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277眼光長遠的領導干部,主動花巨大代價跟哈工大徹底綁死_sjwx
277眼光長遠的領導干部,主動花巨大代價跟哈工大徹底綁死
277眼光長遠的領導干部,主動花巨大代價跟哈工大徹底綁死
“資金我們校企辦可以提供,只收取20的利息,比銀行確實要高一些。”
劉德寶跟江山機械廠的孫茂成談貸款以及合作內容時,謝威同樣在向江北機械廠推銷學校的貸款業務。
學校掌握著超過4億的經費,如果不利用起來進行錢生錢,是浪費。
針對龐大的市場,這筆錢只是杯水車薪,哪怕要50的利息,也會很快就完全放貸出去。問題是這年頭的貸款的企業,有不少都是為了發工資。
至于收回貸款?
企業憑本事貸的款,憑什么還?
再說了,銀行是國家的,企業也是國家的,花的都是國家的錢,還什么還?能給干部職工發得起工資、能搞到項目跟經費的領導很容易得到升遷。
升遷后,企業的貸款跟已經離開的領導干部有什么關系呢?
謝威很清楚這年頭銀行貸款有多高的風險,所以刻意給劉德寶他們強調了寧愿不賺這利息,也不能能去冒風險。
最好的放貸對象,就是跟學校有合作關系的單位,那才能最好地把控風險。
“20啊?”
寧俊濤皺起了眉頭。
銀行貸款利率半年期也不過才6.57,一年期7.47,三年期7.56,五年期7.74。
問題是國家窮、居民收入低,銀行錢少,而需要資金發展的公司、項目又太多。
這就導致官方這利率僅僅是針對規模不大的貸款金額,當然,有上級主管部門領導批條子,利率自然那不會高。
否則,即使翻倍都無法從銀行貸到款。
謝威提出的利息對官方利率來說高了一些,可比民間借貸3050的利率,又低了不少。更重要的是,哈工大手里的資金多,有跟哈工大的合作,也不用擔心還不上。
“確實比銀行利率高多了。”
田貴榮見寧俊濤一臉為難,開口說道,隨后說出了讓寧俊濤意外的話:“如果貸款,不知道你們是否會限制我們的貸款使用范圍?”
“那是肯定要的啊。總不能你們貸款給干部職工發放工資或是福利、甚至貸款修樓房,我們也借貸給你們啊。這些資金是用于支持合作伙伴發展的特別資金。”
張鳴秋不樂意地懟了回去。
隨后看向謝威,不由感慨:這小子腦袋究竟是怎么長的?
做任何事之前都把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給考慮一遍,難怪他做事能如此成功,甚至在來學校之前,先讓他爹謝建國擔任紅光廠的廠長。
從一開始沒有紅光廠的經費支持,學校哪里能有現在這樣充足的經費?
怕是比對面的江北機械廠還不如。
至少江北機械廠沒有一個喜歡瞎折騰的領導。
“張校長,謝威,我們先回去討論一下吧。導彈研發的事情,我們肯定會全力配合,要人給人,要錢給我們盡量湊!”
寧俊濤沒有繼續留下。
再留下也不會有什么改變。
“這下他們不會再拖了吧!上次就因為拖,損失幾百萬的利潤呢。”
看著兩人離開的背影,張鳴秋心中更是感慨不已,人教人教不會,事教人,一次就夠。
上次火箭筒的事情應該不會再出現了。
“那也說不定。人吶,總覺得自己能掌控全局。”
謝威搖頭。
對于寧俊濤,他倒是了解。
寧俊濤不是李瑞跟自己老爹那樣對權利有著非常高掌控欲的人,或許說是沒有李瑞跟老爹謝建國的手段跟魄力更合適。
江北廠,并不是寧俊濤一個人的一言堂。
“怎么會!他們都愿意主動出錢拿遠火火箭彈加工業務啊。”
“那不一樣。”
謝威搖頭,“火箭彈的利潤是能看到,很快能到手。而防空導彈,現在還處于研發狀態,是否成功,是否有訂單,都不確定……”
“所以寧俊濤說什么資金盡量湊那也只是應付的說辭?”
“那倒是不至于,他的態度不代表整個江北廠的態度。”
謝威搖頭嘆息。
領導干部搞一言堂,容易出現問題;可要是搞皿煮,多個人就有多種意見,協調起來需要扯皮,甚至最后不了了之。
兩者間又很難達到平衡。
“對了,你之前說要回去一趟,你看什么時候回去?為了節省時間,讓飛機送你?”
想著短時內跟江北廠無法達成協議,學校的各種項目都在持續推進。
謝建國很長時間沒有來學校了,王征離開后,校企辦的負責人一直都沒落實,謝威也不太了解蓉城的情況。
“是謝柔想回去,等她忙完這陣吧。150遠火之前測試后發現的問題需要改進,這中間需要大量的理論計算……國防科大那邊的巨型計算機還沒搞定?”
