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大明第一國舅小說>大明第一國舅最新章節列表 >大明第一國舅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大明第一國舅-第68章 我在辦學
更新時間:2025-01-26  作者: 黑胖的老鼠   本書關鍵詞: 歷史 | 歷史頻道 | 兩宋元明 | 黑胖的老鼠 | 明智屋小說 | 大明第一國舅 | 黑胖的老鼠 | 大明第一國舅 
正文如下:
:yingsx第68章我在辦學第68章我在辦學←→:

科舉,這可是大事,因為大家都知道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

朱元璋不缺少猛將,可是在文官這方面屬于比較短板。

尤其是經歷了燕云十六州丟失、蒙元百年統治,在民心、文治方面,更是思想很難統一。

很多人提起八股文就各種抨擊,可是這種在北宋時期就出現的文體,在明初也可以起到統一思想的優勢。

只是后世不斷的變化,使得八股文越來越束縛思想。

魏觀出現了,見到馬尋笑著作揖,“下官見過國舅。”

魏觀的官職不低,但是在馬尋面前自稱‘下官’沒問題。現在的官場上,除了徐達、李善長等極少數人,在馬尋面前自稱‘下官’都不會有人挑理。

馬尋笑著客氣說道,“用不著多禮,魏先生才學淵博,還曾教授太子,我實在是佩服。”

這些也是馬尋剛知道的,這個魏觀曾經也在大本堂教授朱標等皇子讀書。

魏觀就說道,“前幾天見到國舅從國子學前路過,本想與國舅奏報國子學之事,可惜沒能見著。”

這一下馬尋就尷尬了,只能說道,“前幾天奉皇命去雞鳴山下選址,實在忙了點。下回有事,魏先生可去我府上。”

魏觀就說道,“下官此前數次送了拜帖,只是國舅從未回復。”

想要見馬尋一面實在太難,這不只是魏觀的感受,包括其他的一些文武官員都有這類敢想。

也就是和馬尋比較親近的人家可以見到他,要不然就算是送了拜帖,基本上也都是石沉大海、毫無回復的結局。

馬尋覺得這個魏觀有些耿直,有些事說出來了就不好了,太不給面子了。

不過下一刻馬尋說道,“大概是去我府上的人太多了,一時間也有些分不清。我回去說一聲,下一回魏先生就用不著擔心。”

不只是魏觀表示懷疑,劉伯溫都不太相信馬尋。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馬尋不喜歡和文官來往,甚至很多的淮西人都不愿意接觸。

所以有些話聽一聽就好,真要是當真了,那反倒是顯得自己有些傻了。

魏觀開口說道,“既然國舅領國子學,是不是該去國子學看看?”

馬尋直接回答說道,“行,后天我過去一趟。魏先生,還有什么事?”

魏觀繼續說道,“陛下早年定下規矩,凡天下府州縣各學,每年貢舉一名到國子監學習。”

馬尋就點了點頭,正常來說國子監的生源是舉監、貢監、蔭監、例監。

也就是說舉人、秀才,因為父輩做官而得到名額,或者是直接捐錢得到名額。

魏觀就繼續說道,“國舅爺,如今天下初定,只是國子學內學子人數還是不多,很多也都是才學平平。我想是不是該再從各地書院選取良才入國子學?”

馬尋也嚴肅起來了,“陛下早年也曾令人分行天下、訪求遺才吧?”

