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山窩里的科技強國小說>山窩里的科技強國最新章節列表 >山窩里的科技強國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山窩里的科技強國-第一百四十章 民間科技
更新時間:2010-07-15  作者: 康一沐   本書關鍵詞: 歷史 | 清史民國 | 重生 | 技術流 | 種田 | 康一沐 | 山窩里的科技強國 
正文如下:
一六零工程。通常聽到這個名稱的第一反應是什么大型土木工程項目,不過前面的那個大型是對了,但是后面的土木工程就有點不靠譜了,雖然這些工程的確需要一些土木工程建設在里面。

一六零工程是段國學將一百六十項關鍵科學技術列出成為西南各個科研單位的主要研究目標。這里面有著計算機中心處理器、集成電路、激光、裂變核彈、氫彈、導彈、火箭、超音速戰斗機、有線電話自動程控通訊交換機、無線攜帶電話及信號發射塔臺、光纖、微型電子、微型機械、彩色電視等一大批涵蓋了化學、冶金、機械、微生物、醫藥、農業等絕大部分學科的項目。

段國學精心挑選的這些東西這些項目都是未來占據科技至高點的科技,這些科技是未來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既然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么就意味著搶占著科技的制高點就領先于對手,也就意味著能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也就意味能收獲更多的利潤。同時這些科技不僅是未來的高端產品,同時即使是它們的衍生品或者是初級品也將會給西南帶來足夠的利潤和整體科技實力的提升。

當然這些研究也消耗掉了大量的資金,西南每年的財政科技撥款有相當的一部分是撥向了這里。因為這些項目實在是太多太復雜太高端了,很多研究也僅僅只是剛剛結束前期的摸索研究,遠未達到能出實際成績的效果樣品出來,但是為研發這些主項目的周邊衍生品卻已經開始成為了一些人的目標。

如果要讓西南,讓段國學獨自承擔著這樣驚人的研究消耗,那么段國學沒過兩年就要選擇破產和停止研究兩個出路,針對這種情況,西南已經在有意識地放開研究的神秘度,適當地選擇了一些民營企業參與這些周邊設施和衍生產品的開發研究。

早在1929年起,段國學就開始逐漸將自己興民公司的產業轉為西南政府所有產業。當然留下來的很多都是一些必須直接掌控地高級生產單位和研究單位,對于一些利潤不高、研究開發深度不大的工廠和單位例如單一機械加工廠、下游化工廠段國學將西南的富商們招集起來,用著現金或者是未來若干年的收益權逐步地轉讓了出去。

這樣做,雖然變相地肢解了興民公司的整體實力,但是卻擴充了民間民營企業家的整體實力,除此之外還回收了一大批地資金緩解了西南政府的資金壓力。同時也將這些民營企業家牢牢地綁在了西南的戰車上,這些民營企業家必須要和西南一同生死困苦共進退。

現在這些民營企業家的工業生產總值已經達到了西南總生產值的36,雖然還是西南政府直屬企業為巨頭,但是西南政府手中的工廠產值的利潤已經由原先的80下降到了53,更多的利潤已經開始向著民營企業所分流,這樣做不僅帶動著民營企業地蓬勃發展,也壯大了民營企業的生產規模和創新實力。

西南有著十幾個研究所,這十幾個研究所按研究方向的不同被劃分為研究槍支、武器類,冶金、化學化工類。機械、土木工程類,農業畜牧業類,生物醫療醫藥類。天空飛行器類、火箭導彈類,電子產品類,海洋、艦只類、核物理研究類及一些其他等類地研究所。

這些研究所有些部門是開放的,他們有著專門的機構會釋放出一些項目出來與民營企業一同研究。在這方面,徐老板已經帶了一個好頭,而更多有遠見的人也開始陸續地品嘗到了科技創新的甜頭,自動自覺地走進了共同攜手研發的道路上。

