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留言:
→:八三看書83ks,心聲被竊聽后,我成了大唐團寵!
乾隆皇帝游覽金陵,這座古城的美景讓他樂得都不想回去了。金陵的街道繁華熱鬧,店鋪琳瑯滿目,各色小吃香氣撲鼻。乾隆漫步在街頭,感受著這座城市的脈動,仿佛進入了人間仙境。他一聽說大炎的會試開始了,急忙派人去打聽詳情。畢竟大炎是他心愛的女兒陸玄心創建的,將來要是和大清合并了,那也是自家的產業啊。選拔人才,這可是關系到國家命運的大事,乾隆自然不能掉以輕心。
但是,當乾隆一聽到會試的體裁沒有限制時,他頓時火冒三丈。他瞪大了眼睛,仿佛聽到了天底下最不可思議的事情。“這怎么行!科舉考試體裁沒有規矩,那還怎么控制人們的思想?怎么鞏固皇權?這不是在搞亂朝政嗎!”他怒氣沖沖地一甩袖子,桌上的茶盞、筆墨都被他震得東倒西歪,發出乒乒乓乓的聲響。他的臉色鐵青,仿佛要吞噬周圍的一切。
永琪、小燕子他們看得目瞪口呆。他們從未見過乾隆如此失態,一時間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永琪一臉困惑,不明白乾隆為什么發這么大的火。他試著勸解道:“皇阿瑪,您這是何必呢?大炎的科舉制度雖然和我們不一樣,但也不一定就是壞事啊!”乾隆瞪了他一眼,仿佛要把他看穿。“好事?”他咬牙切齒地說,“這也算好事?選拔人才是國家的根本大事,怎么能這么兒戲?”
永琪和紀曉嵐他們對視了一眼,都無言以對。他們心里暗暗琢磨,乾隆這次南巡之后,怎么性情變得這么古怪?一會兒高興得像個孩子,一會兒又生氣得像個暴君,好像心事重重的樣子。他們不知道乾隆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只能默默地跟在他的身后,小心翼翼地伺候著。
其實,誰又能想到呢?大清的皇帝和大炎的女皇,他們其實是血濃于水的親人。大炎的繁榮昌盛,就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了大清的衰敗。這讓一直自認為是“天朝上國”的乾隆感到無比的屈辱。他無法接受自己的女兒竟然超越了自己,創建了一個比大清更加繁榮的國家。但是,一想到大炎的君主是自己的愛女,而且是位盛世明君,他又感到無比的榮耀。這種矛盾的心情讓他無法平靜,他不知道自己應該如何面對這個現實。
乾隆在金陵的每一天都過得非常煎熬。他既想看到大炎的繁榮,又不想承認自己的失敗。他的心情就像是一座火山,隨時都有可能爆發。而李清歌則悄悄地觀察著乾隆一行的動向。她聽說乾隆因為科舉體裁的問題大發雷霆時,只覺得好笑。她心想:“如果八股文真的那么好,明朝怎么會滅亡?清末又怎么會受盡屈辱呢?”
