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用人之道第103章用人之道←→::mayiwsk
雖然現在還沒有正式的冊封親王,只不過很多事情都在井然有序的推進下去了。
此前也就是朱標這個皇太子在朝堂上的影響力比較大,而現在也開始有著其他的宗室走到臺前了。
朱樉等人在朝堂上肯定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只是絕對不能小看這些皇子們帶來的影響力。
救火隊員馬尋再次入宮了,只是這一次沒有上朝。
先是去了武英殿,仔細的和朱元璋探討了親王冊封的儀式等,基本上是確定了答案。
儀式基本上雷同于儲君冊立之禮,只不過只給金冊不給寶璽。
這就是稍微和太子有些區別了,冕服之類的就沒有多提,朱元璋的兒子們都是可以同樣規格的穿戴。
“姐夫,常大將軍不敢教老二幾個兵法。”馬尋也開口說道,“他的意思是得有您或者標兒的旨意,要不然他不教。”
朱元璋笑盈盈的問道,“你說為何不讓他們去找徐達?保兒也厲害,還是他們表兄,以保兒的性子肯定是愿意照顧他的弟弟們。”
看起來還真的是常遇春說的那樣,這些皇子們可以給與足夠的優待等,但是必須要和一些軍方的敏感山頭保持距離。
徐達是大明第一武將,常遇春是另一個山頭,幾乎可以并駕齊驅。
而李文忠作為三駕馬車當中的另一駕,本質上是屬于和另外兩大山頭獨立,大家保持一定距離即可。
至于鄧愈、湯和、馮勝、廖永忠等人,最多是小山頭,可以讓三駕馬車稍微給點面子。
馬尋心里有數了,就說道,“我估計也是這回事,那你得給常大哥說清楚啊,要不然他不愿意教真本事,我就算是想教也沒能力教。”
朱元璋笑著開口,“你記好了啊,本事他們不缺,品行得多教一些。”
馬尋自然也是這么想的,要不然這幾個家伙跑去了封地,說不定就放飛自我成為類人形生物了。
不過馬尋還是有所擔心,“姐夫,我聽老二他們幾個談起軍事,各個也都是頭頭是道,用兵策略等也不太相同。”
“那用不著管,天德和伯仁用兵也不同,保兒用兵又是一個路數,能贏就行。”朱元璋就說道,“因材施教的道理你應該懂,用不著讓老二幾個路數一樣。”
馬尋也算是吃下了定心丸,不管是陶凱這個禮部尚書所擔心的冊封親王的儀式,還是常遇春所謹慎對待的親王接觸大將等,這都不是什么問題。
看到馬尋要走,朱元璋忽然說道,“李相這兩天要回京了,說不定要去你府上坐坐。”
馬尋愣了一下,“他怎么要回來了?”
“你外甥們要封王,李相能安心嗎?”朱元璋就笑著開口,“登基大典都是他操辦的,冊封親王的大體流程他此前也曾商定。”
這話好像真沒什么問題,因為大明開國前后的一系列大事,李善長都是參與其中了。
馬尋則有些擔心的說道,“他的病只是養個半年多的時間,這就養好了?”
朱元璋調侃著說道,“他到底有沒有病,你難道不比其他人清楚?”
馬尋就謹慎的開口問道,“姐夫,他要去我那,要是讓我給他把脈。我到底是說他病了,還是說他病好了?”
朱元璋就含笑問道,“那你覺得呢?你是想要給他看出病,還是想要讓他病好了?”
“我倒是覺得他一直病著才好。”馬尋忽然覺得不對勁,“陛下,臣醫術不精,哪能是別人沒病給看出病來!”
看到馬尋急了,朱元璋就嘆氣說道,“朕的這個李相,怕是找到了理由回京,就打算賴著不走了。”
李善長是什么樣的人,朱元璋自然是比馬尋更加心里有數。
估計這半年在老家的時候,李善長心里就時常躁動不安、度日如年,品嘗過執掌天下的權力,哪能安心當個富家翁呢。
以前沒什么理由,也就只能是遙控弟弟李存義,給胡惟庸指點迷津等。現在找到了理由回京,說什么都不會再回去。
馬尋就問道,“那我繼續給他看出來病?”
朱元璋啞然失笑,隨即說道,“你一身的醫術算是給埋沒了,真要是繼續看出病來,以后讓人怎么看待你?”
馬尋倒是不太在意的說道,“我這么點微末的醫術,也不在乎別人怎么說。”
馬尋這么說也是誠心實意,雖然他也算是惡補了一些醫學知識,可是到現在也不能自吹自擂是名醫等。
不過朱元璋不這么認為,說道,“他真要是有病,你看出來就看出來了。要是沒病的話,那就沒病。這個李善長,以后怕是不敢再裝病了。”
此前也不能說是裝病,偶爾有個傷風感冒的很正常,但是那時候的李善長就會將小病夸大,這也算是以退為進的招數。
可是年初被馬尋沒病看出來了病,李善長算是吸取教訓了,以后就算是有病也要硬扛著,絕對不敢再讓馬尋去瞧病。
讓他告老還鄉,那還不如殺了他!
