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都是好消息(求首訂!)第77章都是好消息(求首訂!)←→:sjwx
既然進了宮,肯定要去馬秀英那里一趟,順便再去和李貞說說話。
好在他現在成親了,進宮、出宮都方便。
回到了家里的馬尋立刻叫來工匠,“弓制的怎么樣了?”
工匠老趙就回答說道,“國舅爺,其他的都好說,只是這弓我等從未造過,還得琢磨一下。”
一般的弓都是弓體用牛角、木材和牛筋等材料制成,弓臂內為竹制或木制弓胎,這些其實都不難,也不會太貴。
很多的材料現在也都是現成的,無非就是馬尋要造的弓特殊點,所以這些工匠心里沒底。
大規模的列裝等更沒必要擔心,在歷史上清弓的造價也不貴,各地的弓造價不同。在直隸需要白銀一兩五錢,到了一些地方就是一兩、或者九錢五。
馬尋拿過粗制的弓臂,長度差不多一米五了。這樣的長度和現在的一些弓相比,大了不止一圈。
“弓梢還是要再加長一點。”馬尋仔細看了看,提出自己的意見,“還有弓墊,也別忘了。用不著考慮精美、華貴,這是普通軍士所用。”
聽到馬尋這么說,老趙等工匠稍微松了口氣,他們最擔心的就是要為一些貴人制作弓箭等,要求格外的高、精美也是必然的條件。
如果只是考慮普通制式武器,那就不算太難了,他們都是以此為生,這就是他們的工作。
馬尋忽然想起來了,說道,“箭也要加長一些,箭桿得更粗,箭頭也多想一些花樣。”
旁邊的何大立刻說道,“國舅爺,軍中有多種箭簇。”
這么說來就更加不需要馬尋多操心什么了,有些東西是現成的,稍微改進一下就行了。
想要將清弓造出來,也不是單純的加長弓梢、加長弓臂就行了。
何大就提出自己的意見,“國舅爺,俺倒是覺得弓梢長了些,要是稍微短點能省不少力氣。”
馬尋立刻認真起來,弓有些時候就是統稱。即使是清弓,那也有不同的種類。
練習力氣的力弓,最省力的獵弓,以及用于戰爭的戰弓。
老趙也說道,“如果真的想要將箭射出去,弓臂還得削一點,太粗壯了也不好?”
馬尋自然會認真聽取專業的制弓師的意見,也會考慮何大這樣軍中的使用者的建議。
何大忽然問道,“國舅爺,這么長的弓,得多高的人才能拉的開?”
老趙就搶先說道,“我倒是覺得這么一來,拉開弓不難,就是如何將箭射出去難說了。”
傳統的清弓拉力在六十磅到兩百磅,一般經過訓練的弓箭手都可以拉的開。遇到了大力士等等,用加強的就行。
馬尋就笑著接過弓,微微側身、撅臀,比劃出拉弓的姿勢,“這不就是拉開了嗎?也不會碰著地,箭就射出去了。”
何大都愣住了,國舅爺射箭的姿勢就難看了。這么一張大弓、長工,用起來肯定不方便。
看到何大等人震驚的表情,馬尋也就笑了笑,早就在預料之中了。
雖說帥是一輩子的事情,可是在戰場上首先要考慮的事情就是活下去、殺敵,帥不帥根本不用在意。
仔細的說完自己的一些構想、要求,馬尋就回到了書房,制弓的事情他不用時刻跟進。
回到書房的馬尋看了看書,慢慢的心也就安穩下來了。
傍晚時分,劉姝寧走進書房,“夫君,父親讓你如果能避開早朝,就盡可能的避開。”
別看劉伯溫當著馬尋的面說可以放心了,可是私下里還是在擔心自己的這個女婿被人坑了。
這也很好理解,哪怕馬尋非常的穩重、謹慎,也不能不擔心啊。他被接到京城滿打滿算才一年,大半年還是出征在外,能有什么官場爭斗的經驗呢?