想到這里,李清歌不禁想起了前世那部膾炙人口的《鐵齒銅牙紀曉嵐》。在劇中,乾隆和紀曉嵐關于科舉的對話讓她印象深刻。紀曉嵐疑惑地問:“科舉考試和恩科有什么關系嗎?”乾隆意味深長地回答:“科舉的首要目的,并不是選拔人才,也不是教化百姓。”紀曉嵐更加不解了:“那到底是為了什么呢?”乾隆嘆了口氣說:“是為了把天下的才智之士都關進八股的牢籠里,讓他們沉迷在詞句之中,一輩子都研究不完。這樣士子們就會安于現狀,天下也就安定了。就算有幾個叛逆分子,也只是些小打小鬧的草寇,成不了大氣候。而如果讓文人們成為一無所有的平民百姓,他們就會肆無忌憚地胡思亂想,那是非常可怕的。”
李清歌深知乾隆的擔憂,但她并不認同他的觀點。她認為科舉制度應該與時俱進,應該讓學子們自由地發揮自己的才華,而不是被束縛在八股文的枷鎖里。她相信只有這樣,才能選拔出真正的人才,才能讓國家更加繁榮昌盛。因此,她決定繼續推行自己的科舉制度,讓大炎的學子們能夠在自由的天空下翱翔。
隨著時間的推移,金陵的科舉考試逐漸進入了高潮。學子們紛紛涌入考場,他們或緊張或興奮,但都懷揣著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未來的憧憬。李清歌站在考場外,默默地注視著這一切。她的心中充滿了期待和希望,她相信這些學子們一定能夠創造出更加美好的未來。
而乾隆則坐在龍椅上,神色凝重地看著下方的官員們。他的心中充滿了矛盾和掙扎,他不知道自己的決定是否正確。他既想保持大清的傳統和穩定,又想讓國家更加繁榮昌盛。這種矛盾的心情讓他無法做出決斷,只能默默地等待著考試的結果。
終于,科舉考試的結果出來了。大炎的學子們紛紛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他們的文章充滿了新意和活力,讓乾隆和所有的官員都眼前一亮。乾隆看著這些優秀的學子們,心中充滿了欣慰和驕傲。他知道自己的女兒沒有讓自己失望,她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華創建了一個更加繁榮的國家。
在這一刻,乾隆的心情終于釋然了。他明白了科舉制度的意義并不在于束縛學子的思想,而在于激發他們的潛力和創造力。他決定接受大炎的科舉制度,并將其推廣到大清,讓更多的學子能夠自由地發揮自己的才華。而李清歌也看著乾隆的轉變,心中充滿了喜悅和感激。她知道自己的父親終于理解了自己的用心良苦,也為自己能夠為國家做出貢獻而感到自豪。
和珅,那個圓滑世故、善于察言觀色的馬屁精,緊跟在乾隆皇帝身后,臉上堆滿了諂媚的笑容,附和道:“是啊,皇上所言極是,那他們要是真走上仕途,又會是怎樣一番光景呢?”他的話語中帶著幾分好奇,幾分試探,似乎想從乾隆的口中探知更多的圣意。
乾隆皇帝聽了,哈哈一笑,那笑聲中透著一股子得意與自信。“他們啊,肯定會患得患失,做事前怕狼后怕虎。”他搖了搖頭,似乎對那些被八股文束縛住的士子們充滿了不屑,“舍不得那頂烏紗帽和花翎子,更舍不得放棄到手的好處。這樣的人,又怎能擔當起國家的重任呢?”
從這番話中,不難看出乾隆皇帝對八股取士制度的深深不滿。這套制度,原本是為了選拔人才,卻漸漸演變成了束縛思想的枷鎖。它像一張無形的網,將全天下的聰明人都關進了一個籠子里,讓他們為皇帝所用,為皇權服務。自古以來,皇帝們都想著怎么加強中央集權,怎么獨裁統治。八股取士,便是他們手中的一把利劍,用來斬斷讀書人的思想翅膀,讓他們無法飛翔。
科舉考試,原本是為了選拔優秀的人才,為國家注入新的活力。然而,在八股取士的制度下,這一初衷卻完全背道而馳。選出來的,往往都是那些死守規矩、不懂變通的庸才。他們對國家、對百姓都沒什么好處,只是方便了皇帝自己。如果李清歌,這位大炎的女皇,也繼續沿用這套老辦法,那大炎的國運可就真的懸了。
會試考了七天,終于結束了。考生們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擔,一個個都如釋重負,迫不及待地跑出考場,盡情玩樂。金陵城里,商場、飯館、茶館、酒樓、戲院、按摩店,到處都是人聲鼎沸,熱鬧非凡。秦淮河邊、夫子廟街上,白天黑夜人都多得跟潮水似的,摩肩接踵,絡繹不絕。