一想到謝柔把自己當超級計算機,在腦海中模擬各種運算,謝威就心疼。
阻止又阻止不了。
“這事情我問問。”
巨型計算機對科研的作用有多大,哪怕張鳴秋不懂得技術研發,作為校長也是清楚的。
“這事情一定要優先,有了超級計算機,學校很多課題研究就會加快,校企辦的一些項目研究進度也會提速,尤其是戰機相關的核心部件研究……”
此刻,謝威如同領導給下屬布置任務。
張鳴秋也沒有覺得絲毫不對。
一直到謝威離開,才回過神來:“特么的,究竟誰是校長?這小子現在給我這代理校長布置任務越來越自然了啊!”
抱怨歸抱怨。
張校長是一點改變現狀的想法都沒有。
若是誰讓他改變現狀,訓斥謝威一頓,估計會被張校長直接揍一頓:讓謝威不高興了,他不當牛馬努力干活,自己這代理校長沒有功勞,如何在退休前更進一步?
“廠長,咱們真從哈工大貸款?”
兩人從土木樓出來,向著招待所走去,一直琢磨著謝威究竟什么目的的田貴榮實在想不明白。
“貸款到不是問題。20的利息看起來高,不需要跑關系,也不用各種審批,更是比民間借貸市場的利息低了很多。何況,民間借貸市場,哪能輕易搞到幾百萬?”
寧俊濤愁眉不展地搖頭。
“那???”
不是對方想要強行貸款給江北廠,那是什么?
“跟哈工大合作搞單兵防空導彈、近程防空導彈的事情。廠里不少人會有反對意見的……他們只希望享受現有的成果,一點風險都不愿意冒。”
寧俊濤說道。
“上次就因為他們反對,讓廠里白白損失了幾百萬的利潤,他們是一點都不顧廠里發展?”
田榮貴的聲音幾乎是從牙縫中擠出來的。
上次如果不接受謝威提出來的苛刻條件,連火箭筒都沒他們什么事,更不要說還能獲得幾百萬的利潤。
謝威這次直接解釋更是讓人破防。
“咱們得先回去整頓廠里……”
“我覺得沒有必要,直接跟哈工大這邊簽訂合同,干好了大家都好,干得不好也是你這廠長跟我這總工承擔責任!”
田貴榮不看好先回去整頓廠里。
那不是短時間內能完成的事情。
“我們不了解哈工大的防空導彈項目搞到什么程度了,需要投入多少……能投入的資金,都得從哈工大貸款……”
“您忘記了?咱們廠里機械加工車間的機床都是普通機床,要提升制造能力就得進行數控化改造,蓉城的紅光機械廠廠長是謝威父親,生產的數控系統跟滾軸絲杠是哈工大研發的……”
想要從哈工大獲得更多業務,自然需要全方位增強跟對方的合作。
寧俊濤眼神頓時亮了。
“還有,我們廠里有自己獨立的電話交換站,還是建廠時期的人工交換機,也可以更換上哈工大研制的程控交換機……甚至,我們可以想辦法說服市郵電局……”
“說服市郵電局還是算了,我們在吉林的影響力沒那么大。”
寧俊濤急忙打斷了田貴榮的話。
江北機械廠屬于重點軍工企業沒錯,可吉林同樣是國家的重工業基地,在一五期間就建立了化工基地,是全國化工搖籃,經過二十多年的建設,已經有了完善的化工產業體系。
相對來說,整個JL市的資金,是向化工領域傾斜的。
江北機械廠是軍工廠,不歸地方政府管轄。
“反正是能合作的,全部合作,把我們跟哈工大綁死在一起!”
田貴榮咬牙說道。
“這會不會太那啥了?”
“不會!哈工大只是學校,他們有充足的經費,研發能力也強,到現在并沒有大規模建立生產基地跟工廠的意思,我們如果不抓住機會在目前哈工大還沒發展成巨無霸的情況下跟他們綁定,以后連合作的機會都沒有!”
“不至于吧!”
寧俊濤沒想到,隨時不停怒罵哈工大的田榮貴對他口中的“混蛋”單位如此重視。
“怎么不至于?哈工大可是國內第一批重點大學,現在擴張的速度快不說,又恢復了博士工作站……之前哈軍工被拆分,導彈工程系留在國防科大,其他學校分了一些……但是哈工大恢復了航空航天系……”
田貴榮認真地給寧俊濤分析著。
大學最大的優勢就是有著雄厚的科研實力,唯一的缺陷就是上級財政撥款太少,需要搞的課題太少,這就導致科研進展緩慢。
隨著哈工大把研發出來的武器賣到國際市場上,制約他們發展的經費問題就不再是問題。
“那咱們得好好研究一下方案,看看如何能跟哈工大加深合作。”
寧俊濤聽完,瞬間覺得這確實是江北機械廠發展的巨大機會。
廠里不僅缺項目也缺研發經費,如果跟哈工大綁定在一起,成為他們研發出來的產品的生產工廠,各種問題同樣得到解決了。
很好。
非常完美。
“還有,哈工大的畢業生,咱們可以借著合作的機會優先選擇,哈工大自己培養的人才,跟學校溝通更容易,隨著他們成長,廠里的技術實力也會快速提升……”
越聽,寧俊濤就越興奮。
“如果回去跟廠里的領導干部討論,像之前那樣出現扯皮的事,天知道要扯多久,到時候別又錯過了機會!”
