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好時節小說>好時節最新章節列表 >好時節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好時節-第五十七章 這瓜保熟(兩章合一)
更新時間:2025-02-24  作者: 姚穎怡   本書關鍵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姚穎怡 | 明智屋小說 | 好時節 | 姚穎怡 | 好時節 
正文如下:
吃了這么大的啞巴虧,靳大嫂氣得嘴上起泡,胳肢窩生疼。

她竟然被陶氏那個賤人擺了一道!

靳大嫂拉著靳御史的袖子,讓他拿個主意,無緣無故就欠了五萬兩銀子,誰能受得住?

靳御史也是焦頭爛額,他雖然視金錢如糞土,可是五萬兩銀子的糞土,那也足能稱之為糞山了。

更讓他氣憤的是,靳大嫂告訴他,現在他們帳上只有二百兩銀子,且,沒有找到靳府的魚鱗冊!

靳府,就是他們現在居住的這座宅子。

當年,靳御史被榜下捉婿,“萬般無奈”之下,迎娶了陶氏這個商賈女。

為了能配得上新科進士的女婿,陶家給女兒準備了豐厚的嫁妝,十里紅妝,羨煞一眾寒門學子。

靳家在老家縣城算是小康之家,有一家小雜貨鋪,幾間半新不舊的房子。

可是這點家產拿到京城,就不夠看了。

他要成親,家里湊了二百兩銀子,這二百兩銀子,在京城連個小院子都買不到。

即便如此,靳御史也不肯接受岳家贈予的大宅,他提出要花錢來買。

于是,陶大舅無奈之下,便將原本準備給妹妹陪嫁的宅子,以二百兩銀子的價格,賣給了靳御史。

這座宅子本就是官宅,原主人是因為升官,才外放離開京城的,陶大舅覺得這宅子風水好,以五千兩銀子的高價,將宅子買下來的。

幾年之后,靳御史得罪人,家門口接二連三被人潑糞,靳御史覺得誨氣,陶氏便將那座宅子低價賣掉,又添了銀子,置換成現在這處更大的宅子。

這處宅子前后左右都是官宅,一般人不敢來潑糞,非常適合御史這種高危職業。

因此,靳御史認為,這座宅子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他的宅子,是他真金白銀買下來的。

現在魚鱗冊不見了,一定是被陶氏那個賤人偷走了。

可是陶氏已經不知去向,陶大舅早在幾年前便結束了京城的生意,回了吳地老家。

陶氏十有八九是逃回吳地了。

靳御史叫來阿忠,讓他帶人去吳地找陶氏。

可是阿忠一臉難色:“老爺,帳上的錢不多了,去吳地千里迢迢,路上總要帶些盤纏吧。”

靳御史平時就沒有小金庫,他從來沒有親手領過俸祿,太掉價了,他不屑于此。

到了領俸祿的日子,陶氏自會派人到戶部去領,領回來直接入了府里的公帳。

至于靳御史平日里的花銷,他在外面買東西和吃飯都是記帳,店家會自己來府里結帳,需要用到大筆銀子時,只要和帳房說一聲,銀子便送到他面前了。

因此,現在靳御史自己連十兩銀子都湊不出來。

不但如此,他還欠著五萬兩呢。

靳御史想到了靳大嫂,嫂嫂一向勤儉,她一定有錢。

只是靳御史萬萬沒想到,靳大嫂不但沒有給錢,還像潑婦一樣對他上下其手,把他的臉抓破了!

靳御史如遭雷擊,他那宛若亭亭白蓮的嫂嫂啊,竟然張牙舞爪如同瘋子。

這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

靳御史受到了一萬點的打擊。

與此同時,靳大侄子也受到了打擊。

他以為趕走了陶氏,他娘成了這個府里的女主人,他的地位便會一飛沖天。

當他聽說馮首輔的小兒子在清風樓辦詩會時,他便舔著臉也去了。

此時正值各地書生云集京城之時,馮小公子在這個時候舉辦詩會,其實就是為了結交讀書人。

這些讀書人中,保不準就會有今年鄉試或者明年會試的風云人物。

因此,京城里的那些官宦子弟,也都來湊熱鬧。

靳大侄子沒有請帖,但是他在清風樓外看到了李侍郎的兒子,李公子剛下轎子,靳大侄子就湊過去了。

“李兄李兄,好久沒見。”

李公子的記性一向很好,一眼就認出,這是靳大柱子那個鄉下侄子。

他可聽他娘說了,靳大柱子把那個有錢的老婆趕走了,連嫁妝都沒給人家。

他娘在家里罵了靳大柱子整整一個時辰,甚至還說以后要看牢自己的嫁妝,誰也別想從她手里拿走一件東西。

沒錯,靳御史因為撞柱子,喜得靳大柱子的雅號。

靳御史這些天在府里養病,其實也就是他們一家三口不知道罷了,那天陶氏灰頭土臉背著小包袱被掃地出門的事,早已傳遍京城。

同這件事一起傳出的,還有靳御史和嫂嫂那不得不說的二三事。

各家的老爺們,每天回到后宅,聽家中女眷罵得最多的,就是靳大柱子。

因此,沾靳大柱子的光,靳侄子馬上就能看盡人情冷暖了。

李公子:“你是誰啊,不認識。”

然后,他看向四周,看到幾個相熟的朋友,便招手把他們叫過來,指著靳大侄子問大家:“你們可認識這個人?”