地鐵和公交車里更是擠得滿滿當當,想找個站腳的地方都難。車廂內,考生們或興奮或疲憊地討論著考試的內容,而車窗外,則是金陵城獨有的繁華與喧囂。這座古城,仿佛也在為這場盛大的考試而歡騰。
然而,金陵的本地人卻嫌外面太吵,大多都躲在家里,吹著空調避暑,等這股熱鬧勁兒過去了再出門。他們或許已經習慣了這座城市的喧囂與繁華,但此刻,他們更愿意享受一份寧靜與清涼。
而皇宮里面呢,就跟外面完全是兩個世界。高大的宮墻隔絕了外界的喧囂與熱鬧,只留下一片寧靜與莊嚴。考試結束后,考生們的試卷都被密封起來,送到了宮里的文淵閣。那里,是皇帝和大臣們審閱試卷的地方,也是決定考生們命運的關鍵所在。
文淵閣內,一排排書架整齊地排列著,上面堆滿了各式各樣的書籍和試卷。負責閱卷的大臣們或坐或站,正仔細地審閱著每一份試卷。他們中間,有的人已經考中過進士,甚至有人還拿過殿試的三元及第。然而,因為他們都是八股文出身,所以思想可能有點死板,難以跳出傳統的框架。
李清歌深知這一點,她擔心這樣會漏掉真正的人才。于是,她創新了一種雙軌閱卷的方法,讓兩個人同時看一份試卷,而且這兩個人還得是老少搭配。如果他們對某份試卷有不同的看法,就交給上面的官員來決定。這種方法就像我們現在高考作文的雙評制度一樣,既保證了公平性,又提高了準確性。
李清歌早就對八股文的不合理之處提出了批評。在她的倡導下,現在那些老套的文體都不再吃香了。禮部和大臣們都明白她的意思,都盡量避開八股文,往新的方向走。然而,老習慣難改啊。這次會試的試卷,大部分還是擺脫不了八股文的影子。那些閱卷的大人們看得頭都大了,他們既想選拔出真正的人才,又不想違背皇帝的意愿。這可真是個兩難的境地啊!
而說到女科考試呢,情況就有點不一樣了。以前女子讀書,大多是因為興趣愛好、明理持家或者吸引風雅之士的注意。她們知道自己參加科舉考試沒什么希望,所以也沒怎么深入研究八股文。偶爾碰到了,也只是隨便看看,并不放在心上。然而,在李清歌的倡導下,女科考試逐漸得到了重視。她希望女子也能像男子一樣,通過科舉考試展示自己的才華和抱負。這一舉措,無疑為女子們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讓她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和希望。
這次科舉考試,對于大炎國來說,無疑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盛事。女考生們的參與,為這場古老的考試注入了新的活力。她們或許不懂得那套復雜的八股文,但這份“不懂”卻意外地成了她們的幸運。在考場上,她們或低頭沉思,或奮筆疾書,臉上洋溢著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未來的憧憬。閱卷的官員們,在看到這些清新脫俗、別具一格的試卷時,也像是擺脫了長久以來的束縛,審閱起來輕松自在,仿佛是在享受一場文化的盛宴,工作的樂趣油然而生。
反觀男考生那邊,情況就頗為不妙了。他們中的許多人,深受八股文的影響,十篇試卷里頭,有七八篇都是千篇一律的套路。那些閱卷官們,一個個眉頭緊鎖,頭疼不已,審閱這些試卷簡直就像是在受刑一樣。他們心中暗自感嘆,為何這些才華橫溢的年輕人,要被如此僵化的文體所束縛呢?
李清歌女王,這位大炎國的掌權者,對于會試的結果,并沒有過多插手。她坐在金碧輝煌的宮殿中,身著華麗的龍袍,威嚴而又不失慈愛。她深知,專業的事情應該交給專業的人去做。禮部的大臣們,都是她精心挑選出來的,他們忠誠、能干,是國家的棟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是她一貫的用人原則。她深信,潘曉明這些專家,能夠不負眾望,公正地評判每一份試卷,為國家選拔出真正的人才。