“那行,咱們再研究一下,晚上請張校長喝酒,打聽一下學校的情況。”
“可別。先把方案確定了再找他們。”
寧俊濤沒有反對。
兩人直接回了招待所開始琢磨如何能更大規模地跟哈工大進行深度合作,從而綁在一起,利用哈工大的科研能力發展江北機械廠。
哈工大培養的人才,都是要輸送到全國相關單位。
合作者,肯定優先享受人才分配,這樣不僅能積累基礎,也能積累人才。
第二天劉德寶帶著江山機械廠的孫茂成等人回學校,得知對方的來意后,寧俊濤才意識到沒有先回去跟廠里領導干部商量是多么明知的選擇。
得知江山機械廠是為遠程火箭炮而來,人家提出要使用哈工大的程控交換機、使用哈工大的數控系統,甚至連新增加的設備,都從跟哈工大有合作的哈一機采購……
那魄力,可比他們大多了。
“直接照他們的合作方案抄,然后再增加單兵防空導彈、近程防空導彈研發的合作就行了!”
感覺到了壓力后,寧俊濤果斷拍板。
對于江山機械廠提出的合作方案,謝威是一點都不意外。
世界上永遠不會缺乏目光長遠的人。
尤其是這個年代中國的領導干部。
要不是他們長遠的目光,在改革初期就對未來數十年進行了長遠規劃,中國也不可能在從成立時的一窮二白在短短不到百年,就引領整個藍星踏上星辰大海的征途。
“有個問題,合作時間長了,一旦合作方基礎發展起來,積累了足夠的資本,到時候要撇開我們單干……”
劉德寶著急地表示了擔憂。
最開始校企辦跟花都油脂化工廠合作時,謝威就提出了雞蛋不能放到一個籃子里。
才過去多長時間?
他居然忘記了!
“軍工技術合作與民用技術合作不同。劉書記,軍工技術的研發,很多時候不是以利潤為第一考慮的目標,而是技術提升,讓我們的技術縮短跟國際的差距;民品不一樣,必須以市場利潤為導向!”
謝威認真地解釋著。
軍用技術如果要去考慮利潤,基本上很難。
別的不說,即使99坦克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前的99年就已經定型投入生產,可到最后部隊依然沒有把所有坦克全部換裝成99系列坦克。
落后的96系列依然大規模存在。
甚至15式輕型坦克出現后,PLA也沒有大規模列裝,而是選擇攢家底的方式,一年生產一點,只是保持軍工廠的軍工生產能力。
說到底,搞軍工的單位,別想發財,但是也絕對餓不死。
唯一能發財的就是軍品外貿……
全國多少先進技術裝備,能出口的又有多少?
哪怕到謝威離開自己那個時代,殲20都從小甜甜變成了牛夫人再到老奶奶,也是終究沒能出口的。
“何況,有些先進裝備,即使花費更高成本研制出來,但凡危害到國防安全,別說上面不會允許,我們自己都不能去想著賣出去……”
謝威義正言辭地說道。
劉德寶嘴唇動了動,正準備反駁。
謝威又補充了一句:“當然,如果生存都成了問題,只要不會嚴重威脅國防安全,首先得考慮生存下去……”
好話歹話全都由謝威說了。
劉書記還能說什么?
此刻,他什么都不想說。
“那就這樣跟他們簽合同?”
“122廠那邊還沒有明確的答復么?如果他們不合作,直接告訴他們,咱們放棄跟他們合作造車了!全國這么多單位呢!”
122廠的合作,這么多天都沒敲定。
謝威不樂意了。
看看江北跟江山機械廠,同樣都是軍工單位,122廠為什么做事如此磨蹭?
早點把哈飛宏光推向市場,在外資汽車技術跟品牌尚未大規模涌入之前快速占領市場、積累資本跟技術經驗,然后向轎車進軍。
等到汽車業務發展壯大,合資品牌崛起,國家開始加大汽車產業的扶持,那時候,校企辦手里捏著的哈飛汽車股份也就可以出手了。
到時候哈工大能獲得龐大的經費,購買股份的單位也會因為未來十多年國內汽車產業的快速增長而獲得大量投資收益。
多好的事情!
可現在,122廠因為謝威以500萬要40股份而不簽合同,八字這一撇都沒成。:sjwx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