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大明第一國舅小說>大明第一國舅最新章節列表 >大明第一國舅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大明第一國舅-第134章 我是辦大事的人
更新時間:2025-02-25  作者: 黑胖的老鼠   本書關鍵詞: 歷史 | 歷史頻道 | 兩宋元明 | 黑胖的老鼠 | 明智屋小說 | 大明第一國舅 | 黑胖的老鼠 | 大明第一國舅 
正文如下:
第134章我是辦大事的人第134章我是辦大事的人←→:sjwx

有些時候選擇真的比努力更加有用,陳之棟對此深有感觸。

他出身杏林世家,自幼就在聞草藥、背誦《傷寒論》等醫書,繼承了祖傳的擅長外科的醫術,也算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他進入了太醫院、成為了正九品的御醫。

可是去年被調到馬尋跟前,陳之棟就開始一飛沖天了。太醫院最大的官院使才只是正五品,陳之棟現在只是一步之遙了。

對于馬尋這個‘恩主’,陳之棟自然是感激萬分,這才是真正的貴人!

陳之棟態度謙卑,“下官拜見國舅。”

馬尋隨意的擺了擺手,“用不著多禮,我看這幾天訓練的時候,怎么老是這幾人?”

陳之棟立刻解釋說道,“皇子身份貴重,諸位公子也不能怠慢,下官這才令院中醫術好的人過來。”

馬尋本來是想要反駁一下,想要給其他人一些練手的機會。

不過想了想還是算了,朱樉等人的身份確實不一樣,哪能輕易讓人練手。

更何況要不是馬尋的因素,就這批培訓出來的醫官都沒資格來為朱樉等人的軍訓保駕護航。

馬尋隨即問道,“軍中那邊的事情準備的如何了?”

“回國舅,大都督府下達了調函。”陳之棟回答說道,“我院中醫官大多數都要隨軍出征明夏,也遵國舅之命,我院中醫官并無太多分散。”

雖然到時候會兵分兩路,每路大軍也都會有不同。但是這些醫官也不是全都拆散了分到各衛所,總體來說還算是比較集中。

馬尋滿意點頭說道,“那注意瘴氣這些的藥備了嗎?”

陳之棟趕緊回答說道,“下官等自然不敢怠慢,生藥庫已經開始撥付草藥。”

不只是太醫院的生藥庫在撥付草藥,也在民間不斷的采購一些物資。

這些就算馬尋不提醒,大都督府這邊也會開始準備,四川等地對于不少人來說也是‘煙瘴之地’。

馬尋這才放心,看起來準備工作也確實比較充分,值得肯定。

他可是對于這些培訓的醫官有很大的期待,也指望著這些人立功、表現亮眼。

這樣他才可以名正言順的要來更多的資源,后續也可以繼續發展建設學校。

因為即使是國舅,馬尋也不能一意孤行。

朝廷投入了大量的資源,總要看到些成果吧,要不然也說不過去。

立了功、表現出色,后面的很多事情自然也就好商討了,馬尋這個主事人的底氣也就足,說話就更有分量。

馬尋心情很好,陳之棟等人準備的比較充分,就目前的情形來看也可以不錯的完成任務,這些都讓人持樂觀的態度。

這些對于他來說無疑是好消息,自己的事業在穩步的發展著,他的一些理念也在不斷的貫徹、執行。

沒有立刻取得一些令人側目的成就沒關系,他還有時間去證明自己的觀點、工作成果。

心滿意足的馬尋回家了,劉姝寧還沒有回來,看起來宮里也很忙。

等到傍晚時分,劉姝寧才回來。看她滿臉笑容的樣子,這一天應該是比較愉快。

劉姝寧有些雀躍,說道,“夫君,皇后殿下有意勸諫陛下詔監官職專司天,非特旨不得升調。”

馬尋好像明白了,“欽天監?”

欽天監以前交太史監,在開國前劉伯溫就是太史令。

不過在開國后將一些職權分離,將太史院改為了司天監,今年年中又改為欽天監了。

而現在的欽天監就是主要管天文、歷數、風云、氣象。

看到劉姝寧點頭,馬尋也笑著說道,“這好啊,我本來也覺得這些東西最好要獨立出來,和有些官衙不適合關系太緊密。”

劉伯溫就極其擅長天文、堪輿,劉姝寧對此也有不俗的造詣。

單純就天文來說,劉姝寧比只會找北斗七星、牛郎織女的馬尋強多了。

隨即馬尋也笑著鼓勵,“姐本來就是巾幗英雄,你也用不著藏拙。真要是有本事就施展出來,能為姐夫、姐出些力,也是報他們照拂之恩。”

劉姝寧也笑著說道,“我們這些女子,有幾個不佩服皇后殿下的?若是能為皇后殿下分憂,那也是我的福氣。”