其實,在李清歌女王的心中,最看重的并不是會試,而是之后的殿試。殿試,那是科舉考試的終極舞臺,也是決定狀元、榜眼、探花這些榮譽的關鍵時刻。只有通過了殿試,才能成為天子的門生,光宗耀祖,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她期待著,在殿試中,能夠看到那些才華橫溢、志存高遠的年輕人,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科舉考試整整持續了好幾周,閱卷工作也是同步進行。這段時間里,整個金陵城都沉浸在一種緊張而又期待的氛圍中。大家都翹首以盼,終于等到了會試結果揭曉的那一天。
金陵城里,那叫一個熱鬧啊!鑼鼓聲、鞭炮聲此起彼伏,像是過年一樣。街道兩旁,掛滿了紅彤彤的燈籠和彩旗,處處洋溢著喜慶的氣氛。報喜的官員們,坐著禮部特制的新式電動小車,飛快地穿梭在街道上。這些小車紅彤彤的,特別喜慶,上面還裝飾著各種花卉和彩帶。它們像是一道道流動的風景線,把好消息送到每一位中舉的士子家中。
以前啊,報喜都是騎馬去的,現在換成了電動小車,真是時代在進步啊!老百姓們也都跟著小車跑,想看看是哪位才子中了舉。他們或議論紛紛,或歡呼雀躍,有的甚至還想沾沾喜氣,討點喜錢呢。小孩子們更是興奮不已,他們追逐著小車,嬉戲打鬧,仿佛這場盛事也給他們帶來了無盡的歡樂。
禮部除了派官員報喜外,還把會試的結果分成了男女兩榜公布出來。錄取的比例早就定好了,男七成女三。榜單一貼出來,圍觀的人多得不得了,擠得水泄不通。大家或踮腳張望,或低頭細看,生怕錯過了任何一個名字。那些中舉的士子們,更是成為了眾人矚目的焦點,他們的臉上洋溢著自豪和喜悅。
說到放榜啊,以前還有個習俗叫“榜下捉婿”。那些有錢的富紳們,會趁著放榜的時候來挑女婿。其實哪里是挑啊,簡直就是搶啊!只要聽到有人喊“我中了”,只要不是長得太丑的,立馬就被拉去成親了。婚禮什么的都提前準備好了,只等新人入贅。所以啊,以前的男孩子們都得小心著點,免得一不小心就被“捉”去當女婿了。不過好在現在大炎國法律保障了婚姻和人身自由,這種風氣就慢慢消失了。但即便如此,每當放榜之時,還是會有一些好奇的人們圍觀,想要一睹那些中舉士子的風采。
會試結果一出來,那真是有人歡喜有人憂啊。男考生們因為錄取率低,所以憂愁的多。他們或黯然神傷,或默默流淚,仿佛所有的努力都化為了泡影。而女考生們呢,因為以前就沒有科舉入仕的機會,所以大多不是為了仕途而學。她們中的許多人,都是出于對知識的熱愛和對自我的挑戰而參加考試的。因此,當她們得知自己中舉的消息時,大都大喜過望,仿佛看到了一個新的世界在向她們敞開大門。而那些沒有中舉的女考生們,也不會太過難過。她們知道,這次考試只是她們人生中的一個起點,未來還有更多的機會等待著她們去把握。
會試結束后,潘曉明就去找李清歌女王詢問殿試的日期。他身穿官服,頭戴烏紗帽,一副溫文爾雅的模樣。女王坐在龍椅上,淡淡一笑,那笑容中透露出一種威嚴和慈愛。她說:“朕最近正好有空閑,金榜題名自然是大喜事,如果能選出一甲三元那更是喜上加喜了。咱們就挑個吉日來舉行殿試吧。”潘曉明一聽就領命退下了,他趕緊讓人去查黃歷,想要找一個最好的日子來舉行這場盛大的考試。最后,他們定在了十天之后舉行殿試。
這十天里,整個金陵城都沉浸在一種緊張而又期待的氛圍中。那些中舉的士子們,更是忙得不可開交。他們或忙著準備殿試的考題,或忙著拜訪名師求教,或忙著調整自己的心態和狀態。他們知道,這場考試對于他們來說意義非凡,只有通過了這場考試,他們才能真正地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終于,殿試的那一天到來了。清晨的陽光灑滿了整個金陵城,也灑在了那些即將參加考試的士子們身上。他們或穿著華麗的衣裳,或帶著自信的微笑,或邁著堅定的步伐,走進了那座莊嚴而又神秘的宮殿。在那里,他們將接受皇帝的親自考驗,也將迎來他們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
殿試啊,那可是科舉考試的最后一道關卡了。通過了就能成為進士,成為科舉考試中的佼佼者。進士還分三甲呢!每一甲都代表著無上的榮耀和地位。那些士子們知道,只有通過了這場考試,他們才能真正地實現自己的夢想和抱負。因此,他們拼盡了全力,揮灑著汗水和智慧,在試卷上書寫著他們的未來和人生。
在古代科舉考試這條漫長而榮耀的道路上,頭三名如同璀璨星辰,尤為引人注目——狀元、榜眼、探花,他們不僅是知識的巔峰象征,更是被授予“進士及第”這一無上光榮的稱號,仿佛是天之驕子,站在了讀書人金字塔的最頂端,享受著世人無盡的仰慕與贊嘆。