眾人:“不認識,誰知道是哪家來打秋風的窮親戚。”

其中一個還故意說道:“咦,怎么沒看到靳公子?”

另一人說道:“他還小呢,和咱們玩不到一塊去。”

這些人口中的靳公子,當然不是眼前的靳大侄子,而是陶氏的兒子,名正言順的靳公子。

靳大侄子氣得想去吃屎,這些人太壞了,明明知道他是誰,卻故意這樣說。

他拂袖而去,路上又遇到幾個熟面孔的公子哥,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以前那些人是把他當成鄉巴佬,現在卻是像趕蒼蠅一樣,沒等他開口,就讓隨從將他趕開。

開玩笑呢,若是讓家里老娘知道,他們和靳雜種一起玩,以后別想讓老娘拿私房錢貼補他們了。

雖然沒有真憑實證,可是在后宅婦人之間的口口相傳中,靳大侄子已經是靳大柱子和靳寡婦生的孽種了。

因此,靳大侄子也喜提外號,靳雜種。

當然,這外號太雅了,夫人們是不屑說出口的,但是哪家都有幾個熊孩子,熊孩子們叫起靳雜種來,絲滑得很。

靳大侄子還沒有到家,就在路上聽到這個外號了。

他氣急敗壞回到家里,便看到一臉指甲印的靳御史,和哭得死去活來的靳大嫂子。

“你們知道我在外面是怎么被人欺負的嗎?你們只會茍茍且且,一點正事都不做!”

說著,他一把揪住靳御史的衣領,惡狠狠地吼道:“你現在就去下請帖,辦個認親宴,把我記在你的名下,我要做你的嫡長子,讓那個小雜種滾蛋,讓他滾蛋!”

靳大侄子口中的小雜種,不是別人,就是靳公子。

靳御史正在氣頭上,見自己一向寵愛的大兒子竟然如此無禮,他勃然大怒,搖身一變,又變成朝堂上怒斥滿朝文武的靳金剛。

他不但把靳大侄子罵了一通,還賞了兩記耳光。

靳大侄子被打懵了,他捂著臉,好一會兒才緩過神來。

他指著靳御史,一字一句:“好,你等著,你等著!”

那天綁架他的人全都說對了,他這個親爹眼里根本沒有他這個兒子,他對于親爹而言,是他年輕時犯的錯,是他的恥辱,更是阻擋另一個兒子的攔路狗。

他恨,他好恨!他早就應該相信那些人說的話,都怪他娘,竟然還勸他不要被外人蒙騙,外人都是想害他。

人家和他無怨無仇,沒有任何利益瓜葛,為什么害他?

再說,如果要害他,那天就把他給殺了,也不會把真相告訴他。

對,那人說得太對了,他的前程,他的未來,只靠他爹施舍是不行的,他爹什么都不會給他,他只能靠自己,靠自己去爭取!

靳大侄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了兩個混混,把靳公子綁了,裝進麻袋,賣給了人牙子。

靳公子只有十來歲,長得白白嫩嫩,唇紅齒白。

靳大侄子特意叮囑人牙子,把靳公子賣去遙遠的蜀地。

那人牙子行動力強大,不到半日就讓人給靳大侄子報信,有個蜀地的行商,把靳公子買走了,說是要帶回蜀地,這輩子也不會回京城了。

靳大侄子拿著賣弟弟的銀子,得意洋洋。

現在,他的便宜爹就只有他這一個親兒子了。

第二件事,他讓他的長隨阿生去敲登聞鼓,并且他還把靳御史從家里騙了出來。

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一看!

就在大理寺對面的一座小樓上,靳大侄子指著下面正在敲登聞鼓的阿生,對靳御史說道:“要么你把我認在你的名下,并將此事公布出去,要么,我就讓阿生替我娘鳴冤,告你堅銀(掃盲班畢業)長嫂,畜生不如。”