魏觀點頭,他就曾經去各地尋訪賢才,舉薦的人大部分也都進入了官場。說到底就是明朝缺讀書人,缺少一些地方官。

馬尋就直接說道,“這些事情實在太大,我想魏先生還是直接報與陛下或者太子殿下,我不敢擅專。”

油滑的馬尋可不做出頭鳥,想要經他的手直接擴大國子學的生源,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魏觀一時間不知道該怎么說了,有些事情他不是沒有對皇帝、太子提起,但是沒有得到滿意的回復。

本來是想要拉攏這位國舅,這樣可以為說服皇帝增添一些砝碼,可惜看起來效果不好。

馬尋就繼續說道,“魏先生可能也知道,我早年流落鄉野,所以才學不足。也就是陛下垂憐,這才許我官職。只是我實在愚笨,做不來大事。”

果斷的將皮球踢走,如果可以的話,馬尋會選擇性的文盲,反正也沒人會和他較真。

魏觀看向劉伯溫,而劉伯溫滿臉微笑,顯然是不打算幫忙說說話了。

能夠將馬尋給約出來,這就是劉伯溫看在同僚的份上了,要是幫忙再勸,那就不合適了。

魏觀有些失望而歸,不過也不算完全死心。有機會繼續勸,說不定就可以說動馬尋。

更何況這一次也算有所收獲,好歹是讓馬尋愿意去國子學看看。看到國子學內都是才德兼備的學子,這位國舅說不定就會改變想法呢。

等到魏觀離開,劉伯溫說道,“如今中書省斗的厲害,這時候切莫卷入其中。”

馬尋立刻說道,“我知道,我肯定兩不相幫。”

劉伯溫沉默片刻后說道,“楊憲與我關系不錯,他若是因此拉攏你,千萬要留些心眼。我無非告老,不能害了你和姝寧。”

馬尋小心問道,“這個楊憲厲害嗎?”

“他是陛下心腹,早年曾經輔佐左副將軍治理浙江。”劉伯溫就說道,“他恃才傲物,上表奏言左副將軍不聽他的安排。”

這個楊憲果然不是省油的燈,連李文忠的刁狀都告過。

劉伯溫繼續說道,“他雖然與我交好,只是我一直覺得他不該去中書省,他打探消息是好手。”

馬尋更加心里有數了,笑著說道,“那這樣的人我就敬而遠之,反正我也不喜歡去中書省。”

劉伯溫謹慎的問道,“你現在身上官職不少,中書省的加官可有眉目了?”

馬尋現在可以說是在各種要緊的衙門都有官職。

在軍方是大都督府的右都督,在東宮有太子少師,再加上有一個領國子學事,中書省的加官很快也可能出現。

“讓皇后幫我先擋著,不過估計快了。”馬尋也憂心忡忡的說道,“反正肯定不會是丞相,最多就是平章政事。”

“這時候千萬不要進中書省,斗的厲害。”劉伯溫說道,“不出意外的話,汪廣洋、胡惟庸和楊憲,總要斗出來一個勝者,敗者只怕是死路一條了。”

馬尋肯定不會卷入中書省的一些斗爭,那里才是真正的是非窩。

看到馬尋點頭,劉伯溫奇怪問道,“按說國子學的事情,你用不著太忌諱,該做的時候還是要做。”

馬尋立刻說道,“我不是在雞鳴山下建學堂嗎?我就懶得和那些國子學的人多攪和,國子學我稍微看一下就行,我自己建我的學。”

劉伯溫都愣住了,“已經有國子學了,用不著再建一個學舍。”

“不一樣,國子學教的是四書五經。”馬尋笑著說道,“我試著教其他的東西,再找一些才學之士,和國子學的那些大儒不一樣的才學之士。”

聽到馬尋這么說,劉伯溫也就不再多問,問了也沒什么用。

馬尋謹慎,這一點劉伯溫是可以放心的。帝后也信任馬尋,這一點大家都看在眼里。

現在他要在國子學外再建一個學堂,說不定就是帝后的意思。

而且就算不是帝后的意思,真要是出了差錯,也會有帝后兜底。

就在京城、就在帝后的眼皮子底下,能犯多大的錯呢?

更何況劉伯溫很清楚,不管是皇帝還是皇后,對于朝堂上的讀書人都有一些不滿,現在的文官集團的壓力可不小。

這不只是因為很多文官都是江南人、浙東人,更是因為有些文官的理念、施政方式和皇帝的意見不一致。←→新書推薦: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