緊隨其后的二甲,人數雖不似一甲那般稀少,卻也占據了錄取總數的三分之一,他們被尊稱為“進士出身”,這個名號聽起來同樣響亮,足以讓家族榮耀,鄉里傳頌。二甲之中,亦不乏才華橫溢之士,只是命運稍作安排,讓他們與一甲擦肩而過,但這份功名,已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終點。
再往下的三甲,人數最為龐大,幾乎占據了殿試考生的三分之二,他們的頭銜是“同進士出身”。雖然這名稱聽起來不如前兩者那般耀眼奪目,但同樣是寒窗苦讀的證明,是實打實的功名,足以讓他們在仕途上邁出堅實的一步。三甲之中,亦不乏勤勉努力、潛力無限之人,只待時機成熟,便能一展抱負。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二甲與三甲之中的頭名,還能額外獲得一個“傳臚”的美稱。這雖不及一甲的風光無限,但在授官之時,卻能帶來一些額外的優待與照顧,算是對他們努力的一種肯定與鼓勵。
離那決定命運的殿試還有十日之遙,考生們個個如臨大敵,不敢有絲毫的懈怠。他們一方面要溫故知新,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力圖在殿試時能夠引經據典,針砭時弊,展現出自己的真才實學;另一方面,還要耐心等待禮部官員的到來,為他們量體裁衣,準備那套象征著身份與榮耀的官服。這套官服,不僅是一件衣物,更是他們即將踏入仕途,邁向人生新階段的標志。
終于,萬眾矚目的殿試之日到來了。考生們身著新制的官袍,那鮮亮的顏色仿佛是他們心中燃燒的希望之火,映照出一張張既緊張又興奮的臉龐。他們整理好儀容,精神抖擻地踏入那座莊嚴的大殿,每一步都踏得堅定而有力,仿佛是在向世人宣告,他們已準備好迎接這場智慧的較量。
科舉之路,荊棘滿布,能通過鄉試者,便被稱為“舉人”,在民間,老百姓親切地稱呼他們為“老爺”。這份功名,雖不及進士那般顯赫,卻已足夠讓他們在當地謀得一份小官職,成為一方之尊。而那些能通過會試的貢士,地位則更為尊崇。他們雖未至殿試的巔峰,但已有了授官的資格,只是前程或許相對有限,難以輕易攀上高位,但即便如此,也已足夠讓人艷羨。
為官之人,自當注重儀表,尤其是在面見天子之時,更是不能有絲毫馬虎。這就像現代職場中的面試,西裝革履,整潔得體,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負責。考生們深知這一點,因此,在殿試之前,他們都會精心準備,確保自己以最完美的姿態出現在天子面前。
時間在考生們的緊張復習與精心準備中悄然流逝,轉眼間,便到了那決定命運的殿試之日。
那天清晨,天邊剛剛泛起魚肚白,考生們便已起床,跟隨著禮部官員的腳步,踏入了那座宏偉壯麗的大炎皇宮。這座皇宮雖是新修,卻并非完全照搬紫禁城的規制,而是融入了許多新穎的設計。李清歌,這位前世電視劇看多了的考生,對紫禁城的前三殿、后三宮、東西六宮、慈寧宮等布局了如指掌,但當她踏入大炎皇宮時,卻發現這里有著許多不同之處。
皇宮之外,多了許多新奇的設施,如健身區、娛樂區、噴泉、大花園、游泳池,甚至還有一個高爾夫球場,應有盡有,簡直就是一個豪華版的皇宮度假村。這些設施的存在,讓這座皇宮不僅充滿了莊嚴與肅穆,更增添了幾分生活的氣息與樂趣。
李清歌對這次殿試尤為重視,她特意選擇了保和殿作為考場。保和殿,乃皇宮三大殿之一,地位尊崇,僅次于太和殿。昔日皇帝冊封皇后、立太子等大事,皆在此舉行,可見其地位之重要。選擇這里作為考場,不僅是對考生們的一種尊重,更是對他們未來仕途的一種期許。
考生們生怕遲到,都提前一個時辰便來到了保和殿前。他們或站或坐,或低頭沉思,或仰望星空,每個人的心中都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隨著太陽緩緩升起,第一縷陽光穿透云層,照進了保和殿,殿試也正式拉開了序幕。
兩個禮儀官站在殿前,一個揮鞭,一個放炮。鞭聲清脆,炮聲隆隆,仿佛是在為這場智慧的較量吹響號角。鞭炮聲一響,考生們便紛紛提筆,開始在試卷上奮筆疾書。他們的筆下,流淌著的是對知識的渴望,對未來的憧憬,以及對民族精神的傳承與發揚。