手里沒有實權,那才是生不如死!
對于李善長的志向等,馬尋也不好評價。
不過既然皇帝都這么說了,馬尋自然也就實話實說,他能看出來毛病,那就是看出來了。看不出來的話,那就是沒病了。
朱元璋隨即補充說道,“劉伯溫有病沒病你心里清楚,沒事就別給他看出來病了。到時候對你名聲不好,老是看出來毛病讓人告老,這像什么話!”
馬尋就趕緊討好說道,“姐夫教訓的是,是我小家子氣了。”
“李相回來了,劉伯溫就告老吧。”朱元璋嘆氣說道,“這些人就不能和朕一條心,心里的彎彎繞繞也都清楚。”
馬尋還是比較開心的,因為劉伯溫正常的告老還鄉,這對大家來說都是好事情。
大事商量結束了,馬尋就果斷的開溜,剩下的事情就不需要他去操辦了。
沒有去柔儀宮,馬尋先跑去文華殿,“太子殿下。”
“舅舅。”朱標笑著放下手里的毛筆,說道,“如果舅舅是來問弟弟們學兵法之事,那就白跑一趟了,剛給常大將軍去了一封書信。”
馬尋就笑著說道,“他心里沒底,我心里也沒底,還是過來問一問最好。”
朱標就認真說道,“我最是希望弟弟們能有出息,以后也能多幫襯我。”
有朱標這樣的話,馬尋自然更加放心,“我肯定是不會藏私,也沒多少本事藏私。常大將軍那邊,我覺得該教肯定也都會教。”
朱標就笑著說道,“其實也是時間緊迫,這兩年還有戰事,軍中大將回京的時間不多,只能讓弟弟們抓緊些時間去學學。”
這些也是事實,畢竟大明開國歸開國,四處征戰歸四處征戰,這是兩碼事了。
讓朱樉等人抓緊時間多學點本事,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馬尋就繼續說道,“我此前在朝堂上提過,準備將陳之棟這些人調去學院,也好升官。”
朱標就仔細問道,“舅舅,您是如何想的?”
馬尋說出自己的想法,“醫官也是能保障軍心、戰斗力,士卒不見得都怕戰死,怕的是傷了、殘了沒人照料。殘了等朝廷有撫恤等,傷了不理的話,軍心難保。”
朱標點頭說道,“確實如此,此前軍中雖有醫官、醫士,不過還是不夠多,尤其是大戰之后傷兵會多,很多只能是互相照料。”
馬尋連忙說道,“我就是擔心這些事情,這些人照料傷員,也就只是照料,不夠精細、更談不上專業。”
夠用就行、其他人也是這么做的。
有諸如此類想法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好聽點是隨大流,難聽點就是得過且過了。
耗時費力的想出更好的法子,那就算了。那些麻煩事交給那些聰明人、身居高位的人去考慮,保持現在的狀況也挺好,大家都安穩。
朱標點頭說道,“舅舅說的在理,傷兵也是我大明的士卒,自然是要愛護。”
“我先前已經安排學堂一些人學習防疫的事情了,朝廷大軍出征云貴,我看不只是蜀道難。”馬尋就說道,“至于急救、照料傷兵,現在也能用得上。”
緊急的培訓,雖然肯定比不上后世的護理學等等,但是好歹也是比現在的一些醫官、醫士更加專業。
畢竟這些人是要安排去傷兵營的,專門照料這些傷兵。
朱標笑著說道,“爹娘時常夸贊舅舅宅心仁厚,大軍尚且還未出動,舅舅就想著照料傷兵的事情了。”
馬尋趕緊說道,“殿下,我的這些人也不能提刀殺人。我在軍中說話也不好使,我還指望這些人去了軍中起了作用幫我揚名。”
朱標這樣的聰明人立刻明白馬尋的意思,“舅舅放心就是,舅舅教出來的這些人,我到時候會囑咐領兵大將,按舅舅說的方法去用。”
這也不能怪馬尋多想,而是思維慣性有些時候是很難扭轉的。
他培養的是‘護士’,而現在大明軍中的是醫官、醫士,定位本來就不同。
不過隨即朱標笑著說道,“舅舅在軍中還是有些威望,就算舅舅去說了,一眾將校也是會聽著。”
“那不一樣,我說話分量不太夠。”馬尋就笑著說道,“要是多治些傷兵,這些人也都該感激太子殿下。”:mayiwsk←→新書推薦: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