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第423章三萬和十五萬第一卷第423章三萬和十五萬←→:sjwx
昨日斬首逆賊,而對兵亂時全城死難者的祭奠,被欽天監定在今日。
下午,薄陰天,北風寒涼。
城南某處早已搭好的高臺上,禮部侍郎親自主持祭奠,焚燒禱詞,高聲唱誦。
參與過守城的所有番號軍隊,都有將士前來參加儀式。旗幟招展,兵甲森嚴,大家齊刷刷列隊站著,肅穆無聲。
他們的外圍,就是趕來參加祭奠的百姓了。
人數比昨日觀刑的還要多,烏泱泱擠滿了場地,并延伸到附近的街巷中去,成千上萬。
惠妃拖著傷勢未愈的身子,也參加了祭奠。
李家大旗立在所有旗幟的最中心,她被人扶著站在旗下,儀式持續了一個多時辰,她撐到最后,一直筆直站著。
當禮部侍郎在臺上揮舞招魂幡,以奇怪的腔調高唱著“魂歸兮!魂歸兮!”,來召喚飄蕩的將士英靈和死難百姓的靈魂,引著他們安息。
惠妃等他唱到尾聲,高聲喊道:“我大梁的軍民不能白死。血債血償,我們厲兵秣馬,找韃子算賬!”
她周圍的下屬跟著高呼:“血債血償,我們找韃子算賬!”
“血債血償!血債血償!”
更多的將士們被感染,自發喊叫起來。
百姓們也激憤了。
“找韃子算賬!”
“血債血償!”
“踏平北瞿!”
“為死者報仇!”
擠滿了每條街道的百姓們一起高喊。
聲如驚濤駭浪。
儀式結束后,惠妃直接在李家大旗之下宣布李家軍重建,當場就可報名加入李家軍。
于是這一天,從下午到日暮,登記的書記官們手中的筆就沒停過。
后來一統計,光這短短一個多時辰,就有八萬人報名。
雖然其中不乏剛剛長成的十歲孩童,以及老態龍鐘的老頭子,甚至還有婦人和未嫁女子,但剔除這些人,也剩了七萬多健兒要加入李家軍。
到了次日,消息傳開,京畿附近也有很多適齡男子趕來,入城報名。
三日后,初步登記在冊的想要成為惠妃麾下兵卒者,已達十五萬。
李家軍大旗一戰成名,影響力可見一斑!
大梁軍民想要一血恥辱的心,可見一斑!
“惠卿,你傷勢如何了?何時能正式上任大將軍,替朕重組李家軍?”
這一天晚上,皇帝駕臨崇阿宮,親手為惠妃換藥。
惠妃身體僵直,坐在椅上,肩頭和腹部都露著,不得不承受皇帝的好意。
便是皇帝換藥擦藥的手法不大行,她也只能忍著疼。
稱贊皇帝能文能武,連換藥都能駕輕就熟,不愧是九五至尊。
這馬屁拍得太過生硬,皇帝都被逗笑了。
“你不擅長這個,別夸朕了,你只說,何日能上任?”
惠妃心想你嫌我夸得不好,我還不愿意夸呢。
面上卻謹遵緋晚幾次三番的叮囑,對皇帝一臉仰慕敬重,因為露著身體,還多出兩分羞澀。
“謝陛下關切。臣妾的傷不要緊了,看著雖然有些嚇人,但臣妾這兩日行動坐臥已經順暢許多,想來最多再養一個月左右,就能走馬上任。”
皇帝聞言含笑:“你可不要勉強。朕雖然盼著你重建李家軍,但你是朕的愛妃,朕不許你身體有任何耗損。”
愛妃?
惠妃第一次被皇帝這么叫,心里大不自在。
暗暗忽略不適,向對方保證自己一定沒問題。
皇帝頷首:“愛妃的忠勇,朕深知。來日十五萬軍隊交到你手上,朕只盼你早日訓練好他們,為朕分憂。”
最后一處藥上完,他給惠妃把繃帶纏好。
惠妃穿了衣服起身謝恩。
“正要稟報陛下,臣妾以為,雖然百姓勇氣可嘉,紛紛報名入軍籍以報效陛下,可臣妾出掌軍隊,經驗有限,十五萬可不成。況且,報名的人需要篩選,并非人人皆可加入軍中。所以,臣妾請陛下允許,最初讓臣妾掌兵五萬,已經是特別多了。若您同意,臣妾只想帶兵兩三萬。”
皇帝認真聽著,審視著惠妃的神色,緩緩地說:“十五萬減到五萬,著實差太遠了。惠卿,朕原本想著,讓李家軍重現當日輝煌。記得你家先祖最多的時候,手下可是有三十萬大軍的。”
“陛下,那只是先祖受命當元帥征戰時,所指揮的軍隊數量。李家軍原本的麾下將士,最多時只有不到十萬。臣妾不及先祖萬一,怎敢帶十五萬兵?若陛下真想讓臣妾多多帶兵,那也要等臣妾熟悉了軍中事務再說。”
惠妃百般推脫。
幾次三番之后,皇帝終于同意,讓她從報名的十五萬人里,挑選出三萬,作為重建李建軍的最初班底。
“多謝陛下!”
惠妃忍著傷口疼痛,恭敬給皇帝行了大禮,謝恩。
送走了皇帝,關上宮門,她倒在床上重重松了口氣。
跟皇帝周旋,比直接打仗還累!
皇帝離開時輕盈的腳步,嘴角的含笑,都昭示著她今日的請求是無比正確的。
這是緋晚在得知十五萬人報名后,悄悄給她遞的話,讓她務必跟皇帝陳情,只說自己才疏學淺,初期絕不能帶兵超過三萬。
惠妃只是脾氣爆,腦子并不傻。
所以立刻明白緋晚的擔憂,便依言行事。
只是她的陳情表還沒寫好送去御前,皇帝就迫不及待自己來找她了。
“娘娘,奴婢給你重新換藥包扎吧。”
西風心疼地看著主子身上扭曲的繃帶,關了門,立刻把那些繃帶都拆了。
惠妃閉眼躺著。
三萬就三萬吧……
只要皇帝信任她,三萬將士,不久的將來就會越變越多。
而若皇帝猜忌,十五萬也會七零八落,轉眼成灰。
作為李家最后一人,這個道理,她太懂!
她在西風精細溫柔的照料下,卸掉見駕時的緊繃,昏昏欲睡。
卻隱約聽到外頭嘈雜。
習武的她向來警覺。
睜眼問怎么回事。
西風出去探問,很快回來。
“娘娘,清涼殿走水了。聽說是長樂宮和春熙宮鬧刺客,一個刺客逃到清涼殿附近,人還沒抓著,但清涼殿卻出了岔子。”
春熙宮鬧刺客?
惠妃只聽到這一件事。
立刻坐起:“昭妃怎么樣?有沒有事!”:sjwx←→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