這次殿試的題目,是關于洪災的應對。大炎國的建立,正是從幾年前的一場大洪災中崛起。李清歌出題時,心中別有一番用意。她想知道,這些考生們在面對自然災害時,會如何救災搶險,保護百姓。她深知,華夏民族自古以來便歷經磨難,但從未有一次磨難能夠打敗我們。我們總是在困難中站起,越挫越勇,這正是我們民族的精神所在。
她希望通過這個題目,能夠考察出考生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希望看到他們的骨氣與擔當。在她看來,一個真正的官員,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更要有為民請命、勇于擔當的精神。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成為國家的棟梁,為民族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大家都知道,這次殿試的主考官,可是當今皇上本人,李清歌。作為大炎的君主,也是唯一一位女帝,她今天要親自來監考,心中那份激動與緊張交織的情緒,如同春日里初綻的花朵,既期盼著陽光的溫暖,又懼怕著風雨的侵襲。
清晨的陽光透過云層,灑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閃爍著金色的光芒。李清歌身著繡有十二章紋的龍袍,那龍袍上的每一針每一線都透露著皇家的尊貴與威嚴。她輕手輕腳地走進了保和殿,仿佛怕驚擾了這份寧靜。她的內功深厚,走起路來悄無聲息,如同幽靈一般,只留下衣袂輕輕拂過門框的微風。
保和殿內,考生們早已端坐在各自的位置上,他們或低頭沉思,或奮筆疾書,筆尖在紙上沙沙作響,如同春雨落在嫩葉上的聲音,清脆而悅耳。李清歌的目光先是在男考生的考場上巡視了一番,只見他們個個神情專注,仿佛整個世界都只剩下了他們和手中的試卷。
隨后,她轉身走向了女考生的考場。雖然女考生的人數不多,但她們的存在卻如同荒漠中的綠洲,給這個以男性為主導的世界帶來了一抹不同的色彩。李清歌注意到,這些女考生們同樣才華橫溢,她們的字跡或娟秀或蒼勁,透露出她們內心的堅韌與執著。
就在這時候,李清歌的目光被一個女子吸引住了。她坐在旁邊,大約十七八歲的樣子,長得那叫一個漂亮,眉眼如畫,仿佛是從畫中走出的仙子一般。她的面容清秀,皮膚白皙,眉眼間透露出一種淡然的氣質,讓人忍不住想要多看幾眼。李清歌走過去仔細一看,哎呀媽呀,這不是杜若蘭嘛!她在《還珠》劇里可是出了名的美人,沒想到還是個才女。
杜若蘭坐在那里,神情專注地寫著試卷,仿佛整個世界都只剩下了她和手中的筆。李清歌仔細看了看她的試卷,只見宣紙上字跡娟秀,用的是東晉女書家衛夫人的簪花小楷,字體婉約得像樹一樣挺拔,清新得像風一樣自然。那字跡仿佛有生命一般,在紙上跳躍著,訴說著她的才華與智慧。文章寫得也是文采飛揚,引經據典,條理清晰,見解獨到。李清歌心中暗贊,真是個才女啊!比起紫薇來,那也是毫不遜色的。
回想起杜若蘭的經歷,李清歌不禁有些感慨。杜若蘭雖然才情出眾,但感情路卻不順。她曾經歷過一段痛苦的戀情,那段經歷讓她幾乎陷入了絕望的深淵。但幸運的是,她并沒有因此放棄自己,而是選擇了勇敢地面對生活,繼續追求自己的夢想。她出現在這里,其實和她的家庭背景也有很大關系。她是家里的獨生女,父親沒有兒子,就把她當男孩子一樣培養,讓她讀書寫字,習武練劍,希望她能聰明伶俐,保護自己。
李清歌看著杜若蘭,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感。她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影子,那個同樣執著于夢想,不畏艱難困苦的自己。她知道,杜若蘭有著不輸于任何人的才華和勇氣,只要給她一個機會,她一定能夠綻放出屬于自己的光芒。
想到這里,李清歌決定給杜若蘭一個特別的關照。她輕輕地走到杜若蘭的身邊,低聲說道:“若蘭,你的才華我早已有所耳聞,今天看到你的試卷,更是讓我刮目相看。我相信你一定能夠取得好成績,為自己和家人爭光。”