雖然在西南的民營企業家已經品嘗到科研創新的甜果,但是卻大多苦于沒有足夠的科技人員實力。很多工廠業主雖然有著許多高級技工能迅速地將科技樣品轉換成為成品再到批量品地工作,但是這些工廠業主卻缺乏著更高級的科研人才。

因為高級技工地工作特長已經限制了他們有著更多地時間去研究理論上地東西。他們擅長與將技術樣品吃透化解。擅長吸收別人地特長轉化成工廠和自己所需要地技術成果。同時在批量生產中對生產過程及工藝上地創新。這是他們存在地最大價值;正是因為西南地民營企業家在十年前開始意識到這一點。高級技術工人成為了最受歡迎地香饃饃。但是如果沒有樣品。他們缺乏著天馬行空地想象力和創意使得他們很難拿出全新地產品。

而這個問題。隨著在各個工廠中地高級技術工人快速地消化掉一個個樣品和新產品后愈發地暴露顯現出來。下游工廠已經很快地能將上游工廠派送地新產品消化成為大量地基礎零件。但是下游工廠卻缺乏對新產品地研發能力。

是繼續做著簡單地來料加工還是走向自行研發新產品?

簡單地來料加工雖然利潤薄弱但卻勝于無需太多地風險。投資自行研發一種未知地新產品如果成功當然是好事。但是研發失敗了怎么辦?還有研發成本需要多少?即使是拿地出這些研發資金但研發周期需要多長時間?一年、兩年、還是五年十年?任何經營者都不愿將資金投入到這樣看不到底地深潭中去。

而這個問題則由段國學一紙公文解決了民營企業家地這些憂慮。

這份《關于開放研究所與民營企業地合作研究地通知》中明確地提出。西南地民營企業可以出資、出力與西南科研所共同研究開發項目。這些項目可以是經過審核后可以公開地項目。也可以是民營企業自行提出地研發項目。

這份公文的出臺讓很多民營企業看到了希望,如果說這些企業工廠不缺乏資金和高級產業工人但就缺乏科研研發人員的話,那與西南各個研究所的共同研發則打消了絕大多數的人顧慮。

首先西南的科研機構的實力讓這些人放心,現在這些神秘而又深不可測的科研機構向自己開放共同合作開發研究也使得所有地人充滿信心。

這些科研單位自有的研究項目雖然有些缺乏直觀性,但是老徐的冰箱廠和空調廠已經充份的證明了這種需要五年以上的投資遠見所能回報的巨大利益,一個人一個企業吃不下地大家一起聯合投資出錢出力。做個未來的大集團董事也不錯;

而民營企業自行提出的研發項目也會得到這些科學人員的討論和對未來經濟收入的估算。如果沒有利潤直接拍死。利潤薄的也拍死。而只有利潤豐厚的才投資合作研發,這樣極大地降低了民營企業對研發新產品的恐懼和迷惑性。

這種合作在西南周刊《論證》1935年第29期上的一篇《產業升級,學府升級》地文章對這種現象做了很好的解釋。

“西南在最初期什么都新鮮,什么都缺乏的情況下,就連一顆標準地六角螺帽在1916年最初學徒工們生產出來時都有著34的次品率。看看。次品。雖然這些次品也能勉強使用,但是難保六個平面端中有這么一、兩個平面端不在一個平面上,扳手扣不進去兩個平面施力扭轉時可不要罵娘。”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段國學采用了比較集中也很極端的做法,統一了教學學校教授的內容和技能培訓后的統一分配工作的過程。”

“從現在的角度看,這個過程是充滿著陣痛和需要舍棄很多自主性的東西,這一時代的工人很多都是擁有著單一專項地技能但確缺乏變通和靈活改進的專業技師。但是不能否認的是,在中國落后與世界很多年,很多外界已經領先多年的事物情況下。這種單一的無奈也是最好追趕世界科技的一種不是辦法的辦法。因為追趕模仿和仿制無需太多的科技人員而更需要高級技術產業工人。”

“這些技師無需太多的創意及想法,他們所需要地就是盡快地模仿和創造出最快最好最剩的生產模式,這使得培養技師、高級技工成為了當時西南最主要的目的和任務。”

