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問九卿小說>問九卿最新章節列表 >問九卿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問九卿-第35章 各懷鬼胎
更新時間:2024-12-24  作者: 姒錦   本書關鍵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姒錦 | 明智屋小說 | 問九卿 | 姒錦 | 問九卿 
正文如下:
:yingsx第35章各懷鬼胎第35章各懷鬼胎←→:

薛月沉嫁給李桓多年,但夫妻雙雙同回娘家的日子,并不多見。

外頭動靜鬧得那樣大,“死而復生”的人在家里和老娘抱頭痛哭,這怎么看怎么滑稽。

薛月沉來的路上,還滿心沉浸在三叔過世的悲痛中,如今一看這出,大氣都出不勻了。

“父親,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薛慶治看著她笑道:“此事說來話長,你三叔剛回來,受了些驚嚇。你去陪陪祖母和家里姐妹,說說話……”

薛月沉蹙眉,再看一眼李桓平靜的面孔,心下就明白了。

怪不得王爺會陪她回來……

想是提前得到了消息。

卻把她蒙在鼓里。

李桓神色平靜:“去吧。我和岳丈有話要說。”

薛月沉笑著應是,心下惻然。

李桓是個沉穩內斂的人,乍一看去,便是那謙謙君子的模樣,嘴上噙笑,神色溫柔,可他寬肩長身地往那兒一站,整個院子里的氣氛便仿若被一層寒霜籠罩下來,瞬間凝重。

皇子天然自帶一股氣勢。

何況上京無人不知,皇帝生五子,端王是第一。

這位是長在皇帝心尖尖上的人,眾人見了,哪有不敬畏三分的。

薛慶治上前揖禮:“請王爺移步會賢堂。”

李桓平平抬手,“薛尚書請。”

“請。”

家眷都很識趣地讓到一側。

薛綏扶住老太太的胳膊,混在人群里,視線微垂。

李桓卻在走到她的面前時,腳步一頓。

他不動,世界便安靜下來。

眾人齊齊看過來,李桓的目光落在她的臉上。

薛綏可以感覺來自頭頂的審視,以及那人目光里的威壓。但李桓沒有說話,旁人也都屏住氣,不敢貿然開口。

畢竟誰都知道,薛六是要抬入端王府,侍候這位爺的人,那便是他的人。

有小片刻,周遭是沒有聲音的。

薛月沉就站在李桓旁邊,如刀刻骨,度日如年。

她強自鎮定,淡淡看了薛綏一眼,“殿下,怎么了?”

李桓平靜地收回目光,神色淡然。

“無事。”

他負手走在前面,身姿挺拔,衣袂輕拂。

薛月沉深深看他一眼,回頭把翡翠喚到身旁,壓低聲音細細交代:

“你領六姑娘去永興坊的珍寶閣里買一些王爺素日喜愛的糕點回來,若一會爺留下用飯,便讓她獻上,說是她的一番心意。”

翡翠屈膝應是。

剛要走,薛月沉又急忙喊住她。

“慢。”

翡翠停下腳步,等著。

好半晌才聽薛月沉幽幽嘆氣。

“告訴六姑娘,衣著潔凈素雅便好,萬不可打扮得花枝招展。殿下喜端莊持重,不喜妖冶媚俗。初初相見,莫要失了禮數,惹王爺厭煩。”

翡翠心知主子的別扭。

一面想讓妹妹擋災,替她誕下王爺的子嗣。

另一面,又不甘心妹妹靠夫君太近,不肯輕易將夫君予人,也著實難為她。

會賢堂是薛府的會客堂。

因端王殿下的到訪,此刻透著一股忙碌。

十來個訓練有素的丫頭掌事,身著統一的青荷色制衣,梳著利落的發髻,早早在門口垂首恭迎。

薛慶治將端王請進去,她們便魚貫而入,手腳麻利地將茶水點心奉到堂上,然后默默退下,半點聲音都沒有。

屏退下人,屋子里安靜片刻。

李桓不緊不慢地低頭飲茶,姿態優雅閑適。

薛慶治在一旁偷偷察言觀色,略顯局促。

“今日下官家丑外揚,讓殿下看笑話了。”

