她心中有何等的分量,到底還是沒有多言,只吩咐了幾名軍中好手,隔得遠遠地看著。自己則與其余人等,到山腳下的平坦處等候。
誰也沒有說話。
然而過得有大半刻,正當謝危想叫燕臨上去看看時,那山林之中竟然驟然傳來了驚怒的暴喝:“什么人?!”
刀兵交鋒之聲頓起!
所有人都覺得頭皮一炸,悚然震驚。
燕臨的反應更是極快,想也不想便抽劍疾奔而上!不片刻到得新墳處,卻只見數十黑巾蒙面之人似從山上重疊的密林之中竄出,與周遭看護之人斗作一團。
這些人手持兵刃皆奇形怪狀,更兼一股詭譎,呼啦啦一甩,便套在人腦袋上,再一拽整個頭都跟著旋割下來!
端的是殘忍兇惡!
竟然都是血滴子!
燕臨顧不得許多,掃眼一看,原本那墓碑前面哪里還有姜雪寧蹤跡?!
對面山林中卻隱約有人影迅速離去。
今日本就是喪葬之事,又是在忻州城外,誰能想得到竟會有人神不知鬼不覺埋伏在此地?一行人等帶了兵刃的都少,軍中之人更擅群戰,打仗拼戰術,若論單打獨斗又豈能與江湖上這些刀口舔血的狠毒之人相比?一時半會兒竟奈何不得他們,眼睜睜被這幫人纏斗拖延,看著山林里的人影迅速消失!
“寧寧——”
燕臨目眥欲裂,一劍豁開了面前那名黑巾蒙面人的胸膛,滾燙的鮮血濺了滿身滿面,卻連擦也不擦一下,硬生生殺出一條血路向林中追去!
整座墳場,一時慘若地獄。
刀劍相交,肢體相殘。
血跡拋灑。
有那么幾滴落了下來,濺到那座今日剛立起來的嶄新墓碑之上,也將上頭輕輕擱著的一頁紙染上斑駁的血點。
謝危傷勢未愈,跟著來時,腳步急了一些,不意間牽動傷口,腰腹間隱約有洇出一抹鮮紅。
見得這場面,他還有什么不明白?
這一刻,只感覺天底下別無所有,僅余下冰冷肅殺、風起如刀!
他踩著腳底下那些躺倒的尸首,從橫流的鮮血當中走過,立到那座墓碑前,將那一頁紙拿了起來,慢慢打開。
已經有許多年,不曾見過這字跡了。
在這封信里,寫信之人并不稱他為“少師”,而是稱他——度鈞!
“大爭之世,聚義而起;汝本受恩,竟以仇報。苦海回頭,尚可活命。正月廿二,洛陽分舵,候汝一人,多至當死!”
“萬休子……”他面容蒼白,竟陡地笑了一聲,捏著那頁紙的手背卻隱隱有青筋微突,慢慢道,“正愁找不著你,倒自己送上門來。”()(→)全本小說,努努書坊所有小說為轉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全本小說,努努書坊只為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