這話也有道理,尋常的普通村婦等可能不知道當今皇后做了些什么。

只不過劉姝寧這些人還是知道馬秀英的能力、威望,這是她們的偶像一點都不夸張。

明初的社會風氣自然不如唐宋那么開放,有些事情確實有了雛形。

但是也遠遠談不上歷史上明朝中后期乃至是清朝時期的各種思想上的束縛。

女子想要做點事情不那么容易,可是也絕非是大家閨秀的標準就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計算了一下時間,馬尋繼續和劉姝寧抓緊辦事,傳宗接代是大事,魚水之歡自然也是重要因素。

睡到自然醒的馬尋煩躁的起床,聽到旺財的瞎叫喚就覺得頭疼。

馬尋有些‘宅’,沒事的時候就喜歡在家里窩著。

可是旺財也不知道是不是精力過于旺盛,總是喜歡出去溜達。

溜達著的馬尋來到了皇宮,出現在中書省的門口,這讓不少人非常側目。

辦完事的常遇春看到馬尋就意外,大聲喊道,“小弟,你走錯地方了吧?”

在千步廊的東側是中書省、六部,左邊是大都督府。

這是文左武右,也叫‘六卿居左,經緯以文;五府處西,鎮靜以武’。

馬尋都覺得無語,他來到文官的地盤就這么令人意外?

湯和也跑出來湊熱鬧,扯著嗓子在喊,“小弟,走錯了!我們在這邊,你要不再往后走,太醫院你都不知道在哪了?”

其他跑出來看熱鬧的武勛也都在笑,太醫院、翰林院在千步廊的東后側。

也就是現在不流行一些國際通用手勢,要不然馬尋肯定會給這些看熱鬧不怕事大的勛貴一個態度。

不過仔細想一想,馬尋也啞然失笑,無數人夢寐以求的中書省,他是有資格去,但是基本不去。

隨即馬尋沖著常遇春喊道,“常大哥、鄧大哥,你們身上也都是有中書省的官職,也該過來了!”

大都督府已經在進一步的調整了,此前兵權還比較集中于中書省,但是現在大都督府獨立出去了。

以前是打天下需要軍政合一,可是現在中書省是中書省,大都督府就是武將的高級衙門了,專職兵權了。

鄧愈就笑著喊道,“我們才不過去和人斗心眼!小弟,你可是右都督,得過來自家衙門看看!”

李文忠也放的開,跟著喊道,“舅舅,外甥這個小輩雖然是左都督,可是鎮不住叔伯們。您在中書省辦完事,記得過來幫我梳理一下大都督府!”

一眾武勛都在哄笑,馬尋只是去一趟中書省,幾乎出現了被圍觀、被看戲的景象。

這些勛貴也有意思,說他們豪爽也行,說他們不拘小節、狂妄無禮也都可以。

文官們謹小慎微,可是這些勛貴有些時候就沒有那么多的顧忌。

胡惟庸、汪廣洋匆匆趕到中書省門口,左丞也好、右丞也罷,只要不是左丞相、右丞相,那都只是‘代為管理’中書省,不是真正的主官。

“下官見過國舅。”

“不知國舅今日坐衙,下官等有失遠迎。”

馬尋就客氣說道,“我只是奉旨過來看看,你們自去忙你們的事情。”

剛剛管理中書省沒多久的胡惟庸自然不會真的離開,他靠李善長的提攜才迅速崛起,哪里敢得罪馬尋呢。

而汪廣洋現在更是膽小,他此前被楊憲斗倒了一次。現在雖然復官了,可是職權已失、元氣大傷,被胡惟庸壓制的抬不起頭。

馬尋忽然來到中書省,肯定是皇帝、皇后的旨意,要不然就是太子的意思。

這一點大家基本上都有共識,要不然馬尋這個國舅甚至連大都督府都不愿意去,更別說中書省了。

馬尋自然的坐在主官的位置,說道,“報與陛下的奏章、近期的一些大事,先取過來讓我看看。”

隨即馬尋對胡惟庸說道,“你留下,我要是有不解之處自然會問你。其他人退下,不要耽誤了公務。”

這算不算頤指氣使很難說,可是也沒人覺得有問題。

在場的這些人,馬尋官職最高,也有皇帝準許的監管中書省的職權,他做的事情就是分內之事。

馬尋安靜的在看著一些奏章,在看著近期中書省主導的一系列比較重大的政事。

偶爾也稍微問一下,不過基本上也就是問問,不會輕易的做出評價。

馬尋越是這樣的態度,就越讓胡惟庸有些疑惑。他不知道馬尋是真的不懂,還是在裝糊涂。

再仔細想一想李善長的告誡,胡惟庸就更加小心翼翼的在應對了。

眼前這位國舅爺是極其擅長隱忍的,也極其擅長藏拙,這人主意正、心機深,最重要的是一旦動手幾乎是不給人留后路。

讓他給抓住了把柄,很難有好的下場。

看了看胡惟庸,馬尋似乎理解了朱元璋他們的想法。

不指望馬尋在中書省真的做出來多少事情,他只要露面,就是對胡惟庸等人的一種威懾和警告。:sjwx←→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