杜若蘭聽到李清歌的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抬頭看向李清歌,眼中閃爍著感激的光芒。她知道,這位女帝不僅有著超凡的才華和智慧,更有著一顆寬廣而溫暖的心。她感激地點了點頭,說道:“謝謝皇上的鼓勵,我一定會努力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殿試逐漸進入了尾聲。考生們紛紛交上了自己的試卷,臉上洋溢著或喜悅或緊張的神情。李清歌看著這些年輕的士子們,心中充滿了期待和希望。她知道,這些年輕人將是大炎未來的棟梁之才,他們將為這個國家帶來無盡的繁榮和昌盛。
而杜若蘭,也在這次殿試中脫穎而出,成為了眾人矚目的焦點。她的才華和勇氣得到了李清歌的認可和贊賞,也為她贏得了更多的機會和尊重。從此,她的人生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她將在李清歌的庇護下,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和幸福。
經歷了這次殿試之后,李清歌更加堅信自己的信念和選擇。她將繼續打破專制,提倡平等,讓更多的有才華的人得到機會和尊重。而杜若蘭,也將成為她心中永遠的驕傲和自豪。在未來的日子里,她們將攜手共進,共同創造大炎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
在思緒紛飛的時刻,杜若蘭的心境如同一幅緩緩展開的畫卷,每一筆都蘊含著深刻的體悟。春日里,窗外桃花正艷,微風拂過,花瓣輕輕飄落,仿佛是大自然對若蘭內心世界的溫柔回應。她坐在窗前,手中握著一卷書,卻并未真正在閱讀,只是靜靜地凝視著遠方,心中涌動著前所未有的清明。
女子,這個自古以來便被賦予了諸多束縛與期待的名詞,在若蘭的心中卻逐漸褪去了舊日的枷鎖。她意識到,女子并非必須依附于男子才能在這世間立足,她們同樣可以擁有屬于自己的天空,活出獨立而精彩的人生。愛情與婚姻,固然是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風景,但它們絕不是女子生命的全部。當得知李清歌頒布科舉新令,允許男女憑才學入朝為官時,若蘭的心中仿佛被點亮了一盞明燈,那是一直以來深藏于心的夢想,如今終于有了實現的可能。
于是,若蘭開始了她的求學之路。她以書為伴,夜以繼日地苦讀,她的才華在同輩中逐漸顯露,如同春日里破土而出的嫩芽,生機勃勃。從院試到鄉試,她一路過關斬將,每一次的成功都讓她更加堅定自己的選擇。最終,她贏得了前往金陵參加會試的寶貴機會,那是她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金陵,這座古老而繁華的城市,見證了若蘭的蛻變。會試的考場上,她揮灑自如,筆下生花,她的文章如同她的人一樣,清新脫俗,引人入勝。經歷了一段不幸的婚姻后,若蘭對人生的理解更加深刻,她的文筆也因此愈發成熟,字里行間透露出一種難以言喻的韻味。加之她擅長書寫簪花小楷,字跡娟秀脫俗,閱卷的官員無不為之贊嘆。最終,她在女榜中名列第六,這一成績足以讓她在女子中嶄露頭角,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緊接著,她踏入了殿試的殿堂。那是一個莊嚴而神圣的地方,金碧輝煌的裝飾,高聳的屋頂,都讓人感受到一種難以言喻的威嚴。若蘭站在大殿中央,面對著高高在上的李清歌皇帝,心中涌起一股難以名狀的緊張與激動。天子的威嚴讓她不敢直視,她只能低頭凝視著李清歌身上那件五彩緙絲十二章龍袍的精美圖案,那圖案仿佛蘊含著無盡的故事與秘密,讓她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熟悉感。
意識到自己的失態,若蘭迅速收斂心神,準備應對接下來的考驗。她知道,這一刻,她代表的不僅僅是自己,更是所有渴望證明自身價值的女子。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