有國舅的身份,無非就是可以避免被皇帝、皇后重罰。可是如果他稀里糊涂的卷入一些政斗之爭,大概率是被人當槍使。
馬尋不無得意的對劉姝寧說道,“丈人有心了,不過我別的不敢說,保命、開溜的本事可不小。”
聽到馬尋這么說,劉姝寧也安心不少,“如今朝中頗為詭異,夫君還是小心一點的比較好。”
明眼人都能夠看出來,自從李善長告老之后,文官集團內部的競爭就陡然激烈起來了,各個利益集團都想要成為新一任的中書省話事人。
再多想一點,李善長這個能力出色、威望極高的丞相告老,說不定就是陛下的心思,這是陛下擔心李相長期把持朝政、尾大不掉。
而李善長告老,那也是馬尋‘診’出來的,他在這件事情上也有推波助瀾的作用。
在如今的局面下,不少人都小心翼翼的,即使是李善長這樣的老江湖都在謹慎的走好每一步。
馬尋的工作非常簡單,只是再次上朝,繼續奏請皇帝請封諸王。
大朝儀奏請一次被皇帝當朝否了,那就再奏,這一次皇帝的態度軟化了。
那還有一次,這也是‘三請三讓’,大家也都知道皇帝接下來必然會將一眾皇子封為親王了。
“梢頭要不然開個弦槽。”馬尋下朝后再次回府,繼續盯著弓的制造,“我還是覺得弓臂得考慮加強,我要射的是重箭。”
長弓梢必然會加大弓臂的負擔,可是這也加強了杠桿作用,這就適合射重箭了。
何大就在旁邊出謀劃策說道,“國舅爺,要不然先用棉弦好了。”
弓弦不一定都是用牛筋,棉弦、絲弦也都是常見的弓弦材料。
馬尋一想有道理,立刻說道,“先試幾張弓出來,用不著最好的材料。一定要測好拉力、準心,要測好穩定性。”
老趙等人趕緊記下,雖然國舅爺設計的弓古里古怪的,不過大家也都摸到了頭緒。
說到底就是這張弓看似特別,不過本質上和其他的弓沒有太大的區別,制造難度并不大。
就在馬尋還在造弓的時候,一個太監開開心心的跑來了,“國舅爺,大喜!”
馬尋愣了一下,“什么大喜?”
小太監立刻說道,“徐大將軍在沈兒峪大敗王保保,生擒其部將嚴奉先、韓扎兒、李察罕不花等,王保保僅與其妻子數人逃竄逃至和林。”
不要說馬尋了,何大等人都振奮起來,這么說來西北已經安定了。
小太監繼續說道,“大將軍生擒元廷官員一千八百余人,俘獲士卒八萬余人!”
這確實是大喜,現在北邊的威脅幾乎是徹底解除了。當王保保被趕出寧夏之后,元廷想要和明朝對峙,就徹底的失去了主動權。
馬尋帶著劉姝寧立刻入宮,這么大的喜事肯定要去稱賀,這是社稷大事。
滿朝文武都在為徐達的大勝而歡喜,很快又一個大喜傳來。
元順帝在正月的時候就病重了,然后太子監國。在四月底元順帝駕崩,元惠帝就即位。
李文忠派人探知此情,率軍晝夜兼程奇襲應昌,元惠帝倉惶逃跑,但是他的兒子買的立八剌及后妃、宮女、諸王、將相官屬數百人被俘。
都以為當年打的張士誠抱頭鼠竄是李文忠的軍事高峰了,結果他這一次更狠,幾乎將元廷的宗室一鍋端!
北方幾乎無憂了,元惠帝從北平逃到開平再逃到應昌,現在的元朝可以稱得上是北元、故元、殘元了。
常遇春也帶來了好消息,在河北云州的火兒忽答全軍覆滅,蒙古人想要南下成為徹底的奢望。
三路大軍幾乎是同一時間大勝,這看似秋風掃落葉一般的強勢,也在情理之中。
“這么一來北邊沒什么可擔憂的了,怪不得先前就讓李善長告老。”馬尋仔細在琢磨著,“現在就是開始抓權的時候了,外患幾乎沒有了。”
遼東的納哈出、四川的明升、云貴的元梁王和段氏等,這些勢力雖然依然存在,但是對大明不會是真正的威脅。
接下來才是內政的時刻,是皇帝要開始集權的時刻了。
這也意味著很多的文官開始爭權奪利、武將的囂張跋扈,都要冒出來了。
沒了外患,很多人自然就要自然的將主要矛盾點轉移到其他的地方了。
看著馬尋和劉姝寧攜手而來,朱元璋打趣說道,“小弟,你那破弓沒了用處。保兒差點連元帝都給擒了,韃子已經不成氣候了!”
馬尋不樂意的說道,“怎么沒有用處?元韃子還沒滅,元帝沒有被擒、王保保還在和林,朝廷肯定會繼續用兵。”
朱元璋哈哈大笑起來,“這個王保保倒是能逃,和元帝一個樣!”
元惠帝和王保保確實是逃跑的高手,好幾次都是帶著幾個人、數十個人就溜掉了,泥鰍都比他們好抓!
李貞也笑著說道,“那小弟就早些添幾個子嗣,到時候領著保兒去抓元帝。”
“姐夫,是保兒領著我吧?”馬尋就笑著說道,“保兒可是我大明的冠軍侯、驃騎將軍,等我的弓造好了,讓他帶著我去打仗!”
院子里的人也都笑了起來,三路大軍都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朝廷再無外患。李文忠又表現的如此出色,一大家子人當然無比開心和驕傲了!
馬尋也絲毫不擔心他的弓沒有用武之地,造出來之后肯定可以派上用場。:sjwx←→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