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嫡女重生,皇上的小嬌嬌殺瘋了小說>嫡女重生,皇上的小嬌嬌殺瘋了最新章節列表 >嫡女重生,皇上的小嬌嬌殺瘋了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嫡女重生,皇上的小嬌嬌殺瘋了-第880章 你是醒月派還是守舊派
更新時間:2025-04-08  作者: 十二妖   本書關鍵詞: 言情 | 古代言情 | 權謀天下 | 十二妖 | 明智屋小說 | 嫡女重生 | 皇上的小嬌嬌殺瘋了 | 時安夏 | 岑鳶 | 十二妖 | 嫡女重生 | 皇上的小嬌嬌殺瘋了 
正文如下:
隨機推薦:

與此同時,京城茶樓雅舍間忽地流傳起一樁奇聞,竟與那才子之死的故事如出一轍,人人都在議論。

幾乎所有說書人都在醒木一拍后,拿錢辦事說話,“諸位可知,那池家大少爺是名動京城的才子,他夫人其實也是個深藏不露的才女?”

說著,說書人從袖中抽出一本藍布封皮的精致小冊子,又神秘說,“若想探知池家秘事,想必得從這本《青青閑話》入手。”

茶客們紛紛湊近,只見冊子封面上有用和書字體寫的“青青閑話”四個字。

但見那“青”字起筆如竹葉含露,收鋒處卻似燕尾掠水;“閑”字門框內一點朱砂,活像誰家小院門扉上褪了色的春聯。

說書人指尖輕撫書頁,“這本詞集可不簡單。楚笙先生親筆作序,說‘字字血淚凝霜雪,句句辛酸透紙背’;又說‘一粥一飯凝成韻,柴米油鹽著文章’。值得認真看,值得仔細讀啊!”

又說,“雪舟夫人更妙,每闕詞旁都配著水墨小像——畫的是……”

他賣了個關子,合上書,不講了。

臨窗一位青衣書生突然冷笑,“怕不是沽名釣譽!”

說書人卻不惱,只搖頭晃腦念,“長夜跪盡骨血寒,從此人間無春暉。唉,好個從此人間無春暉!”

堂下有那等喜詩詞的儒生,聽得莫名心都碎了一半,上前一步問,“可否借與我一看?”

說書人揚聲道,“這本是我自己掏錢買來收藏的,公子若要看,也自己買一本吧。”

說完,就有人抬上一摞書擺在一旁。

怪不得這么賣力,原來是賣書的!茶客們笑,卻不耽誤買。畢竟不貴,買來看看當個消遣。

說書人翻頁,念得更賣力了,“殘燈照影形骸瘦,一枕黃粱盡成灰。”

“九泉若遇舊時月,莫照人間未歸人。”

“跪碎階前三更月,余生不敢拾清輝。”

“剜心飼得恩義盡,留副枯骨立黃昏。”

念著念著,書就賣光了。說書人那叫一個激動啊,他賣出去的每本書都有抽成呢。

就有點悔恨,為何只拿了這點書,應該多進點。這念頭一起,他撒腿就往外去。

沒買到的人急,有人提醒,“外頭書店也有賣的,快去搶,再晚就沒了。”

“哪個書店?”

“哪個書店都有!快去快去!”

各書局書店門口排起了長龍,皆因池老太太去世的第八日,許多人都在傳,池家長媳霍氏出的那本《青青閑話》里有世人想要的答案

有慕楚笙先生盛名而來的文人雅士,有癡迷雪舟夫人諧畫的閨閣千金,更有那些存心要與楚笙先生唱反調的酸儒。

他們原以為這必是離經叛道的新詩,摩拳擦掌要將其批得體無完膚。誰知翻開一看,竟是本中規中矩的傳統詞集,倒叫這些準備口誅筆伐的人一時語塞。

不管如何,《青青閑話》幾乎將整個京城一網打盡。識字的看詞兒,不識字的看畫。

雅的品詞意調性,俗的嚼詞中秘辛;文人墨客爭相點評,市井婦孺口耳相傳。

說書人得了新話本,繡娘們尋了新花樣,連那走街串巷的貨郎,都學會在叫賣時唱上兩句“從此人間無春暉,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茶樓里日日有人爭論“拆到天明又重穿”寫的是池大奶奶哪件舊事。

更有人為這首落淚,“靈牌飛落碎簪花,鮮血淋漓濺白麻……從今不拜高堂月,怕照顱間未愈痂。”。

整首詞寫的是婆母用兒子的靈牌,砸得本已傷痛欲絕的兒媳鮮血直流,到死都還留有傷疤。

有人認為,這可能是寫詞者為了創作夸大其辭。

但有證人出來證明,說“池大奶奶接繡活的時候,時常暈倒。有一次就直接暈在了繡坊,被他們親眼看到隱在前額秀發中的傷疤。”

話題漸漸跑偏:天哪,堂堂池大奶奶還要出來接繡活啊?

有詞為證:銀針暗度五更寒,彩線偷傳市井間……朱門債,白頭嘆,兒啼猶在耳畔纏。

多少女子讀懂了《青青閑話》里的辛酸而暗自垂淚。

卻有那么一幫翰林院皓首窮經的老學究,他們拍案怒斥詞集“有傷體統”,說什么“豈有將閨閣瑣事、柴米油鹽入詞的道理?簡直是褻瀆詞章!”

這是要顛覆北翼詩詞的格局!

以黃醒月為首的年輕學士們當即反唇相譏。

他手持詞集立于文淵閣,朗聲稱此集寫盡民間疾苦,正是《國風》遺韻。

又舉當朝明德帝《習文詔》中“文貴有物,辭求其實”之語,直指那些風花雪月的詞章才是“虛浮無根”。

有人戲言,“黃大人你自己往日不也整日寫些‘月照梨花,柳絮沾衣’的風月詞,如今倒來教訓人了?”

黃醒月聞言不惱,反將手中詞集鄭重一收,笑,“諸君有所不知。本人不才,往日憑著點運氣,入了當今皇上的眼。”他向著皇城方向鄭重一揖,“當日皇上跟我說,‘文士吟風弄月無妨,然當知民間有凍死骨’。”

嘖!這也被他裝到了!光是這句“入了當今皇上的眼”就刺痛了多少人的心。

黃醒月又道,“本人幾年前寫的那首《賣花聲》,‘羅衣單薄春寒重’寫的是閨怨,但皇上替我將‘羅衣’換成‘葛衣’便是寫織戶女兒的忙碌艱辛了。”

滿座嘩然,跑了偏。

皇上親自替你改詩?狗東西黃醒月,你家祖墳冒的啥煙啊!

黃醒月嘿嘿笑,炫耀,“區區不才,就是運氣好。皇上用朱筆替我改動了幾個關鍵字,結果放在書肆里的詞集一賣,價格頓時翻了三倍不止,還一冊難求。”

貧窮的老學究們:“!!!”

滾滾滾,不想聽你說話!

兩派在翰林院吵得不可開交,倒讓《青青閑話》的銷量又翻了好幾番。

坊間笑傳,如今京城文人見面,不問“吃了么”,改問“你是醒月派,還是守舊派?”

便是在第九日,京兆府衙門前早早擠滿了圍觀百姓。

池家鬧了多日“不孝孫女逼死祖母”的案子,與池家才子離奇死亡案,由京兆尹趙立仁開堂會審。

更令人咋舌的是,刑部、大理寺和御史臺各遣要員列席,三司長官同坐明鏡高懸匾下,這般陣仗在京城已是多年未見。

地圖導航: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