“一個六角螺帽看似簡單。當時中國、西南地下的手工業者的生產效率束縛著產業化、專業化的生產過程,最大效率地提高生產效率是段國學所認為中國當時面臨的最大突破口。這個時期西南的民營企業并不需要太多地科技創新,西南更需要更快更多地吸收消化著國外已經成熟和通用地科技以追趕世界列強。”

“而到了1930年,西南的民營企業已經擁有了很多技師、高級技工,而這時西南也擁有了很多私營民營企業業主,這些經營者很多都是早期跟隨段國學一起創業地人員,他們將模仿和仿制運用到了極致。通常只要一個產品落到了他們的手中,只要不是產業原料的問題,他們會在最短的時間內模仿出同樣的產品。”

“但是模仿永遠走在人家的后面!!”

“段國學的這句話以前并不為西南的企業家所理解。在他們看來,下游企業的來料加工不需要太多的技術含量,而他們所要做的就是利用其大量的高級技師和高級技工迅速地消化技術成為大量的產品,光是這樣就已經能使得自己賺個盆滿缽滿;只是這種情況到了1932年后單純的來料加工企業經營情況開始走入困境。”

“在面對越來越多的來料加工企業的競爭下,利潤已經是越來越稀薄,同時大量的高級技工的誕生也使得人工成本愈發加重,雖然高級技工的生產的產品產量很多,但要僅靠著上游企業的訂單來生存已經變得不現實起來。”

“因此,眼光遠見的企業主開始自行開發新產品以求走在產業生產的上游。而這個時候西南缺乏高級科研人才的窘境便顯現出來。”

“西南的高級科研人才多出自西南高級職業技術學校,雖然還僅僅只是一個技術學校的名頭,但是很多人都知道,這所學校如果不是大學那中國就沒有哪所大學能稱的上是大學。這所學校培養出來的科研人員大多數都被西南自有的企業、研究所吸收,能流向民營企業的少之又少,不過這種現象從1934年后開始變化,設置在柳州、四川、云南、貴州的幾所高級學府也逐漸培養出科技人員,這些人員大多被民營企業所分流吸收。而在吸收了一定的科技人員后,很多有實力的企業已經開始自行開發研制新產品。”

“而西南的高級科技研究所也抓住了民營企業的這種需求。放開了一些科技項目的專項研究。大膽地采取與民營企業共同研發,這樣不僅吸收了民營企業中的高級生產力和研究資金。同時也大大地提高了研發效率和縮減了投產時間,更能帶動起民營企業的科研實力和新產品的開發。”

“段國學許可的這種合作研究方式已經初顯成果,象柳州兩面針、梧州田七日化廠不僅研發出更多的日用化學品,同時也成為對西南提供從塑化膠基原料到苯酚、聚乙烯等其他化工材料的兩個巨型化學品生產供應商。這兩個巨型生產商現在已經擁有了獨立的科研隊伍和自主的創新能力,雖然在一些更高科技產品上仍和西南的研究所有著密切的聯系,但是即使是沒有了這些合作,他們也能傲立于世界的化工企業中。”

“可以說段國學對民營企業的這幾步是走的相當穩妥的,先扶植培養生產人才,在模仿中逐步提高生產力,再鼓勵合作研發和共享科研產品不僅幫扶了民營企業從簡單的來料加工到自主創新的轉變過程,也提高了民營企業對西南自有企業的供應量及科技人員書評和產品技術含量。”

“西南自有的工廠不缺乏高尖端的科技,因為二十年科技積累使得西南擁有了很多外界無法想象的技術,但段國學更喜歡民營企業自主掌握研發各項科技內容,在他看來,西南自有企業工廠壟斷式地擁有著這些高科技是一種對民間資本的打壓和非良性循環,只有更多的企業能走向自主研發創新,有更多的企業站在世界科技產品開發的上游,中國才能更好地以著高科技產品賺取的高附加值利潤去再研發更高科技的產品。”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