李桓這才不緊不慢地放下茶盞,指尖輕輕摩挲著茶盞邊緣,眼里閃過一抹笑痕。

“這雨前茶,很有些澀味。”

薛慶治見他不提薛慶修死而復生的事,想是已經得了消息才來的,生怕他誤會自己知情不報,額上汗珠悄然冒出。

“我二弟從江州托人捎回來的新茶,想是今春的雨水不夠豐沛,這茶葉失了幾分靈氣,入不得殿下的眼。下次若有佳品,再呈殿下品鑒。”

李桓仿若未聞,突然掀唇,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笑。

“尚書大人可聽說過舊陵沼的北斗七門?”

薛慶治不知他為何問起這個,愣了愣。

“下官略有耳聞,只是那地方神秘莫測,守尸人不與外界往來,誰也說不清其中的門道與隱秘,以訛傳訛者多了,也就分不出哪個是真,哪個是假了……”

李桓端坐不動,眼神看來,仿若能穿透人心。

“本王最近倒是得了些風聲。北斗七門受詔使指令行事。此人行蹤詭秘,據說身負絕世技藝,智謀超群,得之便可縱橫捭闔。”

薛慶治心中“咯噔”一聲,暗覺此事棘手,臉上卻不動聲色,“下官愚昧,不知殿下為何提及此人?”

李桓:“若此人能為我所用……”

話語未盡,卻飽含深意。

薛慶治趕忙欠身,深深拱手道:“恕下官直言。舊陵沼,是先帝下過嚴旨的封禁所在。無論是百官,還是皇室宗親,皆不可與之有牽連往來……”

李桓一笑:“只要有心,萬事皆有轉圜。薛尚書可讓靈虛道人窺破天機,本王因時制宜,也是順應大勢之舉。”

薛慶治有點摸不準這位天潢貴胄的脾氣,只覺得后背發涼,心虛的笑了笑,沒有接話。

李桓就那么靜靜地望著他。

“薛尚書以為,那道人與邛樓案,可有干系?”

薛慶治渾身發冷,“依下官所見,應是……應是沒有牽連。”

李桓側目:“那老君山一事呢?聽聞令弟立下大功?”

薛慶治尷尬地笑喏,吭不出聲,也叫不了苦。

老君山的匪徒,行刺太子兩次,可那里有天險可守,又有密道縱橫,機關林立,莫說外人探不出究竟,官府也屢剿不滅。

在今日前,這些事聽來,薛慶治頂多淡淡一笑。

即使李桓從來不同他交底,他大抵也能猜到,老君山那一群盤踞多年的悍匪,十有八九跟端王有些勾連,不然不至于發展那么快。

說不得,就是這位暗中培植的勢力。

誰料,老君山一夕間被人端平了。

還是他的親弟弟帶人上山的……

依薛慶治對這個弟弟的了解,他是絕無本事做成這等大事的。

偏偏事情擺在眼前,老三洋洋得意邀功,看端王表情,也不似作假,這個“功勞”不認也得認。

只看李桓要如何去想。

薛慶治思忖片刻,道:“殿下可信任下官?”

李桓笑了下,“我若是連岳丈都信不過,還信得過何人?”

薛慶治緊蹙的眉頭舒緩了許多,“依下官看,此事定有東宮插手。那位眼看朝堂大權漸次旁落,諸多大臣競相攀附王爺,如何能睡得安穩?他若不設法制衡,只怕依附者也早晚離心,總得跟王爺爭個高下、較個短長,方能穩住陣腳……”

李桓輕笑,目光凌厲了許多。

“將那老道士提來,本王親自審問。”←→新書推薦: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