靳御史做夢也沒想到,他的好大兒會這樣對他。

十幾年來,他第一次后悔,后悔當年鉆了嫂嫂的被窩,更后悔得知嫂嫂懷孕,他沒有勸嫂嫂落胎。

生出這么一個又蠢又壞的玩意,還不如生出一頭豬。

豬還能宰了吃肉,這個蠢東西卻只會壞事。

可是現在箭在弦上,靳御史只能咬牙答應,并且承諾回去便寫請帖,大宴賓朋,當眾把他記在自己名下。

靳大侄子滿意了,立刻在窗口揚起了幸福的汗巾子,這是他和阿生約好的,看到汗巾子,阿生就回來。

哪里是真的去敲登聞鼓,不過就是擺擺樣子嚇嚇這個老逼登。

可是晚了,阿生雖然還沒有敲響登聞鼓,可是從他拿起鼓槌的那一刻開始,便已經吸引了無數人的眼光。

大理寺前的登聞鼓,上次被敲響還是三年前。

別說是拿鼓槌了,正常人從那里經過都要繞著走。

于是此時此刻,登聞鼓四周已經圍滿了人,大理寺的人也聽說了這件事。

靳大侄子的汗巾子迎風飄揚,然而阿生卻走不了了,他被大理寺的人帶走了。

敲響登聞鼓,無論你是告狀的還是申冤的,先打二十大板。

這是規矩。

這二十大板力道十足,還沒打完,阿生就招了,把靳大侄子交待他的事全都說了出來。

聽到靳大侄子要告靳御史堅銀(掃盲班畢業)長嫂,大理寺的人

這么大的瓜,是他們這些正經人能隨便吃的嗎?

大理寺少卿不是旁人,正是延安伯的親外甥,延安伯被圣上斥責,回家后便病倒了,他娘都心疼得哭了,在家沒少罵靳大柱子不是東西。

這幾天外面的傳言,大理寺少卿也聽說了,只是他是公門中人,辦案執法,重視證據,沒有證據的事,他不會當真。

可現在,人家親侄子,不對,是親兒子就要為娘申冤,這就是人證,人證有了,那這件事就是真的。

大理寺少卿把這件事上報了自己的上司大理寺卿,大理寺卿一聽就樂了,有意思,太有意思了。

他二話不說,帶上大理寺少卿就進宮了。

行事之迅速,絕對是大理寺有史以來最快的一次。

永嘉帝聽說這件事后,龍顏大怒,這是什么狗屁倒灶的事啊,竟然發生在京城,發生在他一向器重的御史身上。

若是以前,永嘉帝可能會把靳御史叫過來先好好敲打一番,然后再說別的。

可是現在不同往日,現在的靳御史在永嘉帝心中已經變成助紂為虐的叛徒了。

是的,趙廷晗回梁地的事,就是從靳御史開始的。

這件事背后主導之人,無論是梁王府,還是其他七位藩王,靳御史都是他們派來刺向朕的那把刀。

第一刀!

親眼看到阿生被帶進大理寺的那一刻,靳御史便知道要出大事了。

他狠狠地給了靳大侄子一記耳光,便親自去大理寺撈人了。

可惜他連阿生的人都沒有見到。

沒辦法,誰讓他樹敵太多呢,大理寺的官員也各有背景,誰知道他得罪過哪位背后的人。

待到他終于可以見到阿生時,卻被告知阿生已經成了重要證人,只能探視,不能帶走。

任憑靳御史說得口干舌燥,也只能空手而回。

他回到府里,剛剛坐定,圣旨便到了。

他竟然被直接摘了烏紗,勒令其在府中反思,等候發落。

靳大侄子又被打了一巴掌,本就心中憤恨,聽說他的便宜爹連官都被擼了,一時激動,口不擇言,竟將他把靳公子賣掉的事情說了出來。

靳御史只覺氣血上涌,眼睛一翻,便昏死過去。

好不容易被救了過來,卻是口歪眼斜,半邊身子不能動了。

他中風了。

靳大嫂見大勢已去,把家里余下不多的銀子全都卷了,連兒子都沒告訴,只帶了一個丫鬟便倉惶逃走,還是靳大侄子自己發現了追了過來。

見那對母子走了,管家不慌不忙地支走伺候靳御史的丫鬟,他拿出一份文書,拿起靳御史的手,在文書上畫押按上了手印。

然后他又找出靳御史的私印蓋了上去。

他來到后門,上了驢車,哼著小曲出城了。

剛到城外,便見到了陶氏的丫鬟,他把那份文書交給丫鬟:“這份過繼文書已經蓋了靳大人的私章,從今以后,公子就和老爺沒有關系了,不過最好再拿到官府備個案。”

那丫鬟笑著謝過,將賣身契和一張田契交給管家:“這是你們一家賣身契,還有夫人答應給您的二百畝良田。”

管家大喜過望,從此以后,他便是自由身,有這二百畝良田,他們一家子便能吃喝不愁了。

管家并不知道,就在剛剛,靳大嫂和靳大侄子也到了城外,只是他們沒走多遠,便被套了麻袋,等到他們終于重見光明時,卻發現站在面前的,竟然是失蹤多日的陶氏,和本應被賣去蜀地的靳公子。

陶氏連個眼角子也沒給他們,對站在他們身后的人說道:“哥,你不是和萬金號一起投了一個礦山嗎,就把他們兩個送去礦上吧。”

那礦在深山老林里,礦上永遠都缺勞力和女人。

這兩人,剛剛好。

靳大嫂全都明白了,這個男人就是陶氏的哥哥陶大舅,而陶大舅竟然在和萬金號一起做生意,所以那十五萬的欠款,不過就是萬金號過了一手又回到陶氏手中。

可是她明白得太晚了,他們母子這輩子也別想活著走出